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1/4)
高琼命令卫士把宋真宗的车驾转向北城行进。渡过浮桥时高琼简直是在驱赶卫士前进。当真的黄龙旗在澶州北城楼上一出现,城下北宋的兵民立即欢声雷动,气势百倍。真宗到澶州北城象征性地巡视后,仍回南城行宫,把寇准留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宋真宗几次派人探视寇准的举动。寇准与知制诰杨亿在城楼上喝酒下棋,十分镇定。寇准胸有成竹,使宋真宗不再恐慌。
自从辽国大举入侵之后,各地军民英勇抗敌。辽军虽然号称二十万,却是孤军深入,供给线长,粮草不继。十月以后,辽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尤其是真宗亲临北城时,辽军先锋萧挞览在澶州城下被宋将李继隆部将张环用精锐的床子弩射杀,极大地动摇了契丹军心。因此辽国太后萧绰及大丞相耶律隆运估计在战场上捞不到什么便宜,便转而向北宋议和,企图从谈判桌上获得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好处。
宋真宗本来就没有抗敌的决心。差不多在他离京亲征的同时,宋朝的议和使节曹利用也被派往契丹军营。曹利用当时是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员。在辽宋对垒的过程中,曹利用总是往来于两军之间。辽圣宗和萧太后也通过前一年望都之战中俘虏的宋将王继忠和曹利用联系。契丹提出的议和条件是要宋“归还”后周世宗北伐夺得的“关南之地”。
第173章 黄河还是决堤了
宋方的条件是,只要辽国退兵可以每年给辽一些银、绢,但不答应领土要求。谈判在两军对峙中进行。最后终于按宋方的条件达成了协议,剩下的问题就是每年给辽银绢的数量。曹利用临行前请示宋真宗,真宗说:“必不得已,一百万也可。”曹利用从真宗的行宫一出来就被一直守候在门外的寇准叫住。寇准叮咛他说:“虽然有圣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应所给银绢不得超过三十万。否则,你就不必再来见我,那时我要砍你的头!”
寇准始终反对议和,主张乘势出兵、收复失地。主战派将领宁边军都部署杨之,以夺取幽燕数州。但由于真宗倾心于议和,致使妥协派气焰嚣张。他们攻击寇准拥兵自重,甚至说他图谋不轨。寇准在这班人的毁谤下,被迫放弃了主战的主张。于是,在妥协派的策划下,于同年十二月,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只是,叶尘记得寇准乃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可他眼前这个刚刚起名为寇准的男孩则是他从扬州带回来的。
“虎子应该不是那个寇准吧!毕竟籍贯对不上。只是年龄怎么就如此吻合呢?”叶尘从学堂走出时,喃喃自语。
……
……
进入九月下旬以后,关中、关西、河东,乃至京西等黄河中上游持续普降大雨,京西、河东一带更是暴雨如注,连月不止,黄河水陡然上涨,终于决堤,只不过不是开封,而是在澶州一带。
澶州一带河堤虽然今年也有修建,但显然力度并不大。滚滚滔滔的洪水,挟卷着一排排五六丈高的浊浪,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向东直流人郓、濮二州的低洼沼泽地带。水势之大,竟然在十几天的工夫,使平地汪成了一片烟波浩渺、横无际涯的千里平湖——梁山泊。沿途州郡皆成水乡泽国,禾稼漂没,房屋坍塌,禽畜淹死,黎庶百姓四散奔命,啼饥号寒,死于洪水、饥饿和瘟疫者不计其数。
此次黄河洪灾危害之大,影响之巨,举国震惊。消息传到京师,赵匡胤大为震怒的同时,也是心中后怕不已。若不是叶尘提前说出黄河决堤之事,这两个多月抢修开封境内河堤,恐怕此次决堤的就不是澶州一带,而是天子脚下开封境内,而此时发生在澶州一带的惨状,恐怕就要出现在开封境内。京师动荡,必然引起天下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一想起此事,赵匡胤后背就冷汗直流,禁不住大呼天佑吾啊!
但赵匡胤依然还是很愤怒,两个多月前他便让政事堂已经给黄河周边各州县下了通文,全力组织人力加固加高河堤。可最后依然让黄河决堤,酿成惨状。
赵匡胤马上令御史台和政事堂的人前往澶州调查,结果查明:澶州官府汛前不积极组织人力加固堤防;汛期不及时报告险情,听之任之;洪水泛滥后又束手无策,毫无救援措施。
澶州知州乃是赵匡胤的亲舅舅杜审肇,但赵匡胤毫不客气地将他罢免官职,放归故里。而对分管汛防的澶州通制姚恕则锁拿京师,谳勘定罪。
赵匡胤命宰相赵普、参知政事吕馀庆和薛居正,会同大理寺审谳此案。
这一日,崇政殿小朝会议事。议题说到有关对姚恕处置结果。
“官家!臣坚决主张将姚恕处以极刑。”赵普一脸肃然说道。
赵光义脸色微变,心中狠不得将赵普千刀万剐。虽然早有预料赵普定会借机给姚恕重罚,但却没想到赵普欲置姚恕于死地。还好这几天有所准备。
御史中丞王悦风怨毒的看了一眼赵普的背影,出班说道:“官家!臣以为姚恕严重失职,但罪不至此,应判杖决流放。”
参知政事吕馀庆有些勉强的也出班说道:“官家!臣也以为姚恕罪不至死。”
自从辽国大举入侵之后,各地军民英勇抗敌。辽军虽然号称二十万,却是孤军深入,供给线长,粮草不继。十月以后,辽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尤其是真宗亲临北城时,辽军先锋萧挞览在澶州城下被宋将李继隆部将张环用精锐的床子弩射杀,极大地动摇了契丹军心。因此辽国太后萧绰及大丞相耶律隆运估计在战场上捞不到什么便宜,便转而向北宋议和,企图从谈判桌上获得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好处。
宋真宗本来就没有抗敌的决心。差不多在他离京亲征的同时,宋朝的议和使节曹利用也被派往契丹军营。曹利用当时是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员。在辽宋对垒的过程中,曹利用总是往来于两军之间。辽圣宗和萧太后也通过前一年望都之战中俘虏的宋将王继忠和曹利用联系。契丹提出的议和条件是要宋“归还”后周世宗北伐夺得的“关南之地”。
第173章 黄河还是决堤了
宋方的条件是,只要辽国退兵可以每年给辽一些银、绢,但不答应领土要求。谈判在两军对峙中进行。最后终于按宋方的条件达成了协议,剩下的问题就是每年给辽银绢的数量。曹利用临行前请示宋真宗,真宗说:“必不得已,一百万也可。”曹利用从真宗的行宫一出来就被一直守候在门外的寇准叫住。寇准叮咛他说:“虽然有圣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应所给银绢不得超过三十万。否则,你就不必再来见我,那时我要砍你的头!”
寇准始终反对议和,主张乘势出兵、收复失地。主战派将领宁边军都部署杨之,以夺取幽燕数州。但由于真宗倾心于议和,致使妥协派气焰嚣张。他们攻击寇准拥兵自重,甚至说他图谋不轨。寇准在这班人的毁谤下,被迫放弃了主战的主张。于是,在妥协派的策划下,于同年十二月,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只是,叶尘记得寇准乃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可他眼前这个刚刚起名为寇准的男孩则是他从扬州带回来的。
“虎子应该不是那个寇准吧!毕竟籍贯对不上。只是年龄怎么就如此吻合呢?”叶尘从学堂走出时,喃喃自语。
……
……
进入九月下旬以后,关中、关西、河东,乃至京西等黄河中上游持续普降大雨,京西、河东一带更是暴雨如注,连月不止,黄河水陡然上涨,终于决堤,只不过不是开封,而是在澶州一带。
澶州一带河堤虽然今年也有修建,但显然力度并不大。滚滚滔滔的洪水,挟卷着一排排五六丈高的浊浪,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向东直流人郓、濮二州的低洼沼泽地带。水势之大,竟然在十几天的工夫,使平地汪成了一片烟波浩渺、横无际涯的千里平湖——梁山泊。沿途州郡皆成水乡泽国,禾稼漂没,房屋坍塌,禽畜淹死,黎庶百姓四散奔命,啼饥号寒,死于洪水、饥饿和瘟疫者不计其数。
此次黄河洪灾危害之大,影响之巨,举国震惊。消息传到京师,赵匡胤大为震怒的同时,也是心中后怕不已。若不是叶尘提前说出黄河决堤之事,这两个多月抢修开封境内河堤,恐怕此次决堤的就不是澶州一带,而是天子脚下开封境内,而此时发生在澶州一带的惨状,恐怕就要出现在开封境内。京师动荡,必然引起天下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一想起此事,赵匡胤后背就冷汗直流,禁不住大呼天佑吾啊!
但赵匡胤依然还是很愤怒,两个多月前他便让政事堂已经给黄河周边各州县下了通文,全力组织人力加固加高河堤。可最后依然让黄河决堤,酿成惨状。
赵匡胤马上令御史台和政事堂的人前往澶州调查,结果查明:澶州官府汛前不积极组织人力加固堤防;汛期不及时报告险情,听之任之;洪水泛滥后又束手无策,毫无救援措施。
澶州知州乃是赵匡胤的亲舅舅杜审肇,但赵匡胤毫不客气地将他罢免官职,放归故里。而对分管汛防的澶州通制姚恕则锁拿京师,谳勘定罪。
赵匡胤命宰相赵普、参知政事吕馀庆和薛居正,会同大理寺审谳此案。
这一日,崇政殿小朝会议事。议题说到有关对姚恕处置结果。
“官家!臣坚决主张将姚恕处以极刑。”赵普一脸肃然说道。
赵光义脸色微变,心中狠不得将赵普千刀万剐。虽然早有预料赵普定会借机给姚恕重罚,但却没想到赵普欲置姚恕于死地。还好这几天有所准备。
御史中丞王悦风怨毒的看了一眼赵普的背影,出班说道:“官家!臣以为姚恕严重失职,但罪不至此,应判杖决流放。”
参知政事吕馀庆有些勉强的也出班说道:“官家!臣也以为姚恕罪不至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