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敌人 盟友和刘禅的反应(1/3)
探察汉军动向浪费了太多时间,咱们的司马望望大爷,收到犍为太守杨欣转递来的紧急军情时,已经只剩下三万多人的南征晋军,才刚走出了西南山区,渡过青衣水摸到了成都平原的边缘,然后不消说,得知成都已经被汉军光复的消息,望大爷除了被惊吓得差点没从战马上掉下来以外,还第一反应就是……
“完了!老夫这半年多来在益州积累的钱财,全都完了!”
王浑和胡烈等得力助手同样惊得下巴差点坠地,半晌才一起大吼道:“怎么可能?贼军怎么可能这么快拿下成都?成都的城池再残旧,也不应该这么快就被贼军攻陷啊?”
杨欣派来的信使如实回答,说是晋军细作听到传闻,汉军是引天雷劈开了成都城墙,结果王浑和胡烈当然不信,还大骂杨欣的信使胡说八道,然后还是望大爷最先回过神来,咆哮道:“都给老夫住口!贼军是怎么攻破成都吗?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办?怎么办?”
王浑和胡烈这才讪讪闭嘴,司马望则又转向杨欣派来的信使问道:“你们杨太守现在情况如何?收到成都被贼军攻占的消息后,他是如何应对的?”
“回禀老都督,明府他带兵回了武阳。”杨欣的信使继续如实回答,又说道:“明府还说,他之所以没有直接回师成都,选择移师武阳,除了实力不足,还有为老都督你的大军筹备军需粮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盯住武原杨家,防范贼乱迅速扩大。”
“做得很对,是应该小心防着武原杨家。”
司马望立即点头,称赞杨欣的冷静应对策略正确,武人出身的胡烈却是大惑不解,忙问道:“老都督,杨欣不在江原或者广都驻守,等待我们回援会师,反而直接撤回犍为郡治武原,你怎么还称赞他做得很对?”
“因为武原的头号望族杨家非常靠不住。”
中正大院出身的王浑在这方面倒是无比精通,替司马望回答道:“武原杨家原先的家主杨洪,曾经率领过益州豪族鼎力支持刘备夺取汉中,即便艰苦到了男当战、女当运的地步,又坚持帮着刘备拿下了汉中,是刘备和诸葛亮在蜀地的得力助手,文帝(司马昭)灭蜀后杨家失势,杨洪的长孙杨仃辞官回乡,现在张志小儿打着伪汉旗号卷土重来,杨家也极有可能乘机起兵响应。”
“所以杨太守果断回师武原便是一箭双雕,一是保存实力,筹备军需准备供给我们的回援大军,二是防范杨家乘机作乱,只要不让杨家带头跳起来闹事,成都周边的世家大族,就一般不会当这个出头鸟。”
胡烈恍然大悟的点头,熟知世家情况的王浑则又向司马望说道:“老都督,成都周边的世家大族,除了武原杨家以为,就数江原常家的实力最为雄厚,他们一旦倒向贼军,同样为造成巨大影响。所以下官认为,我们应该不惜代价稳住常家,让常家明白张志贼军奔袭成都不过是侥幸得手,我们大晋军队一旦大举南下,平定张志贼军叛乱不过易如反掌,这样才能够避免贼乱迅速扩大。”
“是应该全力稳住江原常家。”司马望盘算着点头,说道:“江原与成都近在咫尺,只要常家的立场不动摇,成都一带的世家大族就一定不会轻易站队,而且常家的财力雄厚,只要让他们继续支持我们大晋,我们就可以凭借常家的钱粮在江原长期驻守,牵制住贼军主力让他们难以动弹,等待我们的援军大举南下。”
“老都督,那我们也得下一些本钱了。”王浑又建议道:“既然成都已经沦陷,那不管蜀郡太守段兴死没死,他的官职都得被剥夺,下官建议,老都督不妨以大晋骠骑将军的名誉快马去令,让江原县令,也就是现任常家家主常闳的长子常尧署理蜀郡太守,节制蜀郡各城。同时明白告诉常尧,就说我们的三万大军将直接回师江原,叫他坚守城池,等待我们的援军。”
已经被汉军打出了心理疾病,是否直接回援江原这点有让司马望有些犹豫,然而考虑到如果不在近距离盯住汉军,等于是把成都周边的精华之地拱手送给汉军,还有江原战场好歹还有一条陦水大河(岷江)可守,司马望还是咬牙点了点头,说道:“老夫这就亲自拟令,书信你来写,务必要明白告诉常尧,张志小儿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大晋朝廷平定他的叛乱只是时间问题,让常家知道依附张志小儿的后果。”
王浑一口答应,司马望则又说道:“传令全军,加快前进,全速回师江原,到了那里深沟高垒,等待我们大晋朝廷的援军南下。还有,给巴西太守去令,叫巴西那边盯住阆中黄家,一有异常,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扬烈将军,阆中黄家又是什么家族?能让老都督如此重视?”
胡烈好奇向王浑,王浑却想都不想,马上就回答道:“黄权的家族,黄权的长子黄崇受过刘备父子大恩,追随诸葛瞻在绵竹战死,文帝灭蜀后黄崇的儿子黄季也选择了辞官回乡,黄家又是阆中的头号望族,老都督当然得防着点他们。”
胡烈赶紧点头,然后又在心里嘀咕道:“世家的事情够复杂,听着就累。”
就这样,迅速把各道命令发出后,为了不给汉军迅速壮大的机会,望大爷很快就带着晋军迅速北上,日夜兼程的赶往江原而来
“完了!老夫这半年多来在益州积累的钱财,全都完了!”
王浑和胡烈等得力助手同样惊得下巴差点坠地,半晌才一起大吼道:“怎么可能?贼军怎么可能这么快拿下成都?成都的城池再残旧,也不应该这么快就被贼军攻陷啊?”
杨欣派来的信使如实回答,说是晋军细作听到传闻,汉军是引天雷劈开了成都城墙,结果王浑和胡烈当然不信,还大骂杨欣的信使胡说八道,然后还是望大爷最先回过神来,咆哮道:“都给老夫住口!贼军是怎么攻破成都吗?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办?怎么办?”
王浑和胡烈这才讪讪闭嘴,司马望则又转向杨欣派来的信使问道:“你们杨太守现在情况如何?收到成都被贼军攻占的消息后,他是如何应对的?”
“回禀老都督,明府他带兵回了武阳。”杨欣的信使继续如实回答,又说道:“明府还说,他之所以没有直接回师成都,选择移师武阳,除了实力不足,还有为老都督你的大军筹备军需粮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盯住武原杨家,防范贼乱迅速扩大。”
“做得很对,是应该小心防着武原杨家。”
司马望立即点头,称赞杨欣的冷静应对策略正确,武人出身的胡烈却是大惑不解,忙问道:“老都督,杨欣不在江原或者广都驻守,等待我们回援会师,反而直接撤回犍为郡治武原,你怎么还称赞他做得很对?”
“因为武原的头号望族杨家非常靠不住。”
中正大院出身的王浑在这方面倒是无比精通,替司马望回答道:“武原杨家原先的家主杨洪,曾经率领过益州豪族鼎力支持刘备夺取汉中,即便艰苦到了男当战、女当运的地步,又坚持帮着刘备拿下了汉中,是刘备和诸葛亮在蜀地的得力助手,文帝(司马昭)灭蜀后杨家失势,杨洪的长孙杨仃辞官回乡,现在张志小儿打着伪汉旗号卷土重来,杨家也极有可能乘机起兵响应。”
“所以杨太守果断回师武原便是一箭双雕,一是保存实力,筹备军需准备供给我们的回援大军,二是防范杨家乘机作乱,只要不让杨家带头跳起来闹事,成都周边的世家大族,就一般不会当这个出头鸟。”
胡烈恍然大悟的点头,熟知世家情况的王浑则又向司马望说道:“老都督,成都周边的世家大族,除了武原杨家以为,就数江原常家的实力最为雄厚,他们一旦倒向贼军,同样为造成巨大影响。所以下官认为,我们应该不惜代价稳住常家,让常家明白张志贼军奔袭成都不过是侥幸得手,我们大晋军队一旦大举南下,平定张志贼军叛乱不过易如反掌,这样才能够避免贼乱迅速扩大。”
“是应该全力稳住江原常家。”司马望盘算着点头,说道:“江原与成都近在咫尺,只要常家的立场不动摇,成都一带的世家大族就一定不会轻易站队,而且常家的财力雄厚,只要让他们继续支持我们大晋,我们就可以凭借常家的钱粮在江原长期驻守,牵制住贼军主力让他们难以动弹,等待我们的援军大举南下。”
“老都督,那我们也得下一些本钱了。”王浑又建议道:“既然成都已经沦陷,那不管蜀郡太守段兴死没死,他的官职都得被剥夺,下官建议,老都督不妨以大晋骠骑将军的名誉快马去令,让江原县令,也就是现任常家家主常闳的长子常尧署理蜀郡太守,节制蜀郡各城。同时明白告诉常尧,就说我们的三万大军将直接回师江原,叫他坚守城池,等待我们的援军。”
已经被汉军打出了心理疾病,是否直接回援江原这点有让司马望有些犹豫,然而考虑到如果不在近距离盯住汉军,等于是把成都周边的精华之地拱手送给汉军,还有江原战场好歹还有一条陦水大河(岷江)可守,司马望还是咬牙点了点头,说道:“老夫这就亲自拟令,书信你来写,务必要明白告诉常尧,张志小儿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大晋朝廷平定他的叛乱只是时间问题,让常家知道依附张志小儿的后果。”
王浑一口答应,司马望则又说道:“传令全军,加快前进,全速回师江原,到了那里深沟高垒,等待我们大晋朝廷的援军南下。还有,给巴西太守去令,叫巴西那边盯住阆中黄家,一有异常,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扬烈将军,阆中黄家又是什么家族?能让老都督如此重视?”
胡烈好奇向王浑,王浑却想都不想,马上就回答道:“黄权的家族,黄权的长子黄崇受过刘备父子大恩,追随诸葛瞻在绵竹战死,文帝灭蜀后黄崇的儿子黄季也选择了辞官回乡,黄家又是阆中的头号望族,老都督当然得防着点他们。”
胡烈赶紧点头,然后又在心里嘀咕道:“世家的事情够复杂,听着就累。”
就这样,迅速把各道命令发出后,为了不给汉军迅速壮大的机会,望大爷很快就带着晋军迅速北上,日夜兼程的赶往江原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