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选择嫁给王二麻子 第92节(2/2)
头,“这趟差事怎么劳动张三爷了?”
“嗨,劳动不劳动,那是县官给面子,咱能在这事儿上出力,回去了,也沾点光。”
张三客气得很。
他自然要客客气气的。
先不说当年被郑大江揍了一顿留下的阴影,就如今他这身官皮还是人家王二老爷连带着他才有的。
三年前,县里出城有个深山,来了一窝花纹虎,伤了好几个樵夫猎户。
县太爷为民除害,征集县里的好儿郎上山打虎。结果人人害怕伤着,无人敢应召。
也不知哪个烂心的在县太爷跟前进了言语,他张三便被县太爷算成了打虎先锋。
这不是要了老命嘛。
去了,一死。
不去,生不如死。
最后一咬牙出城,正巧遇上了王二老爷和郑大江从乡道上折过来。
瞧着这二人体格健壮,衣裳也藏不住的大块头,他眼神一亮觉得有活路了,跪在路当中求着一并上山。
自然那一公一母的老虎都死了。还掏了一窝虎崽子送给县太爷做礼,最后被县太爷送到了府城给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又送到了汴京城的贵主子跟前。
有了这桩事,他张三不再是欺行霸市的地痞流氓,官皮子一换,能拿着佩刀巡街了。
他倒是知道自己的斤两,这些年对海昌铺子照顾颇多。
如今凑到人家老宅子处了,自然不拿乔。
“今儿来是好事呀,咱这处要换名号了。等衙司们统理了数儿,报给县太爷,过个三五天,这就不叫花溪村,而是花溪镇了。”
不远处的老百姓顿时一声欢呼,叫好声一片,喊着县太爷大恩呢。
张三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不止换名头,朝廷有了命令,要修城墙。”
城墙?
庆脆脆心思一转,“可是因为倭风?”
张三讳莫如深地点点头,“莫要张扬,这事儿生怕激得民心不稳。其实咱江州这一处安生,最厉害的是福州、台州,隔着的浙州响动小。不过上面嘛,防患于未然。”
正说着话,那查问登记的文官到了跟前,庆脆脆便老实地循着人家的话来回答。
文官听了她说家中田亩是面色平静,倒是听说家中有占地四亩的连座的工坊便有了诧异。
“家中生意靠哪条路呀?”
庆脆脆道:“海户人家,做的是海干生意。县里的海昌铺子便是我家的。”
说起这个,文官便有认知了。
从这处走了,文官还啧啧称奇,“没想到这荒地方能兴成这样子,朝廷这河道真是造福了。”
另一边的一个看他盯着簿子上王家的明细在看,插了一句嘴,“你别小瞧这王家。人家厉害着呢。”
“怎么说?”
“四年前的那件贪污案子还记得吧?那事儿之后,白家生意都查抄经办充作公家了。
也不知那小妇人怎么搭上了路子,什么都不要,光要白家占了的五百亩田。那时候还是荒地呢,河道也没定。一亩才值几个钱。现在再去问问,一亩少了得这个数。”
这人比划了三根指头出来。
哟呵,这一倒手得有两千两银子的纯利呢。
两个人凑在一块啧啧啧。
“也是奇了,你说咱头前那个县太爷得多遭菩萨厌弃。
本来钦差大人都要走了,横空来个飞天侠客,甩了四五本账册到大人的床上。翻开一看,全是白家和上官勾结,贪吞救灾钱、收受贿赂的明细。”
“哎,不说了。那一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连带着后院被白家作弄死婢子的事情也查明,还赔人命钱。
老话怎么说呢,死了也是刀山火海刑,连个收尸的没有,只能做那孤魂野鬼,下辈子投胎做畜生了。”
“别说了,到了。这是典史大人的亲爹娘,说话客气着点。”
“哎,晓得。”
作者有话要说:
四年后的日子,依旧是家长里短。
——
带下预收《远古发家致富记》又名《我在远古当头领》
“嗨,劳动不劳动,那是县官给面子,咱能在这事儿上出力,回去了,也沾点光。”
张三客气得很。
他自然要客客气气的。
先不说当年被郑大江揍了一顿留下的阴影,就如今他这身官皮还是人家王二老爷连带着他才有的。
三年前,县里出城有个深山,来了一窝花纹虎,伤了好几个樵夫猎户。
县太爷为民除害,征集县里的好儿郎上山打虎。结果人人害怕伤着,无人敢应召。
也不知哪个烂心的在县太爷跟前进了言语,他张三便被县太爷算成了打虎先锋。
这不是要了老命嘛。
去了,一死。
不去,生不如死。
最后一咬牙出城,正巧遇上了王二老爷和郑大江从乡道上折过来。
瞧着这二人体格健壮,衣裳也藏不住的大块头,他眼神一亮觉得有活路了,跪在路当中求着一并上山。
自然那一公一母的老虎都死了。还掏了一窝虎崽子送给县太爷做礼,最后被县太爷送到了府城给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又送到了汴京城的贵主子跟前。
有了这桩事,他张三不再是欺行霸市的地痞流氓,官皮子一换,能拿着佩刀巡街了。
他倒是知道自己的斤两,这些年对海昌铺子照顾颇多。
如今凑到人家老宅子处了,自然不拿乔。
“今儿来是好事呀,咱这处要换名号了。等衙司们统理了数儿,报给县太爷,过个三五天,这就不叫花溪村,而是花溪镇了。”
不远处的老百姓顿时一声欢呼,叫好声一片,喊着县太爷大恩呢。
张三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不止换名头,朝廷有了命令,要修城墙。”
城墙?
庆脆脆心思一转,“可是因为倭风?”
张三讳莫如深地点点头,“莫要张扬,这事儿生怕激得民心不稳。其实咱江州这一处安生,最厉害的是福州、台州,隔着的浙州响动小。不过上面嘛,防患于未然。”
正说着话,那查问登记的文官到了跟前,庆脆脆便老实地循着人家的话来回答。
文官听了她说家中田亩是面色平静,倒是听说家中有占地四亩的连座的工坊便有了诧异。
“家中生意靠哪条路呀?”
庆脆脆道:“海户人家,做的是海干生意。县里的海昌铺子便是我家的。”
说起这个,文官便有认知了。
从这处走了,文官还啧啧称奇,“没想到这荒地方能兴成这样子,朝廷这河道真是造福了。”
另一边的一个看他盯着簿子上王家的明细在看,插了一句嘴,“你别小瞧这王家。人家厉害着呢。”
“怎么说?”
“四年前的那件贪污案子还记得吧?那事儿之后,白家生意都查抄经办充作公家了。
也不知那小妇人怎么搭上了路子,什么都不要,光要白家占了的五百亩田。那时候还是荒地呢,河道也没定。一亩才值几个钱。现在再去问问,一亩少了得这个数。”
这人比划了三根指头出来。
哟呵,这一倒手得有两千两银子的纯利呢。
两个人凑在一块啧啧啧。
“也是奇了,你说咱头前那个县太爷得多遭菩萨厌弃。
本来钦差大人都要走了,横空来个飞天侠客,甩了四五本账册到大人的床上。翻开一看,全是白家和上官勾结,贪吞救灾钱、收受贿赂的明细。”
“哎,不说了。那一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连带着后院被白家作弄死婢子的事情也查明,还赔人命钱。
老话怎么说呢,死了也是刀山火海刑,连个收尸的没有,只能做那孤魂野鬼,下辈子投胎做畜生了。”
“别说了,到了。这是典史大人的亲爹娘,说话客气着点。”
“哎,晓得。”
作者有话要说:
四年后的日子,依旧是家长里短。
——
带下预收《远古发家致富记》又名《我在远古当头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