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节(3/3)
南消息远,你大约是还没听着,去年才找回来的。”
“哦,哦。”沈首辅回了点神,要真是那些出嫁女儿,那这个消息真是要在朝堂上炸裂开来了,恐怕能引发百官叩阙。
当然,现在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就是了。
滇宁王之女不可能为妃妾,这不单是沐氏的意志不可能容忍这种事,即便沐氏肯忍这个羞辱,依祖制太子妃也该是四品以下门户,这样人家的姑娘做了正妃,王女做了偏房——她拿什么跟王女斗啊?背后家族势力天差地别,胜负根本不问可知,既然如此,何必多此一举硬压王女一头,不可能压得住的。
没有什么缓冲谈条件的余地,王女只可以为正妃。
而这是朝臣包括沈首辅在内都不能接受的。
“这是万万不成的,皇上,祖制里定得明明白白,您不能违背祖制啊皇上,如此老臣百年后都无颜面见先帝——”
沈首辅郑重地跪下了,坚决地劝谏。
如果连沈首辅这一关都过不去,那百官不问可知,因为沈首辅实际上相当于承接在皇帝与百官之间的一个职位,他代表的是臣的利益,但相当程度上也要为皇帝考虑,在出现剧烈君臣矛盾的时候,两头安抚,讲得直白点,就是和稀泥。
这是沈首辅先前进来时还试图抹平此事的原因,但现在宁宁母亲的身份破了他的底线,他不可能再站在皇帝这一边,替皇帝平事。
面对这个局面,若换做从前,以皇帝的性情又要头痛不已地操起心来了,但他现在安然躺着,瞥一眼地下两个又玩到一起去的团子,很轻松地道:“朕知道,不过朕现在病着,烦不得这些神,你有意见,跟二郎说去罢,这是他惹的祸,本该他自己收拾。”
能不能收拾得了,他才不管,活泼泼的金孙天天在眼跟前,一刻都闲不住,还有个小孙女,他带两个孩子可忙了好吗?
再说,皇帝很清醒,群臣都反对的,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君臣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相当程度上还是对立的,从太/祖立丞相又废丞相起,到后来有了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的内阁阁臣,君权与相权一直处于一个此消彼长变动斗争的过程中,相权一大,就要对皇家管手管脚,恨不得造出千百条规矩来规定皇家应该怎么做,皇帝在这种约束中尤其首当其冲。
作为一个传统型的明君,皇帝没少听群臣的叨叨,告诉他不要这样,不能那样,皇帝自律性强,除立储事宜外,没在别的事情上跟群臣发生大的摩擦,但不表示他听了这么多年叨叨,他不厌烦。
朱谨深的脾气跟他全不相同,他都管不住的儿子,群臣要指望着用老办法压服他听话做一个规矩的明君,恐怕是想太美。
这立妃事宜,毫无疑问就是双方爆发的第一次冲突,谁输谁赢,且看着走。
想到这里,皇帝居然有点期待,他做明君也是做得有点无聊了,大半辈子不知不觉就这么下来,日复一日的,无非就是这么回事,他现在觉得看小胖子捋流苏还更有意思点。
嘶——
就是这头又开始疼了,他果然不能想事,一耗精神,这毛病就要给他好看。
皇帝眉头一皱,屋里顿时兵荒马乱起来,沈首辅有一肚子话也只好暂时憋回去了,他总不能逮着皇帝病发的时候再挺脖子进谏。
外面的两兄弟听到动静也忙进来了,看视皇帝加上把孩子抱走,都忙得很,沈首辅想再找朱谨深说话也没法说,只能隔天再找他。
却没找着,朱谨深和朱谨治去了城外送别朱瑾渊。
☆、第194章
永宁门外。
百姓们的复原能力极强, 被瓦剌祸害过的这一处城门在经过了小半个月后,已经修整一新,附近的农户客商们携带着货物, 重新进出起来。
朱谨深负手立着,听朱谨治絮絮叨叨地嘱咐着朱瑾渊, 他有些心不在焉,往远处随意眺望着。
瓦剌丞相退兵后, 战事并未完全平定,宣山侯领兵追了出去,与紫荆关增援上来的守军们内外夹击, 将瓦剌进逼京城的这三万精兵打得损失惨重,瓦剌丞相领余部艰难逃了出去,在大同汇齐了他原有的人马,原还准备劫掠一波, 但士气一旦下去,那是很难再挽回的, 跟大同守军发生的两三场战役都没再占着便宜, 无奈只好意图退回草原,大同守军乘胜追击, 现在仍有零星战斗在发生中。
“——行了, 知道你傻人有傻福,不用走了行了吧!”
“哦,哦。”沈首辅回了点神,要真是那些出嫁女儿,那这个消息真是要在朝堂上炸裂开来了,恐怕能引发百官叩阙。
当然,现在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就是了。
滇宁王之女不可能为妃妾,这不单是沐氏的意志不可能容忍这种事,即便沐氏肯忍这个羞辱,依祖制太子妃也该是四品以下门户,这样人家的姑娘做了正妃,王女做了偏房——她拿什么跟王女斗啊?背后家族势力天差地别,胜负根本不问可知,既然如此,何必多此一举硬压王女一头,不可能压得住的。
没有什么缓冲谈条件的余地,王女只可以为正妃。
而这是朝臣包括沈首辅在内都不能接受的。
“这是万万不成的,皇上,祖制里定得明明白白,您不能违背祖制啊皇上,如此老臣百年后都无颜面见先帝——”
沈首辅郑重地跪下了,坚决地劝谏。
如果连沈首辅这一关都过不去,那百官不问可知,因为沈首辅实际上相当于承接在皇帝与百官之间的一个职位,他代表的是臣的利益,但相当程度上也要为皇帝考虑,在出现剧烈君臣矛盾的时候,两头安抚,讲得直白点,就是和稀泥。
这是沈首辅先前进来时还试图抹平此事的原因,但现在宁宁母亲的身份破了他的底线,他不可能再站在皇帝这一边,替皇帝平事。
面对这个局面,若换做从前,以皇帝的性情又要头痛不已地操起心来了,但他现在安然躺着,瞥一眼地下两个又玩到一起去的团子,很轻松地道:“朕知道,不过朕现在病着,烦不得这些神,你有意见,跟二郎说去罢,这是他惹的祸,本该他自己收拾。”
能不能收拾得了,他才不管,活泼泼的金孙天天在眼跟前,一刻都闲不住,还有个小孙女,他带两个孩子可忙了好吗?
再说,皇帝很清醒,群臣都反对的,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君臣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相当程度上还是对立的,从太/祖立丞相又废丞相起,到后来有了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的内阁阁臣,君权与相权一直处于一个此消彼长变动斗争的过程中,相权一大,就要对皇家管手管脚,恨不得造出千百条规矩来规定皇家应该怎么做,皇帝在这种约束中尤其首当其冲。
作为一个传统型的明君,皇帝没少听群臣的叨叨,告诉他不要这样,不能那样,皇帝自律性强,除立储事宜外,没在别的事情上跟群臣发生大的摩擦,但不表示他听了这么多年叨叨,他不厌烦。
朱谨深的脾气跟他全不相同,他都管不住的儿子,群臣要指望着用老办法压服他听话做一个规矩的明君,恐怕是想太美。
这立妃事宜,毫无疑问就是双方爆发的第一次冲突,谁输谁赢,且看着走。
想到这里,皇帝居然有点期待,他做明君也是做得有点无聊了,大半辈子不知不觉就这么下来,日复一日的,无非就是这么回事,他现在觉得看小胖子捋流苏还更有意思点。
嘶——
就是这头又开始疼了,他果然不能想事,一耗精神,这毛病就要给他好看。
皇帝眉头一皱,屋里顿时兵荒马乱起来,沈首辅有一肚子话也只好暂时憋回去了,他总不能逮着皇帝病发的时候再挺脖子进谏。
外面的两兄弟听到动静也忙进来了,看视皇帝加上把孩子抱走,都忙得很,沈首辅想再找朱谨深说话也没法说,只能隔天再找他。
却没找着,朱谨深和朱谨治去了城外送别朱瑾渊。
☆、第194章
永宁门外。
百姓们的复原能力极强, 被瓦剌祸害过的这一处城门在经过了小半个月后,已经修整一新,附近的农户客商们携带着货物, 重新进出起来。
朱谨深负手立着,听朱谨治絮絮叨叨地嘱咐着朱瑾渊, 他有些心不在焉,往远处随意眺望着。
瓦剌丞相退兵后, 战事并未完全平定,宣山侯领兵追了出去,与紫荆关增援上来的守军们内外夹击, 将瓦剌进逼京城的这三万精兵打得损失惨重,瓦剌丞相领余部艰难逃了出去,在大同汇齐了他原有的人马,原还准备劫掠一波, 但士气一旦下去,那是很难再挽回的, 跟大同守军发生的两三场战役都没再占着便宜, 无奈只好意图退回草原,大同守军乘胜追击, 现在仍有零星战斗在发生中。
“——行了, 知道你傻人有傻福,不用走了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