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节(1/4)
寇准摇头,看起来高建文并没有信心,只是抱着一试的态度来的。而周围的考生,偶尔也有几个是跟他一样的想法,看开了一切。但大多数都是紧张万分,神色绷得很紧。
当然,充满了自信或是自负的考生,也同样是有的。先后有两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这时从旁边擦身而过,瞥了寇准一眼就向前走去。举步徐缓,气定神闲的模样给了寇准很深的印象。
这时,那几人不知道说起了什么事情,纷纷哈哈大笑,惹得周围考生皆尽侧目,连寇准、高建文都望了过去。
随着几声锣响,国子监大门终于被打开。两名监门官威严肃重的带着一群禁军兵丁走了出来。拥挤的人群渐渐的安静了下来,听着监门官的指挥,敛容正色的排起了队。
几千人在国子监门前慢慢的向前挪动,渐渐汇入考场之中。
太阳终于出来了,蓝紫色的天幕被漫天的红光所取代,依然是个大晴天。
自从赵普被罢相之后,这段时间以来还都是好天气,今天也没有例外。天气好,应考这些书生们心情也便好了起来。只是寇准心中担忧叶尘的安危,心情其实是极为沉重的。
寇准虽然是叶尘的弟子,皇子赵德芳的师兄,但来到开封这两年来深居浅出,从不与开封士子文人有所交际,所以虽然开封城中一些高官勋贵知道叶尘有一位少年弟子的存在,也有一些人知道寇准的名字,但除了罗耀顺、曹玮等与叶尘关系亲密的人之外,其他人并没有见过寇准,更不知道长什么样子。
所以寇准并不用担心会有人认出自己的身份。叶尘也给贾宪有过交待,不可动用任何关系或者给考官打招呼,完全由寇准自己以普通贡生的身份去参加大考。
门后的照壁上,贴着布告,注明不同地域、不同来路的贡生,在什么地方考试,又安排着吏人来引导。考生人数虽众,却一点也不见混乱。同乡的贡生之间要互相作保,考试的地方也在一起。寇准上报的身份是开封本地人,与他其他参加考试的开封贡生一起,被分在一间国子监的大殿之中。
不过进门后,贡生们并不是立刻分流去各自的考试地点,而是被引到文庙大殿之前的广场上。
知贡举卢多逊,同知贡举陶谷、徐铉,领着其下一众考官,立于大殿之前。祭拜大殿中所供奉孔子、墨子等至圣先师,这是开考之前,必须走过的流程。
听着赞礼官的口令,与数千人一起拜倒,屏声静息的向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孔圣人叩拜。
一拜,再拜。
几乎所有的贡生紧张、期待,各种各样的杂乱思绪,在一拜一起之间,为之一扫而空。
寇准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心中对叶尘的担忧也暂时压在心底深处,心中却已经心如止水,再没有一丝杂念。单这份心境就远超同龄人。
参拜过至圣先师,国子监大殿前的广场上排得有些杂乱拥挤的五千多贡生,顿时土崩瓦解一般的四散而去。在胥吏的引导下,前往自己所在的考场。
一张半新不旧的几案,一张掉光了漆的圆凳,这就是寇准的位置。不知平日里,国子监的学生用了多长时间,现在被摆了出来。整间偏殿中,属于开封本地的四百多名锁厅贡生,分配到的座位都是一水儿的破旧。
在几案一角的贴了一张纸,上面有着寇准的姓名,同时还书有籍贯、年甲。就算是同名同姓,只要籍贯不同、岁数不同,就不会坐错了位置。几案边还有个小桶,里面的清水是为了磨墨而准备的。
这等周密的准备,所表现出来的组织水准。是无数年来历朝历代科考中一步步积累下来的经验。
不过寇准现在并没有多余的心力,去关注考试筹备工作。今科礼部试的考题,已经在国子监大门之前张榜而出。而其抄本,更被考官带到了殿中,高高挂起在众考生的眼前。
寇准扫了一眼经义的题目,果然难度不小。不过他事先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要从五千三百多人中挑选出三百人,如此高的淘汰率,试题的难度必然很高,这样才能拉开名次距离,也让考官易于评判高下。
从小桶中舀起一点清水磨好了墨,寇准张开刚刚发下来的草拟文字所用的纸张,开始向草稿纸上抄写今次的考题。
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是可以由考生自己带进来的,但文集、等书籍就不允许带进考场。
进士科的考试长达一天一夜,但是大部分考生很少会快速交卷,基本上都是从凌晨一直考到点灯,这么长的时间,中途当然可以吃饭。几乎每一个考生都是带着篮子,装了笔墨纸砚和干粮进来。但搜检考生的士兵,也并没有掰着炊饼,看看里面藏没藏着小纸条。
当今科考内容是经义文章和策论各占一半。完全是大宋建国初期由赵普和赵匡胤所定,比起原来的南唐、吴越、南汉以诗赋取士要务实合理得多。这样的考试,只要没有泄题,靠夹带是做不了弊的。
寇准运笔如飞,笔迹工整的将题目全部抄写了下来。二十五条经义出得虽然冷门,但对于寇准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其中那道策论看过之后,也让他放心了不少。
第586章 何谓华夏
策论其实是两
当然,充满了自信或是自负的考生,也同样是有的。先后有两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这时从旁边擦身而过,瞥了寇准一眼就向前走去。举步徐缓,气定神闲的模样给了寇准很深的印象。
这时,那几人不知道说起了什么事情,纷纷哈哈大笑,惹得周围考生皆尽侧目,连寇准、高建文都望了过去。
随着几声锣响,国子监大门终于被打开。两名监门官威严肃重的带着一群禁军兵丁走了出来。拥挤的人群渐渐的安静了下来,听着监门官的指挥,敛容正色的排起了队。
几千人在国子监门前慢慢的向前挪动,渐渐汇入考场之中。
太阳终于出来了,蓝紫色的天幕被漫天的红光所取代,依然是个大晴天。
自从赵普被罢相之后,这段时间以来还都是好天气,今天也没有例外。天气好,应考这些书生们心情也便好了起来。只是寇准心中担忧叶尘的安危,心情其实是极为沉重的。
寇准虽然是叶尘的弟子,皇子赵德芳的师兄,但来到开封这两年来深居浅出,从不与开封士子文人有所交际,所以虽然开封城中一些高官勋贵知道叶尘有一位少年弟子的存在,也有一些人知道寇准的名字,但除了罗耀顺、曹玮等与叶尘关系亲密的人之外,其他人并没有见过寇准,更不知道长什么样子。
所以寇准并不用担心会有人认出自己的身份。叶尘也给贾宪有过交待,不可动用任何关系或者给考官打招呼,完全由寇准自己以普通贡生的身份去参加大考。
门后的照壁上,贴着布告,注明不同地域、不同来路的贡生,在什么地方考试,又安排着吏人来引导。考生人数虽众,却一点也不见混乱。同乡的贡生之间要互相作保,考试的地方也在一起。寇准上报的身份是开封本地人,与他其他参加考试的开封贡生一起,被分在一间国子监的大殿之中。
不过进门后,贡生们并不是立刻分流去各自的考试地点,而是被引到文庙大殿之前的广场上。
知贡举卢多逊,同知贡举陶谷、徐铉,领着其下一众考官,立于大殿之前。祭拜大殿中所供奉孔子、墨子等至圣先师,这是开考之前,必须走过的流程。
听着赞礼官的口令,与数千人一起拜倒,屏声静息的向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孔圣人叩拜。
一拜,再拜。
几乎所有的贡生紧张、期待,各种各样的杂乱思绪,在一拜一起之间,为之一扫而空。
寇准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心中对叶尘的担忧也暂时压在心底深处,心中却已经心如止水,再没有一丝杂念。单这份心境就远超同龄人。
参拜过至圣先师,国子监大殿前的广场上排得有些杂乱拥挤的五千多贡生,顿时土崩瓦解一般的四散而去。在胥吏的引导下,前往自己所在的考场。
一张半新不旧的几案,一张掉光了漆的圆凳,这就是寇准的位置。不知平日里,国子监的学生用了多长时间,现在被摆了出来。整间偏殿中,属于开封本地的四百多名锁厅贡生,分配到的座位都是一水儿的破旧。
在几案一角的贴了一张纸,上面有着寇准的姓名,同时还书有籍贯、年甲。就算是同名同姓,只要籍贯不同、岁数不同,就不会坐错了位置。几案边还有个小桶,里面的清水是为了磨墨而准备的。
这等周密的准备,所表现出来的组织水准。是无数年来历朝历代科考中一步步积累下来的经验。
不过寇准现在并没有多余的心力,去关注考试筹备工作。今科礼部试的考题,已经在国子监大门之前张榜而出。而其抄本,更被考官带到了殿中,高高挂起在众考生的眼前。
寇准扫了一眼经义的题目,果然难度不小。不过他事先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要从五千三百多人中挑选出三百人,如此高的淘汰率,试题的难度必然很高,这样才能拉开名次距离,也让考官易于评判高下。
从小桶中舀起一点清水磨好了墨,寇准张开刚刚发下来的草拟文字所用的纸张,开始向草稿纸上抄写今次的考题。
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是可以由考生自己带进来的,但文集、等书籍就不允许带进考场。
进士科的考试长达一天一夜,但是大部分考生很少会快速交卷,基本上都是从凌晨一直考到点灯,这么长的时间,中途当然可以吃饭。几乎每一个考生都是带着篮子,装了笔墨纸砚和干粮进来。但搜检考生的士兵,也并没有掰着炊饼,看看里面藏没藏着小纸条。
当今科考内容是经义文章和策论各占一半。完全是大宋建国初期由赵普和赵匡胤所定,比起原来的南唐、吴越、南汉以诗赋取士要务实合理得多。这样的考试,只要没有泄题,靠夹带是做不了弊的。
寇准运笔如飞,笔迹工整的将题目全部抄写了下来。二十五条经义出得虽然冷门,但对于寇准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其中那道策论看过之后,也让他放心了不少。
第586章 何谓华夏
策论其实是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