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重回书院(1/2)
青山书院位于长安城北区,占地面积很大,如今也是大唐有名的一所书院了。这一次招生的规模更是达到了五百人,虽然青山书院一直要求严格,并不是以数量取胜的,但是随着书院在整个大唐的名气增加,还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报名。不过最能让青山书院短时间内名声传遍整个大唐,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只有这里是招收女学生的!
放眼整个大唐,除了方炎办的青山书院,任何一座书院都是不招生女子的,大家闺秀也都是请私塾先生到自己的家中教学,然后还有专门招收女生的培训机构,多是学习上流社会的礼仪和规矩,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教学,所学的东西也不过是为别人服务用的。方炎这样的举动一开始自然也遭遇到了很大的压力,就连邀请过来讲学的大儒都不愿意过来,甚至还有不少人聚集在书院门口闹事,不过方炎很坚持这一点,加上自己的勋贵身份压制,那些人口诛笔伐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青山书院招收女生的事情也传到了大唐各地,自然吸引了不少女生前来。
而在院中担任老师的也都是宏文馆大学士,或者是集贤院的大学士,这集贤院又名集贤书院,主要作用是收藏古代之典籍,并且这种机构一直都是一脉相传下来的,和汉、隋诸朝以来的天禄阁,文德殿,文林馆,观文殿等等相似,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而在开元十三年,集贤院共有大学士职位的就有十八人,编著典籍,保管和研究古书是这个部门主要的作用,相当于后世的科学院院士,都是以做学问而当官的。
其中闻名于世的浑天仪全是收藏于集贤院的,置于武成殿后,以示百官,随后藏于集贤院,而现在,青山书院的开设也吸引了不少博学多才的人才前来任讲,特别是方炎所提出来的物理,算术等方面的观念,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方炎自己也担任了青山书院名誉老师一职,因为以前事务忙碌的很所以没有来,现在大唐内来安定,方炎便又重新回到了青山书院里,准备给这些未来的人才讲课了。
凡事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一种观念被人们接受,也会经历漫长的过程,即使是方炎现在身为侯爷,也不可能靠自己的权势来强行灌输新的观念,所以方炎所编著的书籍都是最浅显的知识,相当于后世的初中所学知识,在中国古代,虽然物理学一直没有从自然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它的发展却是一直都在进行的。其中还创造了不少举世闻名的发明创造。
方炎现在所做的便是在这些前人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统一起来,比如力学方面,墨家所著的书籍〈墨经〉就曾提出来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众所周知墨家以发明创造出名,而墨经便是其家族内部流通的一种科普读物,只是没有像诗经一类的书籍流行在市面上,只在其家族内部流通。在墨经上,便首次提出了杠杆的工作原理,即杠杆的平衡,不但取决于两物的重量,还取决于杠杆的长短,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给我一根杠杆可以翘起地球。墨经在力学方面成果颇大,发明了不少省时省力的工具。
墨经中还第一次提出了小孔成像的工作原理,以及共振等等方面都有所探究,利用共鸣现象在地下设瓮,以探查敌人挖洞攻城的,方炎来到这个世上后,也收集了不少这时代的书籍,这才渐渐的发现唐朝的文化科技程度远比自己想像的要高,只是这些世界领先的理论在时代的变迁过程中流失了很多,到了满清的时候更是达到了最低谷。
方炎想要发展大唐的科技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理清楚这时代的水平,要不然太过超前了别人也不能理解,更别说是像自己现在这样的开设学校讲学了,越是经过研究方炎越是震撼,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算术,在唐朝都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而且其中提出的理论大多数都是领先世界的,可见唐朝人民的智慧是非凡的,如此一来,倒也省去了不少自己的事情,青山书院中有自己的图书馆,方炎没事的时候也喜欢自己在图书馆里看书,物理学在打仗的时候用处很大,所以发展水平是相当高的。
而化学唐朝同样有研究,方炎就发现了一本名为考工记的书籍,指出了冶炼金属时加热后先呈现暗红色,温度渐高,依次呈现出橙色,黄色和白色,最后才是青色。这种系统的记载冶炼技术是非常可贵的,方炎明白这是因为冶炼的时候,金属中含有碳、钠一类的杂质,不同物质的汽化点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物质汽化时的现象来判断火候和温度高低,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炉火纯青便是指冶炼的时候颜色转变为青色,便是杂质全部消除掉的现象了。这时候就可以浇铸了,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区别冶炼金属程度的实际知识,这个知识一直相传到今天仍然为冶铁工人所运用。
不过这些科学知识得以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因为战争的需求,不断爆发的战争才有了对这些知识的需求,能不能够冶炼出精良的盔甲是非常重要的,而力学知识在制造器械的时候也非常有用,都是经过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知识。像漏水运转的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都是根据物理中力学原理制成的,用以在天象和地震观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方炎走在青山书院里,这里环境优雅,来来往往的学
放眼整个大唐,除了方炎办的青山书院,任何一座书院都是不招生女子的,大家闺秀也都是请私塾先生到自己的家中教学,然后还有专门招收女生的培训机构,多是学习上流社会的礼仪和规矩,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教学,所学的东西也不过是为别人服务用的。方炎这样的举动一开始自然也遭遇到了很大的压力,就连邀请过来讲学的大儒都不愿意过来,甚至还有不少人聚集在书院门口闹事,不过方炎很坚持这一点,加上自己的勋贵身份压制,那些人口诛笔伐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青山书院招收女生的事情也传到了大唐各地,自然吸引了不少女生前来。
而在院中担任老师的也都是宏文馆大学士,或者是集贤院的大学士,这集贤院又名集贤书院,主要作用是收藏古代之典籍,并且这种机构一直都是一脉相传下来的,和汉、隋诸朝以来的天禄阁,文德殿,文林馆,观文殿等等相似,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而在开元十三年,集贤院共有大学士职位的就有十八人,编著典籍,保管和研究古书是这个部门主要的作用,相当于后世的科学院院士,都是以做学问而当官的。
其中闻名于世的浑天仪全是收藏于集贤院的,置于武成殿后,以示百官,随后藏于集贤院,而现在,青山书院的开设也吸引了不少博学多才的人才前来任讲,特别是方炎所提出来的物理,算术等方面的观念,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方炎自己也担任了青山书院名誉老师一职,因为以前事务忙碌的很所以没有来,现在大唐内来安定,方炎便又重新回到了青山书院里,准备给这些未来的人才讲课了。
凡事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一种观念被人们接受,也会经历漫长的过程,即使是方炎现在身为侯爷,也不可能靠自己的权势来强行灌输新的观念,所以方炎所编著的书籍都是最浅显的知识,相当于后世的初中所学知识,在中国古代,虽然物理学一直没有从自然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它的发展却是一直都在进行的。其中还创造了不少举世闻名的发明创造。
方炎现在所做的便是在这些前人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统一起来,比如力学方面,墨家所著的书籍〈墨经〉就曾提出来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众所周知墨家以发明创造出名,而墨经便是其家族内部流通的一种科普读物,只是没有像诗经一类的书籍流行在市面上,只在其家族内部流通。在墨经上,便首次提出了杠杆的工作原理,即杠杆的平衡,不但取决于两物的重量,还取决于杠杆的长短,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给我一根杠杆可以翘起地球。墨经在力学方面成果颇大,发明了不少省时省力的工具。
墨经中还第一次提出了小孔成像的工作原理,以及共振等等方面都有所探究,利用共鸣现象在地下设瓮,以探查敌人挖洞攻城的,方炎来到这个世上后,也收集了不少这时代的书籍,这才渐渐的发现唐朝的文化科技程度远比自己想像的要高,只是这些世界领先的理论在时代的变迁过程中流失了很多,到了满清的时候更是达到了最低谷。
方炎想要发展大唐的科技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理清楚这时代的水平,要不然太过超前了别人也不能理解,更别说是像自己现在这样的开设学校讲学了,越是经过研究方炎越是震撼,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算术,在唐朝都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而且其中提出的理论大多数都是领先世界的,可见唐朝人民的智慧是非凡的,如此一来,倒也省去了不少自己的事情,青山书院中有自己的图书馆,方炎没事的时候也喜欢自己在图书馆里看书,物理学在打仗的时候用处很大,所以发展水平是相当高的。
而化学唐朝同样有研究,方炎就发现了一本名为考工记的书籍,指出了冶炼金属时加热后先呈现暗红色,温度渐高,依次呈现出橙色,黄色和白色,最后才是青色。这种系统的记载冶炼技术是非常可贵的,方炎明白这是因为冶炼的时候,金属中含有碳、钠一类的杂质,不同物质的汽化点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物质汽化时的现象来判断火候和温度高低,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炉火纯青便是指冶炼的时候颜色转变为青色,便是杂质全部消除掉的现象了。这时候就可以浇铸了,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区别冶炼金属程度的实际知识,这个知识一直相传到今天仍然为冶铁工人所运用。
不过这些科学知识得以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因为战争的需求,不断爆发的战争才有了对这些知识的需求,能不能够冶炼出精良的盔甲是非常重要的,而力学知识在制造器械的时候也非常有用,都是经过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知识。像漏水运转的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都是根据物理中力学原理制成的,用以在天象和地震观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方炎走在青山书院里,这里环境优雅,来来往往的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