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眼中光彩大盛,几许期待,几许憧憬。苏凌微微一怔,脚步微停:“你想参加科举?”
    程寻迟疑了一下,点一点头。想不想是一回事,能不能是另外一回事。她轻声问:“苏同学,你呢?”
    “我?我没想过参加。”苏凌摇头。
    八月初,阳光正好,微风徐徐。小校场上有几个没有离开书院的学子在一起蹴鞠,甚是热闹。
    苏凌和程寻并未走近,他们极有默契地绕过了小校场,经由山门,去了碑林。
    石碑林立,程寻指了指碑帽下的碑文,隐隐有点得意:“这些石碑,是我曾,嗯,是第一任山长建的,碑文你也看了,是四书五经,都是咱们必读的书目,老山长说怕学子在抄书过程中出现差错,就把经文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以供校对……”
    她一直觉得她这个曾祖父,十分了不起。
    苏凌唇角漾起极淡的笑意:“我以为这该在国子监。”
    “没有……”程寻含笑摇头,她眼神一闪,看到石碑后露出的半截绯红裙角。
    她咦了一声。
    “怎么了?”苏凌心中一紧,神色微微一变。
    程寻指了指那点红裙角,凑到苏凌耳边,悄声道:“石碑后有个姑娘,我猜是杨姑娘。”
    书院女子本就不多,穿这种鲜亮颜色的更少。
    她刚一靠过来,苏凌的耳根就红了。他咳了一声:“什么羊姑娘,牛姑娘,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程寻斜了他一眼,继续跟他咬耳朵:“我那天听杨夫子说,杨姑娘有时闲着无事,会来碑林这边看碑文,不过都是在咱们上课的时候。”她低头看一看自己身上的男装,继续说道:“咱们这个样子,多有不便,要不,咱们先行离开吧?别让人家为难……”
    杨姑娘看到他们,都躲起来了。他们若一直不走,人家岂不是要一直躲着?
    苏凌脸颊发烫,她的呼吸近在咫尺,她说什么,其实他都没往心里去,只轻轻“嗯”了一声。
    程寻猜的没错,石碑后面的确实是杨夫子的女儿杨姣。她随父亲住在杏园,书院里没有同龄的姑娘,颇觉孤单。有时她闲下来了,会摆弄父亲的算筹,也会在学子们在学堂读书时,去书院的碑林里看看,或抄书,或校对。
    今日她刚来碑林没多久,就听到人声,她下意识藏身于石碑后。待听其中一人说话,介绍起石碑的来历,她觉得耳熟,疑心是程寻公子。
    犹豫了一会儿,杨姣才自石碑后悄悄望去。果真是程公子和那个姓苏的!她心中一喜,然而不过片刻,她就又变了神色。
    那两人正低声交谈,她听不清他们说什么,却隐约有种“这两人关系很亲密”的感觉。
    杨姣在书院待了几个月,偶尔也见过书院学子勾肩搭背,可是像今日姓苏的这般眼神温柔地看着另一个人,还是第一次见。
    她纤细的眉毛轻轻皱起,好像有哪里不对。可到底是哪里,她又说不上来。
    还没等她想出个所以然来,那两人便一起离开了。
    程寻并不知道这些,她在小校场与苏凌告别,心满意足往家走。
    江婶站在门口,看见她后,脸上立时露出了笑容,一把攥住她的手,悄声道:“呦呦,你先随我去换衣裳。”
    “怎么了?”
    江婶急道:“快一点,家里来客人了,看见你这样不好。”
    第35章 貌似婚约
    “什么客人?”程寻跟着江婶回家, 好奇地问。
    “京城来的。”江婶头也不抬, 行得很快。
    程寻哦了一声, 瞬间明白了。他们家在京城有两门亲戚。一家是二叔家,一家是北乡伯府张家。如果是二叔家, 江婶会直接说, 二爷那边来人了。看来是张家。
    “张家的?”
    “嗯,可不是?”江婶说着已经和程寻到了程寻房门口,她将程寻往房里轻轻一推, “我给你打些热水,你赶紧把脸洗了, 换上好看衣裳,别给人看笑话了。”
    程寻应着, 她自己收拾了好一会儿, 恢复了姑娘家的装扮。
    一打开门,江婶就站在门外,上下打量着她,一脸欣慰地笑:“这样多好。”
    江婶无儿无女,在程家帮忙, 照顾程寻多年, 对她像亲姑娘一样。
    程寻也笑了:“真的好吗?江婶, 张家来的谁啊?”
    江婶迟疑了一下:“是张家的大爷和四少爷。”
    程寻笑意微敛,轻轻嗯了一声,心中却想:他们来做什么?从她有记忆以来,好像还真没见过他们父子上门。逢年过节两家走动, 也多是程家去北乡伯府拜访。
    她略一迟疑,小声道:“那,不需要我过去吧?我爹和我二哥都在家,又没有女客,我去做什么?”
    张家的大爷张勃,虽说她要喊他一声大舅舅,但毕竟不是亲娘舅,在无女客的情况下,她父兄俱在,原也不需她过去。
    然而江婶却笑道:“张家大爷指了名儿要见你,说是好几年没见过外甥女了,你这回想偷懒,可不容易。”
    程寻哦了一声,心说,话说到这份上,那看来是必须见了。她深吸一口气,随着江婶去了内厅,果真见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