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2/3)
程。
华夫子看着林清递过来的授课表, 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教学要求, 又想到要和林清一起教书,顿时感觉压力极大,说:“这个,老夫我”
“夫子不用担心, 您上课的时候,只要让他们把书都会读, 会背, 字练好,后面的经义的讲解,典故的出处, 还有文章和考题都由我来教。”林清忙安抚道。
听了林清这么说,华夫子才放下心来,说:“这个没问题,包在老夫身上。”
林清想到孩子们那字,又特意叮嘱道:“我不在的时候,一定多用时间紧着他们练字,不求他们写的多好,但一定要字迹工整,不允许缺胳膊少腿。”
华夫子点点头,说:“这个老夫会注意。”
林清又把一些细节给华夫子叮嘱了一下,这才告别华夫子,回到家里。
回到家,就看到家里早已被王嫣布置了一新,看着多出的家具,林清奇怪的说:“新家具这么快就打好了?”
王嫣抱着孩子,笑着迎上来,说:“哪里是我打的,是咱不在,娘看咱家里空荡荡的,怕咱回来没家具用,特地早早就给添上了,因为一直没用,所以才看起来和刚打的一样。”
“让娘操心了,”林清说道,然后从王嫣怀里接过老幺,问道:“那两个臭小子呢?又出去玩了?”
“这次夫君可猜错了,桥儿和桦儿都在书房做功课呢!”王嫣笑道。
“咦,这两孩子回来,居然没疯玩。”林清觉得有些不大正常。
“就是前几日疯玩,没做功课,约摸你快回来了,这个两个孩子怕被你罚抄书,这几日都没敢出去,天天在书房补功课。”王嫣说道。
“原来这样。”林清听了笑道:“我还当这两个孩子改性子呢。”
于是林清也不急着去书房,打算等晚上过去,顺便检查一下两个孩子突击的效果。
王嫣倒了一杯茶给林清,问道:“二郎收拾完那些孩子了。”
“先压一压,然后再慢慢调教,不急,后面还有半个月。”林清打算用这一个月的假期,先给孩子们定定型,省的他走了孩子们又散了。
林清想起他下午的事,就把他说只要谁考上县试就送二百亩田的事给王嫣说了。
王嫣听了,倒没有在意这点地,反正以他们家现在的身家,就算这群孩子都考上了,也费不了多少,而是问道:“二郎觉得这些孩子,学这不到一年的时间,真的能考的上县试?”王嫣可是知道这些孩子的底细,要不是这些孩子太无法无天,她丈夫也不会亲自出手收拾。
林清说道:“林家族学是八岁入学,这些孩子,哪怕最小的几个,也十岁了,在族学也呆了两年了,大的几个呆的时间更长。虽然平时不用功,不过字什么孩子认识的,一些简单的三字经百家姓也没问题,毕竟华夫子教了这么多遍,我和华夫子再给打两个月的基础,然后使劲练题,多训练,孩子们只要能用上心,过个县试还是不成问题的。”
王嫣听了,顿时笑道:“听二郎说科考,就像吃棵葱那么简单,不知道外面那些天天考秀才落第的,听了有什么感受。”
林清摇摇头,说:“这个不一样,我只是说县试,可没说中秀才,县试只考最基本的四书文、试帖诗和五经文,只要下苦功夫记,考试时仔细些别答错,一般过都没问题,那些不过的,纯粹就是学的不扎实,准备不足。而且县试一年一次,每次取五十人,实在不行,多考两次,一般也就过了,你看看南方那些大家族,孩子六岁启蒙,不少七八岁就能过县试,超过十二三岁还不过县试的,父母在族中都丢人的抬不起头。
可中秀才就不一样了,秀才不仅要经过县试、府试,还要经过院试,尤其院试,加了策论,九成的童生,都栽在策论上,很多人甚至一辈子对策论都不开窍,所以许多童生考到老,都不一定能考一个秀才,这就是‘老童生’的来历。”
“那这些孩子中,有能中秀才吗?”王嫣连忙问道。
“这我哪知道,他们连最基本的四书五经还没读完,我哪里会教策论。对于策论,有人天生一点就透,有人怎么教都教不会,这个要看悟性,谁也说不准。”林清说道。
王嫣突然说:“前几天你不在,三婶来过一次。”
林清疑惑的问:“三婶来干什么?”
“三婶的大孙子林杉,在外面私塾读书的那个,还记得不?”王嫣问道。
“当然记得,咱堂兄弟家的几个老大,都是在咱进京前出生的,又是头一个男丁,哪能不记的。”林清说道:“不像现在每家一群,那时一家才一两个,稀罕的呢,三婶是为了杉哥儿?”
王嫣点点头,说:“可不是,杉哥儿十二就过了府试,比你还早,本来林家都觉得杉哥儿能像你一样,一路考上进士的,不但三叔三婶重视,连爹和孩子他大伯都万分重视,结果当年考院试,杉哥儿没中,开始大家还觉得杉哥儿只是火候不到,考的有些急了,心想再多读两年应该就没事,可十四岁那年考的时候,杉哥儿居然还没中,三叔三婶和爹娘甚至都急了,还特地给私塾的夫子多送了礼,希望能多照顾一下,谁想到,上年院试,杉哥儿仍然没中。
华夫子看着林清递过来的授课表, 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教学要求, 又想到要和林清一起教书,顿时感觉压力极大,说:“这个,老夫我”
“夫子不用担心, 您上课的时候,只要让他们把书都会读, 会背, 字练好,后面的经义的讲解,典故的出处, 还有文章和考题都由我来教。”林清忙安抚道。
听了林清这么说,华夫子才放下心来,说:“这个没问题,包在老夫身上。”
林清想到孩子们那字,又特意叮嘱道:“我不在的时候,一定多用时间紧着他们练字,不求他们写的多好,但一定要字迹工整,不允许缺胳膊少腿。”
华夫子点点头,说:“这个老夫会注意。”
林清又把一些细节给华夫子叮嘱了一下,这才告别华夫子,回到家里。
回到家,就看到家里早已被王嫣布置了一新,看着多出的家具,林清奇怪的说:“新家具这么快就打好了?”
王嫣抱着孩子,笑着迎上来,说:“哪里是我打的,是咱不在,娘看咱家里空荡荡的,怕咱回来没家具用,特地早早就给添上了,因为一直没用,所以才看起来和刚打的一样。”
“让娘操心了,”林清说道,然后从王嫣怀里接过老幺,问道:“那两个臭小子呢?又出去玩了?”
“这次夫君可猜错了,桥儿和桦儿都在书房做功课呢!”王嫣笑道。
“咦,这两孩子回来,居然没疯玩。”林清觉得有些不大正常。
“就是前几日疯玩,没做功课,约摸你快回来了,这个两个孩子怕被你罚抄书,这几日都没敢出去,天天在书房补功课。”王嫣说道。
“原来这样。”林清听了笑道:“我还当这两个孩子改性子呢。”
于是林清也不急着去书房,打算等晚上过去,顺便检查一下两个孩子突击的效果。
王嫣倒了一杯茶给林清,问道:“二郎收拾完那些孩子了。”
“先压一压,然后再慢慢调教,不急,后面还有半个月。”林清打算用这一个月的假期,先给孩子们定定型,省的他走了孩子们又散了。
林清想起他下午的事,就把他说只要谁考上县试就送二百亩田的事给王嫣说了。
王嫣听了,倒没有在意这点地,反正以他们家现在的身家,就算这群孩子都考上了,也费不了多少,而是问道:“二郎觉得这些孩子,学这不到一年的时间,真的能考的上县试?”王嫣可是知道这些孩子的底细,要不是这些孩子太无法无天,她丈夫也不会亲自出手收拾。
林清说道:“林家族学是八岁入学,这些孩子,哪怕最小的几个,也十岁了,在族学也呆了两年了,大的几个呆的时间更长。虽然平时不用功,不过字什么孩子认识的,一些简单的三字经百家姓也没问题,毕竟华夫子教了这么多遍,我和华夫子再给打两个月的基础,然后使劲练题,多训练,孩子们只要能用上心,过个县试还是不成问题的。”
王嫣听了,顿时笑道:“听二郎说科考,就像吃棵葱那么简单,不知道外面那些天天考秀才落第的,听了有什么感受。”
林清摇摇头,说:“这个不一样,我只是说县试,可没说中秀才,县试只考最基本的四书文、试帖诗和五经文,只要下苦功夫记,考试时仔细些别答错,一般过都没问题,那些不过的,纯粹就是学的不扎实,准备不足。而且县试一年一次,每次取五十人,实在不行,多考两次,一般也就过了,你看看南方那些大家族,孩子六岁启蒙,不少七八岁就能过县试,超过十二三岁还不过县试的,父母在族中都丢人的抬不起头。
可中秀才就不一样了,秀才不仅要经过县试、府试,还要经过院试,尤其院试,加了策论,九成的童生,都栽在策论上,很多人甚至一辈子对策论都不开窍,所以许多童生考到老,都不一定能考一个秀才,这就是‘老童生’的来历。”
“那这些孩子中,有能中秀才吗?”王嫣连忙问道。
“这我哪知道,他们连最基本的四书五经还没读完,我哪里会教策论。对于策论,有人天生一点就透,有人怎么教都教不会,这个要看悟性,谁也说不准。”林清说道。
王嫣突然说:“前几天你不在,三婶来过一次。”
林清疑惑的问:“三婶来干什么?”
“三婶的大孙子林杉,在外面私塾读书的那个,还记得不?”王嫣问道。
“当然记得,咱堂兄弟家的几个老大,都是在咱进京前出生的,又是头一个男丁,哪能不记的。”林清说道:“不像现在每家一群,那时一家才一两个,稀罕的呢,三婶是为了杉哥儿?”
王嫣点点头,说:“可不是,杉哥儿十二就过了府试,比你还早,本来林家都觉得杉哥儿能像你一样,一路考上进士的,不但三叔三婶重视,连爹和孩子他大伯都万分重视,结果当年考院试,杉哥儿没中,开始大家还觉得杉哥儿只是火候不到,考的有些急了,心想再多读两年应该就没事,可十四岁那年考的时候,杉哥儿居然还没中,三叔三婶和爹娘甚至都急了,还特地给私塾的夫子多送了礼,希望能多照顾一下,谁想到,上年院试,杉哥儿仍然没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