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1/3)
中人可不是搞慈善的,卖不出去的下人还要白白给你提供衣食住行,那只会像畜生一样关在圈里不断贬价,到最后实在卖不出去的话甚至会将这人卖到边关或者顶替某些牢狱中人或砍头或蹲大狱。
鉴于这样的结局,小庄子上的下人听闻自己被庄子的新主人一并买了下来,狠狠松了口气之后就是感激。
便是庄头也是如此,向南一吩咐,那边自然是乖乖照做,有拿不定注意的事也乖乖进城找向南询问清楚了这才又回去继续干。
因着间距拉开,庄稼根系枝干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第一年因着风调雨顺,又是一年大业朝丰收之年。
向南便是在泽陂县都听说江南那边有人联名歌颂当今圣上德行,反正就是什么都夸,地里庄稼长得好都是圣上被上天承认的意思。
向南却乐观不起来,无论是古今中外,天气这个事儿吧真有个古怪的规律,哪怕是现代的时候,那干旱洪涝也是几年就会来一回。
向南听着向刘氏说这都风调雨顺连续五年左右,那恐怕顶多一两年之后大业朝怕是就会有天灾了。
古代跟现代有一点不同的便是,古代由于经济结构问题,对于天灾的抵抗力完全比不上现代,小农经济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是能够动摇整个社会经济甚至社会政治。
冬天的时候向南在小庄子里实验了大棚蔬菜,不因为别的,就因为阿茶怀上了,阿茶一向不太喜欢吃肉,到了这会儿更是想吃新鲜蔬菜想得晚上做梦都流口水。
向南这边想起了反季节蔬菜。
这会儿肯定是没有薄膜的,所以向南用的大棚是北方甘肃新疆那边常用的模式,用泥土修筑一个拱形长垄,约莫一米高,人进去都要弓着腰那种。
高度压缩下来,有利于内部温度的保存。
泥垄留一条半臂宽的长条形通风口,这道通风口是向南观察了吴越郡日照最长温度最高的角度来开的。
不照太阳的时候这里就用厚厚的稻草垫子遮住,每日里就太阳出来那一段时间里揭开,让里面的蔬菜得到短暂的阳光照射。
泥垄里面修了北方地区炕式地垄烧了炭保持室内温度。
当然,因着日照的不充足,向南挑选的也是那种比较喜阴即便日照不够也能正常生长的蔬菜。
另外向南还建了个专门种蘑菇的暗房,他自己挺喜欢吃菌类的。
这投入量挺大的,甚至第一批菌类还是他跟赵悦一起大冬天的跑去山上收集的孢子土壤。
不过有投入也有收获,泽陂县虽然是个小县城,可有钱的人却不算少,听说县城里向秀才家小庄子里有冬天都能吃到的新鲜蔬菜,顿时有不少员外财主都来求购。
向南当初本来就是为了满足自家人的需求,且还是实验性质,所以大棚面积并不大,只一亩不到,这样一来剩余的能拿来卖的却没多少。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无意中成了物以稀为贵中的稀,蔬菜都卖出了肉价的好几倍,这事儿叫向刘氏很是吃惊,然后就再也不乐意自己吃了,每日里除了阿茶那边以及自家儿媳要吃的那点份额,其他的向刘氏让向南全都给卖了。
向南倒是无所谓,反正他也不是很喜欢吃蔬菜,叫庄头留下一点其他的都卖了,倒是没想到没用两个月,当初折腾大棚投入进去的资金就都回拢了过来。
向南算了账之后还挺得瑟的,觉得自己哪怕是不经商也能挣钱养家,在给师傅的回信中将这事儿详细的写了,然后又给了前前后后做这个的详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师傅,你在京城里也弄一个吧,那边有钱的富贵人家更多,保管咱们做了这个生意以后都能躺在家里数钱过日子了……以后即便是您被圣上彻底抛弃了也不怕没钱过日子了。”
向南写完了这一段,最后再写下敬语收尾,封好信件放置在一旁,准备一会儿出门去驿站投出这封信。
陈大人回京城以后跟向南一直都通着信,然后每回惹恼了圣上陈大人都会在信里提一笔,偶尔遇见能说的还会在信里吧啦吧啦的将全程详细的写出来,要让自家徒弟帮他看看到底是谁不对。
向南也是个缺心眼的,就事论事,有时觉得自己师傅胡搅蛮缠,有时也赞同师傅更有道理,向南自然是不晓得陈大人那边转身就把他给卖了。
有那让向南都觉得他更有道理的事儿就直接拿了信去宫里找圣上得瑟,总之是一对不怕死的师徒。
然而圣上看了向南书信里写的理由分析,偶尔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自己想得太不全面或是太复杂了,心里倒是又记住了这个小小秀才。
第71章 出行
转年的九月里,阿茶经过一天一夜的挣扎终于生下了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这是他们向家跟易家的第一个第三代孩子。
向刘氏全程陪在里面,赵悦也在屋里帮忙,就狗二跟向南两个大男人等在外面。
听稳婆说是生的姑娘,狗二一点没失望,反而高兴得说话都结巴了,回头跟向南说了一声“我有闺女了!”
然后就傻乎乎的跟着稳婆走,要抱孩子可又不敢抱。
等里面另一个稳婆将阿茶收拾好了,狗二就跟着稳婆一起
鉴于这样的结局,小庄子上的下人听闻自己被庄子的新主人一并买了下来,狠狠松了口气之后就是感激。
便是庄头也是如此,向南一吩咐,那边自然是乖乖照做,有拿不定注意的事也乖乖进城找向南询问清楚了这才又回去继续干。
因着间距拉开,庄稼根系枝干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第一年因着风调雨顺,又是一年大业朝丰收之年。
向南便是在泽陂县都听说江南那边有人联名歌颂当今圣上德行,反正就是什么都夸,地里庄稼长得好都是圣上被上天承认的意思。
向南却乐观不起来,无论是古今中外,天气这个事儿吧真有个古怪的规律,哪怕是现代的时候,那干旱洪涝也是几年就会来一回。
向南听着向刘氏说这都风调雨顺连续五年左右,那恐怕顶多一两年之后大业朝怕是就会有天灾了。
古代跟现代有一点不同的便是,古代由于经济结构问题,对于天灾的抵抗力完全比不上现代,小农经济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是能够动摇整个社会经济甚至社会政治。
冬天的时候向南在小庄子里实验了大棚蔬菜,不因为别的,就因为阿茶怀上了,阿茶一向不太喜欢吃肉,到了这会儿更是想吃新鲜蔬菜想得晚上做梦都流口水。
向南这边想起了反季节蔬菜。
这会儿肯定是没有薄膜的,所以向南用的大棚是北方甘肃新疆那边常用的模式,用泥土修筑一个拱形长垄,约莫一米高,人进去都要弓着腰那种。
高度压缩下来,有利于内部温度的保存。
泥垄留一条半臂宽的长条形通风口,这道通风口是向南观察了吴越郡日照最长温度最高的角度来开的。
不照太阳的时候这里就用厚厚的稻草垫子遮住,每日里就太阳出来那一段时间里揭开,让里面的蔬菜得到短暂的阳光照射。
泥垄里面修了北方地区炕式地垄烧了炭保持室内温度。
当然,因着日照的不充足,向南挑选的也是那种比较喜阴即便日照不够也能正常生长的蔬菜。
另外向南还建了个专门种蘑菇的暗房,他自己挺喜欢吃菌类的。
这投入量挺大的,甚至第一批菌类还是他跟赵悦一起大冬天的跑去山上收集的孢子土壤。
不过有投入也有收获,泽陂县虽然是个小县城,可有钱的人却不算少,听说县城里向秀才家小庄子里有冬天都能吃到的新鲜蔬菜,顿时有不少员外财主都来求购。
向南当初本来就是为了满足自家人的需求,且还是实验性质,所以大棚面积并不大,只一亩不到,这样一来剩余的能拿来卖的却没多少。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无意中成了物以稀为贵中的稀,蔬菜都卖出了肉价的好几倍,这事儿叫向刘氏很是吃惊,然后就再也不乐意自己吃了,每日里除了阿茶那边以及自家儿媳要吃的那点份额,其他的向刘氏让向南全都给卖了。
向南倒是无所谓,反正他也不是很喜欢吃蔬菜,叫庄头留下一点其他的都卖了,倒是没想到没用两个月,当初折腾大棚投入进去的资金就都回拢了过来。
向南算了账之后还挺得瑟的,觉得自己哪怕是不经商也能挣钱养家,在给师傅的回信中将这事儿详细的写了,然后又给了前前后后做这个的详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师傅,你在京城里也弄一个吧,那边有钱的富贵人家更多,保管咱们做了这个生意以后都能躺在家里数钱过日子了……以后即便是您被圣上彻底抛弃了也不怕没钱过日子了。”
向南写完了这一段,最后再写下敬语收尾,封好信件放置在一旁,准备一会儿出门去驿站投出这封信。
陈大人回京城以后跟向南一直都通着信,然后每回惹恼了圣上陈大人都会在信里提一笔,偶尔遇见能说的还会在信里吧啦吧啦的将全程详细的写出来,要让自家徒弟帮他看看到底是谁不对。
向南也是个缺心眼的,就事论事,有时觉得自己师傅胡搅蛮缠,有时也赞同师傅更有道理,向南自然是不晓得陈大人那边转身就把他给卖了。
有那让向南都觉得他更有道理的事儿就直接拿了信去宫里找圣上得瑟,总之是一对不怕死的师徒。
然而圣上看了向南书信里写的理由分析,偶尔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自己想得太不全面或是太复杂了,心里倒是又记住了这个小小秀才。
第71章 出行
转年的九月里,阿茶经过一天一夜的挣扎终于生下了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这是他们向家跟易家的第一个第三代孩子。
向刘氏全程陪在里面,赵悦也在屋里帮忙,就狗二跟向南两个大男人等在外面。
听稳婆说是生的姑娘,狗二一点没失望,反而高兴得说话都结巴了,回头跟向南说了一声“我有闺女了!”
然后就傻乎乎的跟着稳婆走,要抱孩子可又不敢抱。
等里面另一个稳婆将阿茶收拾好了,狗二就跟着稳婆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