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3/3)
老三肯定会在心里权衡,然后开口劝说。但等建造的时候再说,就是板上钉钉了。
秋收结束之后不久,秋雨就落了下来。
这种天气当然不太适合开工,而且才刚刚忙过这一阵,大家也需要一些时间休息。不过周敏已经放出消息,要招募人员开垦山地、修造房屋,让人过来报名,等雨季结束便开始动工。
对于万山村的人而言,每年秋收之后到过年之前这段日子,固然比农忙的时候悠闲了许多,但大部分人并不怎么享受这种悠闲。毕竟他们靠着土地吃饭,有劳作才有收获,冬天地里不出产东西,人就只能闲着。但凡稍微有一点心气,不想混吃等死的人,都不会觉得这种悠闲是好事。
只不过在万山村,就算想要找点儿副业,也是不可得的。除非是像冬叔、小铁匠或者杀猪匠那样本身还有一门傍身手艺,时不时被人请去帮忙,否则根本没什么事要他们帮忙。
至于进城务工,倒也不是没人想过。然而这个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十分堪忧,通常而言,一个行当往往一干就是一辈子,把孩子送去铺子里做学徒或许还有可能,要想找短工却是几乎不可能。就算有那样的机会,人家也会找相熟的人,不会随意接纳自己找上门自荐的。
高顺县又不像是那些在江河边上南北要冲的地方,还有码头之类的地方能卖死力气,按日计工。
大概他们冬日里唯一不闲的时候,就是衙门要发役夫做苦力的年成了。然而这种忙碌,却更是所有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因为服徭役不但要自带干粮和工具,而且劳作的强度非常大,时间又通常都是在农闲的大冬天,每一次的徭役都动辄死伤,即使侥幸活着回来,也是元气大伤。
万山村的人倒也不是什么法子都没想过。比如每年冬天入山烧窑就是一种办法。他们烧的是木炭和各种陶器,供给各家自己使用之外,偶尔还能卖出一些。虽然苦些,但也是个进项。但考虑到山上的资源也不是那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每年都是轮流选定几人上山,大多数人仍然很闲。
所以周敏要招募工人干活儿,而且除了管饭之外每天还给十文钱,报名者立刻蜂拥而至,让负责登记的齐老三不得不临时制定了一个招收标准。——主要是限定了一下年龄,二十岁到四十岁的青壮。
即便如此,也招到了足足三十人。
把名册交给周敏时,齐老三忍不住问,“人会不会太多了?”
这三十人,再加上之前周敏留下的工匠十人,工钱且不提,光是每天要耗费的粮食就难以计算。
好在周敏既然早有规划,自然也预料到了这个情况,今年划出了足足几亩地来种菜,供给这些人应该不成问题,而且还能换点儿花样。至于肉,杀一头猪,偶尔再宰几只鸡,杀几只兔子,应该就差不多了。
而且,人多有人多的好处,那就是干活儿快。四十个人干十天的活儿,十个人就要干四十天,这么一算,所消耗的钱粮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还拖慢了工期。
此外,周敏还招了两个妇人来帮着安氏煮饭。毕竟是四十多人的伙食,她一个人肯定顾不过来。冬婶出了月子,自然要占一个名额,至于儿子,直接扔给齐慧去照看了。农村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带一个,也没什么稀奇。
人选定下来之后,便选在一个艳阳天,正式开工。
第一步就是在山脚下搭了一个临时的大木棚。所有人一起动手,直接在周围砍了树木过来搭建,半上午的时间就将这棚子给搭起来了。然后又垒了两个临时的灶台,这里以后就是煮饭和大家吃饭的地方了。如此可以免了来回奔波,能节省出更多时间。
第二步,就是把从家里拉来的那头猪给宰了。如今齐家的收成越来越多,诸如红薯藤、红薯之类的东西,没有卖出去自己也吃不了那么多,便都用来喂猪,所以这两头猪长得膘肥体壮,已经有二百多斤了。
知道这头大猪杀了之后,就是大家做工期间的伙食,每个人都十分振奋。
虽说请人干活的时候,吃得都会比平常更好些,这样大家才肯卖力气,但真正像周敏这么大方的,仍然不多。
吃饭的时候,周敏又站出来强调了一件事:她花了那么多钱粮,是请人来干活儿的,不是养大爷的。如果谁偷懒被发现,那么对不起,立刻结账走人,外面有的是想进来替代的人。
听到这番话,所有人摩拳擦掌,都下定决心要好好表现。
不说这又吃又拿的,不尽力自己都不好意思,单说齐老三这个主人家带着他们干活儿,周敏和石头这两个小监工又到处盯着,想偷懒的人也得掂量一下能不能混得过去。
他们以前就算想卖力气也没处去卖,如今得到这个机会,自然要好生珍惜。
等到一顿饭吃完,周敏才开始分配接下来的任务。
从村里招募的这三十人,目标就是将整片山都清理出来。
这种清理是非常彻底的,将不需要留下的树木砍掉,连树根都要挖掘出来。能用作木料的部分挑出来单独存放,剩下的晒干了当柴火烧。
秋收结束之后不久,秋雨就落了下来。
这种天气当然不太适合开工,而且才刚刚忙过这一阵,大家也需要一些时间休息。不过周敏已经放出消息,要招募人员开垦山地、修造房屋,让人过来报名,等雨季结束便开始动工。
对于万山村的人而言,每年秋收之后到过年之前这段日子,固然比农忙的时候悠闲了许多,但大部分人并不怎么享受这种悠闲。毕竟他们靠着土地吃饭,有劳作才有收获,冬天地里不出产东西,人就只能闲着。但凡稍微有一点心气,不想混吃等死的人,都不会觉得这种悠闲是好事。
只不过在万山村,就算想要找点儿副业,也是不可得的。除非是像冬叔、小铁匠或者杀猪匠那样本身还有一门傍身手艺,时不时被人请去帮忙,否则根本没什么事要他们帮忙。
至于进城务工,倒也不是没人想过。然而这个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十分堪忧,通常而言,一个行当往往一干就是一辈子,把孩子送去铺子里做学徒或许还有可能,要想找短工却是几乎不可能。就算有那样的机会,人家也会找相熟的人,不会随意接纳自己找上门自荐的。
高顺县又不像是那些在江河边上南北要冲的地方,还有码头之类的地方能卖死力气,按日计工。
大概他们冬日里唯一不闲的时候,就是衙门要发役夫做苦力的年成了。然而这种忙碌,却更是所有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因为服徭役不但要自带干粮和工具,而且劳作的强度非常大,时间又通常都是在农闲的大冬天,每一次的徭役都动辄死伤,即使侥幸活着回来,也是元气大伤。
万山村的人倒也不是什么法子都没想过。比如每年冬天入山烧窑就是一种办法。他们烧的是木炭和各种陶器,供给各家自己使用之外,偶尔还能卖出一些。虽然苦些,但也是个进项。但考虑到山上的资源也不是那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每年都是轮流选定几人上山,大多数人仍然很闲。
所以周敏要招募工人干活儿,而且除了管饭之外每天还给十文钱,报名者立刻蜂拥而至,让负责登记的齐老三不得不临时制定了一个招收标准。——主要是限定了一下年龄,二十岁到四十岁的青壮。
即便如此,也招到了足足三十人。
把名册交给周敏时,齐老三忍不住问,“人会不会太多了?”
这三十人,再加上之前周敏留下的工匠十人,工钱且不提,光是每天要耗费的粮食就难以计算。
好在周敏既然早有规划,自然也预料到了这个情况,今年划出了足足几亩地来种菜,供给这些人应该不成问题,而且还能换点儿花样。至于肉,杀一头猪,偶尔再宰几只鸡,杀几只兔子,应该就差不多了。
而且,人多有人多的好处,那就是干活儿快。四十个人干十天的活儿,十个人就要干四十天,这么一算,所消耗的钱粮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还拖慢了工期。
此外,周敏还招了两个妇人来帮着安氏煮饭。毕竟是四十多人的伙食,她一个人肯定顾不过来。冬婶出了月子,自然要占一个名额,至于儿子,直接扔给齐慧去照看了。农村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带一个,也没什么稀奇。
人选定下来之后,便选在一个艳阳天,正式开工。
第一步就是在山脚下搭了一个临时的大木棚。所有人一起动手,直接在周围砍了树木过来搭建,半上午的时间就将这棚子给搭起来了。然后又垒了两个临时的灶台,这里以后就是煮饭和大家吃饭的地方了。如此可以免了来回奔波,能节省出更多时间。
第二步,就是把从家里拉来的那头猪给宰了。如今齐家的收成越来越多,诸如红薯藤、红薯之类的东西,没有卖出去自己也吃不了那么多,便都用来喂猪,所以这两头猪长得膘肥体壮,已经有二百多斤了。
知道这头大猪杀了之后,就是大家做工期间的伙食,每个人都十分振奋。
虽说请人干活的时候,吃得都会比平常更好些,这样大家才肯卖力气,但真正像周敏这么大方的,仍然不多。
吃饭的时候,周敏又站出来强调了一件事:她花了那么多钱粮,是请人来干活儿的,不是养大爷的。如果谁偷懒被发现,那么对不起,立刻结账走人,外面有的是想进来替代的人。
听到这番话,所有人摩拳擦掌,都下定决心要好好表现。
不说这又吃又拿的,不尽力自己都不好意思,单说齐老三这个主人家带着他们干活儿,周敏和石头这两个小监工又到处盯着,想偷懒的人也得掂量一下能不能混得过去。
他们以前就算想卖力气也没处去卖,如今得到这个机会,自然要好生珍惜。
等到一顿饭吃完,周敏才开始分配接下来的任务。
从村里招募的这三十人,目标就是将整片山都清理出来。
这种清理是非常彻底的,将不需要留下的树木砍掉,连树根都要挖掘出来。能用作木料的部分挑出来单独存放,剩下的晒干了当柴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