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拾贰】(1/2)
【壹拾贰】
沈毓章一动不动地立于高处,俯瞰关外四野。
清晨北风袭上关墙,掠过墙头张扬怒展的“卓”字军旗,将他没有什么表情的面庞吹得微透寒意。
红日东出,雄厚的墙体投下巨大的阴影,将一行缓慢步入关界的人马衬得冷冷峻峻。
守关步卒持兵上前,按例校验其关牒,然后神色突然就变得不一样了,很快地返回城门楼,吩咐放行。
为首的是个年轻男人,简衣素髻,未披兵甲。他虽从始至终未发一词,然意态远阔、气度雄毅,非常年上位者难有此姿容。
沈毓章不由得将他多看了两眼。
而后者在驭马踱近金峡关城门时,昂头望远,在看见沈毓章的身影后,缓缓抬起握着马鞭的右手,抵在额头前方,似乎是遮挡刺目日光,亦似乎是对他遥遥致礼。
沈毓章目光不移地回视,心内对他的身份一瞬了然。
……
关城外的临时兵帐中,卓少炎一面用早膳,一面听江豫燃出关前来回禀:“关内诸军都已收整妥当,沈将军这两日虽寡言少语,却也不曾出手阻拦。”
卓少炎点点头,问:“晋军追兵情况如何了?”
江豫燃回答:“斥候回报说,最多五日,晋将陈无宇的追兵便将抵达金峡关下。”
卓少炎微微一笑。
江豫燃问说:“局势这般乱,卓帅何以笑得出来?”
卓少炎略略收起笑意,道:“大平朝廷无能,局势越乱,目下当权者便越不知该如何对付;局势越乱,越能看出来谁人才是忠贤之辈。”
江豫燃听后,旋即颔首。
“谢淖一行人已入关了?”她搁下木箸,最后问说。
“是,天亮未多久便持牒入关了。”江豫燃答罢,又忍不住叹道:“卓帅当年率军浴血转战十六州之时,如何能想到身后金峡关之城门,如今竟会主动开迎一晋将。”
她并未责他僭言,只神色浅淡地瞟他一眼,没再说什么。
……
城墙之上,沈毓章不冷不热地对来者道:“自大平烈宗朝以降,谢将军是头一个踏入金峡关的晋将。”
戚炳靖未应,径自举目向南看去——
越过金峡关雄阔的内外五城,便是大平关内北三路,沃野千里,丰田万顷。
沈毓章顺着他那堪称放肆的目光一道望去,脸色不辨喜怒:“建康、临淮、潮安……将军想要先染指哪一路?”
闻此,戚炳靖敛回目光,答说:“我之所图,固非目下之沃土。”
“将军忤叛晋廷,与云麟军合兵并进,难道只为助卓少炎?”
“只为助她。”
“她许了将军什么好处,可叫将军不惜自毁大晋名将英名,不顾与她亡兄多年的沙场宿怨,心甘情愿地襄助她起兵?”
“一纸婚书。”
沈毓章闻言,陷入了沉默。
他的脸色无惊亦无动,似乎这并未过于出乎他之所料。
城头风大,将二人袍摆吹得簌簌作响。
半晌后,沈毓章复开口:“她所谋之略远,自当不择手段。以她一人换将军麾下众部兵马,的确是一桩好交易。”
那“不择手段”四字,难掩他对卓少炎此番以计逼反金峡关守军的未泯怒意。
戚炳靖则笑了。
“沈将军之怒意,是在少炎,还是在将军自己?”他问道。
“何意?”
“将军既与少炎关外一晤,知她所图却未斩杀她,岂是真的因奉旨不可滥杀?将军按兵多日不动,岂是真的持长耗之策、冀望于我军粮磬退兵?将军被朝中撤帅,金峡关内外五城守军因此哗变,将军又岂是真的毫无办法抚平诸军、只能任由江豫燃入关收整麾下各部?”
迎着这三问,沈毓章缓慢抬眼,面色终于动了。
戚炳靖却似看不见他逐渐转青的脸色一般,继续逼问道:“将军之怒意,是在于少炎不念与将军之故日旧情、不择手段地构陷将军、以计令将军与金峡关守军反降云麟军?还是在于深知二军之所以会有今日这局面,皆因自己蓄意纵容,放任少炎做出了将军自己想做却不能做、想谋却不可谋之事?”
沈毓章一向自持的冷静克制与此刻心口的磅礴怒火激烈地交撞着。
而戚炳靖则向他濒临爆发边缘的怒火之上泼了最后一捧烈油:“‘沈氏’——三百八十年的忠君祖训,令将军想反却不能反,只能借少炎之力谋己之志。而将军怒意之根源,正是做了外人不可见之悖逆之举的将军自己。”
铁剑出鞘,鸣音铮铮。
弹指的功夫,剑锋便已抵上戚炳靖颈间。
沈毓章脸色朔青,指节泛白,持剑却无语。
……
大平朝野文臣武将,谁人不慕沈氏门楣。
“沈氏”二字,代表了数十代先人以历朝出仕之政绩武功而铸就的显赫荣耀。
而沈氏三百八十年的忠君祖训,于沈毓章而言,却不啻于噬心之枷锁。
六年前国之北境风雨飘摇,他登第武状元,主动请缨北镇边疆,然而奉来的却是提兵出南边的一道圣旨。
明堂拜将,皇帝亲自降阶授印与
沈毓章一动不动地立于高处,俯瞰关外四野。
清晨北风袭上关墙,掠过墙头张扬怒展的“卓”字军旗,将他没有什么表情的面庞吹得微透寒意。
红日东出,雄厚的墙体投下巨大的阴影,将一行缓慢步入关界的人马衬得冷冷峻峻。
守关步卒持兵上前,按例校验其关牒,然后神色突然就变得不一样了,很快地返回城门楼,吩咐放行。
为首的是个年轻男人,简衣素髻,未披兵甲。他虽从始至终未发一词,然意态远阔、气度雄毅,非常年上位者难有此姿容。
沈毓章不由得将他多看了两眼。
而后者在驭马踱近金峡关城门时,昂头望远,在看见沈毓章的身影后,缓缓抬起握着马鞭的右手,抵在额头前方,似乎是遮挡刺目日光,亦似乎是对他遥遥致礼。
沈毓章目光不移地回视,心内对他的身份一瞬了然。
……
关城外的临时兵帐中,卓少炎一面用早膳,一面听江豫燃出关前来回禀:“关内诸军都已收整妥当,沈将军这两日虽寡言少语,却也不曾出手阻拦。”
卓少炎点点头,问:“晋军追兵情况如何了?”
江豫燃回答:“斥候回报说,最多五日,晋将陈无宇的追兵便将抵达金峡关下。”
卓少炎微微一笑。
江豫燃问说:“局势这般乱,卓帅何以笑得出来?”
卓少炎略略收起笑意,道:“大平朝廷无能,局势越乱,目下当权者便越不知该如何对付;局势越乱,越能看出来谁人才是忠贤之辈。”
江豫燃听后,旋即颔首。
“谢淖一行人已入关了?”她搁下木箸,最后问说。
“是,天亮未多久便持牒入关了。”江豫燃答罢,又忍不住叹道:“卓帅当年率军浴血转战十六州之时,如何能想到身后金峡关之城门,如今竟会主动开迎一晋将。”
她并未责他僭言,只神色浅淡地瞟他一眼,没再说什么。
……
城墙之上,沈毓章不冷不热地对来者道:“自大平烈宗朝以降,谢将军是头一个踏入金峡关的晋将。”
戚炳靖未应,径自举目向南看去——
越过金峡关雄阔的内外五城,便是大平关内北三路,沃野千里,丰田万顷。
沈毓章顺着他那堪称放肆的目光一道望去,脸色不辨喜怒:“建康、临淮、潮安……将军想要先染指哪一路?”
闻此,戚炳靖敛回目光,答说:“我之所图,固非目下之沃土。”
“将军忤叛晋廷,与云麟军合兵并进,难道只为助卓少炎?”
“只为助她。”
“她许了将军什么好处,可叫将军不惜自毁大晋名将英名,不顾与她亡兄多年的沙场宿怨,心甘情愿地襄助她起兵?”
“一纸婚书。”
沈毓章闻言,陷入了沉默。
他的脸色无惊亦无动,似乎这并未过于出乎他之所料。
城头风大,将二人袍摆吹得簌簌作响。
半晌后,沈毓章复开口:“她所谋之略远,自当不择手段。以她一人换将军麾下众部兵马,的确是一桩好交易。”
那“不择手段”四字,难掩他对卓少炎此番以计逼反金峡关守军的未泯怒意。
戚炳靖则笑了。
“沈将军之怒意,是在少炎,还是在将军自己?”他问道。
“何意?”
“将军既与少炎关外一晤,知她所图却未斩杀她,岂是真的因奉旨不可滥杀?将军按兵多日不动,岂是真的持长耗之策、冀望于我军粮磬退兵?将军被朝中撤帅,金峡关内外五城守军因此哗变,将军又岂是真的毫无办法抚平诸军、只能任由江豫燃入关收整麾下各部?”
迎着这三问,沈毓章缓慢抬眼,面色终于动了。
戚炳靖却似看不见他逐渐转青的脸色一般,继续逼问道:“将军之怒意,是在于少炎不念与将军之故日旧情、不择手段地构陷将军、以计令将军与金峡关守军反降云麟军?还是在于深知二军之所以会有今日这局面,皆因自己蓄意纵容,放任少炎做出了将军自己想做却不能做、想谋却不可谋之事?”
沈毓章一向自持的冷静克制与此刻心口的磅礴怒火激烈地交撞着。
而戚炳靖则向他濒临爆发边缘的怒火之上泼了最后一捧烈油:“‘沈氏’——三百八十年的忠君祖训,令将军想反却不能反,只能借少炎之力谋己之志。而将军怒意之根源,正是做了外人不可见之悖逆之举的将军自己。”
铁剑出鞘,鸣音铮铮。
弹指的功夫,剑锋便已抵上戚炳靖颈间。
沈毓章脸色朔青,指节泛白,持剑却无语。
……
大平朝野文臣武将,谁人不慕沈氏门楣。
“沈氏”二字,代表了数十代先人以历朝出仕之政绩武功而铸就的显赫荣耀。
而沈氏三百八十年的忠君祖训,于沈毓章而言,却不啻于噬心之枷锁。
六年前国之北境风雨飘摇,他登第武状元,主动请缨北镇边疆,然而奉来的却是提兵出南边的一道圣旨。
明堂拜将,皇帝亲自降阶授印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