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2/3)
士是全天下举人都要参加,按理说林清没什么把握,毕竟北方虽然受了重创,可长江以南,由于天堑相隔,当初外族根本没法跨过去,所以南方几乎没受什么损害,南方现在的乡试,那修罗场程度,可是比前朝更甚。所以能在南方中举的,那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就算林清再来上一世,也不敢说就能争的上。
可当初新朝初立时,太祖皇帝举行第一次会试,结果会试结果出来,榜上的一百八十人,北方举子竟无一人上榜。而此次主持会试的三位主考官,恰恰全是南人。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偏私南方人。太祖皇帝命人复阅落第试卷,打算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
有人上告说三名主考官故意以陋卷进呈。太祖皇帝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同年六月,太祖皇帝亲自策问,取录北方举子九十人,并将三位主考官全部下狱以平民愤。并规定会试从此南北学子按南北户籍分榜录取,始称南北榜案。
其实在林清看来,当时真不一定是三位主考官徇私舞弊,毕竟三位主考官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就算稍微偏袒一点,也不会做的这么明显。
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当初北方动乱刚刚平息,北方人都忙着逃命去了,哪有精力去读书,一方准备充分,一方好不容易逃得性命,孰强孰弱,考出这样的结果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为什么最后把南北榜案最后定为三位主考官徇私舞弊,则是更多的是政治原因,毕竟有时候,真相并不重要,政治安定才是根本,所以牺牲三个主考官,平定北方举子的怒气,就不奇怪了。
不过不管南北榜案到底是主考官徇私舞弊,还是主考官背锅,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南北考生在会试录取时分别录取,这样一来,北方考生的压力大减。林清估测了一下,他拼命多考几次,过会试还是有希望的。
至于后面的殿试,这个虽然不分南北,统一由皇帝录取,可殿试只是排名,林清觉得,只要过了会试,哪怕最后殿试倒数第一也没什么,倒数第一也是进士,虽然是同进士,可沂州府从建国以来,总共就考了两个进士,还都是两个同进士,他就算是同进士,也足以排前三,也算得上光宗耀祖,在沂州府可以横着行了,给他妹妹找个女婿,绝对是手到擒来。
不过这都还是预估,真正的还是要实际去考,所以从他下定决心要参加科举后,林清就拿出上辈子当高三班主任的劲头,开始进入备考的复习。
……
林清重新拿起旁边的一摞卷子,开始看前几年的县试考题。
每年县试过后,县令在定了名次后,就会把榜上有名的学子的卷子贴在县衙外,让众位学子观看,不仅起到督促后进的作用,更能体现县令改卷的公平性。
当然,这个规定也只在县试中有,等府试、院试和以后的考试中,就不会在张贴了。
林清当年还好奇为什么只有县试张贴试卷,以后就不张贴了,等到他一路考到举人,就明白了,因为只有县试的试卷才能张贴。
县试一般考三到四场,每场不外乎考四书文,试帖诗,五经文,换一句话说,就是考比较死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比较好打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好不好一眼能看出来,所以判分不会有太大的争议性,排名也简单,县令为了显示自己改卷的公平性,当然愿意贴出来,可是等府试、院试和以后的考试,策论一添上,这就是各花入各眼了,这判分要想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那可就难了,当然就不可能贴出来了。
不过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凡是县试的试题,一般各个书斋都有卖,林清前些日子出去兜了一圈,就把近五年的县试题都搜回来了。
考前刷真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林清边想着边突然乐起来,好像自从他当了老师后,就和做题结下了生死孽缘,不由想起了当初刚入职时遇到的一件妙事:
当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实习期),学校领导要求刚入职的老师做自己学科近五年的高考题,他做到不会题,就拿着题去问备课组组长,组长接过题,连题都不审,看一眼,就呱呱的给他把思路,解题技巧,解题标准答案讲解清楚明白,甚至告诉他,哪省哪一年还考过类似的题目,甚至告诉他这个考点在近十年中出现过几次,每次有什么变化。
林清当时听完顿感惊讶,感叹道:“组长你好厉害,这都能记得住!”
组长神秘一笑,说:“你以后也能这样。”
林清当时摇摇头,实话实说:“我记忆力肯定没这么好。”
组长哈哈大笑,说:“这个压根就不用记忆力。”
林清以为组长在安慰他,就拿着试卷就走了。
十年后,林清两眼泪汪汪的看着全国高考卷物理部分,他才知道,组长真不是安慰他,当他把近十年高考物理部分做了不下二十遍,讲了上百遍后。
林清心道:我就是猪我也背下来了!!!!
后来,林清接到教育局的调令后,第一反应不是我要升官了,而是我以后再也不用天天做物理题了!
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
可当初新朝初立时,太祖皇帝举行第一次会试,结果会试结果出来,榜上的一百八十人,北方举子竟无一人上榜。而此次主持会试的三位主考官,恰恰全是南人。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偏私南方人。太祖皇帝命人复阅落第试卷,打算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
有人上告说三名主考官故意以陋卷进呈。太祖皇帝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同年六月,太祖皇帝亲自策问,取录北方举子九十人,并将三位主考官全部下狱以平民愤。并规定会试从此南北学子按南北户籍分榜录取,始称南北榜案。
其实在林清看来,当时真不一定是三位主考官徇私舞弊,毕竟三位主考官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就算稍微偏袒一点,也不会做的这么明显。
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当初北方动乱刚刚平息,北方人都忙着逃命去了,哪有精力去读书,一方准备充分,一方好不容易逃得性命,孰强孰弱,考出这样的结果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为什么最后把南北榜案最后定为三位主考官徇私舞弊,则是更多的是政治原因,毕竟有时候,真相并不重要,政治安定才是根本,所以牺牲三个主考官,平定北方举子的怒气,就不奇怪了。
不过不管南北榜案到底是主考官徇私舞弊,还是主考官背锅,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南北考生在会试录取时分别录取,这样一来,北方考生的压力大减。林清估测了一下,他拼命多考几次,过会试还是有希望的。
至于后面的殿试,这个虽然不分南北,统一由皇帝录取,可殿试只是排名,林清觉得,只要过了会试,哪怕最后殿试倒数第一也没什么,倒数第一也是进士,虽然是同进士,可沂州府从建国以来,总共就考了两个进士,还都是两个同进士,他就算是同进士,也足以排前三,也算得上光宗耀祖,在沂州府可以横着行了,给他妹妹找个女婿,绝对是手到擒来。
不过这都还是预估,真正的还是要实际去考,所以从他下定决心要参加科举后,林清就拿出上辈子当高三班主任的劲头,开始进入备考的复习。
……
林清重新拿起旁边的一摞卷子,开始看前几年的县试考题。
每年县试过后,县令在定了名次后,就会把榜上有名的学子的卷子贴在县衙外,让众位学子观看,不仅起到督促后进的作用,更能体现县令改卷的公平性。
当然,这个规定也只在县试中有,等府试、院试和以后的考试中,就不会在张贴了。
林清当年还好奇为什么只有县试张贴试卷,以后就不张贴了,等到他一路考到举人,就明白了,因为只有县试的试卷才能张贴。
县试一般考三到四场,每场不外乎考四书文,试帖诗,五经文,换一句话说,就是考比较死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比较好打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好不好一眼能看出来,所以判分不会有太大的争议性,排名也简单,县令为了显示自己改卷的公平性,当然愿意贴出来,可是等府试、院试和以后的考试,策论一添上,这就是各花入各眼了,这判分要想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那可就难了,当然就不可能贴出来了。
不过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凡是县试的试题,一般各个书斋都有卖,林清前些日子出去兜了一圈,就把近五年的县试题都搜回来了。
考前刷真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林清边想着边突然乐起来,好像自从他当了老师后,就和做题结下了生死孽缘,不由想起了当初刚入职时遇到的一件妙事:
当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实习期),学校领导要求刚入职的老师做自己学科近五年的高考题,他做到不会题,就拿着题去问备课组组长,组长接过题,连题都不审,看一眼,就呱呱的给他把思路,解题技巧,解题标准答案讲解清楚明白,甚至告诉他,哪省哪一年还考过类似的题目,甚至告诉他这个考点在近十年中出现过几次,每次有什么变化。
林清当时听完顿感惊讶,感叹道:“组长你好厉害,这都能记得住!”
组长神秘一笑,说:“你以后也能这样。”
林清当时摇摇头,实话实说:“我记忆力肯定没这么好。”
组长哈哈大笑,说:“这个压根就不用记忆力。”
林清以为组长在安慰他,就拿着试卷就走了。
十年后,林清两眼泪汪汪的看着全国高考卷物理部分,他才知道,组长真不是安慰他,当他把近十年高考物理部分做了不下二十遍,讲了上百遍后。
林清心道:我就是猪我也背下来了!!!!
后来,林清接到教育局的调令后,第一反应不是我要升官了,而是我以后再也不用天天做物理题了!
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