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节(3/3)
些战俘的生死,是由西魏人自己说了算,晋军不杀战俘已是开恩。
然而两天过去了,高阙塞的城门依旧没有打开的迹象。雾隔绝的不仅仅是视线,仿佛还隔绝了人心。
寒冬的并州,夜里风势极大,尤其在山上这样的风口里站一夜,体质差的人早就冻僵冻死了。这些西魏战俘捱着严寒,又水米未进,生命流失得飞快。
比起死亡,更可怕、更绝望的,大概就是亲眼看着自己步入坟墓,却无能为力。那漫长的过程无比窒息。
胡人是比汉人能抗冻,却更不耐饥饿与干渴。到第三日中午,有些战俘已经开始神志不清,将死的绝望、无助和恐惧弥漫在人群中。
“我们也是,奉令断后……”
“为了让你们撤回城,才死守城外……”
绝望的情绪最容易传开,那些原本一心平静赴死的人,也不免染上了悲怨,行将就木的几百个人绝望呻-吟着,哀嚎着,哭骂城头的守军见死不救,声音裹在风中如同渗血悲鸣。
“我们被抛弃了……”
他们将生命献祭给了勇敢的信仰,却在垂死挣扎的这几日里,认清了被抛弃的真相,和冷漠残酷的现实。当生命流走时,没有什么比这更冰冷的了。
等到了第五天的时候,战俘已经死了一大半。剩下的人奄奄一息,有气无力,也不骂了,周围的一切仿佛成了混沌,看不见也听不见,更无从感知,没有冷也没有饿,他们只等待着闭上眼睛。
死去的人躺在那里,城里头没有战友亲人来收尸,晋军自然更不会替这些烧杀抢掠他们的凶手收尸。于是,死去的人就那样自然地风干,因饥渴了数日,死的时候皮肉都有些松弛。
城头上的西魏士兵面对死亡焉能无动于衷,却只能背靠墙坐着不去看。昔日的战友死在自己眼前,从此那些一同吃睡、骑猎喝酒的往事,也只留存在活着的人的回忆中了。
“不叫我们赎人,也不准出去救他们……送个口粮凭什么不准?”
“因为大将军根本没放在心上,死的是谁都一样!今天死的是他们,明天我们被俘了,死的就是我们!”
“卖命打仗又怎样?我还真不稀得卖命了!”
不知何时起,也不知是谁起的头,城中守军互相倒起了苦水,这才发现彼此都有怨气——看着挨军棍的战友,看着城外饿死的亲人,内心悲愤不平的,被煽动不满的……
一道躁动的口子,经过漫长的酝酿发酵,在有心人的挑动下,终于被撕了开。
----------
晋军营地里,萧怀瑾披着衣服,坐在中军帐中,眺望着高阙城头的方向。
这几日他使尽解数,俘虏饿死了大半,也未能诱出西魏人。他便明白了——拓跋乌这是打定了主意要拖死他。
这真是完全不将晋军放在眼里啊。
他几不可闻地叹口气,忽听李尧在外面求见:“大将军,咱们的人带消息回来了。”
“速进!”
李尧从前驻守高阙塞时,安排往西魏军中插了不少探子,负责伪装刺探敌情。附近的村落里,也插了递情报的。少顷,李尧进账来,身后跟着两个放牧人打扮的汉子,一进门就向萧怀瑾行军礼:“大将军。”
萧怀瑾微抬头,示意陆岩把门关拢,室内一片安静,火盆跳跃着光。那两个放牧人进门后便脱掉衣服,将粗布夹袄撕开内层,掏出几团旧絮。李尧从旧絮中找出一片灰色粗布,将其展开,放在油灯下。
几行粗陋的字迹显现出来,萧怀瑾接过,李尧斟酌道:“将军料得很准,拓跋乌军中果然有些动摇了。他不准开城门,还罚那些往城外扔干粮的,当众打军棍!我们的人趁机挑拨了几句,现在西魏军中挺有些怨气。”
萧怀瑾攥着粗布,若有所思地微弯唇角:“不是我,是安定伯懂他。他这人啊……”
然而两天过去了,高阙塞的城门依旧没有打开的迹象。雾隔绝的不仅仅是视线,仿佛还隔绝了人心。
寒冬的并州,夜里风势极大,尤其在山上这样的风口里站一夜,体质差的人早就冻僵冻死了。这些西魏战俘捱着严寒,又水米未进,生命流失得飞快。
比起死亡,更可怕、更绝望的,大概就是亲眼看着自己步入坟墓,却无能为力。那漫长的过程无比窒息。
胡人是比汉人能抗冻,却更不耐饥饿与干渴。到第三日中午,有些战俘已经开始神志不清,将死的绝望、无助和恐惧弥漫在人群中。
“我们也是,奉令断后……”
“为了让你们撤回城,才死守城外……”
绝望的情绪最容易传开,那些原本一心平静赴死的人,也不免染上了悲怨,行将就木的几百个人绝望呻-吟着,哀嚎着,哭骂城头的守军见死不救,声音裹在风中如同渗血悲鸣。
“我们被抛弃了……”
他们将生命献祭给了勇敢的信仰,却在垂死挣扎的这几日里,认清了被抛弃的真相,和冷漠残酷的现实。当生命流走时,没有什么比这更冰冷的了。
等到了第五天的时候,战俘已经死了一大半。剩下的人奄奄一息,有气无力,也不骂了,周围的一切仿佛成了混沌,看不见也听不见,更无从感知,没有冷也没有饿,他们只等待着闭上眼睛。
死去的人躺在那里,城里头没有战友亲人来收尸,晋军自然更不会替这些烧杀抢掠他们的凶手收尸。于是,死去的人就那样自然地风干,因饥渴了数日,死的时候皮肉都有些松弛。
城头上的西魏士兵面对死亡焉能无动于衷,却只能背靠墙坐着不去看。昔日的战友死在自己眼前,从此那些一同吃睡、骑猎喝酒的往事,也只留存在活着的人的回忆中了。
“不叫我们赎人,也不准出去救他们……送个口粮凭什么不准?”
“因为大将军根本没放在心上,死的是谁都一样!今天死的是他们,明天我们被俘了,死的就是我们!”
“卖命打仗又怎样?我还真不稀得卖命了!”
不知何时起,也不知是谁起的头,城中守军互相倒起了苦水,这才发现彼此都有怨气——看着挨军棍的战友,看着城外饿死的亲人,内心悲愤不平的,被煽动不满的……
一道躁动的口子,经过漫长的酝酿发酵,在有心人的挑动下,终于被撕了开。
----------
晋军营地里,萧怀瑾披着衣服,坐在中军帐中,眺望着高阙城头的方向。
这几日他使尽解数,俘虏饿死了大半,也未能诱出西魏人。他便明白了——拓跋乌这是打定了主意要拖死他。
这真是完全不将晋军放在眼里啊。
他几不可闻地叹口气,忽听李尧在外面求见:“大将军,咱们的人带消息回来了。”
“速进!”
李尧从前驻守高阙塞时,安排往西魏军中插了不少探子,负责伪装刺探敌情。附近的村落里,也插了递情报的。少顷,李尧进账来,身后跟着两个放牧人打扮的汉子,一进门就向萧怀瑾行军礼:“大将军。”
萧怀瑾微抬头,示意陆岩把门关拢,室内一片安静,火盆跳跃着光。那两个放牧人进门后便脱掉衣服,将粗布夹袄撕开内层,掏出几团旧絮。李尧从旧絮中找出一片灰色粗布,将其展开,放在油灯下。
几行粗陋的字迹显现出来,萧怀瑾接过,李尧斟酌道:“将军料得很准,拓跋乌军中果然有些动摇了。他不准开城门,还罚那些往城外扔干粮的,当众打军棍!我们的人趁机挑拨了几句,现在西魏军中挺有些怨气。”
萧怀瑾攥着粗布,若有所思地微弯唇角:“不是我,是安定伯懂他。他这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