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2/3)
害怕。
“可,我、我还并无身孕。”过了好一会儿,待母亲怒气仿佛平抑了些许,霍成君方才低低垂着头,小声嗫嚅道。
其实,在十五六岁年纪的霍成君看来——孩子啊,那都是有些遥远的事情,她自己都还是个没长大的小孩子呢。
“是啊,竟还是没有动静。”霍显闻言,暂且搁下了之前的事情不去计较,而是深蹙了眉头,仔细地凝神思虑起来。
她心底里自然清楚,女儿原本就本同龄的孩子晚熟些,三月前才癸水初至,一直未有身孕算是十分平常的。但如今……他们霍家氏须得要一个外家姓霍的嫡皇子!
“长安城东有个叫做黄须翁的方士,据说求子极为灵验,今晚莫回宫了,便在家中住下,明日阿母便带你去瞧瞧。”既然医工们都没有法子,那便试试神仙道人们罢。
“阿母……”霍成君紧咬了唇,想想以往见过那些方士们所谓治病的法子,便有些厌恶地皱紧了眉头。
“你莫要任性!”霍显面上的厉色更重了许多,见女儿这副模样,她仿佛再没了耐心,抬手狠狠拍向了漆案几面,劈声作响“你是大汉当今的皇后,你所出的孩子--我的外孙,才是最明正言顺的储君,莫论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我们霍氏,都须得有个儿子!”
面对着眼前言语狠厉,神色近乎都有几分魔怔了的母亲,霍成君脚下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两步,面上一派惊惶无措。
“夫人。”一记温和里带了安抚的嗓音于这骇人的怒声之后响起,让人心下一缓。
出现在门边的男子年约四十望近,面貌清朗,一袭竹青色直裾袍,木冠束发,气度稳敛。
霍府家丞——冯子都。
看到他时,霍成君心底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有冯伯在,阿母大约很快便能消气了罢。
冯子都早年入府为监奴,后来入了大将军霍光的眼,任为家丞,迄今已有二十余年。早先霍光在世时便十分看重他,甚至连朝中诸多要事都与之计议,颇为信任。
而在霍成君看来,这位行事稳重,温和蔼然的冯伯算得上阖府上下最可亲的人之一了。听莺时她们讲,前些日子阿父猝逝之时,阖府上下惶乱一片,全仗家丞力持镇定,妥当安置了一应事务,才稳住了局势。
十多年间,虽是主仆之分,但她却一直都将冯伯看作长辈。而此刻,见到他,更是仿佛吃了颗定下丸般——其实,她心底里是害怕极了阿母现下这副模样的。
冯子都见眼前这情状,便径自稳步走进了室中,在霍显身畔揽衣跽坐下来。他抬手自漆案上执了铜鉴,缓缓将梅浆斟入琉璃盏中,再捧到霍显她前,语声温和里带了些安抚:“皇后殿下只是小儿心性,夫人莫要气着了。”
妇人面上的厉色微微缓了缓,却仍是怒气未褪。
冯子都于是更抬高了琉璃盏递向她,语声愈发温和:“这是吩咐厨下用去岁冰镇的梅子煮的,酸润回甘,正和夫人口味,且先润润喉罢。”
霍显轻轻吁了口气,然后抬手接过琉璃盏,浅浅嘬了几口梅浆,而后语声总算和缓了许多,只是透出许多无奈和倦怠来:“子都,幸好还有你在。”
看着母亲神色似乎拨云见霁,霍成君原本是暗暗松了口气,但细瞧这眼前阿母同冯伯这副情状,她心底里不禁就生出了些莫名的情绪。
冯伯一向颇得阿父信重,如今阖府上下倒了擎天梁柱,阿母倚赖他也是应当……只是,这般相处,仿佛哪里不对劲儿的。
总觉得有些蹊跷,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她却也说不上来。
初,(霍)光爱幸监奴冯子都,常与计事,及显寡居,与子都乱。——《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作者有话要说:
【秦汉风俗小卡片】
【霍显】姓不详,名显(所以后世便因其夫姓,称为“霍显”)。是霍光的发妻东闾氏死后娶的继室。
☆、汉宣帝与霍成君(十四)
七月,未央宫,椒房殿内寝。
“殿下,这是夫人遣人送进宫的东西。”莺时恭谨地将一只黑漆旃檀木匣子捧到了霍成君面前,神色间却微有些犹豫。
“你收着罢。”日光下彻,影透疏窗,明亮的殿室中,少女跽坐在西窗下那张文贝曲几旁,略略俯身帮阿雪梳理着脊背上的毛发,头也未抬,有些漫不经心地应道。
“诺。”莺时闻声应道,然后便执礼退了下去。
那天,在家丞冯子都的劝解之下,霍显最终并未逼迫女儿去向方士求子。但,却是次日便遣人将那位黄须翁的灵符送进了椒房殿,而后,隔山岔五便有各样求子的秘方被捧到她面前……当真是令她烦不胜烦。
为此,她都许久未回过霍府了。
霍成君活到一十六岁,其实性子是有些荏弱的。自她记事起,便是父母无微不至地照管她的一切,也不容置喙地替她决定一切。多年下来,渐渐长大的孩子便习惯了娇养,也习惯了顺从。
而如今,即便她心中厌烦这许多事情,却也没有勇气当面同阿母据理力争,所以,唯有选择怯懦地逃避。
而况,她心底里并非不十分明白,为何阿母与陛下眼下非要到这般形势
“可,我、我还并无身孕。”过了好一会儿,待母亲怒气仿佛平抑了些许,霍成君方才低低垂着头,小声嗫嚅道。
其实,在十五六岁年纪的霍成君看来——孩子啊,那都是有些遥远的事情,她自己都还是个没长大的小孩子呢。
“是啊,竟还是没有动静。”霍显闻言,暂且搁下了之前的事情不去计较,而是深蹙了眉头,仔细地凝神思虑起来。
她心底里自然清楚,女儿原本就本同龄的孩子晚熟些,三月前才癸水初至,一直未有身孕算是十分平常的。但如今……他们霍家氏须得要一个外家姓霍的嫡皇子!
“长安城东有个叫做黄须翁的方士,据说求子极为灵验,今晚莫回宫了,便在家中住下,明日阿母便带你去瞧瞧。”既然医工们都没有法子,那便试试神仙道人们罢。
“阿母……”霍成君紧咬了唇,想想以往见过那些方士们所谓治病的法子,便有些厌恶地皱紧了眉头。
“你莫要任性!”霍显面上的厉色更重了许多,见女儿这副模样,她仿佛再没了耐心,抬手狠狠拍向了漆案几面,劈声作响“你是大汉当今的皇后,你所出的孩子--我的外孙,才是最明正言顺的储君,莫论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我们霍氏,都须得有个儿子!”
面对着眼前言语狠厉,神色近乎都有几分魔怔了的母亲,霍成君脚下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两步,面上一派惊惶无措。
“夫人。”一记温和里带了安抚的嗓音于这骇人的怒声之后响起,让人心下一缓。
出现在门边的男子年约四十望近,面貌清朗,一袭竹青色直裾袍,木冠束发,气度稳敛。
霍府家丞——冯子都。
看到他时,霍成君心底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有冯伯在,阿母大约很快便能消气了罢。
冯子都早年入府为监奴,后来入了大将军霍光的眼,任为家丞,迄今已有二十余年。早先霍光在世时便十分看重他,甚至连朝中诸多要事都与之计议,颇为信任。
而在霍成君看来,这位行事稳重,温和蔼然的冯伯算得上阖府上下最可亲的人之一了。听莺时她们讲,前些日子阿父猝逝之时,阖府上下惶乱一片,全仗家丞力持镇定,妥当安置了一应事务,才稳住了局势。
十多年间,虽是主仆之分,但她却一直都将冯伯看作长辈。而此刻,见到他,更是仿佛吃了颗定下丸般——其实,她心底里是害怕极了阿母现下这副模样的。
冯子都见眼前这情状,便径自稳步走进了室中,在霍显身畔揽衣跽坐下来。他抬手自漆案上执了铜鉴,缓缓将梅浆斟入琉璃盏中,再捧到霍显她前,语声温和里带了些安抚:“皇后殿下只是小儿心性,夫人莫要气着了。”
妇人面上的厉色微微缓了缓,却仍是怒气未褪。
冯子都于是更抬高了琉璃盏递向她,语声愈发温和:“这是吩咐厨下用去岁冰镇的梅子煮的,酸润回甘,正和夫人口味,且先润润喉罢。”
霍显轻轻吁了口气,然后抬手接过琉璃盏,浅浅嘬了几口梅浆,而后语声总算和缓了许多,只是透出许多无奈和倦怠来:“子都,幸好还有你在。”
看着母亲神色似乎拨云见霁,霍成君原本是暗暗松了口气,但细瞧这眼前阿母同冯伯这副情状,她心底里不禁就生出了些莫名的情绪。
冯伯一向颇得阿父信重,如今阖府上下倒了擎天梁柱,阿母倚赖他也是应当……只是,这般相处,仿佛哪里不对劲儿的。
总觉得有些蹊跷,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她却也说不上来。
初,(霍)光爱幸监奴冯子都,常与计事,及显寡居,与子都乱。——《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作者有话要说:
【秦汉风俗小卡片】
【霍显】姓不详,名显(所以后世便因其夫姓,称为“霍显”)。是霍光的发妻东闾氏死后娶的继室。
☆、汉宣帝与霍成君(十四)
七月,未央宫,椒房殿内寝。
“殿下,这是夫人遣人送进宫的东西。”莺时恭谨地将一只黑漆旃檀木匣子捧到了霍成君面前,神色间却微有些犹豫。
“你收着罢。”日光下彻,影透疏窗,明亮的殿室中,少女跽坐在西窗下那张文贝曲几旁,略略俯身帮阿雪梳理着脊背上的毛发,头也未抬,有些漫不经心地应道。
“诺。”莺时闻声应道,然后便执礼退了下去。
那天,在家丞冯子都的劝解之下,霍显最终并未逼迫女儿去向方士求子。但,却是次日便遣人将那位黄须翁的灵符送进了椒房殿,而后,隔山岔五便有各样求子的秘方被捧到她面前……当真是令她烦不胜烦。
为此,她都许久未回过霍府了。
霍成君活到一十六岁,其实性子是有些荏弱的。自她记事起,便是父母无微不至地照管她的一切,也不容置喙地替她决定一切。多年下来,渐渐长大的孩子便习惯了娇养,也习惯了顺从。
而如今,即便她心中厌烦这许多事情,却也没有勇气当面同阿母据理力争,所以,唯有选择怯懦地逃避。
而况,她心底里并非不十分明白,为何阿母与陛下眼下非要到这般形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