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2/3)
个由头来。真是过去太久了,她只记得在永隆帝驾崩之前,夏冕被打入了昭狱,而孟阶似乎和谢光走到了一起。
可永隆帝是在永隆二十三年正月才出了事,现在才永隆二十二年,能发生什么呢?
宋琬又在炕上坐了一会,就见双雨捧着一个小茶盘进来了。离得很远,她便闻到了浓浓的姜味。
“这是大人吩咐的,说让夫人一定要喝下去。”
宋琬也害怕着了风寒,她便老实的捧了药碗。姜汤甜丝丝的,却有一股辣味,宋琬刚喝下去,就觉得额头上冒了汗意。
“夫君呢?”宋琬一口气喝完,将药碗放在小茶盘上让小丫鬟端走了,又问双雨。
双雨忙道,“好像是去了书房。”
宋琬点点头,“你再盛一碗姜汤过来。”她一面吩咐,一面起身走了出去。从廊下到书房,宋琬推开门进去,见里面并没有人。
她蹙了蹙眉,出了门问站在廊下的小丫鬟,“夫君去了哪里?”
那小丫鬟福了福身子,回道,“刚刚才出去的,奴婢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雨还在下,雨水滴在瓦片上,溅出一小朵水花。远处的天依旧灰蒙蒙的,似乎还要下很久。
宋琬抬头看了一眼月亮门前被雨水洗的发亮的湘妃竹,咬了咬下唇,她招了明月过来,“你去把刘管家叫来,说我有事问他。”
刘保善听说宋琬找他,撑了一把伞就过来了。宋琬坐在炕沿上,脸色不太好,“管家,朝里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刘保善时常出去,兴许知道一些。
宋琬看到他摇头,刚刚提起来的精神又萎靡了下去。她叹了口气,摆了摆手道,“没什么事了,你先出去吧。”
喜儿知道宋琬在担心什么,便过来劝慰她,“小姐,姑爷肯定没什么事的。他刚刚升了都察院佥事御史,夏阁老又在朝里举足轻重,一定会没事的。”
宋琬愣了愣,突然想起一些事来。似乎在英国公发兵台州的时候,朝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沿海一名官员与倭寇勾结,还涉及到了一批清流派的人。
孟阶去了衙门,前线来报,说英国公大破倭寇在浙江临海,九战九截,不日就要班师回朝。
奏报里还提了一个人名,是寇怀。英国公说寇参将总是亲自上阵打前锋,鼓舞了士气,一举便攻破了倭寇的老家临海。
永隆帝甚是高兴,早已拟好了圣旨,就待班师回朝那一日封寇怀为都指挥佥事。
已是傍晚了,孟阶才收拾了公文。他刚出了衙门,就看到门前停了一辆马车,是赵熙之。
第一百一十九章
孟阶淡淡的往赵熙之站的那个地方瞟了一眼。他才下了台阶, 阔步走到赵熙之跟前, 拱手道, “赵兄。”
赵熙之看着孟阶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就满腔怒火。他攥紧了衣袖里的手掌, 好半天才忍住了, 冷声道,“有人要见你。”
孟阶抬头看了一眼黑下来的天色,蹙眉问, “哪里?”
“你去了不就知道了。”赵熙之不耐烦的道。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夏元璃纤弱的身影,不由冷哼一声, 说完便径自上了马车。
洗墨见孟阶还站在原地,就跑过来问, “公子, 咱们去哪里?”
“跟上他。”
孟阶看着赵熙之的马车就要出了胡同,才抬腿上了后面的一辆马车。
已是傍晚了,内城道上的行人并不多,各家各户门前的红绉纱灯笼都亮了起来。青石板上还积着雨水,细密的马蹄落在上面, ‘嘚嘚’的响。
过了两条胡同, 来到一条极为宽阔的长街上, 赵熙之的马车又往前行了不久,到了一家茶馆前才慢慢停了下来。
茶馆是两层的小木楼,因天色已晚,里面的灯烛都点亮了。二楼靠窗的位置, 有一处青纱露在外面。晚间有清爽的风拂来,青纱便四下里飘扬。
夏元璃就坐在窗前,她听到马蹄声,微微向外探了探头。孟阶正踩着轿凳下来,他穿一件玉青色的圆领直裰。夜色下,只见他眉目深邃,薄唇轻抿,脸色有几分清冷,让人不敢接近。
她突然就想起前世父亲被永隆帝打入昭狱的那一天,孟阶从皇宫回来。她抓着他的衣袖质问,而他却沉默的看着她,一言不发。她便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孟阶却只叫了丫鬟将她搀进屋。
时隔这么多年,她依旧记得孟阶当时的眼眸,疏离而又清冷,仿佛她是一个陌生人一般。没有一句道歉,一句安慰。
他就轻轻的拂去她的手,径直进了书房。
就在那一刻,她筑了很久的心墙终于崩塌了。其实早在孟阶回来之前,她便接到了父亲被打入昭狱的消息。但她依旧不敢相信,父亲帮持了他这么多年,他竟然连一句话都没有替父亲说。她劝自己,一定是宫里的消息不对,但当看到孟阶那冰冷的麻木的脸庞,她才知道自己错了。
她以为有父亲的恩情在,孟阶就一定会心甘情愿的娶她。当她成为了他的妻子,在一起久了,孟阶就一定会被她感动,或许会爱上她。
没错,孟阶是娶了她,给了她正妻的名分。可她却忘了,感情这东西并不是时间久了就能生出
可永隆帝是在永隆二十三年正月才出了事,现在才永隆二十二年,能发生什么呢?
宋琬又在炕上坐了一会,就见双雨捧着一个小茶盘进来了。离得很远,她便闻到了浓浓的姜味。
“这是大人吩咐的,说让夫人一定要喝下去。”
宋琬也害怕着了风寒,她便老实的捧了药碗。姜汤甜丝丝的,却有一股辣味,宋琬刚喝下去,就觉得额头上冒了汗意。
“夫君呢?”宋琬一口气喝完,将药碗放在小茶盘上让小丫鬟端走了,又问双雨。
双雨忙道,“好像是去了书房。”
宋琬点点头,“你再盛一碗姜汤过来。”她一面吩咐,一面起身走了出去。从廊下到书房,宋琬推开门进去,见里面并没有人。
她蹙了蹙眉,出了门问站在廊下的小丫鬟,“夫君去了哪里?”
那小丫鬟福了福身子,回道,“刚刚才出去的,奴婢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雨还在下,雨水滴在瓦片上,溅出一小朵水花。远处的天依旧灰蒙蒙的,似乎还要下很久。
宋琬抬头看了一眼月亮门前被雨水洗的发亮的湘妃竹,咬了咬下唇,她招了明月过来,“你去把刘管家叫来,说我有事问他。”
刘保善听说宋琬找他,撑了一把伞就过来了。宋琬坐在炕沿上,脸色不太好,“管家,朝里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刘保善时常出去,兴许知道一些。
宋琬看到他摇头,刚刚提起来的精神又萎靡了下去。她叹了口气,摆了摆手道,“没什么事了,你先出去吧。”
喜儿知道宋琬在担心什么,便过来劝慰她,“小姐,姑爷肯定没什么事的。他刚刚升了都察院佥事御史,夏阁老又在朝里举足轻重,一定会没事的。”
宋琬愣了愣,突然想起一些事来。似乎在英国公发兵台州的时候,朝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沿海一名官员与倭寇勾结,还涉及到了一批清流派的人。
孟阶去了衙门,前线来报,说英国公大破倭寇在浙江临海,九战九截,不日就要班师回朝。
奏报里还提了一个人名,是寇怀。英国公说寇参将总是亲自上阵打前锋,鼓舞了士气,一举便攻破了倭寇的老家临海。
永隆帝甚是高兴,早已拟好了圣旨,就待班师回朝那一日封寇怀为都指挥佥事。
已是傍晚了,孟阶才收拾了公文。他刚出了衙门,就看到门前停了一辆马车,是赵熙之。
第一百一十九章
孟阶淡淡的往赵熙之站的那个地方瞟了一眼。他才下了台阶, 阔步走到赵熙之跟前, 拱手道, “赵兄。”
赵熙之看着孟阶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就满腔怒火。他攥紧了衣袖里的手掌, 好半天才忍住了, 冷声道,“有人要见你。”
孟阶抬头看了一眼黑下来的天色,蹙眉问, “哪里?”
“你去了不就知道了。”赵熙之不耐烦的道。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夏元璃纤弱的身影,不由冷哼一声, 说完便径自上了马车。
洗墨见孟阶还站在原地,就跑过来问, “公子, 咱们去哪里?”
“跟上他。”
孟阶看着赵熙之的马车就要出了胡同,才抬腿上了后面的一辆马车。
已是傍晚了,内城道上的行人并不多,各家各户门前的红绉纱灯笼都亮了起来。青石板上还积着雨水,细密的马蹄落在上面, ‘嘚嘚’的响。
过了两条胡同, 来到一条极为宽阔的长街上, 赵熙之的马车又往前行了不久,到了一家茶馆前才慢慢停了下来。
茶馆是两层的小木楼,因天色已晚,里面的灯烛都点亮了。二楼靠窗的位置, 有一处青纱露在外面。晚间有清爽的风拂来,青纱便四下里飘扬。
夏元璃就坐在窗前,她听到马蹄声,微微向外探了探头。孟阶正踩着轿凳下来,他穿一件玉青色的圆领直裰。夜色下,只见他眉目深邃,薄唇轻抿,脸色有几分清冷,让人不敢接近。
她突然就想起前世父亲被永隆帝打入昭狱的那一天,孟阶从皇宫回来。她抓着他的衣袖质问,而他却沉默的看着她,一言不发。她便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孟阶却只叫了丫鬟将她搀进屋。
时隔这么多年,她依旧记得孟阶当时的眼眸,疏离而又清冷,仿佛她是一个陌生人一般。没有一句道歉,一句安慰。
他就轻轻的拂去她的手,径直进了书房。
就在那一刻,她筑了很久的心墙终于崩塌了。其实早在孟阶回来之前,她便接到了父亲被打入昭狱的消息。但她依旧不敢相信,父亲帮持了他这么多年,他竟然连一句话都没有替父亲说。她劝自己,一定是宫里的消息不对,但当看到孟阶那冰冷的麻木的脸庞,她才知道自己错了。
她以为有父亲的恩情在,孟阶就一定会心甘情愿的娶她。当她成为了他的妻子,在一起久了,孟阶就一定会被她感动,或许会爱上她。
没错,孟阶是娶了她,给了她正妻的名分。可她却忘了,感情这东西并不是时间久了就能生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