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节(2/5)
玄宗真的是大大的吃惊了。他本以为这一次王源回来就是为了这件事兴师问罪而来。但没想到王源不但没有任何的不满反而愿意分出粮草和部分物资来供应郭子仪和李光弼,玄宗万万也没想到事情是这样的结果。玄宗心里有些犯糊涂,难道自己对王源的看法都是偏见?王源就是一个行事直接但毫无心机全心全意为了大唐且忠于自己的臣子?而非如心中所想的此人心有野心,有挟己而令四方的居心?难道自己对他产生了的想法都是错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心底无私?自己才是小鸡肚肠?
不过,这些想法只在玄宗的脑海里一闪而过,片刻后便被玄宗抛之脑后。玄宗响起了昨日李瑁说的那件事。如果那件事是真的,眼前这个王源便是在掩人耳目,故意以大度示人,掩饰他大逆不道的内心。又或者说他根本就是做贼心虚,做下了大逆不道之事,故而要以这种大度来掩盖,从而达到迷惑自己的目的。
但无论如何,王源送上的大礼,玄宗是不会拒绝的。玄宗知道王源手中有粮食,而且很多。若是王源真的要献出粮食帮助郭子仪和李光弼成军,自己当然欣然接受。郭子仪和李光弼早一日建立另外一只大军,便可早已让自己安心。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忠心不容置疑,他们二人的兵马越多越强大,自己便越有安全感。
“王源,你是在让朕钦佩。臣子们为了权势地位争权夺利,甚至不顾大局的事情朕见的多了,但今日你的举动让天下人知道了什么叫做大公无私。你若能拨些粮草物资供应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那将对他们募兵成军起到极大的助力。朕替他们谢谢你了。”
玄宗毫不吝啬赞美之言,一顶顶的大帽子扣下来,坐实这件事情。他不能让王源有反悔的机会。但王源也似乎根本没有任何的悔意,提出抽调一万神策军兵马组成专门供应郭子仪李光弼以及长安城外神策军大军的粮草运输部门的建议。玄宗不假思索,欣然应允。
这件事敲定之后,两人谈话的气氛顿时变得容融洽了起来。玄宗趁热打铁,索性将此事也一并提出来询问王源。
“王源啊,本来朕答应了你让你军务自专,不去干涉你用兵之事的。但你也知道,随朕来成都的长安臣民们的心情是急迫的,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朕何时收复长安何时回到长安。故土难离啊,长安是他们的家乡啊,又是我大唐的都城,你也要理解朕理解这些人的心情。十余万大军已经停留在长安城左近数月之久了,一直没有攻下长安的计划,也难怪臣民们有些焦灼。朕想,你一定是有你的道理的,何妨告诉朕其中的缘由,也好让朕也一并跟他们解释清楚,安定他们的心情。”
玄宗的话说的很有技巧,很有分寸。意思是说,不是我不守承诺来干涉你,我只是被被人逼得没法子,想问问呢原因罢了。
王源微笑道:“陛下不问,臣也要禀报陛下的。臣此番回成都的原因之一便是要向陛下阐明此事的。”
“那你便说说,朕洗耳恭听。”玄宗点头道。
王源道:“数月前,大军抵近长安之时之所以没有立刻攻击长安,那是因为长安城守军数量庞大,达二十万之众。加之叛军又大力加固城防,建造防卫的箭塔挖掘深沟加固城墙,攻城的难度也大大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下,以我十余万神策军大军硬攻城池,恐难取胜。故而,我和高仙芝商议了,先清除长安周边州府城池,收复这些州府城池一来可孤立长安叛军断其出路,二来可断绝他们以周边州府郡县供应长安物资的企图。其三便是希望能吸引叛军出城救援,我大军便可与之在城外野战,对我军大大有利。基于这三点考虑,神策军大军一直在长安周边作战,收复了十余座州府数十座郡县之地。”
玄宗点头道:“朕赞同你们的做法,二十万大军固守坚城,若要硬攻实为不智。但是朕听说,一个多月前,长安城中撤离了十万兵马,如今城中只剩下十万叛军,这难道不是攻城的大好机会么?”
王源摇头道:“陛下,长安城确实现在只有十多万叛军,但此时还是不能攻城。”
“那却又是为何?你是怕十多万神策军不是十多万叛军的对手么?不应该啊?朕记得你用六万兵马便拒神策军十八万,打的他们抱头鼠窜。怎地现在兵力同等,却生怯意了?”玄宗偷偷的刺王源一下。
王源不想跟他斗嘴,只淡淡道:“陛下,两种情形是不同的,一攻一守战况迥异,并不能拿来相比。当初通州之战是史思明轻敌之故,但现在,他却绝对不敢轻敌了。此刻换做我们来攻城,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岂能以通州之战来简单的相比较。”
玄宗微笑道:“呵呵,看来朕的想法有些想当然了。”
王源沉声道:“陛下和其他大臣们都以为叛军撤离十万便是攻城的机会,但其实不然。叛军确实从撤军十万,但要知道长安城中兵力依旧有十余万人。臣可不是惧怕这十余万守军,臣有绝对的信心以神策军十余万兵马一举拿下长安城。”
玄宗皱眉道:“既如此,你为何不攻城?”
王源看着玄宗道:“陛下,臣能保证拿下城池,但臣不能保证以极小的代价拿下长安。以臣估计,若此刻全力攻下长安,神策军的伤亡将达到六七
不过,这些想法只在玄宗的脑海里一闪而过,片刻后便被玄宗抛之脑后。玄宗响起了昨日李瑁说的那件事。如果那件事是真的,眼前这个王源便是在掩人耳目,故意以大度示人,掩饰他大逆不道的内心。又或者说他根本就是做贼心虚,做下了大逆不道之事,故而要以这种大度来掩盖,从而达到迷惑自己的目的。
但无论如何,王源送上的大礼,玄宗是不会拒绝的。玄宗知道王源手中有粮食,而且很多。若是王源真的要献出粮食帮助郭子仪和李光弼成军,自己当然欣然接受。郭子仪和李光弼早一日建立另外一只大军,便可早已让自己安心。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忠心不容置疑,他们二人的兵马越多越强大,自己便越有安全感。
“王源,你是在让朕钦佩。臣子们为了权势地位争权夺利,甚至不顾大局的事情朕见的多了,但今日你的举动让天下人知道了什么叫做大公无私。你若能拨些粮草物资供应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那将对他们募兵成军起到极大的助力。朕替他们谢谢你了。”
玄宗毫不吝啬赞美之言,一顶顶的大帽子扣下来,坐实这件事情。他不能让王源有反悔的机会。但王源也似乎根本没有任何的悔意,提出抽调一万神策军兵马组成专门供应郭子仪李光弼以及长安城外神策军大军的粮草运输部门的建议。玄宗不假思索,欣然应允。
这件事敲定之后,两人谈话的气氛顿时变得容融洽了起来。玄宗趁热打铁,索性将此事也一并提出来询问王源。
“王源啊,本来朕答应了你让你军务自专,不去干涉你用兵之事的。但你也知道,随朕来成都的长安臣民们的心情是急迫的,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朕何时收复长安何时回到长安。故土难离啊,长安是他们的家乡啊,又是我大唐的都城,你也要理解朕理解这些人的心情。十余万大军已经停留在长安城左近数月之久了,一直没有攻下长安的计划,也难怪臣民们有些焦灼。朕想,你一定是有你的道理的,何妨告诉朕其中的缘由,也好让朕也一并跟他们解释清楚,安定他们的心情。”
玄宗的话说的很有技巧,很有分寸。意思是说,不是我不守承诺来干涉你,我只是被被人逼得没法子,想问问呢原因罢了。
王源微笑道:“陛下不问,臣也要禀报陛下的。臣此番回成都的原因之一便是要向陛下阐明此事的。”
“那你便说说,朕洗耳恭听。”玄宗点头道。
王源道:“数月前,大军抵近长安之时之所以没有立刻攻击长安,那是因为长安城守军数量庞大,达二十万之众。加之叛军又大力加固城防,建造防卫的箭塔挖掘深沟加固城墙,攻城的难度也大大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下,以我十余万神策军大军硬攻城池,恐难取胜。故而,我和高仙芝商议了,先清除长安周边州府城池,收复这些州府城池一来可孤立长安叛军断其出路,二来可断绝他们以周边州府郡县供应长安物资的企图。其三便是希望能吸引叛军出城救援,我大军便可与之在城外野战,对我军大大有利。基于这三点考虑,神策军大军一直在长安周边作战,收复了十余座州府数十座郡县之地。”
玄宗点头道:“朕赞同你们的做法,二十万大军固守坚城,若要硬攻实为不智。但是朕听说,一个多月前,长安城中撤离了十万兵马,如今城中只剩下十万叛军,这难道不是攻城的大好机会么?”
王源摇头道:“陛下,长安城确实现在只有十多万叛军,但此时还是不能攻城。”
“那却又是为何?你是怕十多万神策军不是十多万叛军的对手么?不应该啊?朕记得你用六万兵马便拒神策军十八万,打的他们抱头鼠窜。怎地现在兵力同等,却生怯意了?”玄宗偷偷的刺王源一下。
王源不想跟他斗嘴,只淡淡道:“陛下,两种情形是不同的,一攻一守战况迥异,并不能拿来相比。当初通州之战是史思明轻敌之故,但现在,他却绝对不敢轻敌了。此刻换做我们来攻城,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岂能以通州之战来简单的相比较。”
玄宗微笑道:“呵呵,看来朕的想法有些想当然了。”
王源沉声道:“陛下和其他大臣们都以为叛军撤离十万便是攻城的机会,但其实不然。叛军确实从撤军十万,但要知道长安城中兵力依旧有十余万人。臣可不是惧怕这十余万守军,臣有绝对的信心以神策军十余万兵马一举拿下长安城。”
玄宗皱眉道:“既如此,你为何不攻城?”
王源看着玄宗道:“陛下,臣能保证拿下城池,但臣不能保证以极小的代价拿下长安。以臣估计,若此刻全力攻下长安,神策军的伤亡将达到六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