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3/4)
”
“我并不是想要阻止你惩戒江南的官员,而是因为将此事扩大化,不仅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还有引起动乱。”沈芊认真地仰头看着他,“如果牵涉到此事的,只有官员,那不管你是要抄他们家、灭他们九族,我都不会阻止,但江南假倭案,明显牵扯到了很多百姓。”
“你是说那些豪绅巨贾?”赵曜蹙眉,显然对这群人也很是不待见。
“不,那也只是小众的群体,真正巨大的群体是江南百姓,是沿街沿巷的小商贩、是养蚕织丝的女工、是制陶烧瓷的匠人……是很多很多普通人。青云在信中提到,这一切都是他身边一名福建籍的副将发现的,而这只是因为他的父亲曾在造船厂工作过。”沈芊舔了舔唇,叹了口气,“还有,这些走私的货船,走私出去和走私进来又都是什么?出去的怕都是丝绸瓷器,进来的怕都是宝石香料吧。你觉得,巨大又不合常理的丝绸瓷器购买量,以及莫名出现在江南市场上的异域宝石和香料,江南百姓真的会对此毫无所觉吗?”
“都是些乡野刁民,竟为利益枉顾国法。”赵曜愤愤然。
沈芊瞧了他一眼,似笑非笑:“你的空壳子国库还要江南输血呢,人家不多谋些利,难不成要全国人民一道吃糠噎菜啊?”
赵曜低头瞅着沈芊,瞅了很久,终于撇过头去轻哼了一声:“我算是听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就是觉得江南百姓没错呗。难不成他们就那么特殊,能挣钱就要国法让道?”
“当然不是。”沈芊摇摇头,“那些假扮倭寇祸害乡里的贼首们,当然要处置,但法律也亟待完善,譬如海禁,开海禁能带来多大的利益啊!更遑论,咱们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遭了战事的山西河南,到现在还满城焦土呢。”
赵曜背着手,蹙眉从皇座上踱步到台阶下,接着又在台阶下不停地来来回回走,显然沈芊的这个提议让他非常惊讶,可惊讶之余又忍不住开始思索起可能性来,他不是不是肉糜的皇帝,自然知道大周朝的丝绸瓷器在番国能够卖到什么价钱,就如沈芊所说,江南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在海外都是能卖出天价的东西,而每一条成建制的产业,都意味着能养活无数桑农、茶农、陶工、绣娘……真论起来,这确实是百利一害的事,只是这一害……
赵曜踱步踱了差不多一盏茶,沈芊一直都期待地看着他,终于,赵曜转过身来,看向沈芊:“海禁一令虽然是太/祖时候就下了,这么多年过去,却也没人想着要重开海禁,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是因为什么?”
“一方面是颜面和祖制,另一方面,是赋税。”赵曜背着手,忽又转头对外头喊了一句,“李奉!”
李奉闻声立刻急匆匆地进门,躬身对着两人行了一礼:“奴婢在。”
“去请内阁大臣们入宫,就说朕有事找他们商议。”赵曜很淡定地开口。
“是,奴婢立刻就去。”李奉又弓着身,飞快退出去。
“你要直接把海禁的事同内阁商议?”沈芊大惊,内阁里头虽然都是聪明人,但都是各怀心思的聪明人,海禁这件事就这么直接就透出去,肯定会惊动江南官场,打草惊蛇啊!
赵曜启唇一笑:“当然不是。”
“啊?”沈芊懵住了。
赵曜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露出一丝神秘的笑意:“等人来了你就知道了。”
眼见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期间赵曜又把高齐召进来,不知吩咐了什么,沈芊在这御书房里等得如坐针毡,内阁大臣们也该入宫了,她再不走,铁定又得落个“干政”的名头,她焦灼地看向赵曜:“哎呀,他们就要进来了,我得赶快走,要不然又要被御史说道了。”
“没事,你就坐着。”赵曜笑着安抚她,“今儿商讨这事,没你不行。”
沈芊一脸懵逼,刚刚明明还在讨论海禁的事啊,这又是跳频到哪儿了呀!
阁老们很快一个又一个地进了御书房,每一个进来的都要猛然打量沈芊一眼,连她的义父张远张大人瞧见她端坐在一旁,也满脸讶然。沈芊苦笑着给自家义父使了个眼色,她也不知道那家伙是发什么疯,非按着她,不让她走。
赵曜见人来齐了,便笑眯眯地道:“连夜召诸位进宫,是因为江南那边传来了喜报,云将军已经率领江南水师,打败了进犯的倭寇!”
几位内阁大成都面露喜色,齐齐躬身对着赵曜言称喜庆之语。然而,谁都知道这位陛下连夜把人召进来,不可能只是报个喜。
果不其然,龙椅上的陛下又顺势开口了:“云将军战报中写到,这一次能够快速获胜,也要多亏了皇后发明的火器,他将火器装备到了战船上,使得战船攻击力大增。”
沈芊听到这话,猛捏大腿,努力控制脸上的惊讶表情。这个功劳她还真不好意思算到自己头上,她虽然几个月前,就成功地研究出了硝化/纤维作为火铳的击发火药,而夏飞的火器局也确实造出了小批次的火铳,可这批次火铳,撑死不过一百把,放在那样混乱的战场上哪里够看,更被说什么威力大增……某人这吹法,真是尬死人啊!
沈芊偷眼往阁老那边看,几个阁老都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她更加羞愧地闭了
“我并不是想要阻止你惩戒江南的官员,而是因为将此事扩大化,不仅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还有引起动乱。”沈芊认真地仰头看着他,“如果牵涉到此事的,只有官员,那不管你是要抄他们家、灭他们九族,我都不会阻止,但江南假倭案,明显牵扯到了很多百姓。”
“你是说那些豪绅巨贾?”赵曜蹙眉,显然对这群人也很是不待见。
“不,那也只是小众的群体,真正巨大的群体是江南百姓,是沿街沿巷的小商贩、是养蚕织丝的女工、是制陶烧瓷的匠人……是很多很多普通人。青云在信中提到,这一切都是他身边一名福建籍的副将发现的,而这只是因为他的父亲曾在造船厂工作过。”沈芊舔了舔唇,叹了口气,“还有,这些走私的货船,走私出去和走私进来又都是什么?出去的怕都是丝绸瓷器,进来的怕都是宝石香料吧。你觉得,巨大又不合常理的丝绸瓷器购买量,以及莫名出现在江南市场上的异域宝石和香料,江南百姓真的会对此毫无所觉吗?”
“都是些乡野刁民,竟为利益枉顾国法。”赵曜愤愤然。
沈芊瞧了他一眼,似笑非笑:“你的空壳子国库还要江南输血呢,人家不多谋些利,难不成要全国人民一道吃糠噎菜啊?”
赵曜低头瞅着沈芊,瞅了很久,终于撇过头去轻哼了一声:“我算是听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就是觉得江南百姓没错呗。难不成他们就那么特殊,能挣钱就要国法让道?”
“当然不是。”沈芊摇摇头,“那些假扮倭寇祸害乡里的贼首们,当然要处置,但法律也亟待完善,譬如海禁,开海禁能带来多大的利益啊!更遑论,咱们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遭了战事的山西河南,到现在还满城焦土呢。”
赵曜背着手,蹙眉从皇座上踱步到台阶下,接着又在台阶下不停地来来回回走,显然沈芊的这个提议让他非常惊讶,可惊讶之余又忍不住开始思索起可能性来,他不是不是肉糜的皇帝,自然知道大周朝的丝绸瓷器在番国能够卖到什么价钱,就如沈芊所说,江南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在海外都是能卖出天价的东西,而每一条成建制的产业,都意味着能养活无数桑农、茶农、陶工、绣娘……真论起来,这确实是百利一害的事,只是这一害……
赵曜踱步踱了差不多一盏茶,沈芊一直都期待地看着他,终于,赵曜转过身来,看向沈芊:“海禁一令虽然是太/祖时候就下了,这么多年过去,却也没人想着要重开海禁,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是因为什么?”
“一方面是颜面和祖制,另一方面,是赋税。”赵曜背着手,忽又转头对外头喊了一句,“李奉!”
李奉闻声立刻急匆匆地进门,躬身对着两人行了一礼:“奴婢在。”
“去请内阁大臣们入宫,就说朕有事找他们商议。”赵曜很淡定地开口。
“是,奴婢立刻就去。”李奉又弓着身,飞快退出去。
“你要直接把海禁的事同内阁商议?”沈芊大惊,内阁里头虽然都是聪明人,但都是各怀心思的聪明人,海禁这件事就这么直接就透出去,肯定会惊动江南官场,打草惊蛇啊!
赵曜启唇一笑:“当然不是。”
“啊?”沈芊懵住了。
赵曜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露出一丝神秘的笑意:“等人来了你就知道了。”
眼见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期间赵曜又把高齐召进来,不知吩咐了什么,沈芊在这御书房里等得如坐针毡,内阁大臣们也该入宫了,她再不走,铁定又得落个“干政”的名头,她焦灼地看向赵曜:“哎呀,他们就要进来了,我得赶快走,要不然又要被御史说道了。”
“没事,你就坐着。”赵曜笑着安抚她,“今儿商讨这事,没你不行。”
沈芊一脸懵逼,刚刚明明还在讨论海禁的事啊,这又是跳频到哪儿了呀!
阁老们很快一个又一个地进了御书房,每一个进来的都要猛然打量沈芊一眼,连她的义父张远张大人瞧见她端坐在一旁,也满脸讶然。沈芊苦笑着给自家义父使了个眼色,她也不知道那家伙是发什么疯,非按着她,不让她走。
赵曜见人来齐了,便笑眯眯地道:“连夜召诸位进宫,是因为江南那边传来了喜报,云将军已经率领江南水师,打败了进犯的倭寇!”
几位内阁大成都面露喜色,齐齐躬身对着赵曜言称喜庆之语。然而,谁都知道这位陛下连夜把人召进来,不可能只是报个喜。
果不其然,龙椅上的陛下又顺势开口了:“云将军战报中写到,这一次能够快速获胜,也要多亏了皇后发明的火器,他将火器装备到了战船上,使得战船攻击力大增。”
沈芊听到这话,猛捏大腿,努力控制脸上的惊讶表情。这个功劳她还真不好意思算到自己头上,她虽然几个月前,就成功地研究出了硝化/纤维作为火铳的击发火药,而夏飞的火器局也确实造出了小批次的火铳,可这批次火铳,撑死不过一百把,放在那样混乱的战场上哪里够看,更被说什么威力大增……某人这吹法,真是尬死人啊!
沈芊偷眼往阁老那边看,几个阁老都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她更加羞愧地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