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2/4)
“大司农桓范,官拜中领军。”先前司马懿已经让王观行使中领军的职权接管曹羲兵营,他让桓范挂名中领军,乃是意图拉拢。
倘若接旨,应该会有一线生机,可这么干,道义何存?桓范思绪翻腾。
桓范的儿子劝道:“陛下现在洛阳城郊外,您理应去投奔大将军平定兵变!”
义士难做啊!桓范在儿子的劝说下艰难地做出了决定。
“备马!跟我出城!”
桓范带着儿子骑马飞奔至洛阳城南的平昌门前,却发现门口早已戒严。他勒住缰绳,对守城门候喊道:“陛下有诏命我出城,速开城门!”
“太后命令全城戒严,十二座城门皆不得放任何人通过。”守城门候答道。所谓太后有令,自然是指司马懿的指令。
“混账东西!你难道忘了当年是我提拔的你吗?”这名守城门候乃是桓范昔日的故吏。
趁门候迟疑之时,桓范一把抢过门候手中的长戟,夺路奔出城外往曹爽的方向而去。
“启禀太傅,大司农桓范从城南平昌门逃出!”
司马懿听罢一惊:“智囊逃了!”桓范素多智谋,故而司马懿以智囊相称。
一旁,蒋济感慨了一句:“驽马恋栈豆。”这话的意思是说曹爽顾恋洛阳的家人,肯定不会做出极端行为。他既反感曹爽,又顾念当初和曹真的交情,内心无比纠结。
司马懿点了点头:“是啊,纵使有桓范出谋划策,料想曹爽也难成事。”
在这场兵变中,除了被载入史册的桓范、鲁芝、辛敞之外,还有众多官吏也逃出洛阳投奔到曹爽身边。
正始年:伊水之誓
曹爽驻军在洛阳南郊的伊水河畔,他已经从那些投奔自己的官吏口中得知京城兵变的消息。
眼下,洛阳城内的皇宫禁军和受朝廷直接管辖的各中央军营无不被司马懿控制,曹爽只有征集驻扎在城外的屯田兵临时充当禁卫军。东汉末年曹操创业伊始在各州郡屯田,现今这些洛阳郊外的屯田兵成了曹爽仅有的依靠。随后,曹爽在伊水河岸边构筑起防御工事。他知道,司马懿很快就会跟自己兵戎相见。
之前,大司农桓范曾多次告诫曹爽道:“曹氏兄弟万万不能同时离开京城。”可曹爽把这话当成了耳旁风,现在他只有后悔的份儿。
要是当初听进桓范的话就好了。
曹爽正想着,只见远方尘土飞扬,两匹快马向自己这边飞驰而来。是桓范父子!
桓范跑到曹爽跟前滚鞍下马,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急切言道:“请大将军赶紧护送陛下移驾许昌,并召集各州郡将领勤王,剿灭司马懿!”许昌作为魏国第二都城,驻扎着大批可供调遣的军队。
曹羲在一旁听了,心想:这样干势必会造成内战,况且,身在洛阳的家人可如何是好?他狐疑道:“这事非同小可。目前我们尚不知道司马懿到底要干什么,这么做是不是太冒失啦?”
桓范一听急眼了。“都到这个地步,你还看不出司马懿要干什么?曹家门户眼看就要崩塌了!去许昌是唯一的生路啊!”
曹爽的心思和曹羲差不多,他冲桓范摆了摆手:“桓范,容我们再好好想想。”
“都被逼到绝路了,你们还以为能全身而退?你们的书都白读了吗?就算是一介匹夫也不会自投死路,你们!你们简直连匹夫都不如!”桓范气得暴跳如雷。
除了桓范之外,之前和辛敞一起逃出洛阳的鲁芝也力劝曹爽:“陛下在咱们这边,您奉皇命号令天下谁敢不听从?不能束手待毙啊!”
该如何是好?也许桓范和鲁芝说得对。可这想法在曹爽脑中刚一闪现就熄灭了。
不对,桓范和鲁芝一定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与其说这是曹爽的分析,莫如说是曹爽为放弃抵抗虚构出的理由。别看他在跟司马懿争权夺利时闹得鸡飞狗跳,但真到了临危之际,他还是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他本就不是一个能豁得出去的人。
与此同时,司马懿正苦口婆心地劝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和殿中校尉尹大目:“拜托诸位一定要说服曹爽让他放弃抵抗,避免伤及陛下的安危。”陈泰是陈群的儿子,许允是夏侯玄的挚友,尹大目(大目是他的字,其名已无从考证)是曹爽心腹。他们都是深受曹爽信任的人。
“太傅打算怎么处置曹爽?”陈泰等人问出了和蒋济一样的问题。无论如何都得留下曹爽一命,这是大部分魏国臣子心里的底线。
司马懿手指洛水言道:“我对洛水发誓!只罢免曹爽的官位,绝不会伤害他性命。”接着,他又跟三弟司马孚说,“陛下风餐露宿,可别伤了身子,你赶紧准备帐幔和食物给陛下送过去。”
这举动让陈泰等人误以为司马懿仍心系皇室,而且,他们自己的家族都被司马懿控制,此时也由不得他们反抗了。旋即,陈泰、许允、尹大目星夜赶赴曹爽营帐。
三人走后,司马懿又把蒋济请了出来:“子通,麻烦你再给曹爽写封信劝他投降吧……”
少顷,陈泰、许允、尹大目来到了曹爽营中。
“请大将军以社稷为重,放弃抵抗!倘若魏国因此引发内乱,您怎么面对九
倘若接旨,应该会有一线生机,可这么干,道义何存?桓范思绪翻腾。
桓范的儿子劝道:“陛下现在洛阳城郊外,您理应去投奔大将军平定兵变!”
义士难做啊!桓范在儿子的劝说下艰难地做出了决定。
“备马!跟我出城!”
桓范带着儿子骑马飞奔至洛阳城南的平昌门前,却发现门口早已戒严。他勒住缰绳,对守城门候喊道:“陛下有诏命我出城,速开城门!”
“太后命令全城戒严,十二座城门皆不得放任何人通过。”守城门候答道。所谓太后有令,自然是指司马懿的指令。
“混账东西!你难道忘了当年是我提拔的你吗?”这名守城门候乃是桓范昔日的故吏。
趁门候迟疑之时,桓范一把抢过门候手中的长戟,夺路奔出城外往曹爽的方向而去。
“启禀太傅,大司农桓范从城南平昌门逃出!”
司马懿听罢一惊:“智囊逃了!”桓范素多智谋,故而司马懿以智囊相称。
一旁,蒋济感慨了一句:“驽马恋栈豆。”这话的意思是说曹爽顾恋洛阳的家人,肯定不会做出极端行为。他既反感曹爽,又顾念当初和曹真的交情,内心无比纠结。
司马懿点了点头:“是啊,纵使有桓范出谋划策,料想曹爽也难成事。”
在这场兵变中,除了被载入史册的桓范、鲁芝、辛敞之外,还有众多官吏也逃出洛阳投奔到曹爽身边。
正始年:伊水之誓
曹爽驻军在洛阳南郊的伊水河畔,他已经从那些投奔自己的官吏口中得知京城兵变的消息。
眼下,洛阳城内的皇宫禁军和受朝廷直接管辖的各中央军营无不被司马懿控制,曹爽只有征集驻扎在城外的屯田兵临时充当禁卫军。东汉末年曹操创业伊始在各州郡屯田,现今这些洛阳郊外的屯田兵成了曹爽仅有的依靠。随后,曹爽在伊水河岸边构筑起防御工事。他知道,司马懿很快就会跟自己兵戎相见。
之前,大司农桓范曾多次告诫曹爽道:“曹氏兄弟万万不能同时离开京城。”可曹爽把这话当成了耳旁风,现在他只有后悔的份儿。
要是当初听进桓范的话就好了。
曹爽正想着,只见远方尘土飞扬,两匹快马向自己这边飞驰而来。是桓范父子!
桓范跑到曹爽跟前滚鞍下马,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急切言道:“请大将军赶紧护送陛下移驾许昌,并召集各州郡将领勤王,剿灭司马懿!”许昌作为魏国第二都城,驻扎着大批可供调遣的军队。
曹羲在一旁听了,心想:这样干势必会造成内战,况且,身在洛阳的家人可如何是好?他狐疑道:“这事非同小可。目前我们尚不知道司马懿到底要干什么,这么做是不是太冒失啦?”
桓范一听急眼了。“都到这个地步,你还看不出司马懿要干什么?曹家门户眼看就要崩塌了!去许昌是唯一的生路啊!”
曹爽的心思和曹羲差不多,他冲桓范摆了摆手:“桓范,容我们再好好想想。”
“都被逼到绝路了,你们还以为能全身而退?你们的书都白读了吗?就算是一介匹夫也不会自投死路,你们!你们简直连匹夫都不如!”桓范气得暴跳如雷。
除了桓范之外,之前和辛敞一起逃出洛阳的鲁芝也力劝曹爽:“陛下在咱们这边,您奉皇命号令天下谁敢不听从?不能束手待毙啊!”
该如何是好?也许桓范和鲁芝说得对。可这想法在曹爽脑中刚一闪现就熄灭了。
不对,桓范和鲁芝一定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与其说这是曹爽的分析,莫如说是曹爽为放弃抵抗虚构出的理由。别看他在跟司马懿争权夺利时闹得鸡飞狗跳,但真到了临危之际,他还是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他本就不是一个能豁得出去的人。
与此同时,司马懿正苦口婆心地劝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和殿中校尉尹大目:“拜托诸位一定要说服曹爽让他放弃抵抗,避免伤及陛下的安危。”陈泰是陈群的儿子,许允是夏侯玄的挚友,尹大目(大目是他的字,其名已无从考证)是曹爽心腹。他们都是深受曹爽信任的人。
“太傅打算怎么处置曹爽?”陈泰等人问出了和蒋济一样的问题。无论如何都得留下曹爽一命,这是大部分魏国臣子心里的底线。
司马懿手指洛水言道:“我对洛水发誓!只罢免曹爽的官位,绝不会伤害他性命。”接着,他又跟三弟司马孚说,“陛下风餐露宿,可别伤了身子,你赶紧准备帐幔和食物给陛下送过去。”
这举动让陈泰等人误以为司马懿仍心系皇室,而且,他们自己的家族都被司马懿控制,此时也由不得他们反抗了。旋即,陈泰、许允、尹大目星夜赶赴曹爽营帐。
三人走后,司马懿又把蒋济请了出来:“子通,麻烦你再给曹爽写封信劝他投降吧……”
少顷,陈泰、许允、尹大目来到了曹爽营中。
“请大将军以社稷为重,放弃抵抗!倘若魏国因此引发内乱,您怎么面对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