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2/4)
见,赵政以为是新郡之事有变,当下也没耽搁,书房议事。
吕不韦进来却说了另外的事,“赵国井陉、番吾等地生了时疫,三年前太医令治好汉中疫病的事情天下皆知,赵王派了使臣入秦求医,文书先一步从秦赵边界送了过来,使臣快马加鞭正往咸阳赶,三日后便可入咸阳城,此事王上如何看,救是不救?”
足足有半面墙大的舆图挂在书房的墙壁上,赵政一眼便能看见井陉、番吾是赵国的什么地方,地处燕齐赵交界,一部分是原先的中山小国,这种地方富不富强并无什么关碍。
秦赵两国仇深似海,消减敌人实力的事哪怕再微小,双方向来都乐见其成,这等事以往也不会特意报来他面前,吕不韦王琯前来相询,想来是有旁的想法了。
赵政摆袖坐下来问,“此事相国与上卿如以为如何?”
吕不韦沉吟半响,开口道,“请王上恕老臣直言,此事咱们管一管也无妨。”
王琯也行礼道,“赵国素来积弱,便是没有生时疫,也绝不是秦国铁骑的对手,王上不若做个顺手人情,当年晋国遭遇饥荒,派人向先君穆公借粮,穆公慷慨解囊,秦晋结成两国之好,后来晋国不义,我秦国也仁义在先,与晋战大获全胜也未遭他国非议,此次赵国求救,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政不发话,吕不韦踌躇了一下接着劝道,“此事还可消减赵国对秦国之恨,老臣以为未必不是好事一件。”
长治久安这四个字,对他的这两位肱骨大臣影响不小,赵政点头应允了,王琯大喜道,“王上英明,赵国使臣必不是空手而来,我们且看他们如何说道,差不多了咱们再应允也不迟。”
赵政却摇头道,“即是要对赵国施恩,这恩便该施得爽快利落,文书即是已经收到了,你即刻便去找蒙武点兵护送医师前往井陉、番吾两地,入了赵国也不必面见赵王,治好了疫病立即回秦,此事宜快不宜慢,不好耽误,让蒙骜即刻启程。”
两人听赵政如是说,明白了个中真意,对视一眼,皆朝赵政行礼道,“王上英明。”
王琯吕不韦立刻便告退去安排诸项事宜了,赵政让赵高传了岱山过来,事情前因后果都交代清楚了,这才道,“岱山你点会治时疫的十人往赵地走一趟,速去速回。”
岱山却摇头道,“这等病对咱们太医舍来说治起来不算难,想去的人也多,让东铭带着人去,我还要给阿慈调养身体,看着她生小宝宝呢。”
赵政看了岱山一眼,倒也没反驳,点头应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o(n_n)o哈哈~求撒花~
第79章 学问它本无国界
董慈自是不可能让兴平敲锣打鼓的叫她起床。
董慈晚间比之前早睡了将近两个时辰, 寅时不到她就醒过来了,所以等兴平来叩门的时候,她已经自己洗漱好在整理文籍了, 倒是惹得兴平即惊讶又高兴。
董宅麻雀虽小,但前院后院一应俱全, 后院里有个小花园, 花园里围着院墙边铺了青石板路, 正好适合董慈。
董慈对练剑没什么兴趣, 去了就围着花园跑, 不间断速度匀称地跑上一个时辰,跑下来也是头晕眼花浑身是汗。
兴平对她这种敷衍的练法十分不赞同, 让她好好练剑, 董慈狡辩说剑术不高的情况下, 对战死得更快, 跑得快些逃命更要紧。
她说得挺有道理, 兴平乐呵呵笑起来,倒也不再管她了。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就这么坚持了两个月之后, 董慈算是养成了习惯, 跑起来也没那么累了。
董慈盼赵政召见还盼了几日, 结果吕不韦先送来了帖子, 说是相请她兑现当年的承诺,去东临书舍里一同著书立说。
董慈原本便想去,接了帖子欣喜若狂, 暂且把旁的事都抛在了脑后,每日都泡在东临书舍里了。
说是让她参详著书立说,但董慈原本就拜读过吕氏春秋,有了既定的思维,是绝对不合适插手吕氏春秋编著的,她多半都是听士子们的指挥,给他们打下手,负责查阅典籍供他们使用。
东临书舍里的文籍数量是临淄书舍里的好几倍,董慈对整理文籍很有一套,两个月过去以后就成了东临书舍里的人工查阅机,哪一卷文籍放在哪一架哪一层她了如指掌,旁人一问她张口就来,精准的程度让吕不韦等人啧啧称奇。
吕氏春秋堪称古代版百科全书不是浪得虚名,它也确实当得起一字千金的称号。
董慈光只是看着这本文籍的成书过程都觉震撼无比,吕不韦著书立说的起点是放在囊括天地万物、纳遍古往今来事理的基础上的,因此字字必究,句句考据。
一处论点每每都需要经过反复论证讨论,有时几个月都未必能有进展,士子们整理的过程中时常会请学宫里的各家学子们过来讲学商讨,涉及到个别学说分辨不明的,还会投递文书拜帖送往稷下学宫,或者寻找大家隐士的帮忙,或者央求董慈给荀子去信。
浓厚的学术气息在咸阳城里掀起了一股热潮,各方古籍来回传递,多半涌进咸阳城里,东临学宫东临书舍名气大增,乃至于各国君王纷纷效仿,君王手里有钱有事,在都城里开
吕不韦进来却说了另外的事,“赵国井陉、番吾等地生了时疫,三年前太医令治好汉中疫病的事情天下皆知,赵王派了使臣入秦求医,文书先一步从秦赵边界送了过来,使臣快马加鞭正往咸阳赶,三日后便可入咸阳城,此事王上如何看,救是不救?”
足足有半面墙大的舆图挂在书房的墙壁上,赵政一眼便能看见井陉、番吾是赵国的什么地方,地处燕齐赵交界,一部分是原先的中山小国,这种地方富不富强并无什么关碍。
秦赵两国仇深似海,消减敌人实力的事哪怕再微小,双方向来都乐见其成,这等事以往也不会特意报来他面前,吕不韦王琯前来相询,想来是有旁的想法了。
赵政摆袖坐下来问,“此事相国与上卿如以为如何?”
吕不韦沉吟半响,开口道,“请王上恕老臣直言,此事咱们管一管也无妨。”
王琯也行礼道,“赵国素来积弱,便是没有生时疫,也绝不是秦国铁骑的对手,王上不若做个顺手人情,当年晋国遭遇饥荒,派人向先君穆公借粮,穆公慷慨解囊,秦晋结成两国之好,后来晋国不义,我秦国也仁义在先,与晋战大获全胜也未遭他国非议,此次赵国求救,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政不发话,吕不韦踌躇了一下接着劝道,“此事还可消减赵国对秦国之恨,老臣以为未必不是好事一件。”
长治久安这四个字,对他的这两位肱骨大臣影响不小,赵政点头应允了,王琯大喜道,“王上英明,赵国使臣必不是空手而来,我们且看他们如何说道,差不多了咱们再应允也不迟。”
赵政却摇头道,“即是要对赵国施恩,这恩便该施得爽快利落,文书即是已经收到了,你即刻便去找蒙武点兵护送医师前往井陉、番吾两地,入了赵国也不必面见赵王,治好了疫病立即回秦,此事宜快不宜慢,不好耽误,让蒙骜即刻启程。”
两人听赵政如是说,明白了个中真意,对视一眼,皆朝赵政行礼道,“王上英明。”
王琯吕不韦立刻便告退去安排诸项事宜了,赵政让赵高传了岱山过来,事情前因后果都交代清楚了,这才道,“岱山你点会治时疫的十人往赵地走一趟,速去速回。”
岱山却摇头道,“这等病对咱们太医舍来说治起来不算难,想去的人也多,让东铭带着人去,我还要给阿慈调养身体,看着她生小宝宝呢。”
赵政看了岱山一眼,倒也没反驳,点头应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o(n_n)o哈哈~求撒花~
第79章 学问它本无国界
董慈自是不可能让兴平敲锣打鼓的叫她起床。
董慈晚间比之前早睡了将近两个时辰, 寅时不到她就醒过来了,所以等兴平来叩门的时候,她已经自己洗漱好在整理文籍了, 倒是惹得兴平即惊讶又高兴。
董宅麻雀虽小,但前院后院一应俱全, 后院里有个小花园, 花园里围着院墙边铺了青石板路, 正好适合董慈。
董慈对练剑没什么兴趣, 去了就围着花园跑, 不间断速度匀称地跑上一个时辰,跑下来也是头晕眼花浑身是汗。
兴平对她这种敷衍的练法十分不赞同, 让她好好练剑, 董慈狡辩说剑术不高的情况下, 对战死得更快, 跑得快些逃命更要紧。
她说得挺有道理, 兴平乐呵呵笑起来,倒也不再管她了。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就这么坚持了两个月之后, 董慈算是养成了习惯, 跑起来也没那么累了。
董慈盼赵政召见还盼了几日, 结果吕不韦先送来了帖子, 说是相请她兑现当年的承诺,去东临书舍里一同著书立说。
董慈原本便想去,接了帖子欣喜若狂, 暂且把旁的事都抛在了脑后,每日都泡在东临书舍里了。
说是让她参详著书立说,但董慈原本就拜读过吕氏春秋,有了既定的思维,是绝对不合适插手吕氏春秋编著的,她多半都是听士子们的指挥,给他们打下手,负责查阅典籍供他们使用。
东临书舍里的文籍数量是临淄书舍里的好几倍,董慈对整理文籍很有一套,两个月过去以后就成了东临书舍里的人工查阅机,哪一卷文籍放在哪一架哪一层她了如指掌,旁人一问她张口就来,精准的程度让吕不韦等人啧啧称奇。
吕氏春秋堪称古代版百科全书不是浪得虚名,它也确实当得起一字千金的称号。
董慈光只是看着这本文籍的成书过程都觉震撼无比,吕不韦著书立说的起点是放在囊括天地万物、纳遍古往今来事理的基础上的,因此字字必究,句句考据。
一处论点每每都需要经过反复论证讨论,有时几个月都未必能有进展,士子们整理的过程中时常会请学宫里的各家学子们过来讲学商讨,涉及到个别学说分辨不明的,还会投递文书拜帖送往稷下学宫,或者寻找大家隐士的帮忙,或者央求董慈给荀子去信。
浓厚的学术气息在咸阳城里掀起了一股热潮,各方古籍来回传递,多半涌进咸阳城里,东临学宫东临书舍名气大增,乃至于各国君王纷纷效仿,君王手里有钱有事,在都城里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