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节(1/2)
严大妈把唐兰往前推了推:“这是我们布料厂新来的顾厂长的爱人,刚搬来没多久,我们住在同一层。”
老孙头安定了不少,敷衍了几句。
等又过了两天,唐兰在老孙头那买菜的时候,唐兰递钱过去,老孙头接过钱压低声音问:“你真要粮食?”
唐兰实话实说:“我们一家四口,三个大人一个孩子,每个月指望一份供应,粮食不够吃。”
老孙头村里也有人在城里工厂上班,虽然说厂长的供应比普通工人强一点,但是养活一家四口,确实有点困难,他不放心又问了一句:“你真不是市管会的人?”
唐兰失笑,她如果是市管会的人,这会子也不会承认吧,老孙头多问一句,只是为了心安,她大方笑道:“大爷,市管会的人不会缺粮吃,我真的就是自家吃粮,也买不了太多,一个月二十斤就够了。”
农村自家有粮仓囤粮,粮仓里的粮食放上几年都没问题,大家以前都饿怕了,生怕再赶上饥荒,所以条件好了之后,除了改善物质条件,不约而同的都在家囤点粮食。
老孙头家里也是如此,每年打下来的粮食吃不完,唐兰的二十斤对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唐兰接下来的话更打动了他:“大爷,您如果想要钱,我就给您钱,糖票糕点票,如果您有什么票需要,我这有的,也能抵钱,或者以物易物也行。”
老孙头这下菜动了心,家里的余钱有一些,但都是农村劳动力,不像城里人每个月都发供应,不管多少,想买什么还能攒攒买,大孙子想喝麦乳精、想买大白兔吃,还是托了人换来的票,还搭上了不少人情,与其收钱,倒不如弄点票。
唐兰把买粮的事回家和顾茂晖罗桂芝说了,罗桂芝有点担心,怕有问题,顾茂晖倒没说别的,只说让唐兰注意安全。
安安的学校已经找好了,周一早上唐兰和罗桂芝送她上学,安安新买了粉色的小书包,今年安安要上的是学前班的小班,学前班就在布料厂几百米的地方,接送孩子十分方便,一路上都是送孩子的家长,有走路的,也有骑车的,二八自行车的车铃声响亮清脆,送完安安,唐兰推着自行车说道:“妈,咱们去商场逛逛吧。”
唐兰推车出来就存了逛街的念头,不然这么近的距离,也不值得推个车,罗桂芝先是摆摆手,说没啥买的,唐兰指指后座:“家里缺点东西需要添置,另外自从咱们过来,严大妈格外照顾,我想买点东西送她。”
罗桂芝也赞同:“人家对咱们好,虽然没求回报,但礼尚往来关系才会越处越近。”
自从唐兰一家搬进来,连个扫帚都没有,还是从严大妈家借的,顾茂晖的工作调动是经厂委研究过的,严大妈比楼里的别人更早知道,316有副厂长要搬过来住,远亲不如近邻,她为人又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确实帮了不少忙。
附近的有几个公交可以坐,不过需要倒车,唐兰嫌麻烦,还不如骑自行车省事。
骡马市大街西侧有一个菜市口商场,离的不算远,唐兰骑车四十分钟就能到,唐兰也没去过,一路问了过去,她这次出来揣了足够的票和钱。
菜市口商场的品种不如王府井那边的齐全,但比丹阳市还要好上不少,唐兰买了罐头糕点和白酒,另外买了茶叶,糕点、白酒和茶叶送给严大妈一家,安安喜欢吃罐头,黄桃和山楂的各一瓶。
罗桂芝春秋的衣服不多,唐兰给她买了一身成衣,工作日商场里人也少,唐兰看附近有个小吃铺,回家之前拎着东西每人吃了一碗馄饨。
唐兰不能每天闲在家里,来了北京,她总得找点事情做,家里有了罗桂芝,家务活和接送安安她都能全包,每个月指望顾茂晖这点工资和供应,早晚会坐吃山空。
当初唐兰能在丹阳市开店赚钱,来了北京也一样可以,虽然竞争大,但是这里毕竟是首都,人多机会也多,只是是不是继续做成衣的生意,唐兰还要好好考虑一下。
北京不比丹阳市,唐兰能买到便宜的布料,并且有服装厂帮忙生产,在这里完全没有这个优越的条件。
而且唐兰更担心的是,丹阳市是小城市,衣服款式稍稍新颖一点,能够吸引住客户,北京这里再求创新,可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唐兰只对卖衣服有经验,如果转做其他的,相当于是从头开始。
做生意也不能急在一时,唐兰暂且先按下心思,她们一家新来不久,还是要先熟悉熟悉环境。
布料厂附近一共有四栋楼房,其中她们住的这栋是宿舍楼,里面都是暂住的人,其他三栋是分配完的福利楼,如果没有意外,员工可以住上一辈子。
唐兰不如罗桂芝会交际,才来了没多久,每天出门,罗桂芝能和好几个人打上招呼,罗桂芝说道:“邻里之间笑脸相迎没坏处,宁围邻一个,不羡友一双,离得近的邻居相处的好,平常的日子才会舒心。”
罗桂芝总能说出一些浅显的小道理,仔细一琢磨,她说的话确实富含一些哲理。
罗桂芝听旁边楼的女员工说,布料厂的食堂在招人呢,不限户口,每天早上九点到,忙活到下午三点,中午管饭,每个月有二十五块钱的工资,不过算临时工,供
老孙头安定了不少,敷衍了几句。
等又过了两天,唐兰在老孙头那买菜的时候,唐兰递钱过去,老孙头接过钱压低声音问:“你真要粮食?”
唐兰实话实说:“我们一家四口,三个大人一个孩子,每个月指望一份供应,粮食不够吃。”
老孙头村里也有人在城里工厂上班,虽然说厂长的供应比普通工人强一点,但是养活一家四口,确实有点困难,他不放心又问了一句:“你真不是市管会的人?”
唐兰失笑,她如果是市管会的人,这会子也不会承认吧,老孙头多问一句,只是为了心安,她大方笑道:“大爷,市管会的人不会缺粮吃,我真的就是自家吃粮,也买不了太多,一个月二十斤就够了。”
农村自家有粮仓囤粮,粮仓里的粮食放上几年都没问题,大家以前都饿怕了,生怕再赶上饥荒,所以条件好了之后,除了改善物质条件,不约而同的都在家囤点粮食。
老孙头家里也是如此,每年打下来的粮食吃不完,唐兰的二十斤对他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唐兰接下来的话更打动了他:“大爷,您如果想要钱,我就给您钱,糖票糕点票,如果您有什么票需要,我这有的,也能抵钱,或者以物易物也行。”
老孙头这下菜动了心,家里的余钱有一些,但都是农村劳动力,不像城里人每个月都发供应,不管多少,想买什么还能攒攒买,大孙子想喝麦乳精、想买大白兔吃,还是托了人换来的票,还搭上了不少人情,与其收钱,倒不如弄点票。
唐兰把买粮的事回家和顾茂晖罗桂芝说了,罗桂芝有点担心,怕有问题,顾茂晖倒没说别的,只说让唐兰注意安全。
安安的学校已经找好了,周一早上唐兰和罗桂芝送她上学,安安新买了粉色的小书包,今年安安要上的是学前班的小班,学前班就在布料厂几百米的地方,接送孩子十分方便,一路上都是送孩子的家长,有走路的,也有骑车的,二八自行车的车铃声响亮清脆,送完安安,唐兰推着自行车说道:“妈,咱们去商场逛逛吧。”
唐兰推车出来就存了逛街的念头,不然这么近的距离,也不值得推个车,罗桂芝先是摆摆手,说没啥买的,唐兰指指后座:“家里缺点东西需要添置,另外自从咱们过来,严大妈格外照顾,我想买点东西送她。”
罗桂芝也赞同:“人家对咱们好,虽然没求回报,但礼尚往来关系才会越处越近。”
自从唐兰一家搬进来,连个扫帚都没有,还是从严大妈家借的,顾茂晖的工作调动是经厂委研究过的,严大妈比楼里的别人更早知道,316有副厂长要搬过来住,远亲不如近邻,她为人又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确实帮了不少忙。
附近的有几个公交可以坐,不过需要倒车,唐兰嫌麻烦,还不如骑自行车省事。
骡马市大街西侧有一个菜市口商场,离的不算远,唐兰骑车四十分钟就能到,唐兰也没去过,一路问了过去,她这次出来揣了足够的票和钱。
菜市口商场的品种不如王府井那边的齐全,但比丹阳市还要好上不少,唐兰买了罐头糕点和白酒,另外买了茶叶,糕点、白酒和茶叶送给严大妈一家,安安喜欢吃罐头,黄桃和山楂的各一瓶。
罗桂芝春秋的衣服不多,唐兰给她买了一身成衣,工作日商场里人也少,唐兰看附近有个小吃铺,回家之前拎着东西每人吃了一碗馄饨。
唐兰不能每天闲在家里,来了北京,她总得找点事情做,家里有了罗桂芝,家务活和接送安安她都能全包,每个月指望顾茂晖这点工资和供应,早晚会坐吃山空。
当初唐兰能在丹阳市开店赚钱,来了北京也一样可以,虽然竞争大,但是这里毕竟是首都,人多机会也多,只是是不是继续做成衣的生意,唐兰还要好好考虑一下。
北京不比丹阳市,唐兰能买到便宜的布料,并且有服装厂帮忙生产,在这里完全没有这个优越的条件。
而且唐兰更担心的是,丹阳市是小城市,衣服款式稍稍新颖一点,能够吸引住客户,北京这里再求创新,可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唐兰只对卖衣服有经验,如果转做其他的,相当于是从头开始。
做生意也不能急在一时,唐兰暂且先按下心思,她们一家新来不久,还是要先熟悉熟悉环境。
布料厂附近一共有四栋楼房,其中她们住的这栋是宿舍楼,里面都是暂住的人,其他三栋是分配完的福利楼,如果没有意外,员工可以住上一辈子。
唐兰不如罗桂芝会交际,才来了没多久,每天出门,罗桂芝能和好几个人打上招呼,罗桂芝说道:“邻里之间笑脸相迎没坏处,宁围邻一个,不羡友一双,离得近的邻居相处的好,平常的日子才会舒心。”
罗桂芝总能说出一些浅显的小道理,仔细一琢磨,她说的话确实富含一些哲理。
罗桂芝听旁边楼的女员工说,布料厂的食堂在招人呢,不限户口,每天早上九点到,忙活到下午三点,中午管饭,每个月有二十五块钱的工资,不过算临时工,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