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节(2/3)
时都看向崔升。
崔升会意,因低低解释道:“哥哥对于这些前辈高人的文墨也格外喜爱,若知道是书斋打着王献之的旗号,不管是不是赵姑娘相请,他一定都要去看一眼的。”
袁恕己道:“那么受人之托,吃人之饭,想必也是寻常的?”
崔升笑道:“这个倒是有点意外,不过我们家跟赵家向来关系不错,而且……”
崔升又小心地看了一眼那边儿隔间,手拢着嘴唇低低道:“之前家里曾请了几位姑娘到府中,听说是给哥哥择亲,据我所知,家里似乎很中意赵姑娘,毕竟……”
三个人不约而同地问道:“毕竟怎么样?”
“嘘,”崔升示意他们小声,又道:“难道你们没看出来么?赵姑娘的相貌虽无可挑剔,但那股气质,倒是有些像是……”
袁恕己挑眉,桓彦范摸着下巴不语。
阿弦口干,抓起杯子就要再喝一口。
袁恕己忙拦住:“你那酒冷了,换一换。”
从她手中将杯子拿了过来,将残酒一饮而尽,又亲自从滚水里拿了银壶,给阿弦斟了半杯:“别喝太多。”
“唔。”阿弦慢慢地啜了口,先前喝的时候,还是甜香的,这会儿尝起来,却不知怎地喉头竟泛起一丝苦涩。
阿弦便笑说:“酒足饭饱,咱们还是走吧?”
话音刚落,崔升道:“好啊!”因崔晔在旁,毕竟令他有些无法安坐。
桓彦范跟袁恕己虽不觉如何,却也并不勉强他们,当即崔升起身向崔晔告退,桓彦范对阿弦道:“你怎么不去跟你阿叔说声儿?”
阿弦略一迟疑,道:“我就不用了。”
袁恕己道:“不用那些虚礼,毕竟又不是嫡亲的叔侄,再说……人家正相谈甚欢的,就不用去贸然打扰了,咱们去外头等吧。”
因此不由分说,拉着阿弦往外走去。
---
虽是腊月天气,但因近年关,长安城越发花团锦簇,张灯结彩,热闹喧嚣。
宽阔的朱雀大街上,从早到晚,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来往,而平康坊跟崇仁坊正也是最为绚丽哄闹之地,灯火彻夜达旦。
空气中散发着爆竹跟吃食们交织的气息,是象征新年将至的一种特殊的令人心生喜悦跟期盼的味道。
因路上行人摩肩擦踵,时不时地会有不经意的擦撞发生,袁恕己跟桓彦范心有灵犀般一左一右在阿弦身旁,崔升则在前一步。
阿弦心中不时闪现方才在飞雪楼中的情形,虽知道赵雪瑞倾心于袁恕己,可是方才打量赵雪瑞跟崔晔站在一处,当真是……有种天作之合的感觉。
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所到之处人人惊羡,也不怪他们两人才进酒楼,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黏在了两人身上。
但是对阿弦来说,这两人站在一起散发的光芒太强烈了,甚至到达刺眼的地步。
这还不算完,尤其是听崔升说起崔府为崔晔择亲之说……就好像有许多小人儿手持弓箭在围攻她的心,如此感觉,十分讨厌。
袁恕己低头打量阿弦,他心里明白,在他不在长安这段日子里,一定发生了很多他意想不到,甚至超乎他想象的事,比如阿弦……就有些跟先前不同了。
除了崔升无心,桓彦范依旧笑嘻嘻地,袁恕己跟阿弦两个可谓各怀心事。
正穿过平康坊往外而行,忽地桓彦范道:“哟,有热闹可看了。”
崔升回头:“什么?”
袁恕己不由也随着抬头打量,但因面前人山人海,简直到处都是热闹,又往哪里去看?
只有阿弦一眼看见了桓彦范所指。
就在四人前方岔路口的右手侧,一座客栈之外,站着一个“奇装异服”之人,身上衣着同大唐百姓很不一样,却是同样的宽衫大袖,在他周围围着许多孩童,一个个拍手叫嚷,欢呼雀跃。
在桓彦范指点下,袁恕己总算也看见了此人,因说道:“这个……这个像是倭国的使者?”
崔升也道:“真的是他。”
桓彦范道:“你们都认得此人?”又对阿弦道:“小弦子定然不认识。”
从太宗贞观四年开始,倭国便派了使者来唐,学习大唐的文化,习俗,甚至法令制度,种种工艺技能等。
使团上下有数百人之众,除了倭国天皇所任命的使臣,水手舵师之外,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僧人,学生等,统称为遣唐使。
这一批在大唐的遣唐使,乃是自贞观以来的第七次使团,因倭国国内生变:当时的齐明女皇病逝,倭国群龙无首,又加上先前在白江口之战中倭国大败,所以这次的遣使来唐也跟之前的六次意义大不一样,表面是为了恭贺大唐平了高丽,实则是怕大唐会对倭国不利,故来示好。
阿弦毕竟是长安新客,倭人这种生物又且稀少(遣唐使人数虽多,但大唐也并非毫无警惕一股脑地允许他们所有进入长安城),能在长安城里随意活动的遣唐使人数并不算多,所以阿弦还是头一次见到。
阿弦摇了摇头,双眼一直都望着前方那名遣唐使。
只见他站在许多小童之中,双手原本揣在大袖之中,因见小童们叫嚷的厉害,便
崔升会意,因低低解释道:“哥哥对于这些前辈高人的文墨也格外喜爱,若知道是书斋打着王献之的旗号,不管是不是赵姑娘相请,他一定都要去看一眼的。”
袁恕己道:“那么受人之托,吃人之饭,想必也是寻常的?”
崔升笑道:“这个倒是有点意外,不过我们家跟赵家向来关系不错,而且……”
崔升又小心地看了一眼那边儿隔间,手拢着嘴唇低低道:“之前家里曾请了几位姑娘到府中,听说是给哥哥择亲,据我所知,家里似乎很中意赵姑娘,毕竟……”
三个人不约而同地问道:“毕竟怎么样?”
“嘘,”崔升示意他们小声,又道:“难道你们没看出来么?赵姑娘的相貌虽无可挑剔,但那股气质,倒是有些像是……”
袁恕己挑眉,桓彦范摸着下巴不语。
阿弦口干,抓起杯子就要再喝一口。
袁恕己忙拦住:“你那酒冷了,换一换。”
从她手中将杯子拿了过来,将残酒一饮而尽,又亲自从滚水里拿了银壶,给阿弦斟了半杯:“别喝太多。”
“唔。”阿弦慢慢地啜了口,先前喝的时候,还是甜香的,这会儿尝起来,却不知怎地喉头竟泛起一丝苦涩。
阿弦便笑说:“酒足饭饱,咱们还是走吧?”
话音刚落,崔升道:“好啊!”因崔晔在旁,毕竟令他有些无法安坐。
桓彦范跟袁恕己虽不觉如何,却也并不勉强他们,当即崔升起身向崔晔告退,桓彦范对阿弦道:“你怎么不去跟你阿叔说声儿?”
阿弦略一迟疑,道:“我就不用了。”
袁恕己道:“不用那些虚礼,毕竟又不是嫡亲的叔侄,再说……人家正相谈甚欢的,就不用去贸然打扰了,咱们去外头等吧。”
因此不由分说,拉着阿弦往外走去。
---
虽是腊月天气,但因近年关,长安城越发花团锦簇,张灯结彩,热闹喧嚣。
宽阔的朱雀大街上,从早到晚,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来往,而平康坊跟崇仁坊正也是最为绚丽哄闹之地,灯火彻夜达旦。
空气中散发着爆竹跟吃食们交织的气息,是象征新年将至的一种特殊的令人心生喜悦跟期盼的味道。
因路上行人摩肩擦踵,时不时地会有不经意的擦撞发生,袁恕己跟桓彦范心有灵犀般一左一右在阿弦身旁,崔升则在前一步。
阿弦心中不时闪现方才在飞雪楼中的情形,虽知道赵雪瑞倾心于袁恕己,可是方才打量赵雪瑞跟崔晔站在一处,当真是……有种天作之合的感觉。
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所到之处人人惊羡,也不怪他们两人才进酒楼,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黏在了两人身上。
但是对阿弦来说,这两人站在一起散发的光芒太强烈了,甚至到达刺眼的地步。
这还不算完,尤其是听崔升说起崔府为崔晔择亲之说……就好像有许多小人儿手持弓箭在围攻她的心,如此感觉,十分讨厌。
袁恕己低头打量阿弦,他心里明白,在他不在长安这段日子里,一定发生了很多他意想不到,甚至超乎他想象的事,比如阿弦……就有些跟先前不同了。
除了崔升无心,桓彦范依旧笑嘻嘻地,袁恕己跟阿弦两个可谓各怀心事。
正穿过平康坊往外而行,忽地桓彦范道:“哟,有热闹可看了。”
崔升回头:“什么?”
袁恕己不由也随着抬头打量,但因面前人山人海,简直到处都是热闹,又往哪里去看?
只有阿弦一眼看见了桓彦范所指。
就在四人前方岔路口的右手侧,一座客栈之外,站着一个“奇装异服”之人,身上衣着同大唐百姓很不一样,却是同样的宽衫大袖,在他周围围着许多孩童,一个个拍手叫嚷,欢呼雀跃。
在桓彦范指点下,袁恕己总算也看见了此人,因说道:“这个……这个像是倭国的使者?”
崔升也道:“真的是他。”
桓彦范道:“你们都认得此人?”又对阿弦道:“小弦子定然不认识。”
从太宗贞观四年开始,倭国便派了使者来唐,学习大唐的文化,习俗,甚至法令制度,种种工艺技能等。
使团上下有数百人之众,除了倭国天皇所任命的使臣,水手舵师之外,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僧人,学生等,统称为遣唐使。
这一批在大唐的遣唐使,乃是自贞观以来的第七次使团,因倭国国内生变:当时的齐明女皇病逝,倭国群龙无首,又加上先前在白江口之战中倭国大败,所以这次的遣使来唐也跟之前的六次意义大不一样,表面是为了恭贺大唐平了高丽,实则是怕大唐会对倭国不利,故来示好。
阿弦毕竟是长安新客,倭人这种生物又且稀少(遣唐使人数虽多,但大唐也并非毫无警惕一股脑地允许他们所有进入长安城),能在长安城里随意活动的遣唐使人数并不算多,所以阿弦还是头一次见到。
阿弦摇了摇头,双眼一直都望着前方那名遣唐使。
只见他站在许多小童之中,双手原本揣在大袖之中,因见小童们叫嚷的厉害,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