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3/4)
文字的材料中,如纸、帛、毛皮和石碑,纸、帛和毛皮实在太容易损坏了,所以林清一开始就决定,等把书修完,就把它刻在石碑上,省得千年之后,连渣都不剩。
可用石碑,也不是万无一失,书刻在石碑上,虽然只要不是人为抹掉,一般不会没,可不等于石碑不会没。
林清就经常听到一些古玩行当说,前朝哪位哪位著名的文人,他刻的碑,被某个不识货的人,当成石头,盖房子或者铺路了。所以如何让这些石碑能安全的流传后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林清在礼部绞尽脑汁想了几天,终于想出了几条可行的办法:
其一,就是刻石碑的石材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太好了,如汉白玉那样的,不用想,肯定容易被贼惦记,丢的机率更大,而太差了,一看就是垒墙的那种,遇到不识货的,更是容易被用来盖房子。
其二,就是多刻几份,最好来上一百份,毕竟石碑多了,能流传到后世的机率也大一些。
其三,想到第三点,林清直接向周琰递了牌子,打算进宫请周琰帮忙。
慈宁宫
周琰正陪着杨太后听戏,如今先帝已经去世一年了,国丧也过去了,宫里宫外也热闹了起来,周琰担心他母后在后宫寂寞,特地从京城挑了一个有名的戏班,来宫里唱戏给他母后听。
听到杨云在耳边小声的说先生打算面圣,周琰点点头,对杨太后说:“母后,儿子稍微有点事,先出去一下。”
杨太后正好看完一出,趁着空档,转头对周琰随口问道:“可是出什么事了?”
周琰笑着说:“母后放心,不是出什么事了,是先生有点事要给朕说。”
杨太后听到周琰说“先生”,就问道:“可是当初你的太傅,林大人?”
周琰点点头,说:“正是。”
“那让他进来吧,反正也不是外人。”杨太后接过旁边王皇后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说道。
周琰觉得也是,林清大过年的进宫,想必也没有什么大事,就直接让杨云去宫外传林清。
林清跟着杨云进了宫,本来以为直接去太和殿的,谁知却去了后宫,不过好在他今天要说的不是什么政事,所以也不用避讳。
林清进了慈宁宫,先给周琰和杨太后行礼,然后就立在一旁。
杨太后看了林清,说:“先生也不是外人,赐坐吧!”
林清赶忙谢恩,然后才在周琰的下首坐下。
周琰对林清大过年的进宫也很奇怪,就问道:“不知先生这时候来,有何要事?”
林清把他打算用石碑刻新修的《九章算术注》的事给周琰说了一遍,又说了自己担心石碑不能顺利流传后世。
周琰听了,虽然不知道林清为什么会对这件事这么执着,不过还是说道:“先生是担心,世事变迁,这石碑可能会流传不下去,所以希望朕想个办法,找几个好地方,能给你藏石碑?”
林清忙点点头,说:“臣知道不应该用这点小事麻烦陛下,可臣能想到的地方实在有限,所以想来找陛下讨个主意。”
“先生都想了哪些地方?”周琰有些好奇的问。
林清想了想,说:“臣打算刻一百块石碑,在礼部后院埋一块,在京城有名的山里,每座山埋上一块,在京城城墙外,再埋一块,然后带两块送回老家,一块放在族里的学堂,一块等臣百年之后放在墓地里,然后剩下的那些,臣打算送给朝中的大臣,让他们帮忙带回老家,找个地方埋着。”
周琰听了嘴角抽了抽,他家先生对埋石碑这件事,到底有多执着,难不成他家先生,真打算凭这本书要流传千古不成。
不过一块石碑的事,周琰也懒得多说什么,而且觉得也挺有趣的,就说道:“既然如此,先生既然怕会流传丢了,不如在朕的国库也放上一块吧,想必朕的国库还是安全一点的。”
林清一听大喜,起码在国库的东西,流传后世的机会大一些,忙起身,说:“多谢陛下。”
周琰笑着说:“不过一块石碑,先生何必客气。”
林清道了谢,刚坐下,就听到旁边杨太后悠悠的说:“林爱卿,不如哀家替你埋一块。”
林清听了,来不及多想,忙起身,说:“多谢太后,微臣刻好了就送一块来。”
周琰听了,随口笑着问道:“母后也有兴致?不知母后打算埋在哪?”
杨太后淡淡的说:“哀家打算放你父皇的皇陵里。你父皇的皇陵不是还没封死吗?留着门等哀家死后好和他合葬,哀家和你父皇差三四十年,等哀家百年之后,想必你父皇只怕连灰都不剩了,哀家去了也陪不了,干脆就别陪了,你给哀家再找个地方建个,哀家以后进去也清静。至于你父皇的皇陵,找个吉利的日子,把断龙石落了吧!”
杨太后又转头看着林清,说:“林爱卿觉得哀家的提议怎么样?”
林清:…………
皇陵,好像比较容易招盗墓贼吧!
第一百八十二章
林清在得了周琰的许诺后, 就把新编的《九章算术注》删减了一下,当然重点保留了他那九句话, 然后找工匠刻一百块石碑。
等石碑刻完,
可用石碑,也不是万无一失,书刻在石碑上,虽然只要不是人为抹掉,一般不会没,可不等于石碑不会没。
林清就经常听到一些古玩行当说,前朝哪位哪位著名的文人,他刻的碑,被某个不识货的人,当成石头,盖房子或者铺路了。所以如何让这些石碑能安全的流传后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林清在礼部绞尽脑汁想了几天,终于想出了几条可行的办法:
其一,就是刻石碑的石材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太好了,如汉白玉那样的,不用想,肯定容易被贼惦记,丢的机率更大,而太差了,一看就是垒墙的那种,遇到不识货的,更是容易被用来盖房子。
其二,就是多刻几份,最好来上一百份,毕竟石碑多了,能流传到后世的机率也大一些。
其三,想到第三点,林清直接向周琰递了牌子,打算进宫请周琰帮忙。
慈宁宫
周琰正陪着杨太后听戏,如今先帝已经去世一年了,国丧也过去了,宫里宫外也热闹了起来,周琰担心他母后在后宫寂寞,特地从京城挑了一个有名的戏班,来宫里唱戏给他母后听。
听到杨云在耳边小声的说先生打算面圣,周琰点点头,对杨太后说:“母后,儿子稍微有点事,先出去一下。”
杨太后正好看完一出,趁着空档,转头对周琰随口问道:“可是出什么事了?”
周琰笑着说:“母后放心,不是出什么事了,是先生有点事要给朕说。”
杨太后听到周琰说“先生”,就问道:“可是当初你的太傅,林大人?”
周琰点点头,说:“正是。”
“那让他进来吧,反正也不是外人。”杨太后接过旁边王皇后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说道。
周琰觉得也是,林清大过年的进宫,想必也没有什么大事,就直接让杨云去宫外传林清。
林清跟着杨云进了宫,本来以为直接去太和殿的,谁知却去了后宫,不过好在他今天要说的不是什么政事,所以也不用避讳。
林清进了慈宁宫,先给周琰和杨太后行礼,然后就立在一旁。
杨太后看了林清,说:“先生也不是外人,赐坐吧!”
林清赶忙谢恩,然后才在周琰的下首坐下。
周琰对林清大过年的进宫也很奇怪,就问道:“不知先生这时候来,有何要事?”
林清把他打算用石碑刻新修的《九章算术注》的事给周琰说了一遍,又说了自己担心石碑不能顺利流传后世。
周琰听了,虽然不知道林清为什么会对这件事这么执着,不过还是说道:“先生是担心,世事变迁,这石碑可能会流传不下去,所以希望朕想个办法,找几个好地方,能给你藏石碑?”
林清忙点点头,说:“臣知道不应该用这点小事麻烦陛下,可臣能想到的地方实在有限,所以想来找陛下讨个主意。”
“先生都想了哪些地方?”周琰有些好奇的问。
林清想了想,说:“臣打算刻一百块石碑,在礼部后院埋一块,在京城有名的山里,每座山埋上一块,在京城城墙外,再埋一块,然后带两块送回老家,一块放在族里的学堂,一块等臣百年之后放在墓地里,然后剩下的那些,臣打算送给朝中的大臣,让他们帮忙带回老家,找个地方埋着。”
周琰听了嘴角抽了抽,他家先生对埋石碑这件事,到底有多执着,难不成他家先生,真打算凭这本书要流传千古不成。
不过一块石碑的事,周琰也懒得多说什么,而且觉得也挺有趣的,就说道:“既然如此,先生既然怕会流传丢了,不如在朕的国库也放上一块吧,想必朕的国库还是安全一点的。”
林清一听大喜,起码在国库的东西,流传后世的机会大一些,忙起身,说:“多谢陛下。”
周琰笑着说:“不过一块石碑,先生何必客气。”
林清道了谢,刚坐下,就听到旁边杨太后悠悠的说:“林爱卿,不如哀家替你埋一块。”
林清听了,来不及多想,忙起身,说:“多谢太后,微臣刻好了就送一块来。”
周琰听了,随口笑着问道:“母后也有兴致?不知母后打算埋在哪?”
杨太后淡淡的说:“哀家打算放你父皇的皇陵里。你父皇的皇陵不是还没封死吗?留着门等哀家死后好和他合葬,哀家和你父皇差三四十年,等哀家百年之后,想必你父皇只怕连灰都不剩了,哀家去了也陪不了,干脆就别陪了,你给哀家再找个地方建个,哀家以后进去也清静。至于你父皇的皇陵,找个吉利的日子,把断龙石落了吧!”
杨太后又转头看着林清,说:“林爱卿觉得哀家的提议怎么样?”
林清:…………
皇陵,好像比较容易招盗墓贼吧!
第一百八十二章
林清在得了周琰的许诺后, 就把新编的《九章算术注》删减了一下,当然重点保留了他那九句话, 然后找工匠刻一百块石碑。
等石碑刻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