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1/3)
“孙礼,你本来被判禁锢五年,现在这么快当上并州刺史,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吗?”
“我再不济,也不是斤斤计较官位的人!我只是替太傅感到羞愧!”
“哦?”
“我原以为您能匡扶社稷,可没想到您眼睁睁看着朝廷乱作一团却不闻不问!”
“唉!你的意思我明白,但现在咱们只能忍……”
“忍?还要忍到什么时候!”孙礼气鼓鼓地离开了洛阳。
司马懿望着孙礼远去的背影,他深切地意识到,士大夫对曹爽的怨恨已经越积越深了。
谯郡的豪族很多,除曹氏、夏侯氏外,最负盛名的当属桓氏。大司农(九卿之一)桓范即出自这一家族。
早在魏明帝曹叡时代,桓范就历任中领军、青徐都督、兖州刺史、冀州刺史,是个名副其实的权贵重臣。不过,他因为跟同僚闹纠纷屡次遭到罢免。
正始年间,曹爽想起赋闲在家的桓范,便把他召进朝廷做了大司农。曹爽对这位同乡长辈毕恭毕敬的态度让桓范感激涕零。
桓范任大司农期间写了本书,名为“世要论”。在一次群臣集会的酒宴中,他兴冲冲地把《世要论》递给同僚传阅,观者无不称赞。眼看这本书就要传到太尉蒋济手里了,桓范的心怦怦直跳,他越来越激动。要知道,蒋济乃是四朝元老,资历甚至比司马懿还高,倘若得到蒋济赞许,那对桓范来说可是莫大的荣耀。
《世要论》递到蒋济面前。蒋济非但没伸手接,更把脸扭向一旁。“懒得看!”他毫不客气地说道。
场面无比尴尬,桓范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蒋济为何这么不给桓范面子?原来,他也是被曹爽一党得罪的人。曹芳登基时,蒋济官任中领军,可曹爽硬是拜蒋济为太尉,借机让弟弟曹羲顶替蒋济当上了中领军。很多年前,蒋济和曹真是至交好友,如今,他被故交的儿子这么折腾,心里着实别扭。另外,他也看不惯曹爽搞的政治改革,曾多次抨击时政,渐渐地,他和司马懿越走越近。
蒋济不想搭理桓范,转身去跟王肃聊天。这位王肃和司马懿是儿女亲家。二人聊得甚是投缘。王肃越说越来气,突然,他忍不住破口大骂:“何晏那伙人全都是佞臣!”
此言一出,满座鸦雀无声。同僚纷纷告退。
几天后,王肃被罢免。
正始年:王学vs玄学
王肃的爸爸王朗是汉魏时代儒学巨匠,王肃继承其才华,十八岁跟荆州名儒宋忠求学,之后,他相继给《尚书》《诗经》《论语》《三礼》《左传》等典籍作注解,文化底蕴深厚。十年前,司马懿正是看到王肃在学术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便为次子司马昭迎娶王肃的女儿王元姬,两家结为亲家。
王肃对自己被罢免一事倒显得无所谓,他正好有闲暇得以把王朗所著的《易传》整理成册。
司马懿看完这本书后赞不绝口道:“真是一部集众家所长的巨作,依我看完全可以供普天之下的学者钻研学习。”
王肃和王朗毕生的夙愿,正是将自家的学术理论教授给天下学子。他听了司马懿的话无比欣慰。“若果真如此,那一定可以告慰亡父在天之灵了!”
翌日,司马懿上奏,将已故司徒王朗所著《易传》申报为太学院的官方教材。
这项提议得到通过。在往后的十余年中,王肃越来越多的著作陆续进入太学院,其自成一家的学术流派被后世称为“王学”,王肃由此成为魏国经学界的官方领袖。
所谓经学,指的是以儒家为主,兼含道家、墨家、纵横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统称。东汉时代有三位最著名的经学巨匠,他们分别是贾逵(和三国时魏国的贾逵同名同姓)、马融、郑玄。三人的学术思想在汉末三国时期相当兴盛。
下面,我们要着重讲一下王学开创者王肃,他自幼喜好贾逵和马融的学术流派,但排斥郑玄学说。王肃在以儒家为主体的前提下,将道家观点融入儒学,其理论和政治联系相当密切。王肃认为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是让社会安定的根本,如果社会过度追求利益只会让百姓生活更加艰辛,百姓为了生存不惜铤而走险最终导致社会动荡。“王学”之所以被司马懿大加称赞,除了王肃和司马懿有姻亲关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王肃提倡的无为而治正和曹爽愈演愈烈的政治改革针锋相对。此后,“王学”逐渐成为魏国官方的主流学派,并直接导致自东汉时代以贾逵、马融、郑玄为代表的学术流派走向衰亡。
何晏提醒曹爽道:“司马懿打算把王肃的理论灌输给学者,从此,学者都将成为司马懿的党徒。况且,王学崇尚无为而治,这与政治改革也不合拍。”
曹爽点点头:“说得没错。对了,你那本《道论》写完没有?”《道论》是何晏的著作,论述玄学理论。
“已经写完了。”
“好!从明天起,太学院定期开办讲经论坛,就由你组织讲授。”
何晏算中国历史上相当著名的哲学家,他与夏侯玄一起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从此,玄学与“王学”彼此竞争、针锋相对。而这两派学术观点的背后,则是曹爽和司马懿两大权臣。
王肃的学
“我再不济,也不是斤斤计较官位的人!我只是替太傅感到羞愧!”
“哦?”
“我原以为您能匡扶社稷,可没想到您眼睁睁看着朝廷乱作一团却不闻不问!”
“唉!你的意思我明白,但现在咱们只能忍……”
“忍?还要忍到什么时候!”孙礼气鼓鼓地离开了洛阳。
司马懿望着孙礼远去的背影,他深切地意识到,士大夫对曹爽的怨恨已经越积越深了。
谯郡的豪族很多,除曹氏、夏侯氏外,最负盛名的当属桓氏。大司农(九卿之一)桓范即出自这一家族。
早在魏明帝曹叡时代,桓范就历任中领军、青徐都督、兖州刺史、冀州刺史,是个名副其实的权贵重臣。不过,他因为跟同僚闹纠纷屡次遭到罢免。
正始年间,曹爽想起赋闲在家的桓范,便把他召进朝廷做了大司农。曹爽对这位同乡长辈毕恭毕敬的态度让桓范感激涕零。
桓范任大司农期间写了本书,名为“世要论”。在一次群臣集会的酒宴中,他兴冲冲地把《世要论》递给同僚传阅,观者无不称赞。眼看这本书就要传到太尉蒋济手里了,桓范的心怦怦直跳,他越来越激动。要知道,蒋济乃是四朝元老,资历甚至比司马懿还高,倘若得到蒋济赞许,那对桓范来说可是莫大的荣耀。
《世要论》递到蒋济面前。蒋济非但没伸手接,更把脸扭向一旁。“懒得看!”他毫不客气地说道。
场面无比尴尬,桓范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蒋济为何这么不给桓范面子?原来,他也是被曹爽一党得罪的人。曹芳登基时,蒋济官任中领军,可曹爽硬是拜蒋济为太尉,借机让弟弟曹羲顶替蒋济当上了中领军。很多年前,蒋济和曹真是至交好友,如今,他被故交的儿子这么折腾,心里着实别扭。另外,他也看不惯曹爽搞的政治改革,曾多次抨击时政,渐渐地,他和司马懿越走越近。
蒋济不想搭理桓范,转身去跟王肃聊天。这位王肃和司马懿是儿女亲家。二人聊得甚是投缘。王肃越说越来气,突然,他忍不住破口大骂:“何晏那伙人全都是佞臣!”
此言一出,满座鸦雀无声。同僚纷纷告退。
几天后,王肃被罢免。
正始年:王学vs玄学
王肃的爸爸王朗是汉魏时代儒学巨匠,王肃继承其才华,十八岁跟荆州名儒宋忠求学,之后,他相继给《尚书》《诗经》《论语》《三礼》《左传》等典籍作注解,文化底蕴深厚。十年前,司马懿正是看到王肃在学术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便为次子司马昭迎娶王肃的女儿王元姬,两家结为亲家。
王肃对自己被罢免一事倒显得无所谓,他正好有闲暇得以把王朗所著的《易传》整理成册。
司马懿看完这本书后赞不绝口道:“真是一部集众家所长的巨作,依我看完全可以供普天之下的学者钻研学习。”
王肃和王朗毕生的夙愿,正是将自家的学术理论教授给天下学子。他听了司马懿的话无比欣慰。“若果真如此,那一定可以告慰亡父在天之灵了!”
翌日,司马懿上奏,将已故司徒王朗所著《易传》申报为太学院的官方教材。
这项提议得到通过。在往后的十余年中,王肃越来越多的著作陆续进入太学院,其自成一家的学术流派被后世称为“王学”,王肃由此成为魏国经学界的官方领袖。
所谓经学,指的是以儒家为主,兼含道家、墨家、纵横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统称。东汉时代有三位最著名的经学巨匠,他们分别是贾逵(和三国时魏国的贾逵同名同姓)、马融、郑玄。三人的学术思想在汉末三国时期相当兴盛。
下面,我们要着重讲一下王学开创者王肃,他自幼喜好贾逵和马融的学术流派,但排斥郑玄学说。王肃在以儒家为主体的前提下,将道家观点融入儒学,其理论和政治联系相当密切。王肃认为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是让社会安定的根本,如果社会过度追求利益只会让百姓生活更加艰辛,百姓为了生存不惜铤而走险最终导致社会动荡。“王学”之所以被司马懿大加称赞,除了王肃和司马懿有姻亲关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王肃提倡的无为而治正和曹爽愈演愈烈的政治改革针锋相对。此后,“王学”逐渐成为魏国官方的主流学派,并直接导致自东汉时代以贾逵、马融、郑玄为代表的学术流派走向衰亡。
何晏提醒曹爽道:“司马懿打算把王肃的理论灌输给学者,从此,学者都将成为司马懿的党徒。况且,王学崇尚无为而治,这与政治改革也不合拍。”
曹爽点点头:“说得没错。对了,你那本《道论》写完没有?”《道论》是何晏的著作,论述玄学理论。
“已经写完了。”
“好!从明天起,太学院定期开办讲经论坛,就由你组织讲授。”
何晏算中国历史上相当著名的哲学家,他与夏侯玄一起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从此,玄学与“王学”彼此竞争、针锋相对。而这两派学术观点的背后,则是曹爽和司马懿两大权臣。
王肃的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