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2/4)
扶她了,柳娘被扶起来,却腿脚发软坐了下去。
“不好,主子要生了!”阿孟惊呼一声,马皇后赶紧让人把她送到东宫,宫中只有东宫预备的产房。
常夫人见身怀有孕的燕王妃都被这般不留情面的送走,悲泣道:“开平王死太早了……臣妇告退!”
什么都不必说,若是常遇春而今还活着,太子敢这么践踏常家的闺女,无视太子妃的冤屈吗?
殿中终究只剩下世间最高贵的一家三口,柳娘哀嚎声还未散去,太子流泪跪在皇帝皇后身前,“儿无用,让父亲母亲操心了。”
“操心!”气极了的朱元璋反手一个茶盏掷过去,砸在太子胸前!“连后院都管不好,你这个太子当出什么来!说!是不是你偏宠侧妃宠大了她们的心?胆敢谋害太子妃,谁给她们的胆子!”
外人已走,朱元璋也不必避讳,直接了当的问道。
“父皇明鉴,儿后院一向清明,太子妃贤惠大度,侧妃侍妾恭顺有理,在此之前,从未有过争执。父皇也查过,这是残元的阴谋,意在挑拨我皇室关系。燕王妃心系义姐,女人家心思全在后院争宠上,才有此误会。”
太子想起太子妃生前的景象,妃妾在她面前一向恭顺,太子妃也从未说过妃妾不听管教的事情。事实上东宫后院皆托付给太子妃,太子从未因自己的喜好干涉过东宫分位升迁,全是太子妃一手打理,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太子自觉非常尊重正妻,就算偏宠那个侧室,也就赏点儿金银财物,连太子妃的脸面都不曾伤过,妻妾分明,嫡庶悬殊,怎么可能出这种妾室害主的事情。
太子也想起了之前吕侧妃说的话,“燕王妃诛心,妾自求一死。只孩儿无辜,殿下可能救他一命。没了亲娘的庶子,在这深宫如何活得下去!”
太子自认在这件事上问心无愧,他也不信燕王妃是无中生有之人,毕竟太子妃生产的确遇害了。所有,这一切只能是蒙古人的阴谋。
太子的话,皇帝半信半疑,他的检校在宫中无孔不入,没有他们查不出来的事情,此次检校查验,的确没有东宫侧室动手的痕迹。但燕王妃说的也对,有动机、有手段,就能做成事情。皇帝倾向于相信太子妾室应该知道一些细枝末节,但坐看事情发展。
“皇后,调东宫彤史来。”皇帝唤道,燕王妃提醒他了,要知道太子有没有偏宠,侧室有没有可能心大,记录侍寝的彤史是最直观的。
太子又羞又囧,气得脸上一片通红。
彤史拿过来,皇帝随意一翻,太子子东宫大约五日在正妃寝殿,五日在吕侧妃处,还有五日剩余妾室随机,剩下半个月基本独宿,或者书房处理政务。皇帝看了心中满意太子对朝政的重视,面上却大怒,把彤史摔在太子面前道:“侧妃能与正室比肩,看你办的好事!”
太子羞愧红了一张脸,没看到具体数据,他都不知道自己这般偏宠吕侧妃。
“朕都嫌脏了手!”从来没有老子过问儿子房里事的说法,皇帝气得脖子都红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是宋濂教出来的,他难道没教你这些吗?回去闭门思过吧,朝政暂时不用你了。”
皇帝把太子打发了,又狠狠锤了面前的桌子!“太子可恶,连小家都治不了!燕王妃可恶,怨望朕之判决!胡虏可恶,朕都不追究,王氏依旧做她的王妃,他们居然还敢捋虎须!可恶!可恶!还有蓝氏,她说的那是什么话?是怪朕负了伯仁吗?可恶!”
皇帝气得不知骂什么好,可恶在嘴里来回转。
马皇后在一旁哭泣,道:“世人都爱信荒腔走板的阴私争斗,反倒不信两国之争能从后院下手。这消息若是传出去,又是一桩奇谈怪论,百年后亦有文人野史杜撰,有伤您的贤明。可这有什么办法呢?每个人都有冤屈,都有情义,只能您来做裁决。”
皇帝倒在椅子上长叹,“太子啊,只盼他吃一堑长一智,敌人不总是光明正大正面进攻的。过了正月仪典,让太子闭门三月,就说怀念太子妃,让朝中议论停一停。东宫妾室除了养育子女的,等议论淡了,都处理了吧。”
皇帝能有什么办法,这件事不能是太子的后院出了问题,私德有亏有时候能够拖垮一个继承人!皇帝对太子寄望太深,太子已经独立处理政事,朝堂上叫的出来名字的重臣皆兼任的东宫官员。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开平王常遇春生前还兼任过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不仅有重臣,东宫还有宋濂等大儒,从国子监选拔的青年才俊为太子伴读。文臣武将环绕、老中青三代齐备,太子是皇帝的心血凝结,不容有失!
太子的地位不为动摇!皇帝再一次打定主意,元朝之所以败了,胡人血统低微是其一,更重要的是频繁更换皇帝,连确定的继承制度都没有。从硕德八刺到懿璘质班,十五年换了六个皇帝,皇帝被杀、战败逃亡、被赶下台……太多了,若非元朝人自己乱了起来,以蒙古铁骑的赫赫威名,怎么连百年都支撑不了!
所以,皇帝再次坚定信念,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他妻妾子女众多,只有挑出了继承人,才能让儿子们免于自相残杀。一个庞大的帝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
“不好,主子要生了!”阿孟惊呼一声,马皇后赶紧让人把她送到东宫,宫中只有东宫预备的产房。
常夫人见身怀有孕的燕王妃都被这般不留情面的送走,悲泣道:“开平王死太早了……臣妇告退!”
什么都不必说,若是常遇春而今还活着,太子敢这么践踏常家的闺女,无视太子妃的冤屈吗?
殿中终究只剩下世间最高贵的一家三口,柳娘哀嚎声还未散去,太子流泪跪在皇帝皇后身前,“儿无用,让父亲母亲操心了。”
“操心!”气极了的朱元璋反手一个茶盏掷过去,砸在太子胸前!“连后院都管不好,你这个太子当出什么来!说!是不是你偏宠侧妃宠大了她们的心?胆敢谋害太子妃,谁给她们的胆子!”
外人已走,朱元璋也不必避讳,直接了当的问道。
“父皇明鉴,儿后院一向清明,太子妃贤惠大度,侧妃侍妾恭顺有理,在此之前,从未有过争执。父皇也查过,这是残元的阴谋,意在挑拨我皇室关系。燕王妃心系义姐,女人家心思全在后院争宠上,才有此误会。”
太子想起太子妃生前的景象,妃妾在她面前一向恭顺,太子妃也从未说过妃妾不听管教的事情。事实上东宫后院皆托付给太子妃,太子从未因自己的喜好干涉过东宫分位升迁,全是太子妃一手打理,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太子自觉非常尊重正妻,就算偏宠那个侧室,也就赏点儿金银财物,连太子妃的脸面都不曾伤过,妻妾分明,嫡庶悬殊,怎么可能出这种妾室害主的事情。
太子也想起了之前吕侧妃说的话,“燕王妃诛心,妾自求一死。只孩儿无辜,殿下可能救他一命。没了亲娘的庶子,在这深宫如何活得下去!”
太子自认在这件事上问心无愧,他也不信燕王妃是无中生有之人,毕竟太子妃生产的确遇害了。所有,这一切只能是蒙古人的阴谋。
太子的话,皇帝半信半疑,他的检校在宫中无孔不入,没有他们查不出来的事情,此次检校查验,的确没有东宫侧室动手的痕迹。但燕王妃说的也对,有动机、有手段,就能做成事情。皇帝倾向于相信太子妾室应该知道一些细枝末节,但坐看事情发展。
“皇后,调东宫彤史来。”皇帝唤道,燕王妃提醒他了,要知道太子有没有偏宠,侧室有没有可能心大,记录侍寝的彤史是最直观的。
太子又羞又囧,气得脸上一片通红。
彤史拿过来,皇帝随意一翻,太子子东宫大约五日在正妃寝殿,五日在吕侧妃处,还有五日剩余妾室随机,剩下半个月基本独宿,或者书房处理政务。皇帝看了心中满意太子对朝政的重视,面上却大怒,把彤史摔在太子面前道:“侧妃能与正室比肩,看你办的好事!”
太子羞愧红了一张脸,没看到具体数据,他都不知道自己这般偏宠吕侧妃。
“朕都嫌脏了手!”从来没有老子过问儿子房里事的说法,皇帝气得脖子都红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是宋濂教出来的,他难道没教你这些吗?回去闭门思过吧,朝政暂时不用你了。”
皇帝把太子打发了,又狠狠锤了面前的桌子!“太子可恶,连小家都治不了!燕王妃可恶,怨望朕之判决!胡虏可恶,朕都不追究,王氏依旧做她的王妃,他们居然还敢捋虎须!可恶!可恶!还有蓝氏,她说的那是什么话?是怪朕负了伯仁吗?可恶!”
皇帝气得不知骂什么好,可恶在嘴里来回转。
马皇后在一旁哭泣,道:“世人都爱信荒腔走板的阴私争斗,反倒不信两国之争能从后院下手。这消息若是传出去,又是一桩奇谈怪论,百年后亦有文人野史杜撰,有伤您的贤明。可这有什么办法呢?每个人都有冤屈,都有情义,只能您来做裁决。”
皇帝倒在椅子上长叹,“太子啊,只盼他吃一堑长一智,敌人不总是光明正大正面进攻的。过了正月仪典,让太子闭门三月,就说怀念太子妃,让朝中议论停一停。东宫妾室除了养育子女的,等议论淡了,都处理了吧。”
皇帝能有什么办法,这件事不能是太子的后院出了问题,私德有亏有时候能够拖垮一个继承人!皇帝对太子寄望太深,太子已经独立处理政事,朝堂上叫的出来名字的重臣皆兼任的东宫官员。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开平王常遇春生前还兼任过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不仅有重臣,东宫还有宋濂等大儒,从国子监选拔的青年才俊为太子伴读。文臣武将环绕、老中青三代齐备,太子是皇帝的心血凝结,不容有失!
太子的地位不为动摇!皇帝再一次打定主意,元朝之所以败了,胡人血统低微是其一,更重要的是频繁更换皇帝,连确定的继承制度都没有。从硕德八刺到懿璘质班,十五年换了六个皇帝,皇帝被杀、战败逃亡、被赶下台……太多了,若非元朝人自己乱了起来,以蒙古铁骑的赫赫威名,怎么连百年都支撑不了!
所以,皇帝再次坚定信念,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他妻妾子女众多,只有挑出了继承人,才能让儿子们免于自相残杀。一个庞大的帝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