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节(2/5)
玄宗看向躺在地上如一摊烂泥一般的房琯,轻声道:“房琯,你是忠臣,朕心里明白。这一次你便代朕受难吧,朕会记住你的。将来朕会为你平反的。你的家人朕也不会让他们受到虐待,定保他们衣食无忧便是。来人,押他下去。”
几名内侍上前来扶房琯,房琯浑身瘫软如烂泥一般,根本扶不起来。不得已,内侍们拉手的拉手,提脚的提脚,将他连抬带拖的弄了下去。
……
傍晚时分,王源得到了房琯在东街口被处斩的消息。虽然这个消息一点也没有让王源惊讶,因为王源预料到玄宗必会这么做,因为玄宗不可能和自己翻脸,必是要以房琯的性命来平息自己的愤怒。但即便如此,玄宗如此快速的解决了此事,还是让王源不得不佩服玄宗的决绝和果断。
毕竟是大唐一代帝皇,这一生经历的风雨不计其数,虽然他已经是晚年,又经受了巨大的打击。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姜还是老的辣,在处理此事上,玄宗的应对快速和果断,让王源也无话可说。而且玄宗成功的保护住了寿王,父子二人以房琯为替罪羊,成功了让王源无法将此事牵扯到寿王身上,不得不说是一步老辣而厚黑的好棋。
据现场观看房琯行刑过程的人言道,行刑之前房琯大放厥词拒不认罪,声称自己的是冤枉的。还对围观的百姓高呼王源是狼子野心之臣,挟持陛下残害忠良,说什么大唐迟早要毁在王源手中云云。这些话引发了周围百姓的一片谩骂。监斩官似乎故意拖延时间让房琯说出这些话来,但在百姓愤怒的谩骂声中,生恐发生意外,故而才下令将房琯斩首。
王源对此付之一笑。不管房琯是否在临死前还要来上这么一出,今日在散花楼中的那句话也必将会传出来。实际上那句话既然已经说出了口,便将在众人的心中扎根了。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王源对此除了无视之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让王源欣慰的是,刑场上百姓们的反应还是让人满意的,起码在百姓们心目中自己还是值得信赖和拥戴的。王源看中的也就是这一点,至于其他人,王源并没有那么的在意。
玄宗的果决也让王源心中的警钟敲响,若今日玄宗出言维护房琯的话,王源或许还对玄宗有一丝幻想。毕竟维护忠于自己的臣子,哪怕臣子犯了错也该为他说些好话。然而玄宗做的决绝无比,他没有维护,而是迅速的落井下石,撇清关系,这其实让王源对他很是寒心,这样的玄宗还有什么值得让人尊敬和忠心的呢?
王源对玄宗的了解程度已经不断的刷新,以前的玄宗是什么样王源不敢妄言,但如今的玄宗是什么样王源可是有发言权的。马嵬坡上,关键时候将杨玉环推出去送死以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性命,那件事后王源便知道外表温柔多情宽容仁厚的玄宗实际上是个彻头彻尾寡情薄意且虚伪之人,或者说他是个极度自私只爱自己的人。当然自私无可厚非,但自私的人装作大度人便很令人鄙夷了。为了自己的地位和性命,他可以舍弃一切心爱的东西,这一点是很可怕的。说白了,这便是冷血。
马嵬坡上杨玉环他都能舍弃,此刻的房琯他当然可以舍弃。他表现出的冷血和功利让人心寒。当然,眼下只有王源能助他平叛,助他回到长安,重新成为那个坐拥大唐江山的人。从这个角度看,玄宗的选择无比正确,但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是玄宗丧失了人性的表现。
王源几乎可以肯定,在玄宗心目中显然对房琯要比对自己要信任的多,但就像马嵬坡上那样,玄宗的选择从来都是对自己有利的那个选择,而不会为了自己喜爱的人便放弃对自己有利的局面。这便是玄宗的可怕之处,这便是他能够坐上皇位,且如今依旧在位的原因,这便是身为帝王的帝王之道。
杀房琯的举动,无疑是为了平息自己之怒,为了安自己之心。这一点玄宗比谁都清楚。所以当房琯说出那句话时,他其实便已经没法活命了。因为玄宗要以房琯的人头告诉王源,自己是信任他的,绝不允许有人诋毁他们的君臣关系。而王源之所以没有当场宰了他,也是知道玄宗一定会替自己杀了他。结果,果不其然。
房琯死了,这虽然是王源必须要达到的目的。但这件事演变至此,王源心中没有丝毫的高兴,反而更加的忧虑。房琯那句话虽然是情急之下的口不择言,但这恐怕正是萦绕在他心中许久的话。不光是他,上至玄宗下至群臣,很多的人心中恐怕也是作如是之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熟悉的话中包涵了多少惊涛骇浪,多少的敌意和仇恨。而这句话怕是自己从马嵬坡迎驾之后,便已经在很多人的心中萦绕不休了。
王源外表上虽然装的不在乎,但其实王源心里是很在意的。虽然忠君的思想王源是不屑的,但毕竟身在此时代,便要遵循这个时代的规则。而这年头,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叛逆,便是不忠。王源自知自己桀骜不驯,但他真的并没有想过要叛逆,要当不忠之臣。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基于一个目的,便是不让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命运受制于人。而为了这目标,王源的表现必然要强势。
现在虽然玄宗下令诛杀了房琯,但房琯这句话便是一顶大帽子死死的扣在了自己的头上,时时成为玄宗和群臣心中念及的一块心病
几名内侍上前来扶房琯,房琯浑身瘫软如烂泥一般,根本扶不起来。不得已,内侍们拉手的拉手,提脚的提脚,将他连抬带拖的弄了下去。
……
傍晚时分,王源得到了房琯在东街口被处斩的消息。虽然这个消息一点也没有让王源惊讶,因为王源预料到玄宗必会这么做,因为玄宗不可能和自己翻脸,必是要以房琯的性命来平息自己的愤怒。但即便如此,玄宗如此快速的解决了此事,还是让王源不得不佩服玄宗的决绝和果断。
毕竟是大唐一代帝皇,这一生经历的风雨不计其数,虽然他已经是晚年,又经受了巨大的打击。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姜还是老的辣,在处理此事上,玄宗的应对快速和果断,让王源也无话可说。而且玄宗成功的保护住了寿王,父子二人以房琯为替罪羊,成功了让王源无法将此事牵扯到寿王身上,不得不说是一步老辣而厚黑的好棋。
据现场观看房琯行刑过程的人言道,行刑之前房琯大放厥词拒不认罪,声称自己的是冤枉的。还对围观的百姓高呼王源是狼子野心之臣,挟持陛下残害忠良,说什么大唐迟早要毁在王源手中云云。这些话引发了周围百姓的一片谩骂。监斩官似乎故意拖延时间让房琯说出这些话来,但在百姓愤怒的谩骂声中,生恐发生意外,故而才下令将房琯斩首。
王源对此付之一笑。不管房琯是否在临死前还要来上这么一出,今日在散花楼中的那句话也必将会传出来。实际上那句话既然已经说出了口,便将在众人的心中扎根了。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王源对此除了无视之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让王源欣慰的是,刑场上百姓们的反应还是让人满意的,起码在百姓们心目中自己还是值得信赖和拥戴的。王源看中的也就是这一点,至于其他人,王源并没有那么的在意。
玄宗的果决也让王源心中的警钟敲响,若今日玄宗出言维护房琯的话,王源或许还对玄宗有一丝幻想。毕竟维护忠于自己的臣子,哪怕臣子犯了错也该为他说些好话。然而玄宗做的决绝无比,他没有维护,而是迅速的落井下石,撇清关系,这其实让王源对他很是寒心,这样的玄宗还有什么值得让人尊敬和忠心的呢?
王源对玄宗的了解程度已经不断的刷新,以前的玄宗是什么样王源不敢妄言,但如今的玄宗是什么样王源可是有发言权的。马嵬坡上,关键时候将杨玉环推出去送死以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性命,那件事后王源便知道外表温柔多情宽容仁厚的玄宗实际上是个彻头彻尾寡情薄意且虚伪之人,或者说他是个极度自私只爱自己的人。当然自私无可厚非,但自私的人装作大度人便很令人鄙夷了。为了自己的地位和性命,他可以舍弃一切心爱的东西,这一点是很可怕的。说白了,这便是冷血。
马嵬坡上杨玉环他都能舍弃,此刻的房琯他当然可以舍弃。他表现出的冷血和功利让人心寒。当然,眼下只有王源能助他平叛,助他回到长安,重新成为那个坐拥大唐江山的人。从这个角度看,玄宗的选择无比正确,但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是玄宗丧失了人性的表现。
王源几乎可以肯定,在玄宗心目中显然对房琯要比对自己要信任的多,但就像马嵬坡上那样,玄宗的选择从来都是对自己有利的那个选择,而不会为了自己喜爱的人便放弃对自己有利的局面。这便是玄宗的可怕之处,这便是他能够坐上皇位,且如今依旧在位的原因,这便是身为帝王的帝王之道。
杀房琯的举动,无疑是为了平息自己之怒,为了安自己之心。这一点玄宗比谁都清楚。所以当房琯说出那句话时,他其实便已经没法活命了。因为玄宗要以房琯的人头告诉王源,自己是信任他的,绝不允许有人诋毁他们的君臣关系。而王源之所以没有当场宰了他,也是知道玄宗一定会替自己杀了他。结果,果不其然。
房琯死了,这虽然是王源必须要达到的目的。但这件事演变至此,王源心中没有丝毫的高兴,反而更加的忧虑。房琯那句话虽然是情急之下的口不择言,但这恐怕正是萦绕在他心中许久的话。不光是他,上至玄宗下至群臣,很多的人心中恐怕也是作如是之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熟悉的话中包涵了多少惊涛骇浪,多少的敌意和仇恨。而这句话怕是自己从马嵬坡迎驾之后,便已经在很多人的心中萦绕不休了。
王源外表上虽然装的不在乎,但其实王源心里是很在意的。虽然忠君的思想王源是不屑的,但毕竟身在此时代,便要遵循这个时代的规则。而这年头,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叛逆,便是不忠。王源自知自己桀骜不驯,但他真的并没有想过要叛逆,要当不忠之臣。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基于一个目的,便是不让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命运受制于人。而为了这目标,王源的表现必然要强势。
现在虽然玄宗下令诛杀了房琯,但房琯这句话便是一顶大帽子死死的扣在了自己的头上,时时成为玄宗和群臣心中念及的一块心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