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1/3)
她既然提出来,皇帝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在揽住她腰身的时候,才低声在她耳边笑道:“妙妙,那会儿你没忍住,声音大了些许——朕估摸着,只要不聋,他们应该都能听到。”
青漓呆住了:“啊?”
皇帝微笑着拍拍她小手:“好孩子,乖啦。”
第112章 王谢
七月初九这日, 是董太傅的七十大寿,皇帝带着青漓与两个孩子,一道往董家去, 为自己的太傅庆生。
帝后亲临, 这是莫大的荣耀,可见董太傅在皇家心中的地位。
一时间, 那寿宴便更加热闹起来, 许多人家都有意前去, 庆贺一番,话里话外的, 也是有意暗示着。
董太傅的妻子周氏上了年纪,虽精明能干,可这样大的事情,若是真的真的忙碌下来,只怕会累的病倒。
他们夫妻二人只生有二女, 这一回的差事, 自然要归董氏和方夫人操持。
想要上门的人那么多,董家的地方却有限, 能邀请的人自然也有限, 寿宴的前半月, 董氏与方夫人商议过后, 便定下了宾客名单,然后便依次将请柬送了出去。
收到的自然觉得自己有脸面,没收到的, 却不免生出几分不满。
好在,负责操持的一个是皇后之母,一个是重臣之妻,便是有人不高兴,也得老老实实的咽下去。
对于皇帝而言,董太傅既是妻子的外祖父,也是自己患难与共的老臣,隐隐约约的,还是自己夫妻的媒人,嘴上虽不说,心中却是极尊敬他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不好听些,能不能到八十还不一定呢,趁着这时机,自然要为他庆生。
青漓小时候在董家呆的很多,对于外祖父也很亲近,自从嫁进深宫,他们见得便少了,前几年董太傅过寿,虽然遣人送了礼,却也不曾得见,委实是一桩憾事。
这一回能出宫去见,也是好事。
真正到了这一日,来董家的宾客接踵而至,院子里果然如人所料的热闹起来。
毕竟是勋贵名门,虽然人多,却也不见喧闹,尽管热闹,也不会显得嘈杂,侍女仆从在四下里奉上酒水茶点,四下里皆是井井有条。
皇帝不欲张扬,也没令人通传,只带着青漓与两个孩子,直接到了董太傅所在的前厅。
董太傅上了年纪,身体却很硬朗,风采依旧,见帝后一起过来,不慌不忙的上前行礼——自然是被皇帝拦住了。
小时候,青漓一胡闹,要挨打的时候,多半都是外祖父护住她的,今日一见他明显白了许多的胡须与头发,忍不住眼睛发酸。
“好啦,”董太傅笑眯眯的看着她,道:“大好的日子,妙妙别哭呀。”
青漓低下头,忍住自己的泪意,向他笑了一笑,元景则带着元朗过去,一齐唤道:“太外公好。”
董太傅也为两个孩子带着一点课业,见了面倒是不生疏,挨着看了看,语气中有了几分感叹:“都长大了呀。”
两个孩子对视一眼,开始说今日的祝寿词:“愿太外公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元景沉稳,元朗却活泼,一句话说完,还笑嘻嘻的摇了摇董太傅的手:“太外公要长命百岁才行!”
“好呀,”董太傅摸摸他的小胖脸,慈祥的笑了:“太外公加把劲,试试看。”
青漓久久不曾见外公,这会有了机会,自然是一道说了许久,临近午宴时分时,便笑着向董太傅告罪,带着元景,往后头去瞧周氏了。
——元朗喜欢热闹,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周氏比董太傅小几岁,身子也还硬朗,正在后面同两个女儿问今天的菜色,见她与元景来了,忙不迭将两个人拉过去上下细看,亲热的不得了。
青漓陪着老人家说了好一会儿话,眼见她微有疲态,连忙叫侍女扶着,往前厅去入座了。
董氏身为长女,身上的责任要更加重些,亲自陪着回去了,方夫人却留下,在后头盯着。
青漓见着姨母,寒暄过后,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来:“阿蕊姐姐呢,方才一直不见她,是去哪儿了?”
“怎么,娘娘没碰见她?”方夫人被她问的有些诧异:“前不久,她也说是要去找你呀。”
青漓明白过来:“我久久未曾到董家,今日特意绕着远路看了看,大概是同阿蕊姐姐错开了。”
“她找不到你,想来就会回来,”方夫人想了想,为她指了路道:“娘娘顺着这里走,肯定能碰上的。”
青漓应了一声,道别之后,便顺着她指的方向去了。
四年前,她生完元朗之后的几个月,阿蕊姐姐便同外祖父外祖母一起归京了。
奇迹般的,只几个月后,她便嫁入章武候府,做了章武候的妻子。
青漓私下里问她怎么进展这样快,她却含笑不语,不肯多说,委实是叫人奇怪。
好在,她的日子过得很好就是了。
如今,膝下有了一子一女,美满的很。
青漓正默默想着,就听阿蕊姐姐的声音传来了,带着难掩的惊喜:“妙妙?”
她侧身一看,才见阿
青漓呆住了:“啊?”
皇帝微笑着拍拍她小手:“好孩子,乖啦。”
第112章 王谢
七月初九这日, 是董太傅的七十大寿,皇帝带着青漓与两个孩子,一道往董家去, 为自己的太傅庆生。
帝后亲临, 这是莫大的荣耀,可见董太傅在皇家心中的地位。
一时间, 那寿宴便更加热闹起来, 许多人家都有意前去, 庆贺一番,话里话外的, 也是有意暗示着。
董太傅的妻子周氏上了年纪,虽精明能干,可这样大的事情,若是真的真的忙碌下来,只怕会累的病倒。
他们夫妻二人只生有二女, 这一回的差事, 自然要归董氏和方夫人操持。
想要上门的人那么多,董家的地方却有限, 能邀请的人自然也有限, 寿宴的前半月, 董氏与方夫人商议过后, 便定下了宾客名单,然后便依次将请柬送了出去。
收到的自然觉得自己有脸面,没收到的, 却不免生出几分不满。
好在,负责操持的一个是皇后之母,一个是重臣之妻,便是有人不高兴,也得老老实实的咽下去。
对于皇帝而言,董太傅既是妻子的外祖父,也是自己患难与共的老臣,隐隐约约的,还是自己夫妻的媒人,嘴上虽不说,心中却是极尊敬他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不好听些,能不能到八十还不一定呢,趁着这时机,自然要为他庆生。
青漓小时候在董家呆的很多,对于外祖父也很亲近,自从嫁进深宫,他们见得便少了,前几年董太傅过寿,虽然遣人送了礼,却也不曾得见,委实是一桩憾事。
这一回能出宫去见,也是好事。
真正到了这一日,来董家的宾客接踵而至,院子里果然如人所料的热闹起来。
毕竟是勋贵名门,虽然人多,却也不见喧闹,尽管热闹,也不会显得嘈杂,侍女仆从在四下里奉上酒水茶点,四下里皆是井井有条。
皇帝不欲张扬,也没令人通传,只带着青漓与两个孩子,直接到了董太傅所在的前厅。
董太傅上了年纪,身体却很硬朗,风采依旧,见帝后一起过来,不慌不忙的上前行礼——自然是被皇帝拦住了。
小时候,青漓一胡闹,要挨打的时候,多半都是外祖父护住她的,今日一见他明显白了许多的胡须与头发,忍不住眼睛发酸。
“好啦,”董太傅笑眯眯的看着她,道:“大好的日子,妙妙别哭呀。”
青漓低下头,忍住自己的泪意,向他笑了一笑,元景则带着元朗过去,一齐唤道:“太外公好。”
董太傅也为两个孩子带着一点课业,见了面倒是不生疏,挨着看了看,语气中有了几分感叹:“都长大了呀。”
两个孩子对视一眼,开始说今日的祝寿词:“愿太外公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元景沉稳,元朗却活泼,一句话说完,还笑嘻嘻的摇了摇董太傅的手:“太外公要长命百岁才行!”
“好呀,”董太傅摸摸他的小胖脸,慈祥的笑了:“太外公加把劲,试试看。”
青漓久久不曾见外公,这会有了机会,自然是一道说了许久,临近午宴时分时,便笑着向董太傅告罪,带着元景,往后头去瞧周氏了。
——元朗喜欢热闹,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周氏比董太傅小几岁,身子也还硬朗,正在后面同两个女儿问今天的菜色,见她与元景来了,忙不迭将两个人拉过去上下细看,亲热的不得了。
青漓陪着老人家说了好一会儿话,眼见她微有疲态,连忙叫侍女扶着,往前厅去入座了。
董氏身为长女,身上的责任要更加重些,亲自陪着回去了,方夫人却留下,在后头盯着。
青漓见着姨母,寒暄过后,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来:“阿蕊姐姐呢,方才一直不见她,是去哪儿了?”
“怎么,娘娘没碰见她?”方夫人被她问的有些诧异:“前不久,她也说是要去找你呀。”
青漓明白过来:“我久久未曾到董家,今日特意绕着远路看了看,大概是同阿蕊姐姐错开了。”
“她找不到你,想来就会回来,”方夫人想了想,为她指了路道:“娘娘顺着这里走,肯定能碰上的。”
青漓应了一声,道别之后,便顺着她指的方向去了。
四年前,她生完元朗之后的几个月,阿蕊姐姐便同外祖父外祖母一起归京了。
奇迹般的,只几个月后,她便嫁入章武候府,做了章武候的妻子。
青漓私下里问她怎么进展这样快,她却含笑不语,不肯多说,委实是叫人奇怪。
好在,她的日子过得很好就是了。
如今,膝下有了一子一女,美满的很。
青漓正默默想着,就听阿蕊姐姐的声音传来了,带着难掩的惊喜:“妙妙?”
她侧身一看,才见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