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顾毓铮人小腿短走得慢,要是往常大人还能陪着一起慢慢走,现在有人等着,顾勇军直接一把抱起来,大步就迈开了。
    到了办公室,不单是营长,杨教导员和王连长以及连里的张指导员都在。
    耿霜泠没见过这阵仗,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结果一说开,算得上是好事吧。
    说起来,顾勇军的脑子不懂弯弯绕绕,俗称一根筋,说好听点,也叫耿直。
    这样性格的人,想在官途上找存在感是有点难,但也正是因为这专注一心的劲头,他这个小小的排长,手上的技术却是整个驻地数一数二的。上次去新疆出任务,对方的领导就把他记在心上了。
    这次新疆那边又有个任务,需要调一个机械技术高超的兵,对方指名就要顾勇军。
    如果是平时也没什么好说的,一切服从组织安排。但这次偏偏撞上了家属来探亲。
    人家夫妻一共才有二十天的时间,一个任务把人调走十来天,这叫什么事!
    把情况和对方一反应,能不能换个人。
    对方也爽快:“不换。不就是有家属么,一起带来好了。用飞机接。”
    也是这个任务虽然时间久要求高,但是没什么保密度。部队也不是完全不讲人情的地方,难得家人团聚,可不能真把人硬生生又给拆开了。
    顾勇军想拒绝,出个任务还带家属,影响多不好。
    耿霜泠也说:“勇军去了是工作,我跟过去他也是忙任务,还是算了吧。”
    杨教导员道:“小耿同志不用担心。这个任务时间是久了点,任务强度是不高的。主要是配合那边人员的工作,每天只需要占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剩下的都可以让勇军带你们出去自由活动。你们就当公费旅游好了。”
    于是,一家三口被打包上了飞机,等再下地,已经是美丽的南疆。
    顾毓铮那叫一个开心。还记得不,她要买玉啊,这里离和田是近在咫尺啊。
    和田玉在古代的时候又叫“昆仑玉”,是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一种软玉,之后又逐渐扩展至与之同一品类的玉石的名称。
    虽然这种玉石现在包括青海、俄国、大韩等地也都有出产,但在整个华夏,还是普遍认为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和田玉是品质最好的。
    昆仑山上有一条河,古称“白玉河”,现在叫玉龙喀什河。这条河漫漫流淌而下,在塔里木盆地与另一条喀什喀什河汇合,形成和田河。是不是觉得很拗口?
    这两条河就是最著名的出玉河流。其中,又以玉龙喀什河出产的玉石质地更佳。
    至于为什么这两条河会出玉?以前的说法都是昆仑山上的山料玉石因地质作用碎落掉入山谷,又经水流搬运入河中,最后被河水千万年冲刷打磨后,在大自然的雕琢下成为一块块无需后期加工即精美至极的籽料。
    不过后来也有专家认为这种推断在逻辑上存在漏洞,河中的玉石产出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当然,这些都不是顾毓铮现在需要关心的,她只要知道,想买好玉,去和田就是了。
    这次出发之前,顾毓铮借着顾勇军之前送的那块玉为由,引着秦振国谈了一通与玉石相关的信息。
    按表舅公的说法,目前国内还没有人敢大张旗鼓玩玉。国家设在和田当地的收购站将玉收上来后主要是与海外换取必要的物资。私人买卖的话,应该是港澳那边的需求,一些门路广的广东商人会帮他们去和田收购。
    舅婆赵静云被说得勾起了心思。她本是富家小姐出身,虽然后来因为爱好跑去学了军工,但谁也没规定爱了武/装就不能爱红妆了呀。就是秦振国年轻时也是把玩过不少玉石摆件的。
    耿霜泠对玉石饰品的喜爱更不是假的,两个女人一合计,还真就合了顾毓铮的心意。
    他们手上有钱又有渠道,干嘛不买!顾勇军能搞来一块,就能搞来第二块吧。
    这两人虽然没有顾毓铮之前提前扫货的想法,但在收集玉石这一目的上还是达成了初步的一致。
    于是,这次过来的时候,耿霜泠特意准备了不少现金,偷偷藏在衣服内层的夹袋里,想着到时候让顾勇军再去找他那个在新疆认识的战友,再搞上几块。
    所以说,这个时代什么最值钱?讯息啊!
    没有电脑,电视的作用有限,广播业也没有那么发达,老百姓的思维还普遍被制约在一些框框里,这个时候,得到的消息越多,能抓住的机会就越多!
    质疑女主一个不到四岁的小孩子能起什么作用?不用想得太复杂,对于秦振国他们,不需要多少引导,只要将思维引到某个话题上,很容易就能开拓出机遇来。
    让耿霜泠和顾毓铮高兴的是,事情就是这么巧,战友还没去联系呢,自己全家人就都到南疆来了。
    所以说,这人啊,就如顾勇军这样的,没有当官的脑子,就专心搞技术,只要有一样做好了,总有人会赏识,是金子就有发光的时候。
    到了地方,买玉石的事先放一放,顾勇军去报到做任务了,这边的领导也通情达理,派了个小兵带两母女去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集市上,摊位不少,可能是饮食习惯和环境的原因,这边的肉类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