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2/3)
率军驻扎在洛阳城外,守护着司马炎的陵墓——峻阳陵。杨骏认为,二人既不在京城,自然较少了解眼下的局面。
翌日,诏书发到了峻阳陵:“汝南王司马亮未经朝廷的许可,擅自率军驻扎洛阳城外,意图谋反。诏命司空石鉴、中护军张劭率本部营兵讨伐!”
石鉴听罢,皱着眉头,他虽不在京城,消息却很灵通。
自己摊上这么件恶心事,要真做了,绝对会被人戳脊梁骨啊……
张劭没往这方面想,他是杨骏的外甥,当然全心全意为杨骏出力。
“石大人,朝廷让咱们讨伐司马亮,赶快整军出发吧!”
石鉴慢慢悠悠地说:“不急,不急。”什么朝廷,分明是杨骏这小子想借刀杀人。
“朝廷敕命,岂有不急的道理?”
“你先容我想想。”继而,他说:“就算打仗也要知己知彼,你看这样好不好,我派几名斥候去打探一下司马亮的底细再说。”
“也好。”张劭同意。
石鉴琢磨:以司马亮的秉性,磨蹭磨蹭就该逃跑了。
果不出石鉴所料。没两天,司马亮得知朝廷要讨伐他,便连夜逃往许昌去了。而杨骏获悉司马亮离去的消息后,也不想把事闹大,稀里糊涂没再提。
天下笑柄
司马亮跑到了许昌,杨骏神清气爽,他认为再没谁能挡他的路了。
6月,朝廷下诏,正式宣布杨骏为首辅大臣,并由太尉晋升为太傅。所有朝廷诏书在司马衷那走个过场后,一律都要皇太后杨芷点头才能实施,而杨芷点不点头还是得看杨骏的意思,话说回来,其实大部分诏书也都是根据杨骏的意思写的。这年,司马衷已经三十一岁了,一个成年皇帝还要把政权拱手交给权臣,不能自理,实在可悲,但谁让他是傻子呢?
杨骏一执政就办了两件让人大跌眼镜的蠢事。
第一件事,他宣布改年号为永熙。
改元就伴随着大赦,天下罪犯都会因此被赦免。姑且不提改元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被杨骏忽略了。要知道,根据礼法规定,皇帝驾崩后必须等到第二年才能改元,杨骏犯了一个超低级的错误。
“想当年,西汉名臣杨震学富五车,号称‘关西孔子’,今天子孙不肖,居然到了这个地步,真给祖宗脸上抹黑!”
全天下人都在耻笑杨骏没文化真可怕。若非旁人提醒,他仍蒙在鼓里。
“皇帝驾崩后第二年才能改元?这么重要的事怎么没人跟我讲?”杨骏也觉得很丢脸。于是,他为挽回颜面,到了来年正月,又改元为永平。可笑的永熙年只持续了半年就结束了,事后,杨骏命令史官抹掉关于永熙年的记载。不过,这起乌龙改元事件最终还是流传下来,给杨骏本就不那么光彩的人生又重重地抹上了一笔。
杨骏办的第二件蠢事是让全天下人都晋爵一级,凡参与司马炎葬礼的官员晋爵二级,所有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全部封侯。
侯爵相当于国家干股,很多人拼了一辈子才能挣到。此言一出,群臣哗然,大家都认为杨骏疯了。
侍中石崇(跟王恺斗富者)与散骑侍郎何攀(昔日王濬幕僚)问道:“不知太傅此举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
杨骏回答:“昔日魏明帝曹叡刚登基时也曾大开封赏,我这是效仿先人。”
石崇瞠目结舌:“即便当年曹叡封赏的程度也没今天这么夸张!”说实话,曹叡是皇帝,杨骏拿自己跟皇帝比本来就很不合适。
何攀劝道:“当初那些伐吴功臣流血流汗,助先帝一统天下,他们的封赏都比不上这回,您让他们心里怎么想?您开了这样的先河,后世必当效仿,那么几代之后,天下就全都是公侯了!侯爵以稀为贵,若人人皆为公侯,谁还会在乎?”不可否认,这番话说得的确在理。但同时也必须讲清楚,何攀当年帮王濬出谋划策讨平了吴国,他自己就是伐吴功臣,而杨骏大肆封赏,让大批无功之人与何攀平起平坐,恰恰是触犯了何攀的利益,他当然不爽杨骏的做法。
石崇与何攀还打算继续跟杨骏讲道理,左军将军(隶属于中护军的中层将领)傅祗实在忍不下去了,他直指问题的核心:“哪有因为先帝驾崩封赏大臣的,你是想让臣子都盼着皇帝死吗?!”这位傅祗正是昔日辅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魏朝名臣傅嘏的儿子。
杨骏大肆封赏无非是想卖个人情,如果他识相点,就该借着石崇、何攀、傅祗的话顺坡下,反正别人恨不到他头上。但杨骏蠢到没边儿,坚持给所有人封了侯。果然,封侯的人一多,自然也就没人珍惜爵位,那些得了便宜的人还在背后笑话杨骏。
不难想象,无论是改元还是封赏,两件事都没给他带来半点好处,反而让他成了天下笑柄。
众叛亲离
杨骏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连封赏这种好事都会有人反对,而且最终也没见谁念他的情。
没两天,封赏事件中的反对者遭到杨骏打压。左军将军傅祗调任侍中,被剥夺了兵权。侍中石崇调任荆州刺史,被赶出朝廷。何攀虽然没动窝,但也处处受杨骏排挤。
石崇即将远去荆州。在众多为他送行的好友中,也有
翌日,诏书发到了峻阳陵:“汝南王司马亮未经朝廷的许可,擅自率军驻扎洛阳城外,意图谋反。诏命司空石鉴、中护军张劭率本部营兵讨伐!”
石鉴听罢,皱着眉头,他虽不在京城,消息却很灵通。
自己摊上这么件恶心事,要真做了,绝对会被人戳脊梁骨啊……
张劭没往这方面想,他是杨骏的外甥,当然全心全意为杨骏出力。
“石大人,朝廷让咱们讨伐司马亮,赶快整军出发吧!”
石鉴慢慢悠悠地说:“不急,不急。”什么朝廷,分明是杨骏这小子想借刀杀人。
“朝廷敕命,岂有不急的道理?”
“你先容我想想。”继而,他说:“就算打仗也要知己知彼,你看这样好不好,我派几名斥候去打探一下司马亮的底细再说。”
“也好。”张劭同意。
石鉴琢磨:以司马亮的秉性,磨蹭磨蹭就该逃跑了。
果不出石鉴所料。没两天,司马亮得知朝廷要讨伐他,便连夜逃往许昌去了。而杨骏获悉司马亮离去的消息后,也不想把事闹大,稀里糊涂没再提。
天下笑柄
司马亮跑到了许昌,杨骏神清气爽,他认为再没谁能挡他的路了。
6月,朝廷下诏,正式宣布杨骏为首辅大臣,并由太尉晋升为太傅。所有朝廷诏书在司马衷那走个过场后,一律都要皇太后杨芷点头才能实施,而杨芷点不点头还是得看杨骏的意思,话说回来,其实大部分诏书也都是根据杨骏的意思写的。这年,司马衷已经三十一岁了,一个成年皇帝还要把政权拱手交给权臣,不能自理,实在可悲,但谁让他是傻子呢?
杨骏一执政就办了两件让人大跌眼镜的蠢事。
第一件事,他宣布改年号为永熙。
改元就伴随着大赦,天下罪犯都会因此被赦免。姑且不提改元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被杨骏忽略了。要知道,根据礼法规定,皇帝驾崩后必须等到第二年才能改元,杨骏犯了一个超低级的错误。
“想当年,西汉名臣杨震学富五车,号称‘关西孔子’,今天子孙不肖,居然到了这个地步,真给祖宗脸上抹黑!”
全天下人都在耻笑杨骏没文化真可怕。若非旁人提醒,他仍蒙在鼓里。
“皇帝驾崩后第二年才能改元?这么重要的事怎么没人跟我讲?”杨骏也觉得很丢脸。于是,他为挽回颜面,到了来年正月,又改元为永平。可笑的永熙年只持续了半年就结束了,事后,杨骏命令史官抹掉关于永熙年的记载。不过,这起乌龙改元事件最终还是流传下来,给杨骏本就不那么光彩的人生又重重地抹上了一笔。
杨骏办的第二件蠢事是让全天下人都晋爵一级,凡参与司马炎葬礼的官员晋爵二级,所有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全部封侯。
侯爵相当于国家干股,很多人拼了一辈子才能挣到。此言一出,群臣哗然,大家都认为杨骏疯了。
侍中石崇(跟王恺斗富者)与散骑侍郎何攀(昔日王濬幕僚)问道:“不知太傅此举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
杨骏回答:“昔日魏明帝曹叡刚登基时也曾大开封赏,我这是效仿先人。”
石崇瞠目结舌:“即便当年曹叡封赏的程度也没今天这么夸张!”说实话,曹叡是皇帝,杨骏拿自己跟皇帝比本来就很不合适。
何攀劝道:“当初那些伐吴功臣流血流汗,助先帝一统天下,他们的封赏都比不上这回,您让他们心里怎么想?您开了这样的先河,后世必当效仿,那么几代之后,天下就全都是公侯了!侯爵以稀为贵,若人人皆为公侯,谁还会在乎?”不可否认,这番话说得的确在理。但同时也必须讲清楚,何攀当年帮王濬出谋划策讨平了吴国,他自己就是伐吴功臣,而杨骏大肆封赏,让大批无功之人与何攀平起平坐,恰恰是触犯了何攀的利益,他当然不爽杨骏的做法。
石崇与何攀还打算继续跟杨骏讲道理,左军将军(隶属于中护军的中层将领)傅祗实在忍不下去了,他直指问题的核心:“哪有因为先帝驾崩封赏大臣的,你是想让臣子都盼着皇帝死吗?!”这位傅祗正是昔日辅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魏朝名臣傅嘏的儿子。
杨骏大肆封赏无非是想卖个人情,如果他识相点,就该借着石崇、何攀、傅祗的话顺坡下,反正别人恨不到他头上。但杨骏蠢到没边儿,坚持给所有人封了侯。果然,封侯的人一多,自然也就没人珍惜爵位,那些得了便宜的人还在背后笑话杨骏。
不难想象,无论是改元还是封赏,两件事都没给他带来半点好处,反而让他成了天下笑柄。
众叛亲离
杨骏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连封赏这种好事都会有人反对,而且最终也没见谁念他的情。
没两天,封赏事件中的反对者遭到杨骏打压。左军将军傅祗调任侍中,被剥夺了兵权。侍中石崇调任荆州刺史,被赶出朝廷。何攀虽然没动窝,但也处处受杨骏排挤。
石崇即将远去荆州。在众多为他送行的好友中,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