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1/6)
10王秫《王文忠公集》卷一。
《金史·元好问传》。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六《揭公神道碑》、《元史·揭侯斯传》。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六《董公神道碑》。
《宋史·道学传序》。
第三十九章
大元王朝全面解读元朝在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元代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很多,但足以代表元代在水利工程上取得成就的,要数大运河的开凿和对黄河的治理。
大运河本来是元代之前就有的一条南北主要漕运通道。元在前代基础上,凿通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三段,其中会通、通惠整体上只占全运河的十分之一多一点,但在工程上却十分浩大,主要是由于地势复杂。为此,运河修凿设计者们在前代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最后设计出了梯级船闸,解决了通航的困难。如通惠河船闸的设计者郭守敬,在通惠河上设有十座船闸,这些船闸的建造,起着调整两闸中间水位的作用,保证了大运河基本通航的条件。同时,也为后世在山岭间开辟航道提供了经验。
元代另一次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是贾鲁治河。贾鲁为了治理黄河,“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为他治理黄河打下了十分坚固的基础。据记载:贾鲁治河从四月二十二日开工(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当年十一月十一日完工,共计一百九十天左右,动用人力近二十万,疏浚河道二百八十多里,堵塞大小决口一百零七处,总长达三里多。修筑河堤上自曹县下至徐州,共计七百七十里,工程之大,在我国治河史上实属罕见。他治河用的主要方法是疏、浚、塞并用。疏、浚就是疏通故道,所谓塞,就是堵塞决口,先疏后塞,就是先把工程最大的土木先做掉,免得将来水下作业。这些工程完成后,贾鲁创造了石船堤障水法,最后终于取得了治河的成果。
元朝在数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国数学史上有宋元四大家的说法,这四人是秦九韶、李治、杨辉、朱世誉。四人中,除秦九韶为南宋末年人之外,其他三人全生活在元代。李俨、杜石然的《中国古代数学简史》说:“宋元时期的中国数学,事实上确是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高次方程解法较欧洲的霍纳方法早出八百年;多元高次方程组的消去法,要比欧洲早出近五百年;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早出五百多年;高次的内插法早出近四百年。在许多数学的重要领域之内,中国数学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元代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
李治的《测圆海镜》是一部系统的“天元术”著作。所谓“天元术”大致是指用已知数,通过方程式,求出未知数的方法。他的《益古演段》是初学天元术的辅助读本。
宋世杰的《算学启蒙》是关于乘除运算、开方、天元术等由浅入深的数学启蒙教科书。他的《四元玉鉴》主要是关于二次以及二次以上多元方程组的解法,他在数学上的贡献主要是发明四元术和多种高级等差级数求和方法。
杨辉著作有《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杨辉算法》,记录了一些失传的数学问题和运算方法。此外,郭守敬等编定《授时历》时,还运用了球面三角学的新方法。从现在许多资料都可以推断珠算在元代已经是较发达了。
元朝统治时期的中外科技交流情况如何?
元代疆域横跨亚欧大陆,客观上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当然也包括科技的交流;另一方面,元统治者也比较注重收罗各方面的人才。因此,国外的人才包括能工巧匠也来到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科技也源源不断地向国外传播。这就形成了中外文化、科技交流的盛况。
古代田园画当时,中国和西亚、北非的伊斯兰国家是世界两个文明的中心,科技往来频繁。比较重要的比如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这时传入了这些国家。这是由于这些国家与蒙古军队对抗,他们是从蒙古军俘虏那里学到这些技术的。又比如天文学知识。当时,中国的天文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旭烈兀支持波斯科学家纳昔剌丁·徒思建立了一座天文台,有不少中国的天文学家在那里工作,将中国的天文历算知识也带过去,传播开来。纳昔剌丁·徒思主编的《伊利汗历数书》就是借鉴了中国的一些方法和技术编成的。波斯另一位天文学家叫扎马鲁丁来到中国后,建造了七件“西域仪象”,这些仪器开阔了中国科学家的眼界,其中有的仪器在当时是先进的,在中国第一次出现,如地球仪,其上水占七分,陆地占三分,近似于现代地理学中地球上水与陆地的比例:70.8%29.2%。扎马鲁丁还带来了二十几种科技书籍,包括天文、历算、地理、历史、医学、哲学、文学、相学、机械学、占金术、占卜学等。这些书对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无疑是有益处的。此外,阿拉伯数字也至少在这时传入中国。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医学交流也在进行。如阿拉伯著名医学家伊本·西拿在他的名著《医典》中吸收了中国医学的脉学。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也被译成波斯文,针灸疗法、姜茶、大黄、肉桂等药材也传到西亚。另一方面,回回药和医疗
《金史·元好问传》。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六《揭公神道碑》、《元史·揭侯斯传》。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六《董公神道碑》。
《宋史·道学传序》。
第三十九章
大元王朝全面解读元朝在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元代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很多,但足以代表元代在水利工程上取得成就的,要数大运河的开凿和对黄河的治理。
大运河本来是元代之前就有的一条南北主要漕运通道。元在前代基础上,凿通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三段,其中会通、通惠整体上只占全运河的十分之一多一点,但在工程上却十分浩大,主要是由于地势复杂。为此,运河修凿设计者们在前代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最后设计出了梯级船闸,解决了通航的困难。如通惠河船闸的设计者郭守敬,在通惠河上设有十座船闸,这些船闸的建造,起着调整两闸中间水位的作用,保证了大运河基本通航的条件。同时,也为后世在山岭间开辟航道提供了经验。
元代另一次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是贾鲁治河。贾鲁为了治理黄河,“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为他治理黄河打下了十分坚固的基础。据记载:贾鲁治河从四月二十二日开工(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当年十一月十一日完工,共计一百九十天左右,动用人力近二十万,疏浚河道二百八十多里,堵塞大小决口一百零七处,总长达三里多。修筑河堤上自曹县下至徐州,共计七百七十里,工程之大,在我国治河史上实属罕见。他治河用的主要方法是疏、浚、塞并用。疏、浚就是疏通故道,所谓塞,就是堵塞决口,先疏后塞,就是先把工程最大的土木先做掉,免得将来水下作业。这些工程完成后,贾鲁创造了石船堤障水法,最后终于取得了治河的成果。
元朝在数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国数学史上有宋元四大家的说法,这四人是秦九韶、李治、杨辉、朱世誉。四人中,除秦九韶为南宋末年人之外,其他三人全生活在元代。李俨、杜石然的《中国古代数学简史》说:“宋元时期的中国数学,事实上确是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高次方程解法较欧洲的霍纳方法早出八百年;多元高次方程组的消去法,要比欧洲早出近五百年;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早出五百多年;高次的内插法早出近四百年。在许多数学的重要领域之内,中国数学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元代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
李治的《测圆海镜》是一部系统的“天元术”著作。所谓“天元术”大致是指用已知数,通过方程式,求出未知数的方法。他的《益古演段》是初学天元术的辅助读本。
宋世杰的《算学启蒙》是关于乘除运算、开方、天元术等由浅入深的数学启蒙教科书。他的《四元玉鉴》主要是关于二次以及二次以上多元方程组的解法,他在数学上的贡献主要是发明四元术和多种高级等差级数求和方法。
杨辉著作有《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杨辉算法》,记录了一些失传的数学问题和运算方法。此外,郭守敬等编定《授时历》时,还运用了球面三角学的新方法。从现在许多资料都可以推断珠算在元代已经是较发达了。
元朝统治时期的中外科技交流情况如何?
元代疆域横跨亚欧大陆,客观上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当然也包括科技的交流;另一方面,元统治者也比较注重收罗各方面的人才。因此,国外的人才包括能工巧匠也来到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科技也源源不断地向国外传播。这就形成了中外文化、科技交流的盛况。
古代田园画当时,中国和西亚、北非的伊斯兰国家是世界两个文明的中心,科技往来频繁。比较重要的比如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这时传入了这些国家。这是由于这些国家与蒙古军队对抗,他们是从蒙古军俘虏那里学到这些技术的。又比如天文学知识。当时,中国的天文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旭烈兀支持波斯科学家纳昔剌丁·徒思建立了一座天文台,有不少中国的天文学家在那里工作,将中国的天文历算知识也带过去,传播开来。纳昔剌丁·徒思主编的《伊利汗历数书》就是借鉴了中国的一些方法和技术编成的。波斯另一位天文学家叫扎马鲁丁来到中国后,建造了七件“西域仪象”,这些仪器开阔了中国科学家的眼界,其中有的仪器在当时是先进的,在中国第一次出现,如地球仪,其上水占七分,陆地占三分,近似于现代地理学中地球上水与陆地的比例:70.8%29.2%。扎马鲁丁还带来了二十几种科技书籍,包括天文、历算、地理、历史、医学、哲学、文学、相学、机械学、占金术、占卜学等。这些书对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无疑是有益处的。此外,阿拉伯数字也至少在这时传入中国。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医学交流也在进行。如阿拉伯著名医学家伊本·西拿在他的名著《医典》中吸收了中国医学的脉学。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也被译成波斯文,针灸疗法、姜茶、大黄、肉桂等药材也传到西亚。另一方面,回回药和医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