兼职爱豆指北 第64节(2/3)
鸯吗?”
“不。”姜乐忱斩钉截铁地说,“饮料我只选椰树牌椰汁,坚持40年新鲜椰子生榨,不添加椰精,我从小喝到大。”
“……”
……
吃完午饭,大军开拔。
下午的戏份转战陈家沟村,他们特地找村民租了个荒废的老宅子,远离新村,藏于山沟深处,周围荒无人烟。
剧组重新修葺了老宅,在院落里用土砖和木料圈出一个破破烂烂的猪圈,姜乐忱的“卿”正在猪圈里慢悠悠地散步。
猪圈地上铺了一层枯树叶,食槽里湿漉漉的,工作人员刚给猪猪喂过食。猪圈不远处堆着还没剁碎的猪草、红薯、玉米粒和豆粕,整个屋子看上去非常有乡村气息。
屋里十分昏暗,即使是大白天,房间内也不够亮堂,必须靠影视镝灯补光。
镝灯温度极高,3000w的灯光宛如升起了一只人造太阳。它是整个剧组最耗电的设备,寻常家用电电压根本供不上电,剧组走到哪里都要专门带个小发电机。
每次镝灯一开,工作人员们都爱往镝灯前凑。没办法,川省的冬天又湿又冷,穿棉衣棉裤也抵不住寒意,所以大家都喜欢去镝灯前烤烤火。
姜乐忱曾经听师兄师姐说过,每到冬天,南方的宠物医院最常接诊的病例,就是猫猫狗狗因为烤火把毛给烤糊了,那时候他还不理解,觉得太夸张。没想到终有一天,他也成了围着小太阳烤火那一个!
而且镝灯还有个隐藏好处——
——“小姜老师,您过来一下!”
灯光组的人冲小姜挥挥手,小姜屁颠颠跑过去,刚一凑近,就闻到了一股香甜的滋味。
灯光老师变魔术一样变出一只拳头大的红薯,热得烫手,外皮已经烤焦了,里面还是软乎乎的。
“这是刚烤好的,”灯光老师说,“您趁热吃,吃不了揣兜里也能当个暖手宝。”
姜乐忱惊讶极了:“哪儿来的红薯?”
灯光老师指了指猪圈,开玩笑说:“那里偷的。”
姜乐忱:“……”没想到他小姜有朝一日,居然也会和猪抢红薯吃!
剧组里用大灯烤馒头是常见的事情,馒头切片,隔着网子放在镝灯下面,一会儿就烤的又酥又脆。摄影老师是北方人,经常“假公济私”,用镝灯给自己烤馒头吃,反正大灯开着也是开着,蹭个“热度”又不碍事。但镝灯烤的红薯小姜还是第一次见,别看红薯个头看着不大,但捧在手心里沉甸甸的,足有一斤多重呢。
姜乐忱怪不好意思的:“只烤了一个吗?这让林导知道了,会不会不太好?要不然这个我给林导送去吧。”
“您就放心吃吧。”灯光老师说,“这就是林导特地让我给您开的小灶。”
他是他们剧组年纪最小的人,摄影组、灯光组、司机组,人人都比他大。他到了剧组颇受关注,不管大家是出于真心关照把他当成弟弟,还是出于虚情假意把他当“演员老师”,都挺照顾他的。
这大灯烤的红薯,别人都没有,就他小姜有。
小姜舍不得吃,也不好意思吃,干脆把红薯揣在军大衣的兜里当暖手宝,时不时把手伸进去摸一下。
他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忘了烤红薯的味道有多明显,他走到哪里,烤红薯的味道就飘到哪里,导致他全身上下都要被那股甜滋滋的味儿浸透了。
直到下午第二场戏正式开拍,小姜才依依不舍地把军大衣脱掉,把红薯裹在衣兜里,放到了旁边一间专门用来堆放杂物的房间。
下午的戏也不难,这一幕是小姜背着背篓回到家,先把树叶填进猪圈,再斩猪草、熬猪饭……他把那只u盘掏出来看看,随手放在了厨房的窗台上。
这次的镜头只有一些近景,小姜干活麻利,又不怕脏不怕累,猪也很配合,整体拍得非常顺利。
待拍完这一幕,林岿然确定没有问题了,就要转战室内拍摄。扛机器调灯光又要大半个小时,姜乐忱无所事事,只能在院子里溜达,溜达了一会儿就觉得冷。
他和助理说:“你帮我去杂物间拿一下外套吧。”
助理点头跑去杂物间拿衣服。
一分钟后,助理怀里抱着军大衣,皱着眉头出来了。
“小姜哥,”助理凑到他身边,小声问,“您之前放外套的时候,外套是挂起来的,还是放在哪里的?”
“我放在窗前的那个炕上了啊。”姜乐忱反问,“怎么了?”
助理:“我进去的时候,您的外套被扔在了地上,您看,都是灰,我掸了好久呢。”
姜乐忱倒没怎么在意:“那屋子人来人往的,可能有谁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吧。”
这军大衣不是他自己的衣服,他从京城扛过来的时尚羽绒服充绒量不够,在这深山老林里只能当摆设,还是后勤想办法给他匀了一件军大衣。外表和其他工作人员穿的军大衣没什么区别,只是在胸口别了个徽章,代表是他的衣服,不想和别人混穿。
姜乐忱穿上军大衣后,习惯性地把双手往兜里一揣,结果一下愣住了——
——两个兜里空空如也,不管是左兜的红薯,还是右兜的手机,都不见了。
“不。”姜乐忱斩钉截铁地说,“饮料我只选椰树牌椰汁,坚持40年新鲜椰子生榨,不添加椰精,我从小喝到大。”
“……”
……
吃完午饭,大军开拔。
下午的戏份转战陈家沟村,他们特地找村民租了个荒废的老宅子,远离新村,藏于山沟深处,周围荒无人烟。
剧组重新修葺了老宅,在院落里用土砖和木料圈出一个破破烂烂的猪圈,姜乐忱的“卿”正在猪圈里慢悠悠地散步。
猪圈地上铺了一层枯树叶,食槽里湿漉漉的,工作人员刚给猪猪喂过食。猪圈不远处堆着还没剁碎的猪草、红薯、玉米粒和豆粕,整个屋子看上去非常有乡村气息。
屋里十分昏暗,即使是大白天,房间内也不够亮堂,必须靠影视镝灯补光。
镝灯温度极高,3000w的灯光宛如升起了一只人造太阳。它是整个剧组最耗电的设备,寻常家用电电压根本供不上电,剧组走到哪里都要专门带个小发电机。
每次镝灯一开,工作人员们都爱往镝灯前凑。没办法,川省的冬天又湿又冷,穿棉衣棉裤也抵不住寒意,所以大家都喜欢去镝灯前烤烤火。
姜乐忱曾经听师兄师姐说过,每到冬天,南方的宠物医院最常接诊的病例,就是猫猫狗狗因为烤火把毛给烤糊了,那时候他还不理解,觉得太夸张。没想到终有一天,他也成了围着小太阳烤火那一个!
而且镝灯还有个隐藏好处——
——“小姜老师,您过来一下!”
灯光组的人冲小姜挥挥手,小姜屁颠颠跑过去,刚一凑近,就闻到了一股香甜的滋味。
灯光老师变魔术一样变出一只拳头大的红薯,热得烫手,外皮已经烤焦了,里面还是软乎乎的。
“这是刚烤好的,”灯光老师说,“您趁热吃,吃不了揣兜里也能当个暖手宝。”
姜乐忱惊讶极了:“哪儿来的红薯?”
灯光老师指了指猪圈,开玩笑说:“那里偷的。”
姜乐忱:“……”没想到他小姜有朝一日,居然也会和猪抢红薯吃!
剧组里用大灯烤馒头是常见的事情,馒头切片,隔着网子放在镝灯下面,一会儿就烤的又酥又脆。摄影老师是北方人,经常“假公济私”,用镝灯给自己烤馒头吃,反正大灯开着也是开着,蹭个“热度”又不碍事。但镝灯烤的红薯小姜还是第一次见,别看红薯个头看着不大,但捧在手心里沉甸甸的,足有一斤多重呢。
姜乐忱怪不好意思的:“只烤了一个吗?这让林导知道了,会不会不太好?要不然这个我给林导送去吧。”
“您就放心吃吧。”灯光老师说,“这就是林导特地让我给您开的小灶。”
他是他们剧组年纪最小的人,摄影组、灯光组、司机组,人人都比他大。他到了剧组颇受关注,不管大家是出于真心关照把他当成弟弟,还是出于虚情假意把他当“演员老师”,都挺照顾他的。
这大灯烤的红薯,别人都没有,就他小姜有。
小姜舍不得吃,也不好意思吃,干脆把红薯揣在军大衣的兜里当暖手宝,时不时把手伸进去摸一下。
他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忘了烤红薯的味道有多明显,他走到哪里,烤红薯的味道就飘到哪里,导致他全身上下都要被那股甜滋滋的味儿浸透了。
直到下午第二场戏正式开拍,小姜才依依不舍地把军大衣脱掉,把红薯裹在衣兜里,放到了旁边一间专门用来堆放杂物的房间。
下午的戏也不难,这一幕是小姜背着背篓回到家,先把树叶填进猪圈,再斩猪草、熬猪饭……他把那只u盘掏出来看看,随手放在了厨房的窗台上。
这次的镜头只有一些近景,小姜干活麻利,又不怕脏不怕累,猪也很配合,整体拍得非常顺利。
待拍完这一幕,林岿然确定没有问题了,就要转战室内拍摄。扛机器调灯光又要大半个小时,姜乐忱无所事事,只能在院子里溜达,溜达了一会儿就觉得冷。
他和助理说:“你帮我去杂物间拿一下外套吧。”
助理点头跑去杂物间拿衣服。
一分钟后,助理怀里抱着军大衣,皱着眉头出来了。
“小姜哥,”助理凑到他身边,小声问,“您之前放外套的时候,外套是挂起来的,还是放在哪里的?”
“我放在窗前的那个炕上了啊。”姜乐忱反问,“怎么了?”
助理:“我进去的时候,您的外套被扔在了地上,您看,都是灰,我掸了好久呢。”
姜乐忱倒没怎么在意:“那屋子人来人往的,可能有谁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吧。”
这军大衣不是他自己的衣服,他从京城扛过来的时尚羽绒服充绒量不够,在这深山老林里只能当摆设,还是后勤想办法给他匀了一件军大衣。外表和其他工作人员穿的军大衣没什么区别,只是在胸口别了个徽章,代表是他的衣服,不想和别人混穿。
姜乐忱穿上军大衣后,习惯性地把双手往兜里一揣,结果一下愣住了——
——两个兜里空空如也,不管是左兜的红薯,还是右兜的手机,都不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