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5)
宋氏上面这话是有由头的。赵氏自从生了周琳后,一直没有再有孕,深感对不起丈夫,反而是丈夫反过来安慰她,说大不了给囡囡招个上门女婿。但是好男儿有几个愿意上门的?招个不入流的又委屈了女儿,赵氏这些年内心也一直煎熬。好在有了儿子,也不用为难了,这回她要给女儿挑个好人家。
宋氏白了女儿一眼,看了看天色,“不早了,再不走到家就天黑了,你们不用送了,我们这就回了。”说完和儿子儿媳妇一行人就离开了。
☆、第3章 亲事
小儿子的满月酒过了没两天,赵氏就开始操心女儿的亲事。说起来村里的姑娘在周琳这个年纪,有不少都定下了亲事。好小伙儿难得,家里有女儿的,十一二岁就要开始寻摸了,十三四定下亲事,一两年后就可以嫁人了。要是哪家姑娘及笄了还没定下来,不是实在条件太差,那么就要被人说眼光高、太挑剔,这对女孩子的名声可不好。
先前赵氏还没儿子时,人人都晓得周德山家的姑娘是要留在家里招女婿的,因此,但凡像样一点的小伙子说亲时都没有考虑他家。如果不是过不下去,好端端的儿子谁家愿意入赘,也不怕被人戳破脊梁骨。
倒是也有两家子曾经托媒婆上门,想让自家儿子做周家赘婿。但是前头那个都二十八了,比自己两口子小不了几岁,自己花朵一样的女儿,配上这么个人实在委屈。后头倒是个年轻小伙子,看着是个老实能干的,可惜也太老实了,家里偏偏又有个精明的老娘,蚊子腿上都恨不得抠下二两肉,要是招过来,等自己两口子百年后一蹬腿,这家说不得就改姓了。
她这两年一直为这事儿犯愁,原打算不行就把姑娘嫁出去。只是二老却不同意,姑娘嫁出去,将来儿子老了谁来伺候?隔房的子侄毕竟不如亲骨肉贴心。这回有了儿子,她总算放下了一桩心事,只是想到没两年就要把闺女嫁出去,又一阵肉疼。
实在舍不得闺女远嫁,晚上她就跟周德山抱怨,“我身上生生掉下的一块肉,如珠如宝养到这么大,想想要把她送出门,我这心里就不是滋味。”
何止不是滋味,简直就像剜心一样,但是姑娘大了就要嫁人,谁也挡不住。想到这里赵氏有个想法,“不行就学德书大哥,他家的柳儿不就嫁到村西头了,两口子想闺女了,抬抬脚就过去了。”
周德书是周爷爷大哥的儿子,也是周家村的里正。家里生了四个儿子,才得了一个小闺女。因为不舍得闺女嫁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盯上西头李家的银海了。堪堪等人家长到十岁,就偷偷摸摸找了李银海他爹定下了亲事。
李家是后来迁到周家庄的,正感觉自家在村里势单力薄,能跟周家村的里正家联姻,那叫一个一拍即合,都要乐疯了。
等村里人知道的时候,两家已经正式下了定,动作快得让人都没反应过来。虽然很多人看不上李家家境普通,枝不繁叶不茂的,但是挡不住另一群疼闺女的大老爷们扼腕叹息,灯下黑啊,他们怎么没发现眼皮底下还有这个好女婿人选,里正就是奸诈。
果然等周柳儿嫁过去,李家一家子都要把她供起来了,日子过得不要太舒心。这也是周氏动了这个想法的缘由。
周德山也有些心动,可惜的是,“村里的外姓人就那么几户,也没有合适的孩子啊。”摇摇头,不是谁都有德书大哥的好运气。
“村里不是还有不少出了五服的吗?不行就......”
周德山赶紧打断了婆娘的话,“净胡说”!赵氏也知道自己是异想天开了,想也不可能。不说同姓不婚,就那些人家往上一扒拉,二三百年前还都是一个爷娘呢。她不过是不甘心罢了。
“我明天还是跟娘商量一下吧,看看附近几个村子有没有合适的,离个十里八里地的也没啥,不到半个时辰的路程,将来来往也便利。”
第二天用过朝食,赵氏就到正房找婆婆,把自己和男人的想法简单提了下,“娘,二丫说小也不小了,这亲事也该看起来了吧?您见识多,就受累帮二丫寻摸一下吧。”
周奶奶看不上儿媳妇的急切,“你急什么,好姑娘还愁嫁不成?二丫这次也算露了脸,你就等吧,要不了几天媒人都能把咱家门槛踏破,咱娘俩就等着挑吧。大丫嫁出去好几年了,我跟前就剩这么一个孙女,怎么也得给她挑个四角俱全的姑爷。”
说来也是一桩巧事,周老太太刚撂下这话没一个时辰,媒婆王氏就登门了。一进门看到在院子里喂鸡的周琳,对上迎出来的赵氏就是就一顿夸,“呦,这就是你家闺女吧?盘条儿真顺,还这么能干,一看就是个持家的好手。”
听得周琳一阵好笑,喂个鸡而已,都能看出她会持家了?这大娘可真是会说话。
等进了屋,赵氏端了一碗糖水,还有一盘子满月酒剩下的炸果子招待王氏,媒人向来就不好得罪的。虽然知道王氏登门的目的,赵氏还是故作不知,“难得嫂子过来,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您随便用点。”
王氏没有把赵氏的话当真,她也是见过世面的,就这一盘子果子,估计没有十文八文拿不下来。再想到院子里看到的那位娘子,水灵灵的惹人爱,也难怪蒋家花了大钱来请自
宋氏白了女儿一眼,看了看天色,“不早了,再不走到家就天黑了,你们不用送了,我们这就回了。”说完和儿子儿媳妇一行人就离开了。
☆、第3章 亲事
小儿子的满月酒过了没两天,赵氏就开始操心女儿的亲事。说起来村里的姑娘在周琳这个年纪,有不少都定下了亲事。好小伙儿难得,家里有女儿的,十一二岁就要开始寻摸了,十三四定下亲事,一两年后就可以嫁人了。要是哪家姑娘及笄了还没定下来,不是实在条件太差,那么就要被人说眼光高、太挑剔,这对女孩子的名声可不好。
先前赵氏还没儿子时,人人都晓得周德山家的姑娘是要留在家里招女婿的,因此,但凡像样一点的小伙子说亲时都没有考虑他家。如果不是过不下去,好端端的儿子谁家愿意入赘,也不怕被人戳破脊梁骨。
倒是也有两家子曾经托媒婆上门,想让自家儿子做周家赘婿。但是前头那个都二十八了,比自己两口子小不了几岁,自己花朵一样的女儿,配上这么个人实在委屈。后头倒是个年轻小伙子,看着是个老实能干的,可惜也太老实了,家里偏偏又有个精明的老娘,蚊子腿上都恨不得抠下二两肉,要是招过来,等自己两口子百年后一蹬腿,这家说不得就改姓了。
她这两年一直为这事儿犯愁,原打算不行就把姑娘嫁出去。只是二老却不同意,姑娘嫁出去,将来儿子老了谁来伺候?隔房的子侄毕竟不如亲骨肉贴心。这回有了儿子,她总算放下了一桩心事,只是想到没两年就要把闺女嫁出去,又一阵肉疼。
实在舍不得闺女远嫁,晚上她就跟周德山抱怨,“我身上生生掉下的一块肉,如珠如宝养到这么大,想想要把她送出门,我这心里就不是滋味。”
何止不是滋味,简直就像剜心一样,但是姑娘大了就要嫁人,谁也挡不住。想到这里赵氏有个想法,“不行就学德书大哥,他家的柳儿不就嫁到村西头了,两口子想闺女了,抬抬脚就过去了。”
周德书是周爷爷大哥的儿子,也是周家村的里正。家里生了四个儿子,才得了一个小闺女。因为不舍得闺女嫁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盯上西头李家的银海了。堪堪等人家长到十岁,就偷偷摸摸找了李银海他爹定下了亲事。
李家是后来迁到周家庄的,正感觉自家在村里势单力薄,能跟周家村的里正家联姻,那叫一个一拍即合,都要乐疯了。
等村里人知道的时候,两家已经正式下了定,动作快得让人都没反应过来。虽然很多人看不上李家家境普通,枝不繁叶不茂的,但是挡不住另一群疼闺女的大老爷们扼腕叹息,灯下黑啊,他们怎么没发现眼皮底下还有这个好女婿人选,里正就是奸诈。
果然等周柳儿嫁过去,李家一家子都要把她供起来了,日子过得不要太舒心。这也是周氏动了这个想法的缘由。
周德山也有些心动,可惜的是,“村里的外姓人就那么几户,也没有合适的孩子啊。”摇摇头,不是谁都有德书大哥的好运气。
“村里不是还有不少出了五服的吗?不行就......”
周德山赶紧打断了婆娘的话,“净胡说”!赵氏也知道自己是异想天开了,想也不可能。不说同姓不婚,就那些人家往上一扒拉,二三百年前还都是一个爷娘呢。她不过是不甘心罢了。
“我明天还是跟娘商量一下吧,看看附近几个村子有没有合适的,离个十里八里地的也没啥,不到半个时辰的路程,将来来往也便利。”
第二天用过朝食,赵氏就到正房找婆婆,把自己和男人的想法简单提了下,“娘,二丫说小也不小了,这亲事也该看起来了吧?您见识多,就受累帮二丫寻摸一下吧。”
周奶奶看不上儿媳妇的急切,“你急什么,好姑娘还愁嫁不成?二丫这次也算露了脸,你就等吧,要不了几天媒人都能把咱家门槛踏破,咱娘俩就等着挑吧。大丫嫁出去好几年了,我跟前就剩这么一个孙女,怎么也得给她挑个四角俱全的姑爷。”
说来也是一桩巧事,周老太太刚撂下这话没一个时辰,媒婆王氏就登门了。一进门看到在院子里喂鸡的周琳,对上迎出来的赵氏就是就一顿夸,“呦,这就是你家闺女吧?盘条儿真顺,还这么能干,一看就是个持家的好手。”
听得周琳一阵好笑,喂个鸡而已,都能看出她会持家了?这大娘可真是会说话。
等进了屋,赵氏端了一碗糖水,还有一盘子满月酒剩下的炸果子招待王氏,媒人向来就不好得罪的。虽然知道王氏登门的目的,赵氏还是故作不知,“难得嫂子过来,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您随便用点。”
王氏没有把赵氏的话当真,她也是见过世面的,就这一盘子果子,估计没有十文八文拿不下来。再想到院子里看到的那位娘子,水灵灵的惹人爱,也难怪蒋家花了大钱来请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