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2/4)
老娘吧,今晚就不再逛了。”
其实这会儿天色也说不上多晚,也就晚上七点多左右,街道上都还有人流,这边晚上没有宵禁。
不过县城门是晚上八点就已经关了的,街道上也是通宵都有专门当值的衙役在街道上来回巡逻。
没有宵禁,也算是刺激一些行当的发展壮大,比如说酒馆,比如说赌坊,比如说青楼,这些地方的街道什么能一夜都有客人流连。
当然,也因为这个,发生一些冲突事件也就更频繁了。
向南在第二日就接到了两个酒鬼互相告对方酒后伤人的事儿,这扯得,向南听着都觉得费时间,直接让人请了酒馆老板,再寻了两个目击者。
这事儿就直接水落石出,两边都有错,一人打二十大板,赔钱的事儿就算了。
接连几天处理了些鸡毛蒜皮的事,向南突然发现武陟县这边的老百姓还挺喜欢有事就敲鸣冤鼓的,不过这也说明这几年武陟县的县令都是性子温和的人。
要不然若是有一两个进衙门就要被剥一层皮的县令,那这些老百姓说不得也要跟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样,谈衙门而色变,宁愿闷声受冤屈也不敢去县衙求公道。
虽然是好事儿,可向南深觉这样不行,这一日大堂里又来了一群人,是的,真的是一群人啊,都是背着蔬菜水果或者豆腐大豆簸箕草鞋等物哗啦啦挤进来的普通老百姓。
向南正在大堂后面的隔间写东西呢,听见鸣冤鼓响起就连忙端正了官帽往前面大堂走,忍着公堂被一群大妈大叔老爷子老太太当成菜市场吵闹的画面赶紧走到明镜高堂下红褐木桌后,屁股都还没落到椅子上呢,赶紧敲了一声惊堂木。
于是大堂两边杵着木棒板着脸的衙役齐声喊着“威~武~”二字,公堂之上原本还在吵闹的人群顿时一吓得一个哆嗦,抱紧了自己的东西缩着脖子乖乖跪在地上安静如鹌鹑。
向南松了口气,先端起一旁的茶盏喝了一大口,也不管喝进嘴里的还有茶叶埂子,感觉喉咙润得舒服些了,这才抬手招了朶文书跟壬县丞,两人下去一个个的录口供。
一开始向南也是跟别人一样,坐在上面开口询问事情到底为何,结果这个闹喳喳那个瞎吵吵的,哪怕是他拍着惊堂木让人按照跪着的顺序来说,中途也有人会因为前面之人胡说八道而忍不住咋咋呼呼插嘴,总归是没办法问清楚的。
现在向南也明白了,要让来县衙告状的老百姓认识到秩序问题,那真的是很难,除非向南能不分青红皂白的谁插嘴就打谁板子关谁大牢。
显然向南目前还做不出那种事,没办法,只能用这种单独低声询问录口供的法子,虽然是要多花些时间,可好歹耳根子清静。
向南等着壬县丞跟朶文书忙活的时候就盯着下面的人群琢磨,这事儿真的不能继续这样下去的。
想想当初他在大山县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升过堂,大家有啥事儿顶了天了就是来县衙拜访,那时候有宋县丞接待,基本事情都这么解决了。
向南觉得自己也能在这边设立个拜访机制,另外像是今儿遇见的这种事,就像大山县时那样由衙役给解决掉。
过这个就需要重新挑选出一波人单独出来成立一个或两个队伍,专管县城内老百姓纠纷,跟城管类似。
商户与客户纠纷不能给他们,这个得重新设置个“投诉部门”,让客人也能有个投诉某某商人做生意不厚道的渠道,也算是保护消费者权益……
“大人,这些人原本乃今日赶大集从乡下来摆摊卖东西的,因为一人趁着别人临时离开私自挪动了别人的摊位,后面的人跟着摆。等这人回来一看自己的摊位都被挤到街道上了,于是就争吵起来,往后挪摊位牵扯的人就越来越多……”
于是原本只是两个人的事儿,这一来就来了十来个人。
向南叹了口气,然后命令私自挪摊那个人道歉并赔钱十文,其他被牵连的人虽然先前并不知道,可等知晓前因后果之后依旧拒绝挪开让原本该摆摊摆在那里的人插进来,也不能说就是对的,这些人就训斥两句作罢。
这事儿也就算是暂时解决了,反正这些人被拉到县衙来,再回去肯定是原本摆摊的位置已经被别人占了,大家也没有异议,跪在下面垂头听了训斥,各自带着自己的东西垂头丧气的出了衙门,希望现在还能再找个位置摆摊,将今儿带来的东西都给卖出去。
“每次大集市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咱们可不能每次都这么陪着大家吵吵闹闹的闹腾下去。”
向南叫了壬县丞过来商量这个事。
壬县丞自然是弓着身连连称是,跟个回声虫似的,向南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无比怀念还在大山县的老宋以及一干属下。
想想自己在大山县便是说个话都能派宣传队下乡给老百姓们详细阐述解释,现在呢?现在是啥也没有,甚至还没有了一郡大佬太守作为最强靠山。
“老壬啊,你也别跟本官打哈哈,本官要的是能替本官办事的,不是要溜须拍马的,你想要更进一步,只要能做出点成绩,本官甚至能跟皇上面前替你讨赏。”
壬县丞顿了顿,干巴巴的笑了笑,“大人说的哪里话……”
看着向
其实这会儿天色也说不上多晚,也就晚上七点多左右,街道上都还有人流,这边晚上没有宵禁。
不过县城门是晚上八点就已经关了的,街道上也是通宵都有专门当值的衙役在街道上来回巡逻。
没有宵禁,也算是刺激一些行当的发展壮大,比如说酒馆,比如说赌坊,比如说青楼,这些地方的街道什么能一夜都有客人流连。
当然,也因为这个,发生一些冲突事件也就更频繁了。
向南在第二日就接到了两个酒鬼互相告对方酒后伤人的事儿,这扯得,向南听着都觉得费时间,直接让人请了酒馆老板,再寻了两个目击者。
这事儿就直接水落石出,两边都有错,一人打二十大板,赔钱的事儿就算了。
接连几天处理了些鸡毛蒜皮的事,向南突然发现武陟县这边的老百姓还挺喜欢有事就敲鸣冤鼓的,不过这也说明这几年武陟县的县令都是性子温和的人。
要不然若是有一两个进衙门就要被剥一层皮的县令,那这些老百姓说不得也要跟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样,谈衙门而色变,宁愿闷声受冤屈也不敢去县衙求公道。
虽然是好事儿,可向南深觉这样不行,这一日大堂里又来了一群人,是的,真的是一群人啊,都是背着蔬菜水果或者豆腐大豆簸箕草鞋等物哗啦啦挤进来的普通老百姓。
向南正在大堂后面的隔间写东西呢,听见鸣冤鼓响起就连忙端正了官帽往前面大堂走,忍着公堂被一群大妈大叔老爷子老太太当成菜市场吵闹的画面赶紧走到明镜高堂下红褐木桌后,屁股都还没落到椅子上呢,赶紧敲了一声惊堂木。
于是大堂两边杵着木棒板着脸的衙役齐声喊着“威~武~”二字,公堂之上原本还在吵闹的人群顿时一吓得一个哆嗦,抱紧了自己的东西缩着脖子乖乖跪在地上安静如鹌鹑。
向南松了口气,先端起一旁的茶盏喝了一大口,也不管喝进嘴里的还有茶叶埂子,感觉喉咙润得舒服些了,这才抬手招了朶文书跟壬县丞,两人下去一个个的录口供。
一开始向南也是跟别人一样,坐在上面开口询问事情到底为何,结果这个闹喳喳那个瞎吵吵的,哪怕是他拍着惊堂木让人按照跪着的顺序来说,中途也有人会因为前面之人胡说八道而忍不住咋咋呼呼插嘴,总归是没办法问清楚的。
现在向南也明白了,要让来县衙告状的老百姓认识到秩序问题,那真的是很难,除非向南能不分青红皂白的谁插嘴就打谁板子关谁大牢。
显然向南目前还做不出那种事,没办法,只能用这种单独低声询问录口供的法子,虽然是要多花些时间,可好歹耳根子清静。
向南等着壬县丞跟朶文书忙活的时候就盯着下面的人群琢磨,这事儿真的不能继续这样下去的。
想想当初他在大山县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升过堂,大家有啥事儿顶了天了就是来县衙拜访,那时候有宋县丞接待,基本事情都这么解决了。
向南觉得自己也能在这边设立个拜访机制,另外像是今儿遇见的这种事,就像大山县时那样由衙役给解决掉。
过这个就需要重新挑选出一波人单独出来成立一个或两个队伍,专管县城内老百姓纠纷,跟城管类似。
商户与客户纠纷不能给他们,这个得重新设置个“投诉部门”,让客人也能有个投诉某某商人做生意不厚道的渠道,也算是保护消费者权益……
“大人,这些人原本乃今日赶大集从乡下来摆摊卖东西的,因为一人趁着别人临时离开私自挪动了别人的摊位,后面的人跟着摆。等这人回来一看自己的摊位都被挤到街道上了,于是就争吵起来,往后挪摊位牵扯的人就越来越多……”
于是原本只是两个人的事儿,这一来就来了十来个人。
向南叹了口气,然后命令私自挪摊那个人道歉并赔钱十文,其他被牵连的人虽然先前并不知道,可等知晓前因后果之后依旧拒绝挪开让原本该摆摊摆在那里的人插进来,也不能说就是对的,这些人就训斥两句作罢。
这事儿也就算是暂时解决了,反正这些人被拉到县衙来,再回去肯定是原本摆摊的位置已经被别人占了,大家也没有异议,跪在下面垂头听了训斥,各自带着自己的东西垂头丧气的出了衙门,希望现在还能再找个位置摆摊,将今儿带来的东西都给卖出去。
“每次大集市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咱们可不能每次都这么陪着大家吵吵闹闹的闹腾下去。”
向南叫了壬县丞过来商量这个事。
壬县丞自然是弓着身连连称是,跟个回声虫似的,向南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无比怀念还在大山县的老宋以及一干属下。
想想自己在大山县便是说个话都能派宣传队下乡给老百姓们详细阐述解释,现在呢?现在是啥也没有,甚至还没有了一郡大佬太守作为最强靠山。
“老壬啊,你也别跟本官打哈哈,本官要的是能替本官办事的,不是要溜须拍马的,你想要更进一步,只要能做出点成绩,本官甚至能跟皇上面前替你讨赏。”
壬县丞顿了顿,干巴巴的笑了笑,“大人说的哪里话……”
看着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