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姨母清宫养娃日常 第334节(2/3)
的也猜到了怕是太皇太后的身体撑不下去了。
聪明的官员也开始像安妃和宜妃那般,叮嘱家里人,年底莫要去外城的饭庄、茶楼等地玩乐,都需要谨言慎行,还提前偷偷让人把素衣都给准备好了。
辰时末,头顶的天空呈现出灰白色,看起来阴沉极了。
康熙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顶着头上的鹅毛大雪亲自步行走到天坛上为太皇太后祈福。
寸步不移跟在帝王身后的梁九功看着皇上十步一跪,五步一磕头的,走到天坛的祭坛上,继而又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虔诚的向长生天祈祷,说他愿意以他一国之君的寿命为太皇太后延寿时,梁九功的眼眶也不由红了。
可是康熙的祷告似乎没有起什么作用,长生天也没有同意让他为太皇太后续命的请求。
祈福不久,太皇太后的身体就像是一个破了洞的气球般,以极快的速度衰败了下去。
进入十一月,天气越来越冷了,紫禁城里的屋檐下挂着一排一排的冰溜子。
太医们整日泡在慈宁宫里,慈宁宫中的药味经久不散。
皇子、公主们连课都不上了,日日夜夜陪伴在太皇太后身边。
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纯亲王隆僖,太皇太后的另外三个亲孙子们也带着自己的福晋和儿女们进宫探望太皇太后,甚至一些宗室里与太皇太后同辈的老福晋们也坐着马车来到了慈宁宫。
可卧病在床的太皇太后三天两头的昏迷,而且昏迷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她从开始听见孙子们的哭声,到有时连白粥都吞咽不下去,众人即使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
太皇太后真的到了油尽灯枯、药石无医的地步了。
短短一个多月,身子就瘦了一圈的康熙从苏麻喇姑和桂嬷嬷的口中听到太皇太后曾在昏迷中多次轻声念叨科尔沁时,康熙总算是下定了决心,要带着太皇太后最后去看一眼她魂牵梦萦的故乡——漠南蒙古科尔沁大草原。
作者有话说: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昭圣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
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然而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该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嘱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第313章
上半年京郊水泥厂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水泥全部用来修京城通往漠南蒙古科尔沁大草原的官道了。
有皇上的命令在前,工部的人也不敢打马虎眼,做事效率挺高的,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就保质保量地将一条几百里长的官道用水泥给修好了。
这条京蒙官道是大清修建的第一条水泥路,无论是在眼下,还是在后世都有着莫大的意义。
待它全程竣工后,官员、百姓们忙出于新奇感,迫不及待地驱车跑去尝试了。
待瞧见这水泥路平坦的宛如一大块青石板一样,无论是马车、牛车、驴车跑在上面基本上都感受不到颠簸,而且纵使是天气不好,下雨、下雪了,水泥路都不会像黄土路般产生泥巴。
老百姓们都有些不敢相信,祖祖辈辈千百年来走的都是黄土路,如今到他们这一辈人了竟然能拥有这好似天上仙人才有的平坦大道,简直是有些不可思议啊!
有眼前近乎完美的实物做参考,热度本就高的水泥更是成了京城中的紧俏货,连在大清里做生意的洋商们也想要买到水泥,运到自己国家高价售卖这种神奇的灰白土。
可惜朝廷有令,在大清的各条官道都修好之前,商人们是不能倒卖水泥的。
大清法律森严,没人敢公然违背。
各国的商人们只能站在京郊坑坑洼洼的黄土路上,眼红地望着水泥厂,连连哀声叹气。
……
康熙二十六年腊月十九日,难得碰上了一个无风又晴好的冬日。
康熙和皇贵妃商量完后,组织好文武百官、御前侍卫、太医、宫人们带着两宫太后以及一众皇子、公主们从京城浩浩荡荡的启程,沿着刚修好没多久的京蒙官道往太皇太后的故乡赶。
可是由近百辆马车组成的长车队刚刚驶出京城,天气就变了。
暖和的太阳缩进了云彩里,寒风呼啸,过了大半个时辰头顶上方就飘起了鹅毛大雪。
明黄色的旗帜被寒风吹得猎猎作响,雪花没一会儿就在马车顶覆盖上了一层银白色。
太皇太后乘坐的深紫色马车很大,里面布置的也很舒服,她躺在车厢最内侧的软榻上,身下垫了好几床厚褥子,几乎连颠簸都感觉不出来。
即使康熙尽最大能力去为太皇太后续命了,可太皇太后在白日昏睡的时间却越来越长,车厢内的苦药味也愈发一日重过一日。
聪明的官员也开始像安妃和宜妃那般,叮嘱家里人,年底莫要去外城的饭庄、茶楼等地玩乐,都需要谨言慎行,还提前偷偷让人把素衣都给准备好了。
辰时末,头顶的天空呈现出灰白色,看起来阴沉极了。
康熙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顶着头上的鹅毛大雪亲自步行走到天坛上为太皇太后祈福。
寸步不移跟在帝王身后的梁九功看着皇上十步一跪,五步一磕头的,走到天坛的祭坛上,继而又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虔诚的向长生天祈祷,说他愿意以他一国之君的寿命为太皇太后延寿时,梁九功的眼眶也不由红了。
可是康熙的祷告似乎没有起什么作用,长生天也没有同意让他为太皇太后续命的请求。
祈福不久,太皇太后的身体就像是一个破了洞的气球般,以极快的速度衰败了下去。
进入十一月,天气越来越冷了,紫禁城里的屋檐下挂着一排一排的冰溜子。
太医们整日泡在慈宁宫里,慈宁宫中的药味经久不散。
皇子、公主们连课都不上了,日日夜夜陪伴在太皇太后身边。
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纯亲王隆僖,太皇太后的另外三个亲孙子们也带着自己的福晋和儿女们进宫探望太皇太后,甚至一些宗室里与太皇太后同辈的老福晋们也坐着马车来到了慈宁宫。
可卧病在床的太皇太后三天两头的昏迷,而且昏迷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她从开始听见孙子们的哭声,到有时连白粥都吞咽不下去,众人即使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
太皇太后真的到了油尽灯枯、药石无医的地步了。
短短一个多月,身子就瘦了一圈的康熙从苏麻喇姑和桂嬷嬷的口中听到太皇太后曾在昏迷中多次轻声念叨科尔沁时,康熙总算是下定了决心,要带着太皇太后最后去看一眼她魂牵梦萦的故乡——漠南蒙古科尔沁大草原。
作者有话说: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昭圣太皇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
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然而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该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嘱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第313章
上半年京郊水泥厂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水泥全部用来修京城通往漠南蒙古科尔沁大草原的官道了。
有皇上的命令在前,工部的人也不敢打马虎眼,做事效率挺高的,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就保质保量地将一条几百里长的官道用水泥给修好了。
这条京蒙官道是大清修建的第一条水泥路,无论是在眼下,还是在后世都有着莫大的意义。
待它全程竣工后,官员、百姓们忙出于新奇感,迫不及待地驱车跑去尝试了。
待瞧见这水泥路平坦的宛如一大块青石板一样,无论是马车、牛车、驴车跑在上面基本上都感受不到颠簸,而且纵使是天气不好,下雨、下雪了,水泥路都不会像黄土路般产生泥巴。
老百姓们都有些不敢相信,祖祖辈辈千百年来走的都是黄土路,如今到他们这一辈人了竟然能拥有这好似天上仙人才有的平坦大道,简直是有些不可思议啊!
有眼前近乎完美的实物做参考,热度本就高的水泥更是成了京城中的紧俏货,连在大清里做生意的洋商们也想要买到水泥,运到自己国家高价售卖这种神奇的灰白土。
可惜朝廷有令,在大清的各条官道都修好之前,商人们是不能倒卖水泥的。
大清法律森严,没人敢公然违背。
各国的商人们只能站在京郊坑坑洼洼的黄土路上,眼红地望着水泥厂,连连哀声叹气。
……
康熙二十六年腊月十九日,难得碰上了一个无风又晴好的冬日。
康熙和皇贵妃商量完后,组织好文武百官、御前侍卫、太医、宫人们带着两宫太后以及一众皇子、公主们从京城浩浩荡荡的启程,沿着刚修好没多久的京蒙官道往太皇太后的故乡赶。
可是由近百辆马车组成的长车队刚刚驶出京城,天气就变了。
暖和的太阳缩进了云彩里,寒风呼啸,过了大半个时辰头顶上方就飘起了鹅毛大雪。
明黄色的旗帜被寒风吹得猎猎作响,雪花没一会儿就在马车顶覆盖上了一层银白色。
太皇太后乘坐的深紫色马车很大,里面布置的也很舒服,她躺在车厢最内侧的软榻上,身下垫了好几床厚褥子,几乎连颠簸都感觉不出来。
即使康熙尽最大能力去为太皇太后续命了,可太皇太后在白日昏睡的时间却越来越长,车厢内的苦药味也愈发一日重过一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