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节(1/5)
王源冷冷制止了他们的喧闹继续道:“尔等好好听着,本人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并不打算杀了你们。反正今日我们要战死于此,临死前我想做些功德,为来世积些好报。故而本人做了决定,打算放你们自由,让你们离去。但我不希望尔等一旦脱困便加入叛军于我为敌,也不希望你们在背后捅我们的刀子,所以我希望你们藏匿于芦苇荡中,待战事结束再出来逃命。”
众俘虏又惊又喜,纷纷跪地连连磕头。心中对王源真的有了感激之心。其实这些俘虏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愿意重新加入叛军,经历生死的考验之后,他们只希望能活着回家而已。而王源要他们躲藏在芦苇荡中,也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想法。
“你们听好了,我和我的兵马也将埋伏在此处芦苇荡边缘偷袭对手。所以希望你们头也不回的往东走不要回头。今夜你们恐怕出不去,但你们可以在中间的干地上宿营,明日上午你们便可以从芦苇荡东面逃走了。重申一遍,你们千万莫回头,否则会被我视为想回头投敌,或者是想从我们的背面偷袭,我会命我的弓箭手们毫不留情的将你们射杀。听清楚了没有。”
众人磕头如捣蒜,哪里有半点意见。王源当下命他们即刻进入芦苇荡中,而且王源还将所有的战马给他们一人一匹分了,说是可以让他们更好的逃跑。俘虏们备受感动,很多人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于是王源一声令下之后,众俘虏骑着马儿疯狂的冲入芦苇荡之中,开始疯狂奔逃。在岸边留下了大量兵马进入芦苇荡中的痕迹。正是这些痕迹成为了严庄等人判断唐军躲藏于芦苇荡中的依据,那些马匹在芦苇荡中的嘶鸣声也正是王源需要达到的细节效果。敌军知道自己有大队的骑兵队伍,他们听到战马的嘶鸣声会更加坚信自己进入了芦苇荡中逃生。而且王源也算准了那些俘虏是走不了多远的,一来天色渐晚,二来芦苇荡中行动困难,战马同样帮不上他们任何的忙。他知道这些家伙最多能抵达芦荡中的那片干燥地面便将无力前行。他也知道这些家伙回抵挡不住严寒生起火堆取暖。所有的设想都一步步的按照王源的计划实现了,最终成功的将严庄和叛军的目光牢牢锁在了东边的芦苇荡之中。
……
数千人沿着叛军大营所在的草坡下方缓缓而行,所有人都蹑手蹑脚的行动着,生恐发出任何的声响。王源和公孙兰带着数十名亲卫伏在叛军营地数十步之处紧张的盯着营地之中叛军的动静,此刻哪怕是一丁点的差错,都会前功尽弃。这金蝉脱壳之计便是要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时候偷偷溜走,并且是对方绝对想不到的西边。
经过提心吊胆的半个时辰,数千人终于全部安全通过叛军大营下方的草坡之地来到了叛军今日铺就的泥路上。见最后一人已在百步之外,王源和公孙兰等人这才带着数十名亲卫悄悄起身离开。
抵达寨门口处,王源长舒了一口气。但他知道,危险尚未过去,现在需要快速的远离叛军营地,尽快的赶到白马渡。此处距离白马渡还有十余里,按照约定,天明之前必须赶到,否则渡船便要回航,一切便前功尽弃了。在王源的带领下,五千余人的队伍抹黑出了大寨,在高低不平的崎岖道路上快速行走。走了里许之地,前方山坡下的平缓之地又是一座军营,那是原先常元图的兵马扎下的营盘。此时虽然叛军大部分都在瓦岗寨内,但是这里的军营并未荒废,叛军的辎重粮草都存放在这里。
王源当然不敢惊动敌营兵马,带着众人从南边里许处绕行。南边的地面潮湿难行,到处是深坑和一小片一小片的洼地,众人走得很是辛苦,不时有人踩入泥水之中,弄得浑身污泥。众人心中叫苦,但此刻唯一的想法便是赶快离开这里。只要能脱离叛军的范围,倒也无所谓满身狼藉了。
队伍沿着黄河岸边疾行,很快便到了叛军营地西南方两三里方的距离,就在王源以为一切都很顺利,即将顺利脱离敌营控制范围时,忽然间前方传来急促的鸟鸣之声。王源一愣,忙示意众人停止前进,这急促的鸟鸣之声是遇敌的信号,那是前方探路的谭平发出的警告。
所有人立刻趴下身子,在沟坎起伏的冰冷地面上一动不动。王源和公孙兰猫着腰快速赶到前方,只见谭平隐藏在一从长草之侧朝自己挥手,王源蹲下身子低声问道:“怎么回事?”
谭平指着前方低低耳语道:“前面有人,而且不止一个。”
王源探头往前看去,只见前方一片芦苇旁边确实有火把的光亮在晃动。前方黑魆魆的高高的河岸上,似乎停着一溜十几辆大车,上面满满登登的不知装着何物。王源正皱眉不解时,便见火把闪亮,从黄河岸堤之下探出几只火把来。火把照耀之下,一切都尽入眼中,只见几十名士兵从大堤下方冒出头来,其中几人举着火把,剩下的数十名士兵手中提着黑乎乎的物事。不久后哗啦啦水声响亮,原来那些人手中提着的是装满水的木桶,正将水倒入大车上的大木桶之中。
王源明白了,这十几名士兵一定是军中的后勤士兵,半夜里在河中打水,必是为了明早的烧煮之用。王源是领军之人,对这些都很熟悉。军中专门有运水的士兵,每天除了休息之外便是用车马在军营附近的河流湖泊取水
众俘虏又惊又喜,纷纷跪地连连磕头。心中对王源真的有了感激之心。其实这些俘虏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愿意重新加入叛军,经历生死的考验之后,他们只希望能活着回家而已。而王源要他们躲藏在芦苇荡中,也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想法。
“你们听好了,我和我的兵马也将埋伏在此处芦苇荡边缘偷袭对手。所以希望你们头也不回的往东走不要回头。今夜你们恐怕出不去,但你们可以在中间的干地上宿营,明日上午你们便可以从芦苇荡东面逃走了。重申一遍,你们千万莫回头,否则会被我视为想回头投敌,或者是想从我们的背面偷袭,我会命我的弓箭手们毫不留情的将你们射杀。听清楚了没有。”
众人磕头如捣蒜,哪里有半点意见。王源当下命他们即刻进入芦苇荡中,而且王源还将所有的战马给他们一人一匹分了,说是可以让他们更好的逃跑。俘虏们备受感动,很多人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于是王源一声令下之后,众俘虏骑着马儿疯狂的冲入芦苇荡之中,开始疯狂奔逃。在岸边留下了大量兵马进入芦苇荡中的痕迹。正是这些痕迹成为了严庄等人判断唐军躲藏于芦苇荡中的依据,那些马匹在芦苇荡中的嘶鸣声也正是王源需要达到的细节效果。敌军知道自己有大队的骑兵队伍,他们听到战马的嘶鸣声会更加坚信自己进入了芦苇荡中逃生。而且王源也算准了那些俘虏是走不了多远的,一来天色渐晚,二来芦苇荡中行动困难,战马同样帮不上他们任何的忙。他知道这些家伙最多能抵达芦荡中的那片干燥地面便将无力前行。他也知道这些家伙回抵挡不住严寒生起火堆取暖。所有的设想都一步步的按照王源的计划实现了,最终成功的将严庄和叛军的目光牢牢锁在了东边的芦苇荡之中。
……
数千人沿着叛军大营所在的草坡下方缓缓而行,所有人都蹑手蹑脚的行动着,生恐发出任何的声响。王源和公孙兰带着数十名亲卫伏在叛军营地数十步之处紧张的盯着营地之中叛军的动静,此刻哪怕是一丁点的差错,都会前功尽弃。这金蝉脱壳之计便是要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时候偷偷溜走,并且是对方绝对想不到的西边。
经过提心吊胆的半个时辰,数千人终于全部安全通过叛军大营下方的草坡之地来到了叛军今日铺就的泥路上。见最后一人已在百步之外,王源和公孙兰等人这才带着数十名亲卫悄悄起身离开。
抵达寨门口处,王源长舒了一口气。但他知道,危险尚未过去,现在需要快速的远离叛军营地,尽快的赶到白马渡。此处距离白马渡还有十余里,按照约定,天明之前必须赶到,否则渡船便要回航,一切便前功尽弃了。在王源的带领下,五千余人的队伍抹黑出了大寨,在高低不平的崎岖道路上快速行走。走了里许之地,前方山坡下的平缓之地又是一座军营,那是原先常元图的兵马扎下的营盘。此时虽然叛军大部分都在瓦岗寨内,但是这里的军营并未荒废,叛军的辎重粮草都存放在这里。
王源当然不敢惊动敌营兵马,带着众人从南边里许处绕行。南边的地面潮湿难行,到处是深坑和一小片一小片的洼地,众人走得很是辛苦,不时有人踩入泥水之中,弄得浑身污泥。众人心中叫苦,但此刻唯一的想法便是赶快离开这里。只要能脱离叛军的范围,倒也无所谓满身狼藉了。
队伍沿着黄河岸边疾行,很快便到了叛军营地西南方两三里方的距离,就在王源以为一切都很顺利,即将顺利脱离敌营控制范围时,忽然间前方传来急促的鸟鸣之声。王源一愣,忙示意众人停止前进,这急促的鸟鸣之声是遇敌的信号,那是前方探路的谭平发出的警告。
所有人立刻趴下身子,在沟坎起伏的冰冷地面上一动不动。王源和公孙兰猫着腰快速赶到前方,只见谭平隐藏在一从长草之侧朝自己挥手,王源蹲下身子低声问道:“怎么回事?”
谭平指着前方低低耳语道:“前面有人,而且不止一个。”
王源探头往前看去,只见前方一片芦苇旁边确实有火把的光亮在晃动。前方黑魆魆的高高的河岸上,似乎停着一溜十几辆大车,上面满满登登的不知装着何物。王源正皱眉不解时,便见火把闪亮,从黄河岸堤之下探出几只火把来。火把照耀之下,一切都尽入眼中,只见几十名士兵从大堤下方冒出头来,其中几人举着火把,剩下的数十名士兵手中提着黑乎乎的物事。不久后哗啦啦水声响亮,原来那些人手中提着的是装满水的木桶,正将水倒入大车上的大木桶之中。
王源明白了,这十几名士兵一定是军中的后勤士兵,半夜里在河中打水,必是为了明早的烧煮之用。王源是领军之人,对这些都很熟悉。军中专门有运水的士兵,每天除了休息之外便是用车马在军营附近的河流湖泊取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