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1/2)
这样温情缱绻的话语让阮慕阳红着脸收回了目光,心跳都快了起来。
到底是谁在撩谁?
猛然间响起今日洛阶说的那些话,如同一记警钟敲响在她心头,让她顿时如坠冰窟,心慢慢平静了下来。
第五十二章 多智近妖,多仁近诈
三个月后,也就是平乐元年的腊月,出使异族的沈未归来,与异族达成了和解互市。自此光华的西南边即将迎来平静。
灵帝大喜,对张安夷和沈未以及同沈未同去的官员大大嘉奖。同时宣布决定编纂一部集大成、收录古今所有文献的旷世大典,命名为《平乐大典》。由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张安夷担任总纂修,翰林宋学士、内阁学士沈未担任副纂修,带领翰林学士、修撰、编修、庶吉士等许多当朝杰出的文人学士进行。
《平乐大典》的编纂工程浩大,历时长久,消耗的人力与物力都将是极大的。
当灵帝在朝堂上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洛阶以及一些都察院的御史言官们是反对的。
但是灵帝不顾反对,反而认命与洛阶不合的张安夷为总纂修,可见他的态度之坚定。
这个决定让满朝有种抱负的文官尤其是那些执着于学问的文官们心中为之一振,这样一本大典若是真的能问世,会引起多大的反响可想而知。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使得在政治上毫无建树的灵帝在青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掩盖了他的缺点。
原本就会因为传奇的经历名留史册的张安夷更是因为这部大典,被后世不断提起。
《平乐大典》的编纂敲定后就是过年了。
在二十八那天,王氏被大夫诊断出又怀有身孕了,着实是一件大喜事。
再加上是胡云喜嫁过来过的第一年,所以今年过年张家十分热闹。只是在这种热闹之中,老夫人眉间始终带着愁色。老尚书的病拖拖拉拉也好几年了,不但始终不见好,而且身子骨越来越差。恐怕没几年了。
自打老尚书生病开始,这几年张安夷只要回来的时候老尚书和老夫人还未睡,便会去请安,风雨无阻,可见他与老尚书感情的深厚。
阮慕阳看在眼里,心中感叹。这一大家子,除了老夫人外,最关心老尚书的就是他了。
正月十五,上元节。
张安夷和阮慕阳自从成亲后,一同去上元节看花灯的次数极少,因为每一年的这个时候不是有事情发生,就是张安夷被叫去宫中。难得今年这个时候他较为清闲,便带着阮慕阳来灯会了。
待明日开始,出了年,他不仅还要像往常一样处理政务,还要开始《平乐大典》的编纂工作了。
马车从张府出来,在街的一头停了下来。
张安夷牵着阮慕阳下车,让莫见和莫闻在马车边等着。
阮慕阳这次只带了珐琅一个人出来。因为说要来灯会的时候,点翠支支吾吾地说有事可能去不了,她也就没勉强她。只是她忽然意识到她的两个丫环都大了,到了嫁人的年纪了。
鲜少有这种与张安夷单独出来逛灯会的时候,阮慕阳也希望只有他们两人,便对珐琅说道:“珐琅,你也在这儿等着吧。或者让莫见还是莫闻陪你四处逛逛。”
随后,张安夷执着她的手,带她走进人群里。
他的身材高大,每到有人多的时候便伸手将她护着,体贴温柔极了。
他们走到了湖边停了下来。两人并肩立着。
这就是当年阮慕阳将张安夷拉下水的湖。湖水冰冷刺骨的感觉还有被他在水中救起时的温暖几乎都还能记得,一眨眼已经好几年过去了。阮慕阳心中感慨。
湖面上是一盏盏渐渐漂远的水灯,旁边的年轻少爷与小姐时不时传来嬉笑声。
他们两人却很平静。
“说起来,能娶到夫人还是因为这片湖。”张安夷看着湖面。目光悠远,语气温和。
当初的亲事是算计来的,这始终是阮慕阳心中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乍然被提起,她心中还是有些心虚的。
“是啊,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她压下了心中的情绪说道。
听到“第一次”三个字,张安夷并没有附和,而是转头看了看她,眼中闪过隐晦的笑意,意味深长。
心事重重的阮慕阳并没有注意到。
在河边站了一会儿后,张安夷拉着阮慕阳说道:“夫人想要花灯吗?”
当她是小孩子呢,还喜欢花灯?
顺着她的牵引转身的阮慕阳忽然看到了不远处人群里几个不太寻常的人。之所以不寻常是因为来逛灯会的大多是悠闲漫步的,唯独那几个人是在跑,所以显得特别突兀,仿佛是两个人在追一个人。
而那个被追的身影她一眼就认了出来,是沈未。
这时张安夷正要拉着她走,她猛然拉住了他说:“那个是不是沈大人?”
张安夷朝着她看的方向看过去,表情之中看不出变化。
“夫人看错了,那怎么会是沈四空。”
张安夷比她对沈未熟悉多了,难道她真的看错了?阮慕阳想再仔细看看,那三个人影却消失在了拐角。
她原本以为那真的是沈未,可是张安夷的反应
到底是谁在撩谁?
猛然间响起今日洛阶说的那些话,如同一记警钟敲响在她心头,让她顿时如坠冰窟,心慢慢平静了下来。
第五十二章 多智近妖,多仁近诈
三个月后,也就是平乐元年的腊月,出使异族的沈未归来,与异族达成了和解互市。自此光华的西南边即将迎来平静。
灵帝大喜,对张安夷和沈未以及同沈未同去的官员大大嘉奖。同时宣布决定编纂一部集大成、收录古今所有文献的旷世大典,命名为《平乐大典》。由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张安夷担任总纂修,翰林宋学士、内阁学士沈未担任副纂修,带领翰林学士、修撰、编修、庶吉士等许多当朝杰出的文人学士进行。
《平乐大典》的编纂工程浩大,历时长久,消耗的人力与物力都将是极大的。
当灵帝在朝堂上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洛阶以及一些都察院的御史言官们是反对的。
但是灵帝不顾反对,反而认命与洛阶不合的张安夷为总纂修,可见他的态度之坚定。
这个决定让满朝有种抱负的文官尤其是那些执着于学问的文官们心中为之一振,这样一本大典若是真的能问世,会引起多大的反响可想而知。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使得在政治上毫无建树的灵帝在青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掩盖了他的缺点。
原本就会因为传奇的经历名留史册的张安夷更是因为这部大典,被后世不断提起。
《平乐大典》的编纂敲定后就是过年了。
在二十八那天,王氏被大夫诊断出又怀有身孕了,着实是一件大喜事。
再加上是胡云喜嫁过来过的第一年,所以今年过年张家十分热闹。只是在这种热闹之中,老夫人眉间始终带着愁色。老尚书的病拖拖拉拉也好几年了,不但始终不见好,而且身子骨越来越差。恐怕没几年了。
自打老尚书生病开始,这几年张安夷只要回来的时候老尚书和老夫人还未睡,便会去请安,风雨无阻,可见他与老尚书感情的深厚。
阮慕阳看在眼里,心中感叹。这一大家子,除了老夫人外,最关心老尚书的就是他了。
正月十五,上元节。
张安夷和阮慕阳自从成亲后,一同去上元节看花灯的次数极少,因为每一年的这个时候不是有事情发生,就是张安夷被叫去宫中。难得今年这个时候他较为清闲,便带着阮慕阳来灯会了。
待明日开始,出了年,他不仅还要像往常一样处理政务,还要开始《平乐大典》的编纂工作了。
马车从张府出来,在街的一头停了下来。
张安夷牵着阮慕阳下车,让莫见和莫闻在马车边等着。
阮慕阳这次只带了珐琅一个人出来。因为说要来灯会的时候,点翠支支吾吾地说有事可能去不了,她也就没勉强她。只是她忽然意识到她的两个丫环都大了,到了嫁人的年纪了。
鲜少有这种与张安夷单独出来逛灯会的时候,阮慕阳也希望只有他们两人,便对珐琅说道:“珐琅,你也在这儿等着吧。或者让莫见还是莫闻陪你四处逛逛。”
随后,张安夷执着她的手,带她走进人群里。
他的身材高大,每到有人多的时候便伸手将她护着,体贴温柔极了。
他们走到了湖边停了下来。两人并肩立着。
这就是当年阮慕阳将张安夷拉下水的湖。湖水冰冷刺骨的感觉还有被他在水中救起时的温暖几乎都还能记得,一眨眼已经好几年过去了。阮慕阳心中感慨。
湖面上是一盏盏渐渐漂远的水灯,旁边的年轻少爷与小姐时不时传来嬉笑声。
他们两人却很平静。
“说起来,能娶到夫人还是因为这片湖。”张安夷看着湖面。目光悠远,语气温和。
当初的亲事是算计来的,这始终是阮慕阳心中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乍然被提起,她心中还是有些心虚的。
“是啊,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她压下了心中的情绪说道。
听到“第一次”三个字,张安夷并没有附和,而是转头看了看她,眼中闪过隐晦的笑意,意味深长。
心事重重的阮慕阳并没有注意到。
在河边站了一会儿后,张安夷拉着阮慕阳说道:“夫人想要花灯吗?”
当她是小孩子呢,还喜欢花灯?
顺着她的牵引转身的阮慕阳忽然看到了不远处人群里几个不太寻常的人。之所以不寻常是因为来逛灯会的大多是悠闲漫步的,唯独那几个人是在跑,所以显得特别突兀,仿佛是两个人在追一个人。
而那个被追的身影她一眼就认了出来,是沈未。
这时张安夷正要拉着她走,她猛然拉住了他说:“那个是不是沈大人?”
张安夷朝着她看的方向看过去,表情之中看不出变化。
“夫人看错了,那怎么会是沈四空。”
张安夷比她对沈未熟悉多了,难道她真的看错了?阮慕阳想再仔细看看,那三个人影却消失在了拐角。
她原本以为那真的是沈未,可是张安夷的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