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7节(1/2)
齐王又机灵一句:“请父皇应允,儿臣侍候父皇进膳。”
皇帝是想骂他来着,但没忍住,嘴角勾了勾:“你是眼睛尖,还是鼻子尖?冰块里的东西,你也闻到香?”
齐王陪笑:“儿臣不敢乱看,不过太后和父皇近日也赏给儿臣大鱼等东西,儿臣猜测,应是又送来东西。”
皇帝恍然,因为齐王身子时好时不好,太后宫里和自己,因为怜惜他,而赏过太子送来的东西。元皓信里卖弄,这个最滋补,给太上皇太后吃。那个最滋补,皇舅舅应该多吃。太后和皇帝赏给齐王,盼着他好起来。
齐王不在这里,皇帝也会送给他。他就在面前又讨要,在皇帝看来,这是变相恭维他有很多敬呈。皇帝让把可清蒸做汤的鱼给他五条,把可红烧的鱼给他五条。
太监分东西的时候,皇帝有了主张。让齐王平身,叫到面前,循循道:“人心上的事情,你也应该办些差使。出京去吧,朕罚你不在京里过年,去往……”
提笔,写一道圣旨给他,命他三天后就出京门。对京里,只说齐王病重,不见客人。
这是皇帝防范齐王有福王之乱,让他出门长长见识——以前皇帝没有出京长见识的心思,认为见见外省官员,多方打听也就可以。但自从太子出京,信中见闻增长,皇帝对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又多一层认识。又怨齐王装病欺瞒自己,过年前的冰天雪地里,把他打发出京。
齐王接到圣旨看过,欢喜的跳了起来。这举动大为失仪,但皇帝和他都没有发现。
齐王感激涕零:“谢过父皇,父皇,原来也是疼儿臣的。”
他真情流露,皇帝大为不解:“不疼爱你,谁管你病与不病?更不会叫来太医询问,盼你过年前病愈。”
齐王扭捏:“儿臣知道不能和太子相比,但太子出京游历,吃好东西,玩好地方,儿臣……”在这里想到太子不在京里,自己应该分担朝事,反而病倒不起,才明白自己有多不应该。
齐王跪下谢罪。
皇帝没有过多计较,对着儿子微微地笑:“你既明白过来,那就很好。收拾东西,再辞过太上皇太后,不用再来见朕,起程吧。”
齐王又叩一回头,抬起脸看皇帝时,泪眼汪汪中眷恋十足:“儿臣,一定办好这差使,时时领受父皇教诲。”
水光中的依恋,激得皇帝心头一暖。他忽然很想解释,对太子也好,对齐王也好,他并没有偏心。太子是太子,自当的与别人不同。就像太上皇宠爱太后,把成年皇子偏过,在皇帝生下来不久就即太子,成长的岁月里接受帝王教育,但太上皇有好东西,也分给成年皇子一样。
就是皇帝,只要兄长们安分守已,他对他们也很不错。
但直到齐王出殿,皇帝也没有解释。这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不是吗?事实上如此,太子和齐王身份不同。
……
京里主要的街道上,有些地方人山人海。几个大粥棚,一个上面写着寿字,一个上面写着禄字,一个上面是福,还有喜字粥棚,是已到半周岁加喜姑娘的。
粥棚搭得深,最里面,太后和瑞庆长公主坐在这里。孩子们不在,太后亲自来坐阵。
香姐儿的药粥棚里,太上皇便衣坐阵。
陈留郡王妃及二公主儿媳,龙书慧念姐儿全在这里。仆妇们分粥米,她们照看每日花费的钱米。
蒙瑞庆长公主有话,安老太太给增喜添喜也办了粥棚,常家和韩家的人有过来帮忙的。
看看天近午时,安老太太让人请过龙书慧,笑吟吟问她:“我这里一上午去了这些米粮,你们呢?记得每去一袋米粮,就要为曾祖父添一声寿。”
龙书慧的婆家曾祖父,是安老太太之兄南安老侯,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闻言,龙书慧笑道:“曾祖母放心,每去一袋米粮,我为曾祖父念一百声寿呢。”
安老太太放下心,说着这样就好的话,让龙书慧回去。
粥棚再近,隔得也有距离。龙书慧带着丫头,费了点儿功夫回到姑母郡王妃的粥棚外面,见一辆马车停在这里。
丫头道:“这不是齐王府中的马车吗?”再看车前面,站的是念姐儿。龙书慧猜出来:“如果来的是齐王家人,他怎么敢在车里,让念姐儿在车外站着。这车里是齐王殿下。”
丫头道:“殿下身子一直不好,到咱们的粥棚里来沾福气,应该是这样。”
龙书慧也这样想,见马车堵着棚口,就道:“咱们可进不去了,先去寿姐儿粥棚里看看吧。”
主仆两个人走开。
但有两个人,却想的跟龙书慧不一样。二位公主,宜嘉和纯慎,一个出自张贤妃,一个出自赵端妃,是齐王隔母的妹妹。齐王能在这冷天出来,二位公主理当上前问候。
就走上去,笑对念姐儿道:“皇兄到了这里,何不下来喝碗热粥米。领粥的人都夸咱们办的干净,又有福禄寿喜的名头儿,喝上一碗,暖和身子不说,也沾上喜寿只怕明天就好。”
宜嘉公主笑道:“我多多的给皇兄放红糖,要知道我们的红糖可不轻易给人放,只有年老体弱的人,年高有德的人,身子不好的人,还有孩子才能放呢。”
皇帝是想骂他来着,但没忍住,嘴角勾了勾:“你是眼睛尖,还是鼻子尖?冰块里的东西,你也闻到香?”
齐王陪笑:“儿臣不敢乱看,不过太后和父皇近日也赏给儿臣大鱼等东西,儿臣猜测,应是又送来东西。”
皇帝恍然,因为齐王身子时好时不好,太后宫里和自己,因为怜惜他,而赏过太子送来的东西。元皓信里卖弄,这个最滋补,给太上皇太后吃。那个最滋补,皇舅舅应该多吃。太后和皇帝赏给齐王,盼着他好起来。
齐王不在这里,皇帝也会送给他。他就在面前又讨要,在皇帝看来,这是变相恭维他有很多敬呈。皇帝让把可清蒸做汤的鱼给他五条,把可红烧的鱼给他五条。
太监分东西的时候,皇帝有了主张。让齐王平身,叫到面前,循循道:“人心上的事情,你也应该办些差使。出京去吧,朕罚你不在京里过年,去往……”
提笔,写一道圣旨给他,命他三天后就出京门。对京里,只说齐王病重,不见客人。
这是皇帝防范齐王有福王之乱,让他出门长长见识——以前皇帝没有出京长见识的心思,认为见见外省官员,多方打听也就可以。但自从太子出京,信中见闻增长,皇帝对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又多一层认识。又怨齐王装病欺瞒自己,过年前的冰天雪地里,把他打发出京。
齐王接到圣旨看过,欢喜的跳了起来。这举动大为失仪,但皇帝和他都没有发现。
齐王感激涕零:“谢过父皇,父皇,原来也是疼儿臣的。”
他真情流露,皇帝大为不解:“不疼爱你,谁管你病与不病?更不会叫来太医询问,盼你过年前病愈。”
齐王扭捏:“儿臣知道不能和太子相比,但太子出京游历,吃好东西,玩好地方,儿臣……”在这里想到太子不在京里,自己应该分担朝事,反而病倒不起,才明白自己有多不应该。
齐王跪下谢罪。
皇帝没有过多计较,对着儿子微微地笑:“你既明白过来,那就很好。收拾东西,再辞过太上皇太后,不用再来见朕,起程吧。”
齐王又叩一回头,抬起脸看皇帝时,泪眼汪汪中眷恋十足:“儿臣,一定办好这差使,时时领受父皇教诲。”
水光中的依恋,激得皇帝心头一暖。他忽然很想解释,对太子也好,对齐王也好,他并没有偏心。太子是太子,自当的与别人不同。就像太上皇宠爱太后,把成年皇子偏过,在皇帝生下来不久就即太子,成长的岁月里接受帝王教育,但太上皇有好东西,也分给成年皇子一样。
就是皇帝,只要兄长们安分守已,他对他们也很不错。
但直到齐王出殿,皇帝也没有解释。这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不是吗?事实上如此,太子和齐王身份不同。
……
京里主要的街道上,有些地方人山人海。几个大粥棚,一个上面写着寿字,一个上面写着禄字,一个上面是福,还有喜字粥棚,是已到半周岁加喜姑娘的。
粥棚搭得深,最里面,太后和瑞庆长公主坐在这里。孩子们不在,太后亲自来坐阵。
香姐儿的药粥棚里,太上皇便衣坐阵。
陈留郡王妃及二公主儿媳,龙书慧念姐儿全在这里。仆妇们分粥米,她们照看每日花费的钱米。
蒙瑞庆长公主有话,安老太太给增喜添喜也办了粥棚,常家和韩家的人有过来帮忙的。
看看天近午时,安老太太让人请过龙书慧,笑吟吟问她:“我这里一上午去了这些米粮,你们呢?记得每去一袋米粮,就要为曾祖父添一声寿。”
龙书慧的婆家曾祖父,是安老太太之兄南安老侯,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闻言,龙书慧笑道:“曾祖母放心,每去一袋米粮,我为曾祖父念一百声寿呢。”
安老太太放下心,说着这样就好的话,让龙书慧回去。
粥棚再近,隔得也有距离。龙书慧带着丫头,费了点儿功夫回到姑母郡王妃的粥棚外面,见一辆马车停在这里。
丫头道:“这不是齐王府中的马车吗?”再看车前面,站的是念姐儿。龙书慧猜出来:“如果来的是齐王家人,他怎么敢在车里,让念姐儿在车外站着。这车里是齐王殿下。”
丫头道:“殿下身子一直不好,到咱们的粥棚里来沾福气,应该是这样。”
龙书慧也这样想,见马车堵着棚口,就道:“咱们可进不去了,先去寿姐儿粥棚里看看吧。”
主仆两个人走开。
但有两个人,却想的跟龙书慧不一样。二位公主,宜嘉和纯慎,一个出自张贤妃,一个出自赵端妃,是齐王隔母的妹妹。齐王能在这冷天出来,二位公主理当上前问候。
就走上去,笑对念姐儿道:“皇兄到了这里,何不下来喝碗热粥米。领粥的人都夸咱们办的干净,又有福禄寿喜的名头儿,喝上一碗,暖和身子不说,也沾上喜寿只怕明天就好。”
宜嘉公主笑道:“我多多的给皇兄放红糖,要知道我们的红糖可不轻易给人放,只有年老体弱的人,年高有德的人,身子不好的人,还有孩子才能放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