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节(1/4)
当秦宠儿的尸体被发现,已经是三日以后。百里府不见了秦宠儿,找下人问过,才知道是尚书夫人抱恙,秦宠儿被尚书府的车夫接回了娘家。
最初时不以为意,谁也没有放在心上。第二日秦宠儿仍旧没有回府,按照礼节来讲,应该是备下礼品过去探望一眼。老夫人亲自去了,方才知道尚书夫人安然无恙,而秦宠儿压根就没有回尚书府。
尚书夫人寻自家车夫问话,四处找不到踪影,两家这才慌了手脚,派下人马去找,最终在城外找到了秦宠儿的尸体,赤身露体,一丝不挂,与一个令人作呕的男人紧紧地抱在一起,身下一片血,早已经干涸。
因为天气炎热,尸体早已经**了,引了一屋子的绿头苍蝇。
出了这样的事情,并不光彩,再加上尸体已经**,两家哪里还有颜面请仵作验尸,报案?吩咐下去,要下人严密封锁消息,想遮遮掩掩地保全个名声。谁料消息仍旧不胫而走,在京城传扬得沸沸扬扬,着实给百里九扣了一顶绿得发光的帽子。
人是横死,又是这样不光彩,不能进家门,只能将尸体装裹了暂时停在义庄,回头找和尚超度以后再下葬。
尚书府更加没有颜面,自己教养长大的女儿,与自家府上的车夫,苟且野合,双双殉情,对于失势的秦尚书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朝堂之上的口水都能将他淹没,在同僚中抬不起头来。
尚书夫人痛失爱女,哭过闹过之后,又将过错归咎到百里九的身上,跑到府门口长一声,短一声地骂,振振有词地指责百里九对自家女儿不够关心,宠儿才会做出这样的荒唐事。
她的叫骂引起了围观者的哄笑,虽然说是死者为大,但是秦家夫人这样强词夺理,无理搅三分,还又不要脸皮的做法委实令人觉得可笑至极。
百里九从来不怕别人议论指点,对于那些唾沫横飞的流言蜚语不过是一笑了之。但是这次却借题发挥,当众一纸休书丢出去,闭了将军府的大门。
秦夫人完全傻了眼,她只是想找个地方发泄自己心里的怒气,没想到弄巧成拙,百里九竟然这样绝情。她打着滚在将军府门口叫骂,跺脚指责百里九的无情无义。
百里九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换成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人,也不会容忍这样的女人埋进自家的祖坟,给祖宗蒙羞。围观众人纷纷指点议论,叫嚷“活该”。
秦家人随后才闻讯赶过来,面对千夫所指,自觉理亏,抬起地上的秦夫人,灰头土脸地回了,再也不敢到将军府寻事。过了两日,忍气吞声地选个日子和坟地,将秦宠儿静悄地葬了。最终墓碑上也只刻了几个字:爱女秦宠儿之墓,连个灵位也无处安放,落个下场凄凉。
秦宠儿下葬以后,整个秦家因为朝堂上众同僚的排挤而焦头烂额,没有人追究她的具体死因。而死去的车夫,家中尚有一五十多的守寡母亲,她伤心欲绝之余,坚信自家儿子孝顺,断然不会抛下他,做出这样糊涂的荒唐事情。
老人不屈不挠,从乱葬岗里带回了自家儿子被秦家抛弃的尸体,寻了乡中的仵作检验,得知他虽然身中剧毒,但是生前头骨曾遭遇重创。老人满怀悲愤,找到与自家儿子交好的几人,跪着央求,果真问出几丝眉目,坚定了老人的猜度。
李茗素的手法并不高明,也或许是她心灰意冷,原本也不想遮掩什么,所以她的手下是堂而皇之地去找那个车夫的,许多人都亲见两人一同离开尚书府,而且识得那人身份,知道曾是太子府的人。
一个普通平民百姓,牵扯这样多的案子,妇人求告无门,无奈之下在尚书府门口拦了秦二的轿子,当街喊冤。
原本,秦尚书是交代过,此事就此了却,不可再生事端。但是秦二听那车夫母亲所言,句句属实,有理有据,也觉得自家妹妹死得蹊跷,其中定有冤情,一时冲动,就报给了素有私交的京兆尹。
案子京兆尹接手,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地开始盘查,自然就追到了太子妃的头上。一个过了气候,被废的太子妃,没有人会跟她客气,所以士兵们如狼似虎一般,涌进了囚禁太子的院子,可惜迟了一步,太子妃已经高悬梁上,香消玉殒了。
而太子盘膝守着她的尸体,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拿着一根满是血渍的皮鞭,酩酊大醉。
后来据那些给李茗素装殓的宫人说,李茗素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的地方,全都是青紫一片,惨不忍睹。
李茗祖死了,李茗素也死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师告老还乡,自此永远没有了音讯。
李太师的离开代表着太子一党彻底被粉碎,太子永远都没有了翻身的机会。而秦宠儿究竟为何会与李茗素反目被害,也成了一个谜团,没有人知道其中内情。
诺雅这才知道,原来朝堂之上的腥风血雨远比江湖还要残酷,也残忍。
原本,她不信鬼神,不信命,但是接二连三的事情发生以后,尤其是邯郸一行,令她重新有了感慨。
她想,世间有些事情可能真的是冥冥之间就注定好的,因果也自有报应。如果自己那一夜路过慕容山庄时没有下马,可能就无法发觉杀手们的追杀。如果自己没有为了躲避追杀而进入慕容山庄,就不会想起以前的
最初时不以为意,谁也没有放在心上。第二日秦宠儿仍旧没有回府,按照礼节来讲,应该是备下礼品过去探望一眼。老夫人亲自去了,方才知道尚书夫人安然无恙,而秦宠儿压根就没有回尚书府。
尚书夫人寻自家车夫问话,四处找不到踪影,两家这才慌了手脚,派下人马去找,最终在城外找到了秦宠儿的尸体,赤身露体,一丝不挂,与一个令人作呕的男人紧紧地抱在一起,身下一片血,早已经干涸。
因为天气炎热,尸体早已经**了,引了一屋子的绿头苍蝇。
出了这样的事情,并不光彩,再加上尸体已经**,两家哪里还有颜面请仵作验尸,报案?吩咐下去,要下人严密封锁消息,想遮遮掩掩地保全个名声。谁料消息仍旧不胫而走,在京城传扬得沸沸扬扬,着实给百里九扣了一顶绿得发光的帽子。
人是横死,又是这样不光彩,不能进家门,只能将尸体装裹了暂时停在义庄,回头找和尚超度以后再下葬。
尚书府更加没有颜面,自己教养长大的女儿,与自家府上的车夫,苟且野合,双双殉情,对于失势的秦尚书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朝堂之上的口水都能将他淹没,在同僚中抬不起头来。
尚书夫人痛失爱女,哭过闹过之后,又将过错归咎到百里九的身上,跑到府门口长一声,短一声地骂,振振有词地指责百里九对自家女儿不够关心,宠儿才会做出这样的荒唐事。
她的叫骂引起了围观者的哄笑,虽然说是死者为大,但是秦家夫人这样强词夺理,无理搅三分,还又不要脸皮的做法委实令人觉得可笑至极。
百里九从来不怕别人议论指点,对于那些唾沫横飞的流言蜚语不过是一笑了之。但是这次却借题发挥,当众一纸休书丢出去,闭了将军府的大门。
秦夫人完全傻了眼,她只是想找个地方发泄自己心里的怒气,没想到弄巧成拙,百里九竟然这样绝情。她打着滚在将军府门口叫骂,跺脚指责百里九的无情无义。
百里九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换成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人,也不会容忍这样的女人埋进自家的祖坟,给祖宗蒙羞。围观众人纷纷指点议论,叫嚷“活该”。
秦家人随后才闻讯赶过来,面对千夫所指,自觉理亏,抬起地上的秦夫人,灰头土脸地回了,再也不敢到将军府寻事。过了两日,忍气吞声地选个日子和坟地,将秦宠儿静悄地葬了。最终墓碑上也只刻了几个字:爱女秦宠儿之墓,连个灵位也无处安放,落个下场凄凉。
秦宠儿下葬以后,整个秦家因为朝堂上众同僚的排挤而焦头烂额,没有人追究她的具体死因。而死去的车夫,家中尚有一五十多的守寡母亲,她伤心欲绝之余,坚信自家儿子孝顺,断然不会抛下他,做出这样糊涂的荒唐事情。
老人不屈不挠,从乱葬岗里带回了自家儿子被秦家抛弃的尸体,寻了乡中的仵作检验,得知他虽然身中剧毒,但是生前头骨曾遭遇重创。老人满怀悲愤,找到与自家儿子交好的几人,跪着央求,果真问出几丝眉目,坚定了老人的猜度。
李茗素的手法并不高明,也或许是她心灰意冷,原本也不想遮掩什么,所以她的手下是堂而皇之地去找那个车夫的,许多人都亲见两人一同离开尚书府,而且识得那人身份,知道曾是太子府的人。
一个普通平民百姓,牵扯这样多的案子,妇人求告无门,无奈之下在尚书府门口拦了秦二的轿子,当街喊冤。
原本,秦尚书是交代过,此事就此了却,不可再生事端。但是秦二听那车夫母亲所言,句句属实,有理有据,也觉得自家妹妹死得蹊跷,其中定有冤情,一时冲动,就报给了素有私交的京兆尹。
案子京兆尹接手,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地开始盘查,自然就追到了太子妃的头上。一个过了气候,被废的太子妃,没有人会跟她客气,所以士兵们如狼似虎一般,涌进了囚禁太子的院子,可惜迟了一步,太子妃已经高悬梁上,香消玉殒了。
而太子盘膝守着她的尸体,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拿着一根满是血渍的皮鞭,酩酊大醉。
后来据那些给李茗素装殓的宫人说,李茗素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的地方,全都是青紫一片,惨不忍睹。
李茗祖死了,李茗素也死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师告老还乡,自此永远没有了音讯。
李太师的离开代表着太子一党彻底被粉碎,太子永远都没有了翻身的机会。而秦宠儿究竟为何会与李茗素反目被害,也成了一个谜团,没有人知道其中内情。
诺雅这才知道,原来朝堂之上的腥风血雨远比江湖还要残酷,也残忍。
原本,她不信鬼神,不信命,但是接二连三的事情发生以后,尤其是邯郸一行,令她重新有了感慨。
她想,世间有些事情可能真的是冥冥之间就注定好的,因果也自有报应。如果自己那一夜路过慕容山庄时没有下马,可能就无法发觉杀手们的追杀。如果自己没有为了躲避追杀而进入慕容山庄,就不会想起以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