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节(2/5)
待两位。从京城赶来成都,这一路上的路也不好走,两位辛苦了。”
裴元洪和杨方成本来还提心吊胆,见王源同意卸车,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反而和蔼可亲,均松了口气。
当下两人拱手道谢,跟着王源往节度使衙门去了。宋建功带着众人站在库房门前干瞪眼,赵司库凑上来小声道:“宋将军,卸不卸车?”
宋建功没好气的道:“大帅的话你没听到么?卸车,入库。你有的忙了,修补盔甲,磨亮刀枪,这些事都是你的。”
宋建功翻身上马扬长而去,赵司库哭丧着脸站在原地,喃喃道:“总之是我倒霉。来人,卸车入库。”
第536章 立场
王源看到那一批破烂物资时,其实也挺想骂娘,甚至有一种将这些破烂堆在一起当着两名官员的面焚烧的冲动。但王源明白决不能这么做,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王源已经变得老谋深算,对事情的考虑也深刻了许多。
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发生的缘由,在不了解这种缘由的情形下做出不恰当的举动,那是一种莽撞幼稚的行为。譬如眼前的这件事情而言,以杨国忠的立场,他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举动,除非他不得不这么做。
兵部是杨国忠的兵部,在此之前,征讨南诏国的战役之中,杨国忠可谓倾尽全力的支援自己,供应了最好的武器装备。而时隔数月,杨国忠竟然任由这一批破烂物资送往剑南,这是不合逻辑的一件事情。杨国忠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接到这批物资时的反应,也应该知道此事对他并没有好处,但他依旧这么做了,其中必有缘由。在没弄清楚这缘由之前,王源是不会轻易表现出任何情绪的。
况且,再破烂的物资也是物资,这些武器盔甲虽然破烂不堪,但总比新兵们光着身子赤手空拳的上战场要好的多。而且这些东西还可以重组,盔甲可以重新的修补,那些锈迹斑斑的兵器物资还可以磨的锋利,再不济可以回炉重铸,总是能物尽其用。尤其是此刻,王源并无能力将自己手中的剑南军武装到牙齿,那么这些物资还是有用的。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拒绝接受这些物资都是不理智的。
午后的宴席上,王源也确实问出了缘由。虽然这两名兵部的官员说话很是谨慎,但在堂堂节度使的殷勤招待下,在美酒佳肴的伺候下,他们还是招架不住,话里话外透露了不少的信息。
在两名官员的话语中,王源得到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军器监制造出的武器盔甲最近全力供应的王忠嗣所辖的陇右河西两镇。陇右河西两节度兵马正在全力更换武备。二是,左相杨国忠亲自下的命令,要求全力供应陇右河西两节度的兵马,并亲自下令让这批破烂物资运往剑南。
虽然两位官员并没有说明这两件事的具体情形,但王源敏锐的感觉到朝中发生了大事。陇右河西两节度是王忠嗣手下的统领的节度兵马,陇右节度所辖兵马七万五千人,治所在鄯州,位置正在剑南道北方,是威慑吐蕃国的最重要的力量。河西节度兵马所辖兵马七万三千人,处于吐蕃和突厥之间,起着割裂吐蕃和突厥之间的联系,分割大唐两大强敌的职责,治所在凉州。
除了数年前大唐兼并吐谷浑之战外,这两大节度军从来都是大唐西北最大的威慑之力,但这几年很少有战事发生,因为拥有近十五万兵马的两大节度军,绝对是吐蕃和突厥最不愿招惹的对象。正因如此,两大节度军所辖之地远比大唐其他边镇之地更为安宁,除了王忠嗣的治军有方之外,也是因为这十五万兵马的巨大威慑力。
而现在,两位官员透露出朝廷正全力给这两大节度兵马换装备,按照正常状况下大唐节度兵马五年一换装的原则,这次换装来的有些突兀。上一次这两大节度的装备全面更换还仅仅在两年之前。王源接手剑南节度使之后便知道了大唐节度兵马换装的原则。原则上每年十大节度兵马中的两只会得到兵刃和盔甲的更新。这样五年下来,十大节度兵马的装备便会得到一次全面的更换和提升。而王忠嗣所属的两大节度兵马提前换装,显然是违背这个原则的。
只有一种可能才能解释这次朝廷的决定,那便是这两大节度兵马要打仗了。这是唯一可能的解释。
而至于为何杨国忠会给剑南道运来这些破烂的装备,王源还是难以索解。这些装备明显是不能装备兵马的,就算拿换装之后的旧武备运往剑南,也比给这些压仓底的破烂装备要好的多。不知杨国忠到底用意是什么。
不得不说,王源的嗅觉是灵敏的,从两名兵部官员透露的消息中也确实判断出了一些风向。但王源却并不知道朝廷中的局势远比他所想的那般扑朔迷离。这一次朝廷给河西和陇右两节度兵马换装也确实是即将督促这两军展开军事行动。但这其中的台前幕后的具体情形,王源却一概不知。
实际的情形是,大唐朝廷之中的局势自王忠嗣被任命外中书平章之后便产生了化学反应般的效果。在很短的时间内,朝中便形成了以李林甫杨国忠以及太子党所支持的王忠嗣三足鼎立的形势。太子李亨付出了整个河东道这个巨大的代价,将王忠嗣调入京城进入政事堂的策略明显是有回报的。在朝廷的事务上,王忠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就
裴元洪和杨方成本来还提心吊胆,见王源同意卸车,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反而和蔼可亲,均松了口气。
当下两人拱手道谢,跟着王源往节度使衙门去了。宋建功带着众人站在库房门前干瞪眼,赵司库凑上来小声道:“宋将军,卸不卸车?”
宋建功没好气的道:“大帅的话你没听到么?卸车,入库。你有的忙了,修补盔甲,磨亮刀枪,这些事都是你的。”
宋建功翻身上马扬长而去,赵司库哭丧着脸站在原地,喃喃道:“总之是我倒霉。来人,卸车入库。”
第536章 立场
王源看到那一批破烂物资时,其实也挺想骂娘,甚至有一种将这些破烂堆在一起当着两名官员的面焚烧的冲动。但王源明白决不能这么做,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王源已经变得老谋深算,对事情的考虑也深刻了许多。
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发生的缘由,在不了解这种缘由的情形下做出不恰当的举动,那是一种莽撞幼稚的行为。譬如眼前的这件事情而言,以杨国忠的立场,他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举动,除非他不得不这么做。
兵部是杨国忠的兵部,在此之前,征讨南诏国的战役之中,杨国忠可谓倾尽全力的支援自己,供应了最好的武器装备。而时隔数月,杨国忠竟然任由这一批破烂物资送往剑南,这是不合逻辑的一件事情。杨国忠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接到这批物资时的反应,也应该知道此事对他并没有好处,但他依旧这么做了,其中必有缘由。在没弄清楚这缘由之前,王源是不会轻易表现出任何情绪的。
况且,再破烂的物资也是物资,这些武器盔甲虽然破烂不堪,但总比新兵们光着身子赤手空拳的上战场要好的多。而且这些东西还可以重组,盔甲可以重新的修补,那些锈迹斑斑的兵器物资还可以磨的锋利,再不济可以回炉重铸,总是能物尽其用。尤其是此刻,王源并无能力将自己手中的剑南军武装到牙齿,那么这些物资还是有用的。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拒绝接受这些物资都是不理智的。
午后的宴席上,王源也确实问出了缘由。虽然这两名兵部的官员说话很是谨慎,但在堂堂节度使的殷勤招待下,在美酒佳肴的伺候下,他们还是招架不住,话里话外透露了不少的信息。
在两名官员的话语中,王源得到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军器监制造出的武器盔甲最近全力供应的王忠嗣所辖的陇右河西两镇。陇右河西两节度兵马正在全力更换武备。二是,左相杨国忠亲自下的命令,要求全力供应陇右河西两节度的兵马,并亲自下令让这批破烂物资运往剑南。
虽然两位官员并没有说明这两件事的具体情形,但王源敏锐的感觉到朝中发生了大事。陇右河西两节度是王忠嗣手下的统领的节度兵马,陇右节度所辖兵马七万五千人,治所在鄯州,位置正在剑南道北方,是威慑吐蕃国的最重要的力量。河西节度兵马所辖兵马七万三千人,处于吐蕃和突厥之间,起着割裂吐蕃和突厥之间的联系,分割大唐两大强敌的职责,治所在凉州。
除了数年前大唐兼并吐谷浑之战外,这两大节度军从来都是大唐西北最大的威慑之力,但这几年很少有战事发生,因为拥有近十五万兵马的两大节度军,绝对是吐蕃和突厥最不愿招惹的对象。正因如此,两大节度军所辖之地远比大唐其他边镇之地更为安宁,除了王忠嗣的治军有方之外,也是因为这十五万兵马的巨大威慑力。
而现在,两位官员透露出朝廷正全力给这两大节度兵马换装备,按照正常状况下大唐节度兵马五年一换装的原则,这次换装来的有些突兀。上一次这两大节度的装备全面更换还仅仅在两年之前。王源接手剑南节度使之后便知道了大唐节度兵马换装的原则。原则上每年十大节度兵马中的两只会得到兵刃和盔甲的更新。这样五年下来,十大节度兵马的装备便会得到一次全面的更换和提升。而王忠嗣所属的两大节度兵马提前换装,显然是违背这个原则的。
只有一种可能才能解释这次朝廷的决定,那便是这两大节度兵马要打仗了。这是唯一可能的解释。
而至于为何杨国忠会给剑南道运来这些破烂的装备,王源还是难以索解。这些装备明显是不能装备兵马的,就算拿换装之后的旧武备运往剑南,也比给这些压仓底的破烂装备要好的多。不知杨国忠到底用意是什么。
不得不说,王源的嗅觉是灵敏的,从两名兵部官员透露的消息中也确实判断出了一些风向。但王源却并不知道朝廷中的局势远比他所想的那般扑朔迷离。这一次朝廷给河西和陇右两节度兵马换装也确实是即将督促这两军展开军事行动。但这其中的台前幕后的具体情形,王源却一概不知。
实际的情形是,大唐朝廷之中的局势自王忠嗣被任命外中书平章之后便产生了化学反应般的效果。在很短的时间内,朝中便形成了以李林甫杨国忠以及太子党所支持的王忠嗣三足鼎立的形势。太子李亨付出了整个河东道这个巨大的代价,将王忠嗣调入京城进入政事堂的策略明显是有回报的。在朝廷的事务上,王忠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