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1/5)
新店开张,店员技能不熟练,徐宁和寻序这两个老板自然也要多操心一些,头三天也都在店里跟着忙活,直到徐军两口子操作熟练了,这才放下心回去。
生意比徐宁预料的要好,回头客至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余下那部分客人,主要还是因为价格的关系而选择了菜市场。徐宁家的蔬菜水果比市场上的价钱都要高一点,因为着重推的是无公害有机蔬菜,强调没有农药和化肥,价钱如果不比别人的贵,你说是无公害也没人信。
有调查显示,越是小城市,人们的幸福感会更强烈一些,他们对生活健康方面会更注重一些。再加上有长味轩做铺垫,给徐宁的新店带来了极好的广告效应,徐宁的有机生鲜店一开张,马上就像当初的长味轩一样,风靡了整个沙桥镇,你还没吃长味生鲜店的菜?那你就落伍啦,跟不上健康时尚的新潮流了。
徐宁又从村里招了一个摘菜工,生鲜店的需求量很大,谢建生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徐宁也觉得不好意思压榨老人家一个。不让学生去干这活,是因为学生毕竟是短期工,而且他们经验尚缺,摘菜的时候不知道什么菜该摘什么不该摘,反而添乱。
地里的玉米已经收完,听说玉米杆子也是喂竹鼠和山鼠的好饲料,但是实在没法保存,只能用多少算多少,剩下的就让它们枯死了。收完玉米,徐宁又打发学生去割黄豆。玉米和黄豆这东西都好保存,只要晒干了,就能放在仓库里长久储存。这些东西收回来,徐宁发现自己估算不足,仓库不够用,便只好往自家的新房子里搬,好在房子够宽敞,原来的老羊圈现在空出来了,要重新清理装修一下才行,用来做仓库。
黄豆一晒出来,徐敬山就说:“你要不要每天做点豆腐去店里卖?”
徐宁一想也是,反正店子已经开张了,卖什么不是卖,就是没人做豆腐。徐敬山就主动揽下了做豆腐的活计,做豆腐是乡下老人都会的,大家每年过年都会做一些豆腐自己吃,做豆腐丸子、熏香干子、炸豆腐泡等。徐敬山两口子预备每天做一锅豆腐送到店里去,因为要赶早市,豆腐得一大早就起来做,这样才新鲜,所以早上四五点就要起来忙活,徐宁觉得这样有点对不住大伯和伯母,两口子这样为自己忙碌,实在过意不去。
徐宁心里有些忐忑不安,老两口却做得非常高兴,他们说自己睡眠少,每天早上也就是五点钟就醒了,做豆腐也不太辛苦,他们能胜任,况且这事不光是在帮侄儿,也是在帮自己的儿子。豆腐做出来之后反响非常好,店里很早就卖断了货。徐涛知道家里开始做豆腐,自己店里的豆腐也都从家里拿了,这样一来就更加不够卖了。
徐敬山说,既然豆腐不够卖,那就做两锅。但是这样一来,那不得三点钟就起来啊?徐宁怕累着大伯伯娘,便出了个主意,早上做一锅,卖嫩豆腐和豆腐花,下午做一锅,熏香干子、炸豆腐泡,香干和豆腐泡都可以放冰箱里保存,不像嫩豆腐那样容易坏。为了保存香干和豆腐泡,徐宁还特意去买了个冰柜,做好后就放在冰柜里储存。这样一来,算是勉强解决了难题。
学生们收完玉米和黄豆,又去挖花生和土豆。徐宁当初还担心这些学生吃不了苦头,顶多干两天就会走人,意外的是,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坚持下来了,徐宁和他们聊天说到这事,他们便开玩笑说,是徐宁家的饭太好吃了,因为舍不得这米饭,才留下来干活的。
徐宁觉得这些学生挺可爱的,不管因为什么,能留下就不错。虽然有几个人有些偷懒耍滑,但是大体上还是不会出错的,家里的玉米、黄豆、土豆和花生,基本上都是他们帮忙收的。
学生们在忙的时候,徐宁自己当然也没闲着,他和几个老人忙着挖紫薯,陈复知道他这儿种了紫薯,便说要一批紫薯。徐宁当初是打算种红薯给鼠们做口粮的,去买种的时候,正好又看到有紫薯卖,考虑到市场,便买了一批紫薯种子。如今紫薯长得非常茂盛,挖一株,提起来就是一大串,起码有十来个,而且个头还不小。不光是紫薯,徐宁家种的东西产量都非常高,而且质量也非常好。
紫薯的价格和西瓜差不多,但是收起来却比西瓜困难多了,得从地里挖出来。不过除了这点,紫薯还算好打理,地里不怎么长草,主要就是在开花季节要松一松土,产量也还不错,亩产能够有近万斤。
徐宁在这边挖紫薯,寻序将羊群赶到草地上后就来帮着搬运,紫薯这东西比西瓜好搬运多了,一大筐一大筐地直接倾倒,磕碰不坏,就算是坏一点关系也不大,不比西瓜,轻轻磕一下,咔嚓就开了,只能自己吃了。
那边的学生挖土豆挖累了,跑到菜地里帮着老谢去摘草莓去了,因为现在各种蔬果的需求量大,老谢也从半天工变成了全天工,上午摘草莓,下午摘菜,当然,工资也同样跟着涨了起来。像这种偶尔换劳作方式的放松,徐宁一般是不会指责的,十几岁的孩子,愿意干农活已经很不错了,他这么大的时候,还没这么劳作过呢。
有个学生在摘丝瓜,然后就喊起来了:“老徐,你种这么多葫芦干啥,送我一个玩玩呗?”
徐宁站起来:“你别乱摘,那一个几百块呢,摘一个我从你工资里扣。”
生意比徐宁预料的要好,回头客至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余下那部分客人,主要还是因为价格的关系而选择了菜市场。徐宁家的蔬菜水果比市场上的价钱都要高一点,因为着重推的是无公害有机蔬菜,强调没有农药和化肥,价钱如果不比别人的贵,你说是无公害也没人信。
有调查显示,越是小城市,人们的幸福感会更强烈一些,他们对生活健康方面会更注重一些。再加上有长味轩做铺垫,给徐宁的新店带来了极好的广告效应,徐宁的有机生鲜店一开张,马上就像当初的长味轩一样,风靡了整个沙桥镇,你还没吃长味生鲜店的菜?那你就落伍啦,跟不上健康时尚的新潮流了。
徐宁又从村里招了一个摘菜工,生鲜店的需求量很大,谢建生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徐宁也觉得不好意思压榨老人家一个。不让学生去干这活,是因为学生毕竟是短期工,而且他们经验尚缺,摘菜的时候不知道什么菜该摘什么不该摘,反而添乱。
地里的玉米已经收完,听说玉米杆子也是喂竹鼠和山鼠的好饲料,但是实在没法保存,只能用多少算多少,剩下的就让它们枯死了。收完玉米,徐宁又打发学生去割黄豆。玉米和黄豆这东西都好保存,只要晒干了,就能放在仓库里长久储存。这些东西收回来,徐宁发现自己估算不足,仓库不够用,便只好往自家的新房子里搬,好在房子够宽敞,原来的老羊圈现在空出来了,要重新清理装修一下才行,用来做仓库。
黄豆一晒出来,徐敬山就说:“你要不要每天做点豆腐去店里卖?”
徐宁一想也是,反正店子已经开张了,卖什么不是卖,就是没人做豆腐。徐敬山就主动揽下了做豆腐的活计,做豆腐是乡下老人都会的,大家每年过年都会做一些豆腐自己吃,做豆腐丸子、熏香干子、炸豆腐泡等。徐敬山两口子预备每天做一锅豆腐送到店里去,因为要赶早市,豆腐得一大早就起来做,这样才新鲜,所以早上四五点就要起来忙活,徐宁觉得这样有点对不住大伯和伯母,两口子这样为自己忙碌,实在过意不去。
徐宁心里有些忐忑不安,老两口却做得非常高兴,他们说自己睡眠少,每天早上也就是五点钟就醒了,做豆腐也不太辛苦,他们能胜任,况且这事不光是在帮侄儿,也是在帮自己的儿子。豆腐做出来之后反响非常好,店里很早就卖断了货。徐涛知道家里开始做豆腐,自己店里的豆腐也都从家里拿了,这样一来就更加不够卖了。
徐敬山说,既然豆腐不够卖,那就做两锅。但是这样一来,那不得三点钟就起来啊?徐宁怕累着大伯伯娘,便出了个主意,早上做一锅,卖嫩豆腐和豆腐花,下午做一锅,熏香干子、炸豆腐泡,香干和豆腐泡都可以放冰箱里保存,不像嫩豆腐那样容易坏。为了保存香干和豆腐泡,徐宁还特意去买了个冰柜,做好后就放在冰柜里储存。这样一来,算是勉强解决了难题。
学生们收完玉米和黄豆,又去挖花生和土豆。徐宁当初还担心这些学生吃不了苦头,顶多干两天就会走人,意外的是,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坚持下来了,徐宁和他们聊天说到这事,他们便开玩笑说,是徐宁家的饭太好吃了,因为舍不得这米饭,才留下来干活的。
徐宁觉得这些学生挺可爱的,不管因为什么,能留下就不错。虽然有几个人有些偷懒耍滑,但是大体上还是不会出错的,家里的玉米、黄豆、土豆和花生,基本上都是他们帮忙收的。
学生们在忙的时候,徐宁自己当然也没闲着,他和几个老人忙着挖紫薯,陈复知道他这儿种了紫薯,便说要一批紫薯。徐宁当初是打算种红薯给鼠们做口粮的,去买种的时候,正好又看到有紫薯卖,考虑到市场,便买了一批紫薯种子。如今紫薯长得非常茂盛,挖一株,提起来就是一大串,起码有十来个,而且个头还不小。不光是紫薯,徐宁家种的东西产量都非常高,而且质量也非常好。
紫薯的价格和西瓜差不多,但是收起来却比西瓜困难多了,得从地里挖出来。不过除了这点,紫薯还算好打理,地里不怎么长草,主要就是在开花季节要松一松土,产量也还不错,亩产能够有近万斤。
徐宁在这边挖紫薯,寻序将羊群赶到草地上后就来帮着搬运,紫薯这东西比西瓜好搬运多了,一大筐一大筐地直接倾倒,磕碰不坏,就算是坏一点关系也不大,不比西瓜,轻轻磕一下,咔嚓就开了,只能自己吃了。
那边的学生挖土豆挖累了,跑到菜地里帮着老谢去摘草莓去了,因为现在各种蔬果的需求量大,老谢也从半天工变成了全天工,上午摘草莓,下午摘菜,当然,工资也同样跟着涨了起来。像这种偶尔换劳作方式的放松,徐宁一般是不会指责的,十几岁的孩子,愿意干农活已经很不错了,他这么大的时候,还没这么劳作过呢。
有个学生在摘丝瓜,然后就喊起来了:“老徐,你种这么多葫芦干啥,送我一个玩玩呗?”
徐宁站起来:“你别乱摘,那一个几百块呢,摘一个我从你工资里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