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1/4)
现在家里的日子好过的,肉蛋都是不缺的,偶尔还能与人换一条鱼打牙祭,所以周敏已经恢复了上辈子的饮食习惯,更偏爱清淡的口味。一桌子的菜,肉她基本没怎么动筷子,倒是把四个冷盘吃掉了一半,又喝了一碗汤,吃了两块点心,这顿饭就结束了。
——这还是她来到这里之后,日常劳作,所以饭量增加了不少。
齐老费虽然陪坐着,自己却也没怎么吃,见一桌子菜端上去什么样撤下来还是差不多,简直哭笑不得。索性也不让人收拾了,直接用盒子装了送到齐家山去。周敏对这种吃完了还要打包的行为非常惭愧,但最终还是没推辞过去。
吃完了饭,他们也换了个地方说话,周敏喝了一口水,然后正色看向齐老费,“老费叔有话就直说吧。”
齐老费微微一怔,继而苦笑起来,“你啊,什么事都瞒不住你。我本来还打算缓一缓,过几日再提,以免显得我请你吃这桌席面就是为着求你办事。”
“叔你要是这么说,那就是见外了。”周敏道。
齐老费道,“今年的天气你也看到了,入春之后只二月里下了几场雨,之后就一直旱到现在。虽然还算不上大旱,但再这样下去,就要影响到春播了。若是入了夏还是这样,情况只怕更糟。”
周敏闻言,微微有些意外。之前听齐世云的说法,还以为这位新任的徐县尊是一个不通庶务却又妄想功劳的书呆子,但现在看来,不管他是不是为了政绩,但总归还有几分做个好官的念头。起码并不是每一位县令都会因为一个多月不下雨就担忧出现旱灾,想要未雨绸缪。
说到抗旱,种在地里的作物,天然就比水稻有着更强的抗旱能力,毕竟它们基本上是靠根系在地下吸水供给植株,所需的水分也不像水稻那么多,即使大旱,人工浇水也能稍微挽救。
所以这会儿听了齐老费的话,周敏便道,“那就让县尊大人继续推广土豆和玉米两种作物便是,只要不是赤地千里的大旱,多少都会有收成。若还能求得朝廷的免税和赈济,想来坚持到明年不成问题。”
齐老费发愁道,“这两种东西虽好,奈何都不能做主食,那玉米成熟之后又干又硬,口感大不如鲜嫩时,磨成粉又只能做糊糊,不能发面蒸馍。这稀的毕竟不如干的,吃久了人可顶不住。”
“啊……”周敏这才想起来,玉米的吃法好像也没有推广过。之前几年都是风调雨顺,大家除了在到季节的时候吃一下嫩玉米棒子,剩下的就是磨成粉来熬粥了,但不管哪一种,都更像是辅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普通人家始终种得不多,跟高粱黍米一样,多少种一点吃个新鲜而已,很少扩大种植面积。毕竟他们又不像周敏这样能够大批量的卖出嫩玉米棒子,又不舍得像许多大户那样,将种出来的玉米用来喂养牲畜。
每一种食物的食用方法都是经过长时间摸索得出的,而在最需要食用它们的民间,这种发展却总是最慢。
因为广大劳苦群众很难像有钱有闲的富贵人家一样,专门养着一群人琢磨怎么把一道菜做出花儿来。何况民间能用得起的香料佐料也很少,还不怎么舍得用油盐……再加上大部分人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爱探索和创新,自然就很难出现新的吃法。
之前的土豆就是这样,大部分人不过用水煮一下就完了,连盐都不舍得沾一点,自然滋味又水又淡。而在石头将各种菜谱告知唐家楼之后,这些菜色从县城开始流行,又重新进入民间,如今焖炒炖煮都是家常菜了,只有油炸,大部分人还是不舍得这么浪费。
“玉米也能做饭的。”周敏道,“这样吧,明日我家蒸玉米饭,也回请老费叔一顿。”
“那敢情好。”齐老费点头。到时候让家里的婆娘去观摩一番,学会了,再进县城去现学现卖就是。
因为是要全程观摩,所以第二天一早,周敏等人来了,才去仓库里挑了一提玉米,拿回来大家一起脱粒。齐老费将一个玉米握在手里看了一会儿,才道,“敏敏,你们家种出来的东西,总比别人家的都好些。”
周敏道,“那回头县衙要请人吃饭,就麻烦老费叔帮忙说和了。”
虽然官田里也种了玉米和土豆,而且收成并不少,但是要论质量,都不如周敏的。要不怎么县城里唐家楼每年的嫩玉米棒子都会引来争抢?不是那些大老爷们家里的地没种玉米,不过味道不如而已。这种不如,普通百姓大概尝不出来,但是嘴已经被养刁了的朱门富户却能分辨。
所以县衙如果要宴客,不管是为了脸面还是为了推广玉米,当然都要用好东西。
而且,除了这顿饭之外,如果能让县衙主动采买自家玉米和土豆,当做种子出售给民众,那才是更加长久、而且稳赚不赔的生意,对双方都有好处。毕竟能拿出优良品质的种子,对提升官府的名声和威信同样很有用。
不过,事情能不能成,要看齐世云的周旋,还得看那位徐县尊是不是真的重政绩更胜过金钱。否则万一他借助官府施压,低价从自己这里收种子,再高价卖出去,把钱揣进自己的腰包,周敏可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将玉米脱粒之后,就是磨成粉了。
——这还是她来到这里之后,日常劳作,所以饭量增加了不少。
齐老费虽然陪坐着,自己却也没怎么吃,见一桌子菜端上去什么样撤下来还是差不多,简直哭笑不得。索性也不让人收拾了,直接用盒子装了送到齐家山去。周敏对这种吃完了还要打包的行为非常惭愧,但最终还是没推辞过去。
吃完了饭,他们也换了个地方说话,周敏喝了一口水,然后正色看向齐老费,“老费叔有话就直说吧。”
齐老费微微一怔,继而苦笑起来,“你啊,什么事都瞒不住你。我本来还打算缓一缓,过几日再提,以免显得我请你吃这桌席面就是为着求你办事。”
“叔你要是这么说,那就是见外了。”周敏道。
齐老费道,“今年的天气你也看到了,入春之后只二月里下了几场雨,之后就一直旱到现在。虽然还算不上大旱,但再这样下去,就要影响到春播了。若是入了夏还是这样,情况只怕更糟。”
周敏闻言,微微有些意外。之前听齐世云的说法,还以为这位新任的徐县尊是一个不通庶务却又妄想功劳的书呆子,但现在看来,不管他是不是为了政绩,但总归还有几分做个好官的念头。起码并不是每一位县令都会因为一个多月不下雨就担忧出现旱灾,想要未雨绸缪。
说到抗旱,种在地里的作物,天然就比水稻有着更强的抗旱能力,毕竟它们基本上是靠根系在地下吸水供给植株,所需的水分也不像水稻那么多,即使大旱,人工浇水也能稍微挽救。
所以这会儿听了齐老费的话,周敏便道,“那就让县尊大人继续推广土豆和玉米两种作物便是,只要不是赤地千里的大旱,多少都会有收成。若还能求得朝廷的免税和赈济,想来坚持到明年不成问题。”
齐老费发愁道,“这两种东西虽好,奈何都不能做主食,那玉米成熟之后又干又硬,口感大不如鲜嫩时,磨成粉又只能做糊糊,不能发面蒸馍。这稀的毕竟不如干的,吃久了人可顶不住。”
“啊……”周敏这才想起来,玉米的吃法好像也没有推广过。之前几年都是风调雨顺,大家除了在到季节的时候吃一下嫩玉米棒子,剩下的就是磨成粉来熬粥了,但不管哪一种,都更像是辅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普通人家始终种得不多,跟高粱黍米一样,多少种一点吃个新鲜而已,很少扩大种植面积。毕竟他们又不像周敏这样能够大批量的卖出嫩玉米棒子,又不舍得像许多大户那样,将种出来的玉米用来喂养牲畜。
每一种食物的食用方法都是经过长时间摸索得出的,而在最需要食用它们的民间,这种发展却总是最慢。
因为广大劳苦群众很难像有钱有闲的富贵人家一样,专门养着一群人琢磨怎么把一道菜做出花儿来。何况民间能用得起的香料佐料也很少,还不怎么舍得用油盐……再加上大部分人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爱探索和创新,自然就很难出现新的吃法。
之前的土豆就是这样,大部分人不过用水煮一下就完了,连盐都不舍得沾一点,自然滋味又水又淡。而在石头将各种菜谱告知唐家楼之后,这些菜色从县城开始流行,又重新进入民间,如今焖炒炖煮都是家常菜了,只有油炸,大部分人还是不舍得这么浪费。
“玉米也能做饭的。”周敏道,“这样吧,明日我家蒸玉米饭,也回请老费叔一顿。”
“那敢情好。”齐老费点头。到时候让家里的婆娘去观摩一番,学会了,再进县城去现学现卖就是。
因为是要全程观摩,所以第二天一早,周敏等人来了,才去仓库里挑了一提玉米,拿回来大家一起脱粒。齐老费将一个玉米握在手里看了一会儿,才道,“敏敏,你们家种出来的东西,总比别人家的都好些。”
周敏道,“那回头县衙要请人吃饭,就麻烦老费叔帮忙说和了。”
虽然官田里也种了玉米和土豆,而且收成并不少,但是要论质量,都不如周敏的。要不怎么县城里唐家楼每年的嫩玉米棒子都会引来争抢?不是那些大老爷们家里的地没种玉米,不过味道不如而已。这种不如,普通百姓大概尝不出来,但是嘴已经被养刁了的朱门富户却能分辨。
所以县衙如果要宴客,不管是为了脸面还是为了推广玉米,当然都要用好东西。
而且,除了这顿饭之外,如果能让县衙主动采买自家玉米和土豆,当做种子出售给民众,那才是更加长久、而且稳赚不赔的生意,对双方都有好处。毕竟能拿出优良品质的种子,对提升官府的名声和威信同样很有用。
不过,事情能不能成,要看齐世云的周旋,还得看那位徐县尊是不是真的重政绩更胜过金钱。否则万一他借助官府施压,低价从自己这里收种子,再高价卖出去,把钱揣进自己的腰包,周敏可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将玉米脱粒之后,就是磨成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