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节(1/5)
江夫人笑,“你是个热心肠的人。”
“我就这点儿跟夫人像来着。”江夫人对她有恩,何子衿一直没忘,她看江赢较先前消瘦了些,遂道,“我来前正说呢,赢妹妹要是有空,不妨去我那里住些日子,当时赢妹妹走时沙河县刚刚回暖,风景还不好,现下风景极佳,到时我带赢妹妹四处看看,如今没事,我还想着去榷场转一转,我看江妹妹也不是一味爱在家里闷着的性子。”
江赢眉间有缕忧色不散,对何子衿的提议虽有些心动,到底记挂着二弟年小,母亲刚出月子,身子也虚,江赢道,“姐姐好意,待二弟大些我再去吧。”
江夫人却是道,“既然子衿邀请你,你就去散散心吧,榷场也好久没去了,你不是一直想去的吗?”
“我在家,还能帮娘你理理家事。”
江夫人笑,“家里有管事有管家娘子,有丫环有婆子的,你尽管去玩儿一玩儿,别总在家闷着,闷的眼界都窄了。”
江赢便应了,与何子衿道,“我心里闷的慌,也想去姐姐那里转一转。”
何子衿见江赢不讳言未婚夫之事,也就劝她两句,“不与我外道就好。咱们认识这些年了,我也算经过一些坎坷,不过,我经的那些事与你母亲经的事比起来,就不算事了。你这个,只是缘份未到罢了,天意若此。”
江夫人道,“我也这般说,阿赢年纪尚小,故而看不开。到了我与将军这个年岁就晓得了,世上没什么大事,也没什么难事,只要活着,总有一条路走。”
何子衿深以为然,“是啊,有时瞧着路不好走,其实走上去就知道,也没有想像中的难。有时瞧着一马平川,走上去则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江夫人认识何子衿的时候还年轻,何子衿那时亦不过小女孩儿一个,俩人其实年纪差了十几岁,结果,那点子交情硬是一直延续到现在,就是因两人在三观上十分具有一致性。江夫人经历传奇,三次嫁人,最终由个山村的村姑做了一品诰命。说来,江夫人这经历,瞧着传奇,说起来也传奇,但就因她这经历,真正从心里认同她能与之为友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这其中,何子衿算一个。
江夫人就问起何子衿在沙河县的生活来,何子衿笑,“现下也没什么事,孩子们也大些了,来沙河县也有些日子,说来,北昌府这地界儿,帝都人知道的不多,都说苦寒之地,其实可是难得的宝地。不说别个,参茸都是宝,非但有北凉的红参,珍贵的山参也有,纵不常见,产山参的地儿也就是北昌府了。再者,北昌府皮毛的成色,我看也比别个地方要好。”
江夫人笑,“是啊,等你去了榷场就知道,好东西比你想的还多。”
何子衿道,“要我说,连本地的大米也比我老家的要好吃。”
江赢听着笑起来,道,“凡是自帝都来北昌府的,多是不适应来着,什么都不适应,气侯饮食,样样不合意。倒是子衿姐姐,这才在北昌住了一年,就瞧着北昌样样儿都好了。”
何子衿含笑道,“我早就瞧着北昌好,妹妹不晓得,我们刚到帝都的时候,光帝都的物价都叫人惊叹,是我老家的两倍往上了。后来到北昌府,野味儿遍地都是,较之帝都划算不知多少,且这里的野味儿比帝都那些不知是野生家养的,味儿更纯正。再者,在帝都,权贵遍地走,咱们出门儿,打个喷嚏都得小心着些。北昌府气侯苦寒是真的,可正因这地方气候不好,娇贵人服不了,故而这里才有咱们的机会。辛苦些怕什么,咱们又不是那等吃不了苦的,我就喜欢这样的地界儿,我不怕辛苦,只怕没机会。”说着,何子衿道,“妹妹跟我一道去,今年我刚收了春天新种的香糯米,这米现在可是稀罕了,寻常都见不着,香的了不得。我带了些过来,给你和夫人尝尝,只是吃的时候要注意,这种米味道虽好,却不是很好消化,吃的时候莫要多吃,倘是胃里不好,也不要吃这米。不过,香是真香啊,入口那口感,不瞒妹妹,我不就菜,就能吃一碗。”
江赢直笑,“那可是得尝尝。”
“一等的好米,产量低,一亩田才产三十斤,分成色过筛,一亩地上等香糯米只得十斤。”说来,这会儿的稻米产量的确不高,主要是也没什么农药防虫防害啥的,全靠人工,当然,这也不是杂交手稻,就是本地香糯米来着。就是因产量低,便是味道好,本地人嫌它填不饱肚子,现在还种的也极少。何子衿费了许多力气方找了些香糯米的稻种来,手里的田地大部分都种的这种稻米,那产量,真是绝了。
何子衿说了一通这米如何好如何好,听得江夫人来了兴致,令厨下中午就蒸这米来吃,何子衿又介绍了一回这米如何蒸为好。江夫人笑,“早就听说你在饮食上颇有心得,如今亲看,果然名不虚传。”
何子衿笑,“我这也就是跟着师傅学了些皮毛,不能比。”
江夫人笑,“你这就很不错了。”与闺女江赢道,“你去了沙河县,也跟子衿学一学,会不会做无妨,会吃会看也行。”
江赢道,“子衿姐姐手艺就不一般,我看阿珍在子衿姐姐那里住了些日子也圆润了。”
江夫人点头称是,儿子非但个子高了,脸也圆润了一圈儿。何
“我就这点儿跟夫人像来着。”江夫人对她有恩,何子衿一直没忘,她看江赢较先前消瘦了些,遂道,“我来前正说呢,赢妹妹要是有空,不妨去我那里住些日子,当时赢妹妹走时沙河县刚刚回暖,风景还不好,现下风景极佳,到时我带赢妹妹四处看看,如今没事,我还想着去榷场转一转,我看江妹妹也不是一味爱在家里闷着的性子。”
江赢眉间有缕忧色不散,对何子衿的提议虽有些心动,到底记挂着二弟年小,母亲刚出月子,身子也虚,江赢道,“姐姐好意,待二弟大些我再去吧。”
江夫人却是道,“既然子衿邀请你,你就去散散心吧,榷场也好久没去了,你不是一直想去的吗?”
“我在家,还能帮娘你理理家事。”
江夫人笑,“家里有管事有管家娘子,有丫环有婆子的,你尽管去玩儿一玩儿,别总在家闷着,闷的眼界都窄了。”
江赢便应了,与何子衿道,“我心里闷的慌,也想去姐姐那里转一转。”
何子衿见江赢不讳言未婚夫之事,也就劝她两句,“不与我外道就好。咱们认识这些年了,我也算经过一些坎坷,不过,我经的那些事与你母亲经的事比起来,就不算事了。你这个,只是缘份未到罢了,天意若此。”
江夫人道,“我也这般说,阿赢年纪尚小,故而看不开。到了我与将军这个年岁就晓得了,世上没什么大事,也没什么难事,只要活着,总有一条路走。”
何子衿深以为然,“是啊,有时瞧着路不好走,其实走上去就知道,也没有想像中的难。有时瞧着一马平川,走上去则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江夫人认识何子衿的时候还年轻,何子衿那时亦不过小女孩儿一个,俩人其实年纪差了十几岁,结果,那点子交情硬是一直延续到现在,就是因两人在三观上十分具有一致性。江夫人经历传奇,三次嫁人,最终由个山村的村姑做了一品诰命。说来,江夫人这经历,瞧着传奇,说起来也传奇,但就因她这经历,真正从心里认同她能与之为友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这其中,何子衿算一个。
江夫人就问起何子衿在沙河县的生活来,何子衿笑,“现下也没什么事,孩子们也大些了,来沙河县也有些日子,说来,北昌府这地界儿,帝都人知道的不多,都说苦寒之地,其实可是难得的宝地。不说别个,参茸都是宝,非但有北凉的红参,珍贵的山参也有,纵不常见,产山参的地儿也就是北昌府了。再者,北昌府皮毛的成色,我看也比别个地方要好。”
江夫人笑,“是啊,等你去了榷场就知道,好东西比你想的还多。”
何子衿道,“要我说,连本地的大米也比我老家的要好吃。”
江赢听着笑起来,道,“凡是自帝都来北昌府的,多是不适应来着,什么都不适应,气侯饮食,样样不合意。倒是子衿姐姐,这才在北昌住了一年,就瞧着北昌样样儿都好了。”
何子衿含笑道,“我早就瞧着北昌好,妹妹不晓得,我们刚到帝都的时候,光帝都的物价都叫人惊叹,是我老家的两倍往上了。后来到北昌府,野味儿遍地都是,较之帝都划算不知多少,且这里的野味儿比帝都那些不知是野生家养的,味儿更纯正。再者,在帝都,权贵遍地走,咱们出门儿,打个喷嚏都得小心着些。北昌府气侯苦寒是真的,可正因这地方气候不好,娇贵人服不了,故而这里才有咱们的机会。辛苦些怕什么,咱们又不是那等吃不了苦的,我就喜欢这样的地界儿,我不怕辛苦,只怕没机会。”说着,何子衿道,“妹妹跟我一道去,今年我刚收了春天新种的香糯米,这米现在可是稀罕了,寻常都见不着,香的了不得。我带了些过来,给你和夫人尝尝,只是吃的时候要注意,这种米味道虽好,却不是很好消化,吃的时候莫要多吃,倘是胃里不好,也不要吃这米。不过,香是真香啊,入口那口感,不瞒妹妹,我不就菜,就能吃一碗。”
江赢直笑,“那可是得尝尝。”
“一等的好米,产量低,一亩田才产三十斤,分成色过筛,一亩地上等香糯米只得十斤。”说来,这会儿的稻米产量的确不高,主要是也没什么农药防虫防害啥的,全靠人工,当然,这也不是杂交手稻,就是本地香糯米来着。就是因产量低,便是味道好,本地人嫌它填不饱肚子,现在还种的也极少。何子衿费了许多力气方找了些香糯米的稻种来,手里的田地大部分都种的这种稻米,那产量,真是绝了。
何子衿说了一通这米如何好如何好,听得江夫人来了兴致,令厨下中午就蒸这米来吃,何子衿又介绍了一回这米如何蒸为好。江夫人笑,“早就听说你在饮食上颇有心得,如今亲看,果然名不虚传。”
何子衿笑,“我这也就是跟着师傅学了些皮毛,不能比。”
江夫人笑,“你这就很不错了。”与闺女江赢道,“你去了沙河县,也跟子衿学一学,会不会做无妨,会吃会看也行。”
江赢道,“子衿姐姐手艺就不一般,我看阿珍在子衿姐姐那里住了些日子也圆润了。”
江夫人点头称是,儿子非但个子高了,脸也圆润了一圈儿。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