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彻底收获(1/2)
事有反常必有妖,一个明明很珍贵的东西,一下就放开来,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东西数量多起来了啊。
土豆多起来了,这还不够简单吗,土豆大获丰收了!这一批土豆肯定是从中原运送过来的!
九月时朝廷开始大范围推广土豆种植,大量农民和地主分配到种子,光陈楚家里就种了五千亩,现在终于到丰收的时刻。
或者说前一段时间终于到丰收的时刻,毕竟从最近的大唐城市运送过来这东西也需要一段时间。
这个消息不止王家兄弟注意到了,无数人也第一时间呆住,随后一片片欢呼,从人群中的某一个角落开始发出,欢呼的人群越来越多,瞬息之间,整个西都城都被漫天的狂呼和欢啸淹没。
贞观三年元月一日,朝廷百官于南郊祭天。
此时这第三代培养的土豆已经大获丰收,整个长安,整个关内道,处处都是大获丰收的喜悦,亩产平均都达到了十五六石,接近两千斤!
更美味,更易存活,农民耕种更省力,产量也数倍甚至十倍于以前!
三个月前匆匆决定耕种的人家,一下子各家各户瞬间多了几千斤甚至上万斤余粮,这还是扣除各类租子赋税的结果。
人们从来没有这么幸福过,没有哪一年有今年的丰收这么大,而且他们只忙碌了三个月,甚至这三个月大部分时间也没有做什么啊。
往常家家户户的存量能有个百斤几百斤就能让人非常安心,可以应对很多意外,现在这个数量一下增加了十倍乃至几十倍,突然大家开始疑惑起来,这么多的粮食,他们好像吃不完啊。
五口之家每天不停的吃,这三个月的产粮到明年都够呛能吃完!
这就是土豆吗,朝廷天天宣传,被文人骚客们吹到天上的东西?
以前他们还过的言过其实,可是当事实真相发生在眼前的时候,他们才不得不信,才不敢不信!
一个偏远县镇的农户家里,老汉和老太婆两个颤颤巍巍的站在堆积如山的粮仓跟前。
他们建的小粮仓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不仅被塞满,而且还有多余的放不下,被堆积一旁!
他们才五十岁出头,身体还健硕着,在农田里挥汗如雨根本不算什么,可是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竟然连站都站不稳。
“老头子,你上去摸了摸,翻一翻,我好怕这是假的,是一场梦!”
老太婆颤着声音说,老头答应一声,拿着叉子走到跟前,不断的翻动着,不断从里面拿出一枚土豆出来,擦干净泥巴,仔仔细细检查。
尽管这些都是他们丰收采摘上来的,累的腰酸背痛,可就是不敢确信眼前是真的,仿佛都是一场容易醒来的梦。
“是真的,完全是真的!老太婆,这是我随便挑出来的几个土豆,一会儿我们就去煮了来吃,这个东西可好吃了,以前只有长安的大人物们才能偶尔吃的起!”
“多余的,咱们拉到县城里去卖了!总有人还吃不上饭,这么多东西,咱们不能一直放着!”
“反正等明年开春了,咱们还可以继续耕种,不愁没的吃!”
“嗯!”
长安城巷里,渡口关头处,田野乡间里,到处都是大获丰收或者闻听大获丰收的人们,疯狂的呼啸响彻山河南北。
当年饥荒时,战乱时有亲人饥饿丧命的,挨过饿的,同情贫苦人民的富人们,不知道有多少人邀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又或者在坟前墓后向故去的家人诉说今天大唐发生的变化。
有许多人不约而同选择将一枚土豆埋到墓地里,只是想让那睁着眼睛不甘离开这个世界的亲人们好好看一看,现在他们活下来的家人不用再挨饿了,有了这个东西,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不再像以前一样,在饥饿面前如喽啰,生死全不凭自己!
李二身为皇帝,本身也是大家族的一员,他小时候甚至都挨过饿,这你敢信?
作为这土豆出现和大规模种植收获的全程参与者,祭祀社稷时他又是激动万分,又是泪如雨下,下方朝廷百官也是一个个又哭又笑,欢声雷动。
这场祭祀一连持续了三天,这三天天气并不好,经常在下蒙蒙细雨,空气里湿漉漉的。
不过李二却为了感念上天恩德,带头在祭台前一跪就是三天,许多大臣生生跪晕过去,但大部分都咬牙坚持着,从华夏历史有记载以来就伴随所有人的饥饿问题现在被解决,未来不知要要少死多少人,他们跪一跪又何妨。
同样在今天,李唐颁发了许多道政令,关乎国计民生许多方面。
比如开始逐步废止布帛交易,再有重新制定漕运政策,以后长安缺粮状况得到极大程度改善,再有从江南来到这里,一年一个来回的漕运,就要开始主要运输生活用品等商品了。
此外还包括禁止私人或不经过朝廷批准刊印书籍、连环画册等文化方面的管控等。
对户籍的登记造册也有了严厉的规定,所有人都要有正式的身份,以方便朝廷统计调度,另外就是对各地方州县下达的剿灭各地山匪贼寇的命令,要在今年之内实现大唐境内的太平大靖。
政令很多,涉及方方面面,但毫无疑问,全部都是
说明这东西数量多起来了啊。
土豆多起来了,这还不够简单吗,土豆大获丰收了!这一批土豆肯定是从中原运送过来的!
九月时朝廷开始大范围推广土豆种植,大量农民和地主分配到种子,光陈楚家里就种了五千亩,现在终于到丰收的时刻。
或者说前一段时间终于到丰收的时刻,毕竟从最近的大唐城市运送过来这东西也需要一段时间。
这个消息不止王家兄弟注意到了,无数人也第一时间呆住,随后一片片欢呼,从人群中的某一个角落开始发出,欢呼的人群越来越多,瞬息之间,整个西都城都被漫天的狂呼和欢啸淹没。
贞观三年元月一日,朝廷百官于南郊祭天。
此时这第三代培养的土豆已经大获丰收,整个长安,整个关内道,处处都是大获丰收的喜悦,亩产平均都达到了十五六石,接近两千斤!
更美味,更易存活,农民耕种更省力,产量也数倍甚至十倍于以前!
三个月前匆匆决定耕种的人家,一下子各家各户瞬间多了几千斤甚至上万斤余粮,这还是扣除各类租子赋税的结果。
人们从来没有这么幸福过,没有哪一年有今年的丰收这么大,而且他们只忙碌了三个月,甚至这三个月大部分时间也没有做什么啊。
往常家家户户的存量能有个百斤几百斤就能让人非常安心,可以应对很多意外,现在这个数量一下增加了十倍乃至几十倍,突然大家开始疑惑起来,这么多的粮食,他们好像吃不完啊。
五口之家每天不停的吃,这三个月的产粮到明年都够呛能吃完!
这就是土豆吗,朝廷天天宣传,被文人骚客们吹到天上的东西?
以前他们还过的言过其实,可是当事实真相发生在眼前的时候,他们才不得不信,才不敢不信!
一个偏远县镇的农户家里,老汉和老太婆两个颤颤巍巍的站在堆积如山的粮仓跟前。
他们建的小粮仓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不仅被塞满,而且还有多余的放不下,被堆积一旁!
他们才五十岁出头,身体还健硕着,在农田里挥汗如雨根本不算什么,可是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竟然连站都站不稳。
“老头子,你上去摸了摸,翻一翻,我好怕这是假的,是一场梦!”
老太婆颤着声音说,老头答应一声,拿着叉子走到跟前,不断的翻动着,不断从里面拿出一枚土豆出来,擦干净泥巴,仔仔细细检查。
尽管这些都是他们丰收采摘上来的,累的腰酸背痛,可就是不敢确信眼前是真的,仿佛都是一场容易醒来的梦。
“是真的,完全是真的!老太婆,这是我随便挑出来的几个土豆,一会儿我们就去煮了来吃,这个东西可好吃了,以前只有长安的大人物们才能偶尔吃的起!”
“多余的,咱们拉到县城里去卖了!总有人还吃不上饭,这么多东西,咱们不能一直放着!”
“反正等明年开春了,咱们还可以继续耕种,不愁没的吃!”
“嗯!”
长安城巷里,渡口关头处,田野乡间里,到处都是大获丰收或者闻听大获丰收的人们,疯狂的呼啸响彻山河南北。
当年饥荒时,战乱时有亲人饥饿丧命的,挨过饿的,同情贫苦人民的富人们,不知道有多少人邀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又或者在坟前墓后向故去的家人诉说今天大唐发生的变化。
有许多人不约而同选择将一枚土豆埋到墓地里,只是想让那睁着眼睛不甘离开这个世界的亲人们好好看一看,现在他们活下来的家人不用再挨饿了,有了这个东西,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不再像以前一样,在饥饿面前如喽啰,生死全不凭自己!
李二身为皇帝,本身也是大家族的一员,他小时候甚至都挨过饿,这你敢信?
作为这土豆出现和大规模种植收获的全程参与者,祭祀社稷时他又是激动万分,又是泪如雨下,下方朝廷百官也是一个个又哭又笑,欢声雷动。
这场祭祀一连持续了三天,这三天天气并不好,经常在下蒙蒙细雨,空气里湿漉漉的。
不过李二却为了感念上天恩德,带头在祭台前一跪就是三天,许多大臣生生跪晕过去,但大部分都咬牙坚持着,从华夏历史有记载以来就伴随所有人的饥饿问题现在被解决,未来不知要要少死多少人,他们跪一跪又何妨。
同样在今天,李唐颁发了许多道政令,关乎国计民生许多方面。
比如开始逐步废止布帛交易,再有重新制定漕运政策,以后长安缺粮状况得到极大程度改善,再有从江南来到这里,一年一个来回的漕运,就要开始主要运输生活用品等商品了。
此外还包括禁止私人或不经过朝廷批准刊印书籍、连环画册等文化方面的管控等。
对户籍的登记造册也有了严厉的规定,所有人都要有正式的身份,以方便朝廷统计调度,另外就是对各地方州县下达的剿灭各地山匪贼寇的命令,要在今年之内实现大唐境内的太平大靖。
政令很多,涉及方方面面,但毫无疑问,全部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