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3/4)
的水田有限,到现在更都是有主的东西,所以虽然齐家现在已经赚了不少钱,但名下田产仍旧只有向族中换来的那两亩,种出来的水稻,也只堪堪足够自家吃,有时候还得跟村里人换一些。
若是能够在山脚营造出一片水田,周敏的各种谋划自然更从容些。毕竟谁也不能否认,因为雨水会带来山上淤积的泥土,所以水田的品质往往比山地好很多。
而且有山有水,有田有地,也更符合古人寻求的自然之道。
齐家山的规划本来就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大部分地方还没有具体决定,所以石头提出这个想法之后,一家人研究了几天,觉得好像不错,便将此事给定下来了。不过挖土改田是大工程,也不用着急,可以等冬天农闲的时候再去做。
七月里,又到了吃嫩玉米棒子的季节,唐家楼跟往年一样,开始出售那种味道极好的玉米棒子。
但不同的是,今年他们家的玉米棒子,居然也分出了等级。
而且县城里不知怎么突然开始流传,这种玉米与普通的玉米品种不同,名字叫做“黄金米”,不但滋味更好,而且还别有神效,尤其是对于读书人而言,若能时时食用,大有裨益。
这种流言一开始出现的时候,自然谁都不信,但是三人成虎,传的时间长了,自然有人将信将疑。
又有人将两种不同等级的玉米进行比较,发现果然其中一种味道更胜,另一种则略淡一些。这反倒更证实了黄金米的特别之处,毕竟其中对比也算得上明显了。
有人向唐掌柜询问,他却只是笑而不语。
但就是这种态度,不但没人觉得他是心虚,反而都觉得也许这种传言并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唐家楼每年所卖的玉米有限,而大多数只供给那些富贵人家,价钱也不贵,若不是好东西,那些人怎么会争抢着买?之所以不往外宣传,就是想独自占下这等好处。
这种情况下,自然有一部分读书人心动,主动进行尝试。只不过暂时除了味道好之外,没感觉出有什么特别来。不过流言里也说得清清楚楚,要时时食用。
像这种传闻,处在可信可不信之间,自然免不了会有人不差这点钱,选择相信。
于是唐家楼一时生意火爆。
人皆有从众心理,别人买了,自己少不得也要尝试一下。尤其是家里有苦读的孩子的人家,更是估量着家底,多少都要买一点回去。毕竟同窗同科的竞争对手都在吃,如果没有效果也就罢了,如果真的有,不买岂非自误?
这种东西就像时文集一样,买了未必有用,但不买却可能会很糟糕。
说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齐家的运道来了。县城里有一位年近四十的秀才,家中条件尚可,尤其喜爱玉米的滋味,所以每年到了季节都会过来品尝。他买不起更多,就每天吃一棒。今年唐家楼开始出售另一种价钱更低的玉米棒子,他就多买了一些。
县城不大,在这里秀才也算是读书人中的稀缺资源,人人都要口称一声秀才公的,他的事情自然不少人都知道。
合该这位秀才命里富贵,八月府城秋试时,竟是一举高中,成了举人老爷。
高顺县不是什么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整个县境内的举人也不过只有那么寥寥数位,三年一考的秋闱,更是十几年都未见得能考出一个来,自然引得整个县城都跟着轰动起来。
然后不免倒回去抽丝剥茧,分析他能够高中的原因,逐渐的,唐家楼的“黄金米”就被显出来了。
要说能够考中是不是跟“黄金米”有关系,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新任的举人老爷的确当着人的面称赞过黄金米的味道非常好,甚至还曾经赋诗夸赞,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更有跟他关系亲密者爆出,举人老爷经常秉烛夜读,曾经亲口说过吃了黄金米之后夜里看书似乎都更精神了。
不管真不真,反正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就那么传出去了。
举人老爷回来之后,唐家楼又主动请他过来开了一场庆功宴。这时候嫩玉米棒子没有了,但唐家楼借助这个机会,却开始推出黄金米饭,准备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将牌子给打出去。
今年的“黄金米”,已经陆续开始收成了。
周敏听说这件事之后,也只能感叹一声老天保佑。如果没有这样的巧合,黄金米要传出这么大名声,估计需要几年的积累。他们甚至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但现在天降助力,就算大部分人仍旧将信将疑,但买起黄金米来却是不会手软的。
这就是广告效应。别管有没有用,每年科考之后这种封建迷信的活动都不少。举人老爷曾经吃过的用过的赞过的东西,销量都统统暴涨,毕竟说不准就能沾沾举人老爷的文气,读书有所进益。
黄金米恰逢其会,夹在其中也不显眼。最多是让同行眼红几天罢了。
牌子打出去之后,高顺县城里,一家专门出售黄金米的店铺悄然落成。这里出售的有玉米粒,也有已经磨好筛好的玉米面,更有一挂挂的玉米棒子——最后这个是给人请回去挂在家里讨口彩的。
虽然开张这一点并没有搞什么宣传,但是因为不少人亲眼看到唐家楼负责采买的人从这里拉了一车黄灿灿的玉米回去,自
若是能够在山脚营造出一片水田,周敏的各种谋划自然更从容些。毕竟谁也不能否认,因为雨水会带来山上淤积的泥土,所以水田的品质往往比山地好很多。
而且有山有水,有田有地,也更符合古人寻求的自然之道。
齐家山的规划本来就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大部分地方还没有具体决定,所以石头提出这个想法之后,一家人研究了几天,觉得好像不错,便将此事给定下来了。不过挖土改田是大工程,也不用着急,可以等冬天农闲的时候再去做。
七月里,又到了吃嫩玉米棒子的季节,唐家楼跟往年一样,开始出售那种味道极好的玉米棒子。
但不同的是,今年他们家的玉米棒子,居然也分出了等级。
而且县城里不知怎么突然开始流传,这种玉米与普通的玉米品种不同,名字叫做“黄金米”,不但滋味更好,而且还别有神效,尤其是对于读书人而言,若能时时食用,大有裨益。
这种流言一开始出现的时候,自然谁都不信,但是三人成虎,传的时间长了,自然有人将信将疑。
又有人将两种不同等级的玉米进行比较,发现果然其中一种味道更胜,另一种则略淡一些。这反倒更证实了黄金米的特别之处,毕竟其中对比也算得上明显了。
有人向唐掌柜询问,他却只是笑而不语。
但就是这种态度,不但没人觉得他是心虚,反而都觉得也许这种传言并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唐家楼每年所卖的玉米有限,而大多数只供给那些富贵人家,价钱也不贵,若不是好东西,那些人怎么会争抢着买?之所以不往外宣传,就是想独自占下这等好处。
这种情况下,自然有一部分读书人心动,主动进行尝试。只不过暂时除了味道好之外,没感觉出有什么特别来。不过流言里也说得清清楚楚,要时时食用。
像这种传闻,处在可信可不信之间,自然免不了会有人不差这点钱,选择相信。
于是唐家楼一时生意火爆。
人皆有从众心理,别人买了,自己少不得也要尝试一下。尤其是家里有苦读的孩子的人家,更是估量着家底,多少都要买一点回去。毕竟同窗同科的竞争对手都在吃,如果没有效果也就罢了,如果真的有,不买岂非自误?
这种东西就像时文集一样,买了未必有用,但不买却可能会很糟糕。
说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齐家的运道来了。县城里有一位年近四十的秀才,家中条件尚可,尤其喜爱玉米的滋味,所以每年到了季节都会过来品尝。他买不起更多,就每天吃一棒。今年唐家楼开始出售另一种价钱更低的玉米棒子,他就多买了一些。
县城不大,在这里秀才也算是读书人中的稀缺资源,人人都要口称一声秀才公的,他的事情自然不少人都知道。
合该这位秀才命里富贵,八月府城秋试时,竟是一举高中,成了举人老爷。
高顺县不是什么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整个县境内的举人也不过只有那么寥寥数位,三年一考的秋闱,更是十几年都未见得能考出一个来,自然引得整个县城都跟着轰动起来。
然后不免倒回去抽丝剥茧,分析他能够高中的原因,逐渐的,唐家楼的“黄金米”就被显出来了。
要说能够考中是不是跟“黄金米”有关系,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新任的举人老爷的确当着人的面称赞过黄金米的味道非常好,甚至还曾经赋诗夸赞,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更有跟他关系亲密者爆出,举人老爷经常秉烛夜读,曾经亲口说过吃了黄金米之后夜里看书似乎都更精神了。
不管真不真,反正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就那么传出去了。
举人老爷回来之后,唐家楼又主动请他过来开了一场庆功宴。这时候嫩玉米棒子没有了,但唐家楼借助这个机会,却开始推出黄金米饭,准备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将牌子给打出去。
今年的“黄金米”,已经陆续开始收成了。
周敏听说这件事之后,也只能感叹一声老天保佑。如果没有这样的巧合,黄金米要传出这么大名声,估计需要几年的积累。他们甚至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但现在天降助力,就算大部分人仍旧将信将疑,但买起黄金米来却是不会手软的。
这就是广告效应。别管有没有用,每年科考之后这种封建迷信的活动都不少。举人老爷曾经吃过的用过的赞过的东西,销量都统统暴涨,毕竟说不准就能沾沾举人老爷的文气,读书有所进益。
黄金米恰逢其会,夹在其中也不显眼。最多是让同行眼红几天罢了。
牌子打出去之后,高顺县城里,一家专门出售黄金米的店铺悄然落成。这里出售的有玉米粒,也有已经磨好筛好的玉米面,更有一挂挂的玉米棒子——最后这个是给人请回去挂在家里讨口彩的。
虽然开张这一点并没有搞什么宣传,但是因为不少人亲眼看到唐家楼负责采买的人从这里拉了一车黄灿灿的玉米回去,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