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节(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耄耋之年,自小经历颠沛动乱,战火兵燹,直到暮年才欣逢盛世,得以安居乐业,享受天伦之福。这些都是陛下所赐,洛阳百姓无不感戴莫名,永世不忘。今日公推老夫等敬太平天子一杯薄酒,聊表洛阳万民爱戴之心。”
    赵匡胤十分激动,亲手将三位老人扶起,连声说道:“好!好!朕喝,来,朕与三老共饮一杯。”侍从们赶紧跑过来斟酒,赵匡胤与三位老人各执一盏,向衔旁百姓们照一照,正要喝下去。禁军侍卫副统领李仝义却趋前一步,低声劝道:“陛下,做做样子则可,莫要喝下去,以防不测。”显然是在提醒宋帝赵匡胤,怕酒中有毒。
    赵匡胤看看李仝义,却突然哈哈大笑:“朕从小生在洛阳,长在洛阳,自信平生没有愧对洛阳百姓。朕不相信洛阳的乡亲会来害朕。”说罢,一仰脖子,将那杯酒咕咚咚喝了下去。
    那三位老人早又跪在当地,叩头谢恩道:“多谢万岁赏脸,吾皇万岁万万岁。”一边说着,热泪却禁不住流了下来。赵匡胤再将他们扶起,拱手向三位老人,向大街上千千万万的民众告别。当他向马车上走去的时候,自己的双眼也潮湿了。
    在南郊祭祀完毕,赵匡胤不再坐马车,而换乘了一匹枣红骏马。他要在洛阳城转一转,仔细地看看他当年那些十分熟悉的地方。这一下可苦了那些负责警卫的侍卫禁军,一个个鞍前马后,跑来颠去,紧张地警戒着四周的动静,搜索着各种可疑之处,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第601章 魔道魅惑之术
    赵匡胤与赵光义双双骑在马上,揽辔缓行,赵光义略落后一些,两人一边说笑,一边指指点点。
    赵匡胤突然勒住了坐骑,盯着一个胡同口端详了多时,然后说道:“你们看那匹石马,朕小的时候,与韩令坤等一群小伙伴们,就常在这里骑着它‘冲锋陷阵’。可惜令坤老了,不能与朕同来旧地重游。对了,在这石马左边,地下还埋着一匹小石马,这是朕小的时候捡到的,多次被小伙伴们偷过。后来,朕就悄悄地将它埋在这里,不知道是否还在这里?”
    侍从们按照宋帝赵匡胤指点酌地方,从附近民众家借来锨镢,忙活了一阵,果然挖出了那匹小石马,约有半尺长,三寸高,雕刻精致,栩栩如生。赵匡胤将它拿在手里,亲切地摩挲着,好像在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他那永远逝去的快乐的童年。
    ……
    ……
    赵匡胤带着赵光义一行,在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里巡视。转了城南,又转城北。
    他对于洛阳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形胜,似乎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都在把他的思绪牵回到那遥远的过去,都引起了他无尽的回忆。
    赵光义却显得很淡漠,他对这片故土没有什么感情,即使这里也是他的故乡。赵匡胤为什么对这些平平常常的建筑如此一往情深,甚至激动不已。在他认知中,却很是不以为然。
    其实,赵匡胤带着赵光义遍游洛阳,也不仅仅是在怀旧。他有着自己更深沉的思考,有一种难以向人们用言语挑明的意图。
    他想通过这次洛阳之行,通过对洛阳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浏览,引起弟弟赵光义对往事的回忆,对当年家庭温馨的回忆,对他们兄弟之间从小便亲如手足的骨肉之情的回忆和反思,从而唤醒这位弟弟的良知,熄灭他心中熊熊燃烧的权欲之火,而达到兄弟二人精诚团结,携手并肩,共保大宋强盛辉煌的目的,以避免发生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的历史悲剧。
    当哥哥的这一片良苦用心,作为弟弟的赵光义自然是心中明白,但明白归明白,心中却想道:自己这位哥哥根本不懂帝王之术,作为大宋天子,今日所作所为实乃不妥。比如当街喝百姓之酒;在众臣和护卫、太监面前于坟前大哭;让人挖小时候玩具等等。这些事情在他看来,实在是太过可笑。更不用说打动感化他。
    赵匡胤一直在洛阳逗留了十天,直到六月中旬,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才决定摆驾回宫。
    离开洛阳那天,洛阳百姓们再一次倾家出动,欢送的人群挤满了十里长街,一直延伸到洛阳城东门外,直到赵匡胤的车驾仪仗走出洛阳很远,高呼万岁的欢呼声还在洛阳城的上空久久地回荡着。在洛阳人的眼里,赵匡胤不仅是高踞于九重之上的真龙天子,是拯救大宋子民于水火的当今皇上,更是洛阳的山、洛阳的水、洛阳的土地养育出来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是洛阳人的骄傲,永远的骄傲。
    赵匡胤的车驾离开洛阳,一路东行。平衍而又空旷的原野上,与来时相比,已是另一番景象。那一望无垠的金色的麦浪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翠生生、绿油油、蓊郁勃发的一坡秋禾。
    驿道两旁,粗可合抱的杨柳树冠如伞,一棵接着一棵,在路面的上空罩成了一个“凉棚”。尽管此时已是烈日当空,暑热似火,但人们行走在这林荫大道上,仍感到凉风习习,舒适而又惬意。
    ……
    ……
    白云山已经是洛河的源头,这是块得天独厚的山区,白云山脉把方圆三十多里的区域团团围绕,山势峻伟,人迹罕至,长满奇花异树,宛如荒芜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