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克制(2/4)
晚上——”王雪兰的喊声响彻老屋每个角落,亲戚们哄堂大笑,作为主角的江浔只能哭丧着一张脸赶去洗漱。
活该,江夏在心里腹诽。
脸却在不经意间,微微发热。
吃过午饭,人们又忙起来筹备最重要的年夜饭,那些掌厨料理的事情都有年长一些的亲戚接手,江夏下午没什么安排,于是和江浔两人一起陪外婆聊聊天说说话。
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外婆关切地用家乡话问他们,昨天晚上睡得是不是不太好?家里是不是有老鼠?
被问的江夏有些莫名其妙,只当外婆是客套,但……老鼠之说是怎么来的?
外婆笑呵呵地讲,昨天晚上起夜,好像听见二楼吱吱嘎嘎地响,没有就好,没有就好。
江浔一口饮料差点喷在地上,就连江夏也心脏漏跳了半拍,两人互看了一眼,又心虚地匆匆错开。
大年叁十的白天就在一群亲戚的插科打诨中度过了。
外婆家的大铁锅终于在傍晚时分添柴烧起来。
这口铁锅贯穿了江夏童年对外婆家的所有记忆,年幼的时候江夏对回乡并无多大好感,只觉得老家没什么好玩,连上厕所都不方便,唯一惦念的就是外婆烧的家乡菜,不管做什么都好吃,哪怕是得到外婆亲授传承的妈妈也做不出老家的味道,后来妈妈告诉她,那是因为那口锅和柴火灶。
大锅烧柴出来佳肴自成一味,连大料红烧都带着一股草木香,没有吃过的人不会懂。
如今日子方便了,老屋的常住人口也只剩外婆一个,那口锅自然就成了摆设,只有每年逢年过节,大铁锅才会重新烧热,再现荣光。
用柴火灶当然就得烧柴,而今晚这个大任,理所当然地被安排到睡了大半天的江浔头上。
于是灶台旁的角落里,少年搬了个小马扎,挽起袖子,学着往炉灶里头添薪加柴。掌握柴火灶的火候当然没那么容易,江浔没一会儿就忙得焦头烂额,大舅妈在旁笑着指点他,就连表妹邵雅真也来参一脚。
闲来无事的江夏站在门口与人聊天,时不时余光往里一瞥,看见的总是那张爽朗的笑脸。
如果笑容的感染力有一个评级,江浔肯定是s+,他笑的时候,会让你觉得天塌下来也不用管。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才会让她产生了对未来的无妄念想。
……别对谁都这样笑,好不好?
她的心声江浔自然听不见,年夜饭依然有条不紊地筹备着,不多时锅内传来油炸糯米的清香,江夏悄无声息凑到王雪兰背后,顺道偷瞄了一眼灶火边上的“添柴童子”。
“鬼鬼祟祟干什么呢?”王雪兰头也不回,长筷熟稔地在锅里拨弄,江夏不愧是贴心小棉袄,眼疾手快地把盘子递上,炸好的年糕丢进盘里,两面金黄酥酥脆脆,她忍不住拈起一块咬了口……
“欸这孩子!”王雪兰的筷子点了下江夏的手背,“手洗没有就往嘴里丢,也不怕烫嘴。”
当然是怕的——刚出锅没多久的年糕还带着热气,江夏一口吃下去,连忙张嘴呼扇了半天。
旁边江浔“扑哧”一下笑出了声,江夏瞪回去,也不知道是柴火熏眼还是她真的太有趣,江浔的眼角都笑出了泪花。
王雪兰突然记起什么来,念念叨叨走开,灶台边只剩下她和江浔两个人。
“姐。”江浔抹抹眼角,收敛起笑声。
江夏懒得搭理他。
“姐姐。”从单字到迭字的称呼变化,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仿佛跟着变了,江夏听着明显由实到虚的轻悄转换,终于赐予他一个正眼。
江浔坐在灶前,堆满柴的角落对他来说显然还是有些逼仄,一双大长腿无处安放,只能屈起双膝大大咧咧地岔开,火光照在他脸上,为本就立体的五官勾勒出深邃轮廓,连睫毛都覆下一片清浅阴影。
噼里啪啦的柴火声,像在她的胸腔里蹦跶。
“啊。”他朝她张嘴。
江夏手里的半块年糕颤了颤。
他可怜兮兮地耷拉下眉梢,别提,现在这个扮相还真挺适合装委屈,颧骨不知何时染上了一抹炭灰,本来一张白面小生的脸,突然就成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小可怜。
江夏没顶住,只多看了一眼,便把手里的年糕往他口中递,“有点烫,小心。”
江浔心满意足的张嘴含住年糕,也……含了一口她的指尖。
“快把年糕端过去啊,你俩还偷吃呢?”王雪兰不知什么时候回到灶前,扫了眼二人。
在江夏以为是错觉的末了,小虎牙轻轻咬了一下,从她指腹滑过。
心脏骤停。
“你……”母亲就在身边,江夏对上江浔上抬的视线,少年匆匆低下头,忙着用火钳在炉灶里拨动。
江夏按捺下心跳把年糕端走,身后传来王雪兰的一声惊呼——
“阳阳你别动,我这收锅呢你还加火!”
晚饭前亲戚们已经齐聚一堂,老屋一楼人声鼎沸,江夏扛不住被七大姑八大姨轮番问候,和家里小祖宗们的闹腾,偷偷躲到了二楼睡房刷手机。
清净了还没一会儿,就听见有人哒哒上楼的声音。
吱呀一声,虚掩的房门被推开了,
活该,江夏在心里腹诽。
脸却在不经意间,微微发热。
吃过午饭,人们又忙起来筹备最重要的年夜饭,那些掌厨料理的事情都有年长一些的亲戚接手,江夏下午没什么安排,于是和江浔两人一起陪外婆聊聊天说说话。
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外婆关切地用家乡话问他们,昨天晚上睡得是不是不太好?家里是不是有老鼠?
被问的江夏有些莫名其妙,只当外婆是客套,但……老鼠之说是怎么来的?
外婆笑呵呵地讲,昨天晚上起夜,好像听见二楼吱吱嘎嘎地响,没有就好,没有就好。
江浔一口饮料差点喷在地上,就连江夏也心脏漏跳了半拍,两人互看了一眼,又心虚地匆匆错开。
大年叁十的白天就在一群亲戚的插科打诨中度过了。
外婆家的大铁锅终于在傍晚时分添柴烧起来。
这口铁锅贯穿了江夏童年对外婆家的所有记忆,年幼的时候江夏对回乡并无多大好感,只觉得老家没什么好玩,连上厕所都不方便,唯一惦念的就是外婆烧的家乡菜,不管做什么都好吃,哪怕是得到外婆亲授传承的妈妈也做不出老家的味道,后来妈妈告诉她,那是因为那口锅和柴火灶。
大锅烧柴出来佳肴自成一味,连大料红烧都带着一股草木香,没有吃过的人不会懂。
如今日子方便了,老屋的常住人口也只剩外婆一个,那口锅自然就成了摆设,只有每年逢年过节,大铁锅才会重新烧热,再现荣光。
用柴火灶当然就得烧柴,而今晚这个大任,理所当然地被安排到睡了大半天的江浔头上。
于是灶台旁的角落里,少年搬了个小马扎,挽起袖子,学着往炉灶里头添薪加柴。掌握柴火灶的火候当然没那么容易,江浔没一会儿就忙得焦头烂额,大舅妈在旁笑着指点他,就连表妹邵雅真也来参一脚。
闲来无事的江夏站在门口与人聊天,时不时余光往里一瞥,看见的总是那张爽朗的笑脸。
如果笑容的感染力有一个评级,江浔肯定是s+,他笑的时候,会让你觉得天塌下来也不用管。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才会让她产生了对未来的无妄念想。
……别对谁都这样笑,好不好?
她的心声江浔自然听不见,年夜饭依然有条不紊地筹备着,不多时锅内传来油炸糯米的清香,江夏悄无声息凑到王雪兰背后,顺道偷瞄了一眼灶火边上的“添柴童子”。
“鬼鬼祟祟干什么呢?”王雪兰头也不回,长筷熟稔地在锅里拨弄,江夏不愧是贴心小棉袄,眼疾手快地把盘子递上,炸好的年糕丢进盘里,两面金黄酥酥脆脆,她忍不住拈起一块咬了口……
“欸这孩子!”王雪兰的筷子点了下江夏的手背,“手洗没有就往嘴里丢,也不怕烫嘴。”
当然是怕的——刚出锅没多久的年糕还带着热气,江夏一口吃下去,连忙张嘴呼扇了半天。
旁边江浔“扑哧”一下笑出了声,江夏瞪回去,也不知道是柴火熏眼还是她真的太有趣,江浔的眼角都笑出了泪花。
王雪兰突然记起什么来,念念叨叨走开,灶台边只剩下她和江浔两个人。
“姐。”江浔抹抹眼角,收敛起笑声。
江夏懒得搭理他。
“姐姐。”从单字到迭字的称呼变化,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仿佛跟着变了,江夏听着明显由实到虚的轻悄转换,终于赐予他一个正眼。
江浔坐在灶前,堆满柴的角落对他来说显然还是有些逼仄,一双大长腿无处安放,只能屈起双膝大大咧咧地岔开,火光照在他脸上,为本就立体的五官勾勒出深邃轮廓,连睫毛都覆下一片清浅阴影。
噼里啪啦的柴火声,像在她的胸腔里蹦跶。
“啊。”他朝她张嘴。
江夏手里的半块年糕颤了颤。
他可怜兮兮地耷拉下眉梢,别提,现在这个扮相还真挺适合装委屈,颧骨不知何时染上了一抹炭灰,本来一张白面小生的脸,突然就成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小可怜。
江夏没顶住,只多看了一眼,便把手里的年糕往他口中递,“有点烫,小心。”
江浔心满意足的张嘴含住年糕,也……含了一口她的指尖。
“快把年糕端过去啊,你俩还偷吃呢?”王雪兰不知什么时候回到灶前,扫了眼二人。
在江夏以为是错觉的末了,小虎牙轻轻咬了一下,从她指腹滑过。
心脏骤停。
“你……”母亲就在身边,江夏对上江浔上抬的视线,少年匆匆低下头,忙着用火钳在炉灶里拨动。
江夏按捺下心跳把年糕端走,身后传来王雪兰的一声惊呼——
“阳阳你别动,我这收锅呢你还加火!”
晚饭前亲戚们已经齐聚一堂,老屋一楼人声鼎沸,江夏扛不住被七大姑八大姨轮番问候,和家里小祖宗们的闹腾,偷偷躲到了二楼睡房刷手机。
清净了还没一会儿,就听见有人哒哒上楼的声音。
吱呀一声,虚掩的房门被推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