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2/3)
硝石?”杜侍郎瞥了她一眼,摇头,“没有。”
“哦。”秦珩有些失望。
杜侍郎却慢吞吞地问:“你要硝石做什么?”
“不做什么呀。”秦珩随口答道,“我想炸了虎脊山。”
杜侍郎怔了片刻,继而哂笑。都说四殿下傻,他以前还不信。现在他信了,炸了虎脊山,虎脊山是好炸的?他沉吟片刻:“殿下若想荡平虎脊山,不如上折子请朝廷派兵过来。”
晴空万里,隐隐约约能看到远方的山脉,似乎近在眼前。杜侍郎悠悠然道:“这得要多少硝石,才能炸了虎脊山啊。”
秦珩面上闪过一丝赧然:“子清说的是,是我莽撞了。”
没有硝石,也不好趁乱假死逃走,那,怎么脱身呢?这一路跟随她而来的侍卫挺无辜的,若是她“丧命”于劫匪之手,他们也会被无辜牵连。好端端的,她又何必给自己添加业障?
粮食已经发放到了百姓手里,水井也已挖掘了几口,然而还有一些收尾的事情没有完成。四皇子秦珩跟孙杜两位大人商量着,想要早些回京。
秦珩神情歉然:“父皇的万寿节就在下月初,做儿子的,不好不在跟前……”
孙大人闻弦而至雅意,当即点头:“殿下纯孝,自然该早些回京给皇上祝寿。这是人子的本分。”
秦珩点头,深以为然,却又有些不安:“只是河东还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完,我若回京,就得劳烦两位大人了。”
孙大人一噎,诶,怎么跟他想的不一样?敢情四殿下的意思是,他一个人先回京,他们留在河东处理事务?他能怎么说?他要拒绝吗?好像也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啊。
“嗯,下官正想说呢……”杜侍郎看了一眼孙大人,说道,“河东的水利不行,下官得在此地再留几个月。”
“几个月?!”不等四殿下开口,孙大人已低呼出声。河东这地方,谁愿意再留几个月啊!虽说他这些日子见富户乡绅,吃喝都不错,但是也远不及京城啊。
然而四殿下认真点头:“既如此,我就写奏折禀明父皇,将来回京,也好论功行赏。”
孙大人知道这位四殿下是有些呆气的,偏生又倔得很。跟这种人说理说不通,而且,两人身份有别,他也没法说理,他只能应下,那就再待几个月吧。
唉,再待几个月,孙大人不免有些牙疼。
却不想四殿下继续说道:“我那日听贾四张说,这一带不大太平,我就多留些侍卫与你们,也好保护你们。”
“那殿下怎么办?”杜侍郎脱口而出。
“这好办。”秦珩微微一笑,“我是钦差,到任一州县境内,都可借当地官兵护送。两位大人不必担心。”
杜侍郎犹不放心:“这行吗?”
“这有何不可?”孙大人有些不耐烦地反驳。他随着重臣前去赈灾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知道有的会一路亮出钦差身份,当地官员不但会在自己境内积极主动保护钦差大臣,还会做出赠送财宝佳人的事情。——这可是难遇的门路啊。
他看看四殿下,自己先笑了,他想,也许四殿下急着回京,不仅仅是为了皇上的寿辰,可能也是为了皇上的“寿礼”。甩开了他和杜侍郎,不知四殿下这路上能收多少“寿礼”呢。唉,四殿下看着老实,没想到也是有心计的啊。
孙大人十分聪明,他不想得罪四殿下,也不想破坏四殿下的计划,对其安排极为赞成。
于是,秦珩先行回京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秦珩回京前,先给父皇上了奏折,讲此次赈灾的经过与结果,托父皇的洪福,一切顺遂,只是有些事情尚需孙大人和杜侍郎处理,他们会晚些回京以及虎脊山有匪,需重视。
写好奏折后,她又另拿出纸张,亲自研墨,给太子二哥写信。
这是她第一次给太子写信。她这封信延续了自己写信的一贯风格,详细介绍了她这一路的见闻,赈灾的过程也写的详细认真。对孙大人、杜侍郎、贾大人等人,她在信里都给予高度的赞扬。在信的末尾,她很遗憾地提到了虎脊山和荆棘崖。她表示,她很想去看看太祖的圣迹,可惜虎脊山下盗匪横肆,荆棘崖只怕也不大安全。
将信件反复看了两遍,秦珩紧皱的眉稍微松了一些。但愿这封信,能如她所愿,发挥应有的作用。
奏折与信件是同时送往京城的。
太子秦璋收到信后,有些诧异:四皇弟给他写信?但很快,他就微微一笑,拆开了信封。四皇弟应该很爱写信才对。老三在边关,他们的书信往来就没断过。不过给他写信,倒是新鲜。
这信写的冗长无味,一看就是四弟的风格。只是,看到最后,巨大的不安忽然笼罩了他。他看着四弟在信末写的几个心愿,心狠狠地一抽。
四日后,他终于知道这不安是怎么一回事了。
远方传来消息:四皇子殒命荆棘崖。
第38章 假死
四殿下离开河东时, 把周成留给了杜侍郎。——四殿下近来与杜侍郎关系不错, 见杜侍郎沉迷勘探, 远离人群,担心其安危, 就让自己最信任的侍卫近身保护。
杜侍郎对这种身外之事不大上心,谢过了
“哦。”秦珩有些失望。
杜侍郎却慢吞吞地问:“你要硝石做什么?”
“不做什么呀。”秦珩随口答道,“我想炸了虎脊山。”
杜侍郎怔了片刻,继而哂笑。都说四殿下傻,他以前还不信。现在他信了,炸了虎脊山,虎脊山是好炸的?他沉吟片刻:“殿下若想荡平虎脊山,不如上折子请朝廷派兵过来。”
晴空万里,隐隐约约能看到远方的山脉,似乎近在眼前。杜侍郎悠悠然道:“这得要多少硝石,才能炸了虎脊山啊。”
秦珩面上闪过一丝赧然:“子清说的是,是我莽撞了。”
没有硝石,也不好趁乱假死逃走,那,怎么脱身呢?这一路跟随她而来的侍卫挺无辜的,若是她“丧命”于劫匪之手,他们也会被无辜牵连。好端端的,她又何必给自己添加业障?
粮食已经发放到了百姓手里,水井也已挖掘了几口,然而还有一些收尾的事情没有完成。四皇子秦珩跟孙杜两位大人商量着,想要早些回京。
秦珩神情歉然:“父皇的万寿节就在下月初,做儿子的,不好不在跟前……”
孙大人闻弦而至雅意,当即点头:“殿下纯孝,自然该早些回京给皇上祝寿。这是人子的本分。”
秦珩点头,深以为然,却又有些不安:“只是河东还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完,我若回京,就得劳烦两位大人了。”
孙大人一噎,诶,怎么跟他想的不一样?敢情四殿下的意思是,他一个人先回京,他们留在河东处理事务?他能怎么说?他要拒绝吗?好像也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啊。
“嗯,下官正想说呢……”杜侍郎看了一眼孙大人,说道,“河东的水利不行,下官得在此地再留几个月。”
“几个月?!”不等四殿下开口,孙大人已低呼出声。河东这地方,谁愿意再留几个月啊!虽说他这些日子见富户乡绅,吃喝都不错,但是也远不及京城啊。
然而四殿下认真点头:“既如此,我就写奏折禀明父皇,将来回京,也好论功行赏。”
孙大人知道这位四殿下是有些呆气的,偏生又倔得很。跟这种人说理说不通,而且,两人身份有别,他也没法说理,他只能应下,那就再待几个月吧。
唉,再待几个月,孙大人不免有些牙疼。
却不想四殿下继续说道:“我那日听贾四张说,这一带不大太平,我就多留些侍卫与你们,也好保护你们。”
“那殿下怎么办?”杜侍郎脱口而出。
“这好办。”秦珩微微一笑,“我是钦差,到任一州县境内,都可借当地官兵护送。两位大人不必担心。”
杜侍郎犹不放心:“这行吗?”
“这有何不可?”孙大人有些不耐烦地反驳。他随着重臣前去赈灾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知道有的会一路亮出钦差身份,当地官员不但会在自己境内积极主动保护钦差大臣,还会做出赠送财宝佳人的事情。——这可是难遇的门路啊。
他看看四殿下,自己先笑了,他想,也许四殿下急着回京,不仅仅是为了皇上的寿辰,可能也是为了皇上的“寿礼”。甩开了他和杜侍郎,不知四殿下这路上能收多少“寿礼”呢。唉,四殿下看着老实,没想到也是有心计的啊。
孙大人十分聪明,他不想得罪四殿下,也不想破坏四殿下的计划,对其安排极为赞成。
于是,秦珩先行回京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秦珩回京前,先给父皇上了奏折,讲此次赈灾的经过与结果,托父皇的洪福,一切顺遂,只是有些事情尚需孙大人和杜侍郎处理,他们会晚些回京以及虎脊山有匪,需重视。
写好奏折后,她又另拿出纸张,亲自研墨,给太子二哥写信。
这是她第一次给太子写信。她这封信延续了自己写信的一贯风格,详细介绍了她这一路的见闻,赈灾的过程也写的详细认真。对孙大人、杜侍郎、贾大人等人,她在信里都给予高度的赞扬。在信的末尾,她很遗憾地提到了虎脊山和荆棘崖。她表示,她很想去看看太祖的圣迹,可惜虎脊山下盗匪横肆,荆棘崖只怕也不大安全。
将信件反复看了两遍,秦珩紧皱的眉稍微松了一些。但愿这封信,能如她所愿,发挥应有的作用。
奏折与信件是同时送往京城的。
太子秦璋收到信后,有些诧异:四皇弟给他写信?但很快,他就微微一笑,拆开了信封。四皇弟应该很爱写信才对。老三在边关,他们的书信往来就没断过。不过给他写信,倒是新鲜。
这信写的冗长无味,一看就是四弟的风格。只是,看到最后,巨大的不安忽然笼罩了他。他看着四弟在信末写的几个心愿,心狠狠地一抽。
四日后,他终于知道这不安是怎么一回事了。
远方传来消息:四皇子殒命荆棘崖。
第38章 假死
四殿下离开河东时, 把周成留给了杜侍郎。——四殿下近来与杜侍郎关系不错, 见杜侍郎沉迷勘探, 远离人群,担心其安危, 就让自己最信任的侍卫近身保护。
杜侍郎对这种身外之事不大上心,谢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