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3/3)
根切掉,因为韭菜根还可以再种。如今世道衰败,民不聊生,凡事都须节俭才好。”
原来,庾亮深知陶侃性格节俭,甚至到了吝啬的程度,故而投其所好。
这番作秀,效果立竿见影。陶侃对庾亮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总而言之,温峤和庾亮终于争取到了陶侃的支持。
勤王
公元328年6月11日,苏峻进驻石头城,又把皇帝司马衍及一众公卿强行接到石头城做人质,留部将匡术守卫建邺。
第二天,陶侃、温峤、庾亮率总计四万水军进驻蔡洲(今南京市江心洲,位于长江中的小岛),逼近石头城。
与此同时,郗鉴固守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距建邺六十五公里,位于扬州最东北部),在建邺东部构建防御工事,并派郭默驻守大业垒(今江苏省句容市)。而在扬州腹地,会稽太守王舒、吴兴太守虞潭、吴郡太守蔡谟、前吴郡太守庾冰、义兴太守顾众、宣城太守桓彝共举五郡起兵,响应勤王联军。
勤王联军三面包围苏峻,兵力更是苏峻的几倍。局面看起来相当乐观。
温峤主张马上发起决战,可联军盟主——手握四州兵力的陶侃却不同意。因为决战就意味着大伙都要投入全部兵力,其中最主要还得靠陶侃。陶侃当然不希望自己损兵折将。他命令各军固守战略要地,寄希望苏峻能迫于形势投降,以求保存实力。
然而,几场仗下来,苏峻在几个局部战场连战连胜。按理说勤王联军的兵力远多于苏峻,出现这种局面,除了流民军的战斗力不可小觑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勤王联军各怀鬼胎,甚至互相拆台。
先说西线。陶侃虽表面上跟庾亮尽释前嫌,但涉及利益问题可一点都不含糊,要让他充当温峤、庾亮的炮灰,打死他他也不干。
再说东线。郗鉴本来就跟王导一派,与西线的庾亮互为政敌,而西线勤王盟主陶侃更是他最强大的潜在对手。
接着说南线。这是最乱的一股势力。表面上看,王舒、蔡谟、庾冰、虞潭、顾众、桓彝等人个个义愤填膺,一副誓与社稷共存亡的架势,但实际远没这么单纯。首先说这六个人就隶属于五个派别。王舒和庾冰自然分属琅邪王氏和颍川庾氏两大敌对家族;虞潭、顾众属于江东士族;桓彝形单影只,基本算自成一派;蔡谟更复杂,他竟是苏峻占据建邺后,为笼络江北士族提拔成吴郡太守取代庾冰的,这就是要称庾冰为前吴郡太守的原因。
蔡谟虽由苏峻提拔,但在所有人都举起勤王义旗的时候也不敢再拿自己的黑背景说事,马上知趣地把吴郡太守还给了庾冰。
王舒被陶侃举荐为浙东都督,他一朝权在手,直接把庾冰当成下属使唤。等庾冰战场失利后,王舒更罢免了庾冰的官职,让其以平民身份继续作战,将功赎罪。
最后,自成一派,没人搭理的桓彝战死,宣城沦陷。
联军这么分帮分派,肯定拧不成一股绳,再加上勤王盟主陶侃希望保存实力,一时间,战局陷入胶着状态。
就在勤王联军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冒出来搅局了。
7月,后赵石勒进攻淮南寿春,这里正是苏峻盟友祖约的驻地。
8月,祖约战败,逃到苏峻的大本营历阳。温峤的部将毛宝趁机攻克祖约部署在东关(诸葛恪曾于此修筑巢湖大堤)和合肥的驻军。祖约一蹶不振。
勤王联军虽在主战场失利,却在侧面战场剪断了苏峻的左膀右臂。
祖约战败的消息传到石头城,苏峻部将路永、匡术、贾宁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劝苏峻杀掉王导等重臣。
苏峻可不想破罐破摔。
路永也很搞笑,他见苏峻不听话,竟当即叛变,更保护王导逃出石头城,投奔勤王联军。
不过,主战场依旧毫无进展。温峤一肚子不满,本来能速战速决,可因为陶侃执意固守,至今拖了好几个月,他的军粮都快见底了。无奈,温峤只好找陶侃借粮。
陶侃不仅不借,更放狠话说要回荆州去。
毛宝见联军要崩,赶紧向陶侃进言:“在下请求出兵断敌粮道,如果失败,陶公再撤军不迟。”
陶侃同意。毛宝不负众望,放火焚烧苏峻两处屯粮,得胜而归,总算是把陶侃稳住了。
竟陵太守李阳也劝陶侃:“如果勤王失败,您就算有再多的粮食怕是也没日子吃了。”
陶侃这才拿出五万石粮食接济温峤。勤王联军得以勉强维系。
这时候,苏峻的一支偏师正在强攻建邺东部的大业垒,守将郭默弃军逃亡。
陶侃提议分兵救援大业垒。他想出这种战术,一方面仍是为保存实力,避免跟敌军主力交战;另一方面,则是希望把手插进建邺以东。在这种情况下,就连陶侃的幕僚都看不下去了。众人劝道:“万一大业垒救不下来,我军士气将一蹶不振。不如攻打石头城,大业垒之围自然可解。”
原来,庾亮深知陶侃性格节俭,甚至到了吝啬的程度,故而投其所好。
这番作秀,效果立竿见影。陶侃对庾亮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总而言之,温峤和庾亮终于争取到了陶侃的支持。
勤王
公元328年6月11日,苏峻进驻石头城,又把皇帝司马衍及一众公卿强行接到石头城做人质,留部将匡术守卫建邺。
第二天,陶侃、温峤、庾亮率总计四万水军进驻蔡洲(今南京市江心洲,位于长江中的小岛),逼近石头城。
与此同时,郗鉴固守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距建邺六十五公里,位于扬州最东北部),在建邺东部构建防御工事,并派郭默驻守大业垒(今江苏省句容市)。而在扬州腹地,会稽太守王舒、吴兴太守虞潭、吴郡太守蔡谟、前吴郡太守庾冰、义兴太守顾众、宣城太守桓彝共举五郡起兵,响应勤王联军。
勤王联军三面包围苏峻,兵力更是苏峻的几倍。局面看起来相当乐观。
温峤主张马上发起决战,可联军盟主——手握四州兵力的陶侃却不同意。因为决战就意味着大伙都要投入全部兵力,其中最主要还得靠陶侃。陶侃当然不希望自己损兵折将。他命令各军固守战略要地,寄希望苏峻能迫于形势投降,以求保存实力。
然而,几场仗下来,苏峻在几个局部战场连战连胜。按理说勤王联军的兵力远多于苏峻,出现这种局面,除了流民军的战斗力不可小觑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勤王联军各怀鬼胎,甚至互相拆台。
先说西线。陶侃虽表面上跟庾亮尽释前嫌,但涉及利益问题可一点都不含糊,要让他充当温峤、庾亮的炮灰,打死他他也不干。
再说东线。郗鉴本来就跟王导一派,与西线的庾亮互为政敌,而西线勤王盟主陶侃更是他最强大的潜在对手。
接着说南线。这是最乱的一股势力。表面上看,王舒、蔡谟、庾冰、虞潭、顾众、桓彝等人个个义愤填膺,一副誓与社稷共存亡的架势,但实际远没这么单纯。首先说这六个人就隶属于五个派别。王舒和庾冰自然分属琅邪王氏和颍川庾氏两大敌对家族;虞潭、顾众属于江东士族;桓彝形单影只,基本算自成一派;蔡谟更复杂,他竟是苏峻占据建邺后,为笼络江北士族提拔成吴郡太守取代庾冰的,这就是要称庾冰为前吴郡太守的原因。
蔡谟虽由苏峻提拔,但在所有人都举起勤王义旗的时候也不敢再拿自己的黑背景说事,马上知趣地把吴郡太守还给了庾冰。
王舒被陶侃举荐为浙东都督,他一朝权在手,直接把庾冰当成下属使唤。等庾冰战场失利后,王舒更罢免了庾冰的官职,让其以平民身份继续作战,将功赎罪。
最后,自成一派,没人搭理的桓彝战死,宣城沦陷。
联军这么分帮分派,肯定拧不成一股绳,再加上勤王盟主陶侃希望保存实力,一时间,战局陷入胶着状态。
就在勤王联军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冒出来搅局了。
7月,后赵石勒进攻淮南寿春,这里正是苏峻盟友祖约的驻地。
8月,祖约战败,逃到苏峻的大本营历阳。温峤的部将毛宝趁机攻克祖约部署在东关(诸葛恪曾于此修筑巢湖大堤)和合肥的驻军。祖约一蹶不振。
勤王联军虽在主战场失利,却在侧面战场剪断了苏峻的左膀右臂。
祖约战败的消息传到石头城,苏峻部将路永、匡术、贾宁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劝苏峻杀掉王导等重臣。
苏峻可不想破罐破摔。
路永也很搞笑,他见苏峻不听话,竟当即叛变,更保护王导逃出石头城,投奔勤王联军。
不过,主战场依旧毫无进展。温峤一肚子不满,本来能速战速决,可因为陶侃执意固守,至今拖了好几个月,他的军粮都快见底了。无奈,温峤只好找陶侃借粮。
陶侃不仅不借,更放狠话说要回荆州去。
毛宝见联军要崩,赶紧向陶侃进言:“在下请求出兵断敌粮道,如果失败,陶公再撤军不迟。”
陶侃同意。毛宝不负众望,放火焚烧苏峻两处屯粮,得胜而归,总算是把陶侃稳住了。
竟陵太守李阳也劝陶侃:“如果勤王失败,您就算有再多的粮食怕是也没日子吃了。”
陶侃这才拿出五万石粮食接济温峤。勤王联军得以勉强维系。
这时候,苏峻的一支偏师正在强攻建邺东部的大业垒,守将郭默弃军逃亡。
陶侃提议分兵救援大业垒。他想出这种战术,一方面仍是为保存实力,避免跟敌军主力交战;另一方面,则是希望把手插进建邺以东。在这种情况下,就连陶侃的幕僚都看不下去了。众人劝道:“万一大业垒救不下来,我军士气将一蹶不振。不如攻打石头城,大业垒之围自然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