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做不到真正的伤害她。
    是他把对朱瑞的怒火,对自己的无能无力,对这恣意捉弄人的浮沉人世的气撒在了她的身上。如今冷静下来,就只有后悔。
    离别,本来就件让人很难过的事了,现在他还把括局面弄得一团糟。他们之间的美好回忆,只怕也会被今天所为冲淡,冲没。
    身后的桃树花要谢了,风吹来,今年最后的桃花纷纷而落。花瓣落满了马车。
    孟歌行回到车里,半晌不语,也不唤车夫来。
    他只是静静地、落寞地坐着,捧着自己的头。
    他太害怕失去了,从儿时失去父母开始,他就没有再遇上过这么值得信任和喜欢的人,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了,那个人却又要离开他了。
    思及此,孟歌行自嘲地笑了下,命运要夺走的东西,他始终是留不住。不管他有多努力。
    在通往那至高无上的宝座的路上,也不知道他还要承受多少离别,多少孤独。
    孟歌行叹了口气,对帘外道:“走吧。”
    车夫正要驾车离开,却是有人打窗口递进来一封信。
    “您是姓孟吗?这是衙门里一位大人让我送来的。”
    孟歌行将信展开,是青辰的,字迹工整隽秀。
    信上不过短短几行字,他却看了很久,看完后,他把信扔到了窗外。
    马车开始启程。
    桃花树上的花瓣再次,悠悠地,辗转飘零,铺满了孟歌行离去的长长的路。
    桃花香,桃花闹,桃花树下桃花酿。
    桃花红,桃花俏,桃花瓣里相言笑。
    春意阑,人离散……
    两个月后,青辰回到了京城。
    马车才驶到通州,京城的夏意便已扑面而来。农田里的麦子绿油油的,务农的百姓们或是挑着水,或是驾着牛、驴等牲畜,为生计和希望而忙碌。
    道两旁的树木绿绿的,粗壮的枝干支撑着巨大的绿荫,正午的阳光被晒了一地的斑驳。
    这一番景色,与她走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同。
    青辰坐在马车里,挑着帘子往外看,“爹,我们又回来了。”
    一年多的时间,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走了好几千里的路。她已经从一个懵懂无知的翰林院庶吉士,变成了曾掌管一省政务的封疆大吏,又从封疆大吏进入到了大明帝国最核心的中枢阶层,变成了满朝文武,自上而下十指之内可数到的角色。
    她的心也比从前更坚定,更从容,更明白该做什么,如何去做。
    这一路上,青辰的旅途很顺利,虽然陆慎云给了她一块可以呼风唤雨的令牌,可她一直没有用。自己能走的路,又何必叨扰别人呢。
    入京城外城城门的时候,青辰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归来的路漫漫,两道车辙延伸到了很远的地方。她真的是打云南回来了。
    这一回望,一年当中的点点滴滴又悉数涌入脑海。
    云南的人和事,仿佛还停留在昨天。新一任的云南布政使应该早就到任了,第一季稻子也应该成熟了吧,未修完的水利工事大约也修好了,草原上放养的小马驹应该也长高了……
    至于孟歌行,也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
    临走前,她给他写了封信,他没有回。那个时候青辰就确定,孟歌行不会再寻她的麻烦了。
    虽然她信中的话很生硬,但在心里,她感谢他的成全。
    城门口,守门的官兵照例将青辰的马车拦了下来,询问来人。
    车夫回了句:“是新上任的户部侍郎沈大人,打云南回来的。”
    官兵们将信将疑,只看到青辰从窗口递出了圣旨,便立刻恭敬行了礼,大开城门。
    “恭迎沈大人回京。”
    马车一路前行,直到一处客栈,青辰才让人停下来。按例,她回京后要立刻到宫里谢恩,而谢恩的时候,就得换上新的官袍了。
    青辰在客栈内先安顿了老爹,然后换好了官袍,才又上了马车,往宫里去。
    马车里,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新官袍。绯色的云袍,胸前的补子上绣着彩云孔雀,孔雀展翅,孤傲地翱翔于天空之中。
    青辰摸了摸胸口的补子,微微吸了一口气。
    马车驶到了熟悉的大明门,停了下来。青辰步下马车,戴上乌纱,理了理袍子,便径自往宫内走去。
    阳光下,她的一身新袍服很是鲜艳亮眼,整齐的鬓角上戴着三品的乌纱,整个人看上去温煦俊雅,沉稳端着。
    大明门的侍卫见到她,皆是微微一愣,随即很快行了礼,唤一声:“沈大人。”
    进了大明门后,在去往乾清宫的路上,青辰又遇到了不少官员。迎面而来的人见了他,总是会露出一些意外的神情,先向她行礼,低头恭敬地唤一声沈大人。
    “沈大人回来了。”
    “沈大人好。”
    “下官见过沈大人。”
    “见过侍郎大人。”
    这让青辰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在宫里的时间其实不长,原本认识她的人就不多,这下又走了一年多,怎么这一回来,大家反而都知道她是谁了。
    对于他们殷勤的问候拘礼,她都很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