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1/3)
六六听了, 挺起小胸脯,圆圆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昂着小脑袋, 骄傲道:“我当然知之啦。”
活像只开屏的小孔雀,摆动着漂亮的尾巴。
于馆子板得如石板的脸终于有了丝裂痕,扭头看向薛太太, “她向来如此么?”
薛太太忍着笑,“六丫头说她知之, 那她肯定知之,要不听她说说。”
于馆长略思索, 问:“何为三从?“
六六抬头挺胸,道:“三从,从父,从夫, 从子。”
于馆长又道:“何解?”
“简单来说,就是听父亲的话, 听夫君的话,听儿子的话。”六六晃着小脑袋道。
“还有复杂之说?”于馆长蹙眉。
“当然,倘若父亲, 夫君, 儿子的话互为矛和盾当如何?”六六先反问了一句, 又自问自答,“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可若作夫君的要妻子杀岳父,妻子听乎?听乎,是为不孝,不听乎,是为不从。当何去何从哉?”
薛太太瞪目,于馆长面无殊色,然眉目舒展,且薛太太和于馆长相交多年,自是看出于馆子眼底的一丝喜悦。
薛太太轻咳道:“六丫头,来,来薛祖母这里喝口水。”薛太太示意身边的丫鬟侍候六六喝水。
于馆子睨了薛太太一眼,见六六喝完水,道:“王凝妻被牵,断臂投地。何解?”于馆长拖长音问:“复杂的来说。”
薛太太嗔了于馆长一眼,
六六道:“嫂溺叔援,权也。”
于馆长的眼底有了笑意。
薛太太眼角有点湿,薛老爷总算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给次女找了个好夫婿,好夫家。若是别家,就凭六六因她的原故被拐,且她又私下见了外男,就足够休了她。就算因着薛家的势力而容让,也会因这捏着薛氏一辈子,让她一辈子抬不头,直不起腰,在夫家做牛马一辈子。但陈家不仅不怪薛氏,还说薛氏是受害者,哄着她。
于馆长瞧见薛太太用帕子拭眼角,忙回身示意身边的婆子,带六六去学堂。
待屋内只余于馆长和薛太太两人时,于馆长笑道:“如此学生,为甚不早引见给我,拜我门下。”
薛太太笑道:“怕是对了你的胃口。”
“然。”于馆长点头。
薛太太敛了笑,“六丫头怕是成不了你的弟子。”
于馆长眉梢上挑,很快又放下来,恢复成原来的一板一眼,“哦,毕竟是官宦家的姑娘,自不能登堂入室做我这种人的弟子。”
于馆长,翰林家的小姐,曾是京中有名的才女,琴棋书画未有精者,尤其剑舞乃京中一绝,年少时,上门提亲者如过江之鱼。然她命运多骞,初嫁一二年,夫君逝去,尚无子嗣,被公婆逼着殉葬,于馆长不肯,遂于孝中赶了她出门,可娘家回不得,因父亲容不得被休之女,幸得当是的太子妃即后来的文德皇后相助,方有了落栖之地。无意中,她却听到父亲说她应该遵夫家的意,殉葬,她那从来柔顺的母亲,第一次逆了父亲的意,涨红着脸同父亲争吵。为此,父亲疏远母亲,整日歇在姨娘处。于馆长不忍母亲受苦,匆忙嫁于外地的书生郎,也有过几年好时光,但当新人成了旧人,如花美眷染了风霜,昨日恩情也不再。看着身边人搂着一个又一个鲜嫩美娇娘,于馆子容不得,也不愿脏了自己的手,遂携儿女合离而归。可迎接她的不是脉脉的亲情,而是一扇永不会开启的门,好在老母于心不忍,让人私下送了些银两。不想她的翰林父亲为着二嫁的女儿合离而归,自觉失了颜面,羞于见人,很快就致仕归故里。待于馆长知晓,赶了去,只见到黑点般的船影。
几年下来,于馆长好不容易立了女户,养大儿女,不料一道政令,逼她入绝路,取消女户,于馆长归于于氏,其子女必须归还蒋家,为了儿女,于馆长拿出所有的积蓄为儿女换来了蒋家的户籍,蒋家庶出的身份,就算如此,当儿女的名上了蒋家的族谱,狼心狗肺的蒋家竟要把她的女儿送予白头翁作妾。幸得于馆长知蒋家人的秉性,早有安排,求了昔日的闺中好友出手帮忙,才令蒋家不得不放弃把女儿送去作妾。于馆长也不敢掉以轻心,匆忙把女儿发嫁了。就为着这,蒋家一直捏着于馆长儿子的户籍,不让其参加科举,只让其在蒋家做长随等下人做的事、
于馆长心疼欲绝,持刀上门,以死相博,然而除了她自己遍身是伤外,一无所获,儿子还受牵连被罚去守祠堂。于馆长心灰意冷,若不是儿女苦苦哀求,她会一根白绫了断此生。
就在她以为残生就会如此了无生机的度过,薛太太的邀请把她从困境中拉了出来。她借助薛家,拿到了儿子的户籍和族长的担保,带着儿子儿媳孙女来到京城,并让儿子参考,一举中了秀才,如今其在家温习功课以待来年的乡试。
按世人的眼光,于馆长自是个不祥之人,故她才此一说。
薛太太嗔道;“你想左了,倒不是不愿意拜入你门下,只是六丫头是女娃,陈家并不拘着她学习,若孩子爱学,家中自是愿意。不过据我看来,六丫头学东西,皆是随性而至,恐不能长久。”
于馆长哂然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
活像只开屏的小孔雀,摆动着漂亮的尾巴。
于馆子板得如石板的脸终于有了丝裂痕,扭头看向薛太太, “她向来如此么?”
薛太太忍着笑,“六丫头说她知之, 那她肯定知之,要不听她说说。”
于馆长略思索, 问:“何为三从?“
六六抬头挺胸,道:“三从,从父,从夫, 从子。”
于馆长又道:“何解?”
“简单来说,就是听父亲的话, 听夫君的话,听儿子的话。”六六晃着小脑袋道。
“还有复杂之说?”于馆长蹙眉。
“当然,倘若父亲, 夫君, 儿子的话互为矛和盾当如何?”六六先反问了一句, 又自问自答,“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可若作夫君的要妻子杀岳父,妻子听乎?听乎,是为不孝,不听乎,是为不从。当何去何从哉?”
薛太太瞪目,于馆长面无殊色,然眉目舒展,且薛太太和于馆长相交多年,自是看出于馆子眼底的一丝喜悦。
薛太太轻咳道:“六丫头,来,来薛祖母这里喝口水。”薛太太示意身边的丫鬟侍候六六喝水。
于馆子睨了薛太太一眼,见六六喝完水,道:“王凝妻被牵,断臂投地。何解?”于馆长拖长音问:“复杂的来说。”
薛太太嗔了于馆长一眼,
六六道:“嫂溺叔援,权也。”
于馆长的眼底有了笑意。
薛太太眼角有点湿,薛老爷总算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给次女找了个好夫婿,好夫家。若是别家,就凭六六因她的原故被拐,且她又私下见了外男,就足够休了她。就算因着薛家的势力而容让,也会因这捏着薛氏一辈子,让她一辈子抬不头,直不起腰,在夫家做牛马一辈子。但陈家不仅不怪薛氏,还说薛氏是受害者,哄着她。
于馆长瞧见薛太太用帕子拭眼角,忙回身示意身边的婆子,带六六去学堂。
待屋内只余于馆长和薛太太两人时,于馆长笑道:“如此学生,为甚不早引见给我,拜我门下。”
薛太太笑道:“怕是对了你的胃口。”
“然。”于馆长点头。
薛太太敛了笑,“六丫头怕是成不了你的弟子。”
于馆长眉梢上挑,很快又放下来,恢复成原来的一板一眼,“哦,毕竟是官宦家的姑娘,自不能登堂入室做我这种人的弟子。”
于馆长,翰林家的小姐,曾是京中有名的才女,琴棋书画未有精者,尤其剑舞乃京中一绝,年少时,上门提亲者如过江之鱼。然她命运多骞,初嫁一二年,夫君逝去,尚无子嗣,被公婆逼着殉葬,于馆长不肯,遂于孝中赶了她出门,可娘家回不得,因父亲容不得被休之女,幸得当是的太子妃即后来的文德皇后相助,方有了落栖之地。无意中,她却听到父亲说她应该遵夫家的意,殉葬,她那从来柔顺的母亲,第一次逆了父亲的意,涨红着脸同父亲争吵。为此,父亲疏远母亲,整日歇在姨娘处。于馆长不忍母亲受苦,匆忙嫁于外地的书生郎,也有过几年好时光,但当新人成了旧人,如花美眷染了风霜,昨日恩情也不再。看着身边人搂着一个又一个鲜嫩美娇娘,于馆子容不得,也不愿脏了自己的手,遂携儿女合离而归。可迎接她的不是脉脉的亲情,而是一扇永不会开启的门,好在老母于心不忍,让人私下送了些银两。不想她的翰林父亲为着二嫁的女儿合离而归,自觉失了颜面,羞于见人,很快就致仕归故里。待于馆长知晓,赶了去,只见到黑点般的船影。
几年下来,于馆长好不容易立了女户,养大儿女,不料一道政令,逼她入绝路,取消女户,于馆长归于于氏,其子女必须归还蒋家,为了儿女,于馆长拿出所有的积蓄为儿女换来了蒋家的户籍,蒋家庶出的身份,就算如此,当儿女的名上了蒋家的族谱,狼心狗肺的蒋家竟要把她的女儿送予白头翁作妾。幸得于馆长知蒋家人的秉性,早有安排,求了昔日的闺中好友出手帮忙,才令蒋家不得不放弃把女儿送去作妾。于馆长也不敢掉以轻心,匆忙把女儿发嫁了。就为着这,蒋家一直捏着于馆长儿子的户籍,不让其参加科举,只让其在蒋家做长随等下人做的事、
于馆长心疼欲绝,持刀上门,以死相博,然而除了她自己遍身是伤外,一无所获,儿子还受牵连被罚去守祠堂。于馆长心灰意冷,若不是儿女苦苦哀求,她会一根白绫了断此生。
就在她以为残生就会如此了无生机的度过,薛太太的邀请把她从困境中拉了出来。她借助薛家,拿到了儿子的户籍和族长的担保,带着儿子儿媳孙女来到京城,并让儿子参考,一举中了秀才,如今其在家温习功课以待来年的乡试。
按世人的眼光,于馆长自是个不祥之人,故她才此一说。
薛太太嗔道;“你想左了,倒不是不愿意拜入你门下,只是六丫头是女娃,陈家并不拘着她学习,若孩子爱学,家中自是愿意。不过据我看来,六丫头学东西,皆是随性而至,恐不能长久。”
于馆长哂然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