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到时,陈大人、冯大人、高群、田沐阳、徐泾等人都已经在了,殿下更是高坐在上首,面色如常,看不出任何颓唐之色。
    “张大人来了,请坐。”赵曜言简意赅地把请众人来的目的说了,“平阳城的军报已经来了,莫信和姜承平带领的队伍已经成功攻下了平阳城,他们往城中投掷大量燃烧/瓶,给鞑靼军造成了极大的恐慌,燃烧/瓶在城池之中的燃烧力度甚至比旷野更胜,破城之后,城中万余鞑靼兵,几无活口。”
    赵曜说的波澜不惊,好几个,尤其是文官,却都听得倒吸冷气。可是赵曜这一番话说完,场子却莫名有些冷,这样的消息值不值得人振奋高兴?当然值得,若是放在前些日子,他们必是要浮三大白以示庆贺的,可是现在……田沐阳和徐泾面面相觑,青州知府和同知拼命压低了头颅,冯宣脸色复杂地不停抚须,高群左看右看,就是不敢对上赵曜的视线。
    倒是陈赟,忽然开口了:“臣近日来翻看了不少战争史籍,军备志录,哦,还有一些地方志,确实发现如沈姑娘所言,在历史上,火器曾多次在战争中应用,譬如有宋一代就曾出现过霹雳火炮,虽然与沈姑娘制造的炸/弹的威力不可同日而语,但这说明,火器营的配备是一种大势。”
    这一番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说完,场面越加的冷了,在场众人,竟是一句话都接不上去。可仔细想想,却个个都泛起了心酸——陈赟一个都指挥使,还是战时的都指挥使,竟然已经闲到去翻看什么史籍、志录,甚至地方志……多可笑,多可怜啊!明明几天前,他们还是有一腔热血,明明几天前,他们还在为即将驱除鞑虏而欢呼雀跃……
    “说说河南都司那边的状况吧。”赵曜强忍住内心的不适,再次开口。
    “是。”陈赟立刻道,“河南都司的主力部队现在还在中牟县附近牵制那五万鞑靼军,但是如今平阳城破的消息想必已经传到了那路鞑靼军手里,他们极有可能弃河南,转而回身去救平阳——尤其,如今通州城的十万部队已经能腾出手来了,若是那十万部队也西进,姜承平他们恐怕,将身陷包围圈。”
    “汤松是否已经收到了圣旨。”赵曜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以便让自己话语间不要带出咬牙切齿的恨意。
    陈赟握紧了椅子的扶手,一双久握刀戟的大手青筋暴起,显然是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据臣的线报,汤大人与我方,是同时收到圣旨的。”
    那边已经有七八日了。众人心中猛然生出一丝绝望,如果汤松遵从了圣旨,在这个节骨眼上撤军,那么山东都司和安徽都司的这五万兵,必死无疑啊!平阳城的惨剧,难道还要再上演一次嘛!
    赵曜握在身后的手在抖,没有人看见,可他自己知晓,如今的他是如何强撑出镇定的模样——他真的已经无计可施了!
    汤松的为人,也许先前还不十分清楚,可经过傅广平的事后,他便已然十分了解了,这是个极度圆滑的人,不管他内心是不是忠君爱国,但明面上,他一定会表现出忠君爱国的样子!他绝不是一个为了天下苍生或五万士兵的性命,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忤逆圣旨的人!他绝不会,让这样一个名声落在自己头上——
    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赵曜痛苦地闭上眼,根本不敢想象,姜承平、莫信还有伏大牛,将遭遇什么残酷的围击。
    作者有话要说:  不要担心不要担心,wuli老牛不会死哒,平阳城也不会再死人了!!放心,放心啊~~这是一个伏笔啦,暂时还没有小伙伴猜对策略哦~
    第69章 老谋深算
    自那日开完会后, 赵曜回去便一直坐立不安,他着实是非常担心姜承平、莫信的带领的五万兵,不管是出于对西部的局势的考虑, 还是单单出于舍不得这五万精锐,他都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
    等,可能是死;不等也许还有一线生机。那一次的会议, 确实让他看出人心百态, 但是也让他勉强看出了总算还是有一些人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比如一直在接话茬,并明显能看出比他还担心自己属下性命的陈赟, 再比如,站在陈赟背后,一直没作声, 但全程非常关注他的反应的张远。这两人, 他是能感觉出是主战派,内心深处也是偏向于他的。
    赵曜思来想去, 觉得还是应该去找了一找张远, 说实在的,他以往和官员接触,天然带着“储君”,“太子”这样大义和旗帜, 换而言之,臣子们对他几乎都是言听计从的,根本就不需要他再另有什么手段去招揽幕僚, 去培养心腹,以此来争权夺利或分割派系。这是绝对的优势,可也是绝对的劣势。
    他不比那些狼子野心的藩王们,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唯他们马首是瞻的谋士团,不论他们是要杀人放火、还是改朝换代,这些谋士都会费尽心思为之谋划,绝不需要考虑什么大义、名节。但他不一样,他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有着绝对的继承权,他不需要,也不能去养这样一些“近臣”,这会导致朝堂的不平衡,导致臣子之间的划割。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根本也没有机会去培养这样一群人物。
    所以,当现在情况超出控制时,他便缺了这么一些,能够不顾大义名节,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